诗文库 正文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小畜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淳化二年春三月,诏以右谏议大夫臧公知江陵府事。四月,至理所。八月,得微恙,犹视事不辍。明年春疾亟,不能出外屏,飞奏以闻。上命中贵人领御医乘驲视其病,礼之如将相。既而饵药皆不效,肩舆归京师,以五月某日终于私第,年五十三。上闻之轸悼,且问其嗣,或奏曰:「有子待用,未冠」。乃授国子四门助教。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州某县某乡某里。执友太原王某哭而铭其墓。公本讳愚,字仲回,因梦先洗马导从入其第,呼公立阶下,且命仰视,曰:「老人星见矣」。公梦中如教,见黄明润大若图谍所载者,再拜而寤,私喜曰:「吉祥也」。以寿星出丙入丁,乃名丙字梦寿。公年十七八,始执笔为四六文字,甚有风彩。故兵部侍郎王公祜以监察御史里行宰大名之属邑,先洗马事魏王符公彦卿为要职。每王公诣府,必厚为供帐,馆王于第,且出,公拜而以所业师焉。王公览之,叹异曰:「此子可教,若进修不已,当为闻人」。后变格慕韩、柳文,颇近阃阈。既冠,丁父母丧,哀毁成疾,伏枕者弥年。家财钜万,悉以散朋友亲戚,视之粪土如也,产将竭而病亦愈。遇日者于太行山下,言公四十当成名,公信之,因落魄于杯酒间。又雅善音律章程之伎,为时辈所推服。嬉游任侠者十五馀年。上即位之岁,一举登进士第,解褐大理评事,通判大宁监。监之所职,煮井为盐。先时,主事者悉多逋负,械系不减百人,公问其故,咸曰:「盐之要在积薪于夏秋,煮井于冬春,则辑事矣。向者官给柴本钱,主事者恣为私用,薪既不登,盐将安出」?公因取其质而给其价,故薪聚如山,迄公一政,亡被责者。受代之日,人为之泣下。是岁,上亲征太原,见于行阙,授太子右赞善大夫。并寇平,以公知辽州军州事。有伪署衙校劫盗于民者,公械送朝廷。时以旧染之俗,务从宽贷,因赦其罪,复补衙职。公礼待之,且约无再犯。不踰月,劫盗如故。公捕获之,皆磔裂而徇,然后以闻。有秘书丞马汝士者,公进士同年也,以本官知石州,为政严急,军民苦之,且与监军不协。一夕于公署中剚刃在腹而毙,遂以自尽奏之。公上疏理其事,其略曰:「倘明其负罪自裁,尸宜更戮;茍雪其非辜致毙,魂亦无冤」。上览之骇异,遽命按其事,且召公还便殿与对。上问公曰:「马汝士遇害,尔知其人乎」?公曰:「人则臣不知,言自尽则厚诬也。凡人罪非殊死,未有弃其生者。臣观汝士所为,略无私过,盖盗憎民怨尔。然汝士一夫之命,不足挂圣虑,但秘书丞是陛下五品朝官,今死既不明,宿卫者亦不加罪,臣恐今后书生不能治边郡」。上为沉思久之,勉劳使罢,留监在京茶库,继赐钱五十万。遇郊禋,加著作郎。太平兴国八年,拜右拾遗、直史馆,赐银章朱绂。寻知许州。在许三年,急吏缓民而已。迁河东转运使,积粟饷军,边用称足。上籍田之岁,以恩例加尚书工部员外郎,直史职、转输如故。归朝,授户部郎中,面赐金紫,且诏知审官院事。上重四品官,转司农少卿。未几,有大谏、荆南之命,辞日赐钱千万。之任多病,卧治而已。公为人廉直刚决,仁义忠信,知止足,不茍且,与人交礼简而情至,故久而弥笃。凡妻之昆弟,姊妹之婿,接之甚谨,虽竟月踰年,语不及于私亵,人以此为难。监茶库时,今少府少监雷有终以殿中丞与公同事。故真定王再入中书,权贵德望熏灼天下,朝臣得一见与语者,自以为荣;公朔望投刺,未尝求见。真定使人召公,公未至,使爱子羽林大将军承宗达其意。是时某以举进士馆于公家,尝劝公速往。公乃修谢启,缄封讫,复迁延数日,某问其故,公曰:「赵侍中不乐雷氏,众所知矣。今某与雷同职,不告而去,恐招物议」。因白于雷,雷果曰:「此无他,欲使著作伺吾罪舋矣」。公乃焚其启,终不诣真定。其不趋权势也如此。惜哉,不享上寿,不登大用,命矣夫!公之世禄世功,洎昭穆乡里,详洗马志中。公即洗马长子。娶张氏,封清河县君。子二人,助教长也,次曰某。女一人,适进士杨云卿。铭曰:
胡为乎有生,去来兮靡恒。吾梦惟星兮,竟亦无徵。浮生一梦兮,营营薨薨,梦中之梦夫何凭?呜呼!
