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书谏伐匈奴 东汉 · 袁安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
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费损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后汉·袁安传》,「和帝即位窦宪北击匈奴太尉宋由司空任隗九卿朝堂上书谏,以为」。)
又上封事谏立北单于 东汉 · 袁安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
臣闻功有难图,不可豫见
事有易断,较然不疑。
伏惟光武皇帝本所以立南单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甚备,故匈奴遂分,边境无患。
孝明皇帝奉承先意,不敢失坠,赫然命将,爰伐塞北。
至于章和之初,降者十万余人,议者欲置之滨塞,东至辽东,大尉宋由光禄勋耿秉皆以为失南单于心,不可,先帝从之。
陛下奉承鸿业,硕士工疆宇,大将军远师讨伐,席卷北庭,此诚宣明祖宗,崇立弘勋者也。
宜审其终,以成厥初。
伏念南单于屯,先父举众归德,自蒙恩以来,四十余年。
三帝积累,以遗陛下。
陛下深宜遵述先志,成就其业。
况屯首唱大谋,空尽北虏,辍而弗图,更立新降,以一朝之计,违三世之规,失信于所养,建立于无功。
实知旧议,而欲背弃先恩袁宏《纪》作「背先祖,弃旧恩,非计之长也」)
夫言行,群子之枢机;
赏罚,理国之纲纪。
《论语》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行焉」。
今若失信于一屯,则百蛮不敢复保誓矣。
乌桓、鲜卑袁宏《纪》作「阿佟诛君子,于《春秋》之义所不当立,而乌丸、鲜卑」)新杀北单于,凡人之情,咸畏仇雠,今立其弟,则二虏怀怨。
兵、食可废,信不可去。
且汉故事,供给南单于费直岁一亿九十余万,西域岁七千四百八十万。
北庭弥远,其费过倍,是乃空尽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后汉·袁安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三,有小异。)
郑相公 中唐 · 欧阳詹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六
将仕郎国子监四门助教欧阳某。谨斋沐缄书。
再拜遣隶子弟。献于相公中衢之车下。
庶及乎阁下。当今主上圣明。
宰辅贤明。可行已行。
可止已止。其或未行未止。
非不知也。非不念也。
未可行而未可止也。某愚蒙。
欲陈所见。则在知之之后。
念之之内矣。不敢复言。
今斯有言。自言而已。
人有百行修。万事精。
内扣潜鸣。外听无声。
非不愿用。而人不用。
非不愿旌。而人不旌。
虽和平之代。至老至死者。
相公以为有之乎。某将十有十百有百千有千也。
何以若知。自近之耳。
某尝读论语。得孔子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伤时之学者。不由所学。
矜所学也。某虽不敏。
伤窃如之。况禀羔羊鸿雁之性。
未资训导。而敬顺和合乎教者。
十或四五。洁身畏人。
直拙自守。始亦以孝弟忠信。
约礼从义。人生合尔。
博闻游艺。行义修词。
人生固然。殊不以有为而为也。
幸属昭代。以此官人。
敬趋条目。遂希诠择。
五试于礼部。方售乡贡进士
四试于吏部。始授四门助教
夫人百行庶几。万事留心。
不仕则已。仕则冀就高衢远途。
展其素蓄。垂名于后代。
播美于当时。匪徒利斗粟。
希片帛。救寒暑。
给朝夕也。所以利斗粟希片帛者。
不能无之。其将百行庶几。
万事留心之流。有所分别也。
某非斯人之徒欤。其慕彼人之徒欤。
企夫高衢远途也。噫。
四门助教。限以四考。
格以五选。十年方易一官也。
自兹循资历级。然得太学助教
其考选年数。又如四门。
若如之。则二十年矣。
自兹循资历级。然得国子助教
其考选年数。又如太学
若如之。则三十年矣。
三十年间。未离助教之官。
人寿百岁。七十者希。
某今四十年有加矣。更三十年于此。
是一生不睹高衢远途矣。况先三十年。
孰知存亡哉。其或素蓄。
当在重泉之下矣。忖己方人。
所以知百行修。万事精。
内扣潜鸣。外听无声。
非不愿用。而人不用。
非不愿旌。而人不旌。
虽和平之代。至老至死者。
十有十百有百千有千也。呜呼。
今之高悬爵禄。广设名位。
实待乎德行与乎能事也。德行也者。
孝悌也。忠信也。
不可于公堂斯须而得试也。须渐乎父母昆弟之言。
洽乎州闾乡曲之誉。某远人也。
父母昆弟。居万里之外。
州闾乡曲。在三江之南。
孝悌之言。无由渐朝廷之耳。
忠信之誉。莫得洽阙下之闻也。
能事也者。秉持也。
应奉也。不可虚处无任而得呈也。
须形乎政令裁制之庸。著乎伎艺使才之致。
冗官也。政令裁制。
一月两衙之谓。伎艺使才。
二奠陪行而已。秉持之庸。
不可形考课之目。应奉之致。
是亦绝著选能之见也。纵有之德。
游夏之学。宰我之政事。
夫子之文章。其于是也。
但父母昆弟自相知。州闾乡曲自相许。
海隅岭徼。其奈拳拳之身何。
夫大田斯获。而有遗秉滞穗也。
万秉稀一。万穗稀一。
某岂遂当其一乎。且天地也。
命之翅。必与之羽翮。
副其巨细。使得飞也。
命之足。必与之蹄蹠。
称其长短。使得行也。
若命之翅。而不与之羽翮。
与之而巨细不相副。飞则坠。
若命之足。而不与之蹄蹠。
与之而长短不相称。行则颠。
命适遗之坠。与适遗之颠。
则如无命无与也。其庸愚不知造物之旨者。
视之则不之怪。其明贤深探理源者。
其谓天地何。且邦国也。
劝人以德行。用锡之爵禄。
必契其分量。使得行道也。
耸人以能事。用锡之名位。
必权其轻重。使得荣身也。
若劝以德行。而不锡之爵禄。
锡之而分量不相契。道则屈。
若耸以能事。而不锡之名位。
锡之而轻重不相权。身则辱。
劝适遗之屈。耸适遗之辱。
则如无劝无耸也。其庸愚不知政化之旨者。
视之则不之怪。其明贤深探理源者。
其谓邦国何。某代居闽越。
自闽至于吴。则绝同乡之人矣。
自吴至于楚。则绝同方之人矣。
宋由郑。踰周到秦。
朝无一命之亲。路无回眸之旧。
犹孤根寄不食之田也。人人耘耨所不及。
家家溉灌所不沾。其濯乃条枚。
成乃华实者。上天至仁之膏泽。
厚地无私之阳春乎。相公为上天霖雨
佐厚地发生也。何以处某焉。
夫举善不遗于微陋。使能必尽其材器。
真宰相之任也。自唐及虞有其人。
自夏及商有其人。自周及秦有其人。
自汉而降。无代无有。
洎国朝历历可数也。相公能以某为手下滥觞乎。
似善斯升。真善以至。
似能斯拔。真能以来。
古人行此。天下归仁也。
相公行之哉。行之哉。
今则犹古。算度途远。
苍皇造次。某惶恐再拜。
陈自强韶州安置嘉定元年四月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三、《育德堂外制》卷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二○
宋由之为太尉,汉严阿党之诛;
元载之典中书,唐正奸赃之戮。
朕恪遵成宪,优待迩联。
虽二咎之并彰,固群臣之同疾,姑