按:丙父名令图,洛阳人。
补注神农本草序 北宋 · 掌禹锡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證类本草》卷一、《中国医籍考》卷一○
旧说《本草经》神农所作,而不经见,《汉书·艺文志》亦无录焉。《平帝纪》云:「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在所为驾轺传,遣诣京师」。《楼护传》称「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本草》之名,盖见于此。而英公李世绩等注引班固叙《黄帝内外经》云:「本草石之寒温,原疾病之深浅」。此乃论经方之语,而无本草之名。惟梁《七录》载《神农本草》三卷,推以为始,斯为失矣。或疑其间所录生出郡县有后汉地名者,以为似张仲景、华佗辈所为,是又不然也。《淮南子》:「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盖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机、华佗辈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草》繇是见于经录。然旧经才三卷,药止三百六十五种。至梁陶隐居又进《名医别录》,亦三百六十五种,因而注释,分为七卷。唐显庆中,监门卫长史苏恭又摭其差谬,表请刊定。乃命司空英国公李世绩等与恭参考得失,又增一百一十四种,分门部类,广为二十卷,世谓之《唐本草》。国朝开宝中两诏医工刘翰、道士马志等相与撰集,又取医家尝用有效者一百三十三种而附益之,仍命翰林学士卢多逊、李昉、王祐、扈蒙等重为刊定,乃有详定、重定之目,并录板摹行。由此医者用药,遂知适从。而伪蜀孟昶,亦尝命其学士韩保升等以唐本《图经》参比为书,稍或增广,世谓之《蜀本草》,今亦用行。是书自汉迄今甫千岁,其间三经撰著,所增药六百馀种,收采弥广,可谓大备。而知医者犹以为传行既久,后来讲求,浸多参校,近之所传,颇亦漏略,宜有纂录,以备颐生殴疾之用。嘉祐二年八月,有诏臣禹锡、臣亿、臣颂、臣洞等再加校正。臣等亦既被命,遂更研覈。窃谓前世医工,原诊用药,随效辄记,遂至增多,概见诸书,浩博难究;虽屡加删定,而去取非一。或本经已载而所述粗略,或俚俗尝用而太医未闻。向非因事详著,则遗散多矣。乃请因其疏牾,更为补注。应诸家医书药谱所载物品功用,并从采掇;惟名近迂僻,类乎怪诞,则所不取。自馀经史百家,虽非方饵之急,其间或有参说药验较然可据者,亦兼收载,务从该洽,以副诏意。凡名《本草》者非一家,今以开宝重定本为正。其分布卷类,经注杂糅,间以朱墨,并从旧例,不复釐改。凡补注并据诸书所说,其意义与旧文相参者,则从删削,以避重复。其旧已著见而意有未完,后书复言,亦具存之,欲详而易晓;仍每条并以朱书其端云:「臣等谨按某书云某事」。其别立条者,解于其末,云见某书。凡所引书,以唐、蜀二《本草》为先,他书则以所著先后为次第。凡书旧名《本草》者,今所引用,但著其所作人名曰某人。惟唐、蜀本则曰「唐本云」、「蜀本云」。凡字朱墨之别:所谓《神农本经》者,以朱字;《名医》因《神农》旧条而有增补者,以墨字间于朱字;馀所增者,皆别立条,并以墨字。凡陶隐居所进者,谓之《名医别录》,并以其注附于末;凡显庆所增者,亦注其末,曰「唐本先附」;凡开宝所增者,亦注其末,曰「今附」。凡今所增补、旧经未有者,于逐条后开列云「新补」。凡药旧分上、中、下三品,今之新补,难于详辨,但以类附见,如绿矾次于矾石,山姜花次于豆蔻,扶栘次于水杨之类是也。凡药有功用,本经未见,而旧注已曾引据,今之所增,但涉相类,更不立条,并附本注之末,曰「续注」,如地衣附于垣衣,燕覆附于通草,马藻附于海藻之类是也。凡旧注出于陶氏者,曰「陶隐居云」;出于显庆者,曰「唐本注」;出于开宝者,曰「今注」。其开宝考据传记者,别曰「今按」、「今详」、「又按」,皆以朱字别书于其端。凡药石,本经已见而功用未备,今有所益者,亦附于本注之末。凡药有今世已尝用而诸书未见,无所辨證者,如葫芦巴、海带之类,则请从太医众论参议,别立为条,曰「新定」。旧药九百八十三种,新补八十二种,附于注者不预焉。新定一十七种,总新旧一千八十二条,皆随类粗释,推以十五凡则,补注之意可见矣。旧著开宝、英公、陶氏三序,皆有义例,所不可去,仍载于首篇云。
断遣马志诚案干连将官奏(熙宁三年十二月) 北宋 · 韩绛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八
延州百姓马志诚造作妖言,谋为不顺。语连将官,禁勘多日,取到案款,委转运使孙坦躬亲录问,别无翻异。已详酌逐人情罪,等第断遣,及与免所断之人亲属缘坐去讫。
乞安存折继世种谔等奏(熙宁四年三月) 北宋 · 韩绛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一
昨种谔领兵入西界攻讨,修筑城寨,所用官军数少力薄,惟藉蕃官折继世、赵怀顺等统率属羌以立战效,并降人八千馀口亦多继世、怀顺等招到。蕃性犷戾,常须抚御。察其意,必自为拓土有功,今见废弃娄城,窃恐疑惧不安,或至生事。如向者延州马志诚结架之狱,上因种谔被囚,绥德未赏,继世反侧,乘酒有言,遂致群小伺间成谋。缘种谔深得属羌之情,又有胆略,西贼所畏,若一旦摧辱,恐无以得其死力。臣非敢庇谔,盖为朝廷预为过虑。望密指挥赵卨,令安存折继世、赵怀顺、种谔,无使遂成睽间,以致疑惧。及新招人口,亦须慰安。所贵用兵之际,不至生事,兼缓急应敌,全倚此辈共为肘腋。
前者绥德之举,事涉擅兴存弃之议,不系重轻。今弃娄城,与前不同,忽令废罢,众情必骇,各怀反侧,窃恐因而生事。
补注神农本草总序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六、《苏魏公文集》卷六五
旧说《本草经》神农所作,而不经见,《汉书·艺文志》亦无录焉。《平帝纪》云: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楼护传》称: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本草」之名,盖出于此。而英公等注引班固叙《黄帝内、外经》云:「本草石之寒温,原疾病之深浅」。此乃论经方之语,而无本草之名。唯梁《七录》载《神农本草》三卷,推以为始,斯为谬矣。或疑其间所载生出郡县有后汉地名者,以为似张仲景、华陀辈所为,是又不然也。《淮南子》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而医方兴焉。盖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机、华陀辈始为之编录耳。然神农旧经才三卷,药止三百六十五种。至梁陶隐居又进《名医别录》,以三百六十五种,因而注释,分为七卷。唐显庆中,监门卫长史苏恭又摭其差谬,表请刊定,乃命司空英国公李世绩等与恭参考得失,又增一百一十四种,分门部类,广为二十卷,世谓之《唐本草》。国朝开宝中,两诏医工刘翰、道士马志等相与撰集,又取医家常用效者一百三十三种而附益之。仍命翰林学士卢多逊、李昉、王祜,扈蒙等重为刊定,乃有「详定」、「重定」之目,并镂版模行。由此医者用药,遂知适从。而伪蜀孟昶亦尝命其学士韩保升等以唐本并图经参比为书,稍或增广,世谓之《蜀本草》,今亦传行。是书自汉迄今甫千岁,其间三经撰著,所增药六百馀种,收采罙广,可谓大备。而知医者犹以为传行既久,后来讲求寖多,参校近之所用,颇亦漏略,宜有纂录,以备颐生驱疾之用。嘉祐二年八月,有诏臣禹锡等再加校正,臣某等亦既被命,遂更研覈。窃谓前世医工,原诊用药,随效辄记,遂至增多,概见诸书,浩博难究。虽屡加删定,而去取非一,或本经已载而所述粗略,或俚俗尝用而太医未闻。向非因事详著,则遗散多矣。乃请因其疏梧,更为补注。应诸家医书、药谱所载物品功用,并从采掇。唯名近迂僻,类乎怪诞,则所不取。自馀经史百家虽非方饵之急,其间或有参说药验较然可据者,亦兼收载。务从该洽,以副诏意。凡名「本草」者非一家,今以开宝重定本为正,其分布卷类,经注杂糅,间以朱墨,并从旧例,不复釐改。凡补注并据诸书所说,无所刊润。其意义与旧文相参者,则从删削,以避重复。其旧已著见而意有未完,后书复言,亦具存之。欲详而易晓,仍每条并以朱书,复言亦具其端,云「臣等谨按某书云某事」。其别立条者,则解于其末,云「见某书」。凡所引书以唐、蜀二《本草》为先,他书则以所著先后为次第。凡书旧名「本草」者,今所引用,但著其所作人名曰「某人云」。惟唐、蜀本则曰「《唐本》云」、「《蜀本》云」。凡字朱墨之别,所谓《神农本经》者以朱字,《名医》因《神农》旧条而有增补者以墨字,间于朱字。馀所增者皆别立条,并以墨字。凡陶隐居所进者,谓之《名医别录》,并以其注附于末。凡显庆所增者亦注其末,曰「唐本先附」。凡开宝所增者,亦著其末,曰「今附」。凡所增补旧经未有者,于逐条后开列,云「右几种臣等续添」。凡药旧分上、中、下三品,今之续添难于详辨,但以类附见。如绿矾次于矾石,山姜花次于豆蔻,扶栘次于水杨之类是也。凡药有功用,本经未见而旧注已曾引据,今之所增但涉相类,更不立条,并附本注之末,曰「续附」。如瓦苔附于垣衣,燕覆附于通草,马藻附于海藻之类是也。凡旧注,出于陶氏者,曰「陶隐居云」;出于显庆者,曰「唐本注」;出于开宝者,曰「今注」。其开宝考据传记者,别曰「今按」、「今详」、「又按」,皆以朱字别于其端。凡药名本经已见而功用未备、今有所益者,亦附于本注之末。凡药有今世已常用而诸书未见、无所辨證者,虑其传闻非审,亦所不载。如葫芦巴、海带之类,当别为图经以详著之。旧药九百八十三种,续添八十二种,附于注者不预焉。新定一十七种,总新书一千八十二条,皆随类粗释,推以十五凡则,补注之意可见矣。旧著开宝、英公、陶氏三序皆有义例,所不可去,仍载于首篇。臣等所被校正诏书曰《神农本草》,今既成书,因以题篇,不复加别号云。
补注本草总叙 北宋 · 林亿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三
旧说《本草经》神农所作,而不经见,《汉书·艺文志》亦无录焉。《平帝纪》云: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在所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楼护传》称: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本草之名,盖见于此。而英公李世绩等注引班固叙《黄帝内外经》云:「本草石之寒温,原疾病之深浅」。此乃论经方之语,而无本草之名。惟梁《七录》载《神农本草》三卷,推以为始,斯为失矣。或疑其间所载生出郡县有后汉地名者,以为似张仲景、华佗辈所为,是又不然也。《淮南子》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盖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机、华佗辈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草》繇是见于经录。然旧经才三卷,药止三百六十五种。至梁,陶隐居又进《名医别录》,亦三百六十五种,因而注释,分为七卷。唐显庆中,监门卫长史苏恭又摭其差谬,表请刊定。乃命司空英国公李世绩等与恭参考得失,又增一百一十四种,分门部类,广为二十卷,世谓之《唐本草》。国朝开宝中,两诏医工刘翰、道士马志等相与撰集,又取医家尝用有效者一百三十三种而附益之,仍命翰林学士卢多逊、李昉、王祜、扈蒙等重为刊定,乃有详定、重定之目,并镂板摹行。由此医者用药,遂知适从。而伪蜀孟昶亦尝命其学士韩保升等,以唐本图经参比为书,稍或增广,世谓之《蜀本草》,今亦传行。是书自汉迄今甫千岁,其间三经撰著,所增药六百馀种,收采弥广,可谓大备。而知医者犹以为传行既久,后来讲求浸多,参校近之所用,颇亦漏略,宜有纂录,以备颐生殴疾之用。嘉祐二年八月,有诏臣禹锡、臣亿、臣颂、臣洞等再加校正。臣等亦既被命,遂更研覈。窃谓前世医工原诊用药,随效辄记,遂至增多,槩见诸书,浩博难究。虽屡加删定,而去取非一。或本经已载,而所述粗略;或俚俗尝用,而大医未闻。向非因事详著,则遗散多矣。乃请因其疏语,更为补注。应诸家医书药谱所载物品功用,并从采掇,惟名近迂僻,类乎怪诞,则所不取。自馀经史百家,虽非方饵之急,其间或有参说药验,较然可据者,亦粗收载,务从该洽,以副诏意。凡名《本草》者非一家,今以开宝重定本为正。其分布卷类,经注杂糅,间以朱墨,并从旧例,不复釐改。凡补注并据诸书所说,其意义与旧文相参者,则从删削,以避重复。其旧已著见,而意有未完,后书复言,亦俱存之,欲详而易晓。仍每条并以朱书其端,云「臣等谨按某书云某事」。其别立条者,则解于其末,云「见某书」。凡所引书,以唐、蜀二《本草》为先,他书则以所著先后为次第。凡书旧名《本草》者,今所引用,但著其所著人名曰某人;惟唐、蜀本则曰「唐本云」、「蜀本云」。凡字朱墨之别:所谓《神农本经》者,以朱字;《名医》因《神农》旧条而有增补者,以墨字间于朱字;馀所增者,皆别立条,并以墨字。凡陶隐居所进者,谓之《名医别录》,并以其注附于末。凡显庆所增者,亦注其末,曰「唐本先附」。凡开宝所增者,亦注其末,曰「今附」。凡今所增补,旧经未有者,于逐条后开列,云「新补」。凡药旧分上、中、下三品,今之新补,难于详辩,但以类附见。如绿矾次于矾石,山姜花次于豆蔻,扶栘次于水杨之类是也。凡药有功用,本经未见,而旧注已曾引据,今之所增,但涉相类,更不立条,并附本注之末,曰「续注」。如地衣附于垣衣,燕覆附于通草,马藻附于海藻之类是也。凡旧注出于陶氏者,曰「陶隐居云」;出于显庆者,曰「唐本注」;出于开宝者,曰「今注」。其开宝考据传记者,别曰「今按」、「今详」、「又按」,皆以朱字别于其端。凡药名,本经已见而功用未备,今有所益者,亦附于本注之末。凡药有今世已尝用,而诸书未见,无所辩證者,如葫芦巴、海带之类,则请从太医众论参议,别立为条,曰「新定」。旧药九百八十三种,新补八十二种,附于注者不预焉,新定一十七种,总新旧一千八十二条。皆随类粗释,推以十五凡,则补注之意可见矣。旧者开宝、英公、陶氏三序,皆有义例,所不可去,仍载于首篇云。
新旧药合一千八十二种:三百六十种《神农本经》,一百八十二种《名医别录》,一百一十四种唐本先附,一百三十三种今附,一百九十四种有名未用,八十二种新补,一十七种新定。
按:《證类本草》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谢赐对衣鞍马表 宋 · 宗泽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三、《忠简公集》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服思不称,始贵身章;马志无疆,方为骏骨。况带被兼金之饰,而鞍如华较之荣,仰荷宠私,倍增惭惕(中谢。)。窃念臣蓑衣冷族,驽厩下材,本操耒耜以耕雩,偶备驱驰而猎道。恭承褒字,已惊在笥之羞;景仰天飞,尤激恋轩之望。既免回旋而见肘,敢忘夙夜以加鞭!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天道覆临,万邦衣被;乾刚运动,四海骏奔。灼见三有之心,迪知九德之行。致臣衰朽,亦被恩荣。臣敢不曳娄怀惭,负乘知愧!素丝可效,誓坚正直之心;小驷无能,愿竭周旋之力。臣无任云云。
跋山谷帖 南宋 · 范成大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八三、《珊瑚木难》卷三
山谷晚年书法大成,如此帖毫发无遗恨矣。心手和调,笔墨又如人意,譬泰豆之御,内得于中,外合马志,六辔沃若,两骖如舞,钖鸾肃雍,自应武象,莫不入驰驱之范,亦诡遇者之所知也。范成大至能题于此。
读西史有感三十七首 其三十二 民国初 · 连横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驱除异族葛苏士,拯救同胞马志尼。
国自少年吾已老,英风长布海之湄。
遣怀 民国初 · 连横
为儒务其全,读书求其理。
静坐斗室中,天下事尺咫。
纵横五大洲,上下廿四史。
国政纷如丝,哲学非一揆。
立宪与专制,有时相角抵。
乐天与悲世,亦复相訾毁。
甲言此方非,乙谓彼方是。
我欲提其纲,必先竟其委。
博古而昧今,顽然徒林兕。
尊今而薄古,蠢如辽东豕。
曰古有唐虞,曰今有欧美。
唐虞典籍存,国粹长不死。
欧美思想新,民权日兴起。
世界入大同,进化循其轨。
如日光中天,如泉流不止。
万派本同源,道在人驱使。
譬如用兵家,知彼又知己。
又如奏乐时,宫商兼角徵。
太上比太羹,其次得其旨;
其次食其馀,其次舐其滓。
造化生斯人,博爱无彼此。
颅圆而趾方,耳目其听视。
如何贤者贤,或又鄙者鄙。
贫富若不均,贵贱竟难比。
谓同父母仁,厚薄万千里。
或地有肥硗,否则种良否。
如何虞舜德,其弟乃有庳。
又如汉惠慈,其母乃吕雉。
我心颇怀疑,天演大奇诡。
冥冥高在上,人类为儡傀。
我欲破其牢,我自鞭其捶。
我生东海东,风云处廿纪。
我年未三十,前途大莫拟。
郅治追羲皇,教化参孔李。
礼乐周姬公,文章汉太史。
既登故人堂,复入今人垒。
文明两大流,亚欧同一水。
希腊科学生,印度佛风靡。
耶稣宗教兴,一呼而百唯。
党徒爱天国,救世无远迩。
洎今有英伦,宪政尤文斐。
德法亦富强,俄民权不齿。
革命势沸腾,贵族未可恃。
哀哀古支那,汉族为奴婢。
政教久纷纭,变法长已矣。
西力日东渐,一的集万矢。
和戎涸金钱,割地踞关市。
故国大可伤,同胞亦可耻。
人生非鸟兽,胡得聊尔尔?
物竞炎炎中,天择存有几。
易称穷通变,书言天顾諟。
合群力则强,尚武长其技。
横览员舆上,梦见伟人伟。
左揖马志尼,右挈葛苏士。
华那亚历山,峨峨坐一几。
岳王发冲冠,延平愤抚髀。
誓复四百州,浊世扫糠纰。
万邦登春台,昊天降福祉。
谈笑仰北斗,黄河清可俟。
赋诗问灵魂,大言天纵子。
挽陈其美联 近现代 · 李次九
对联 出处:陈英士先生纪念全集
类马志尼历尽艰辛,不复真共和,此去九原难瞑目;
贼来君叔是谁鬼蜮,愿杀尽凶丑,归来一奠快同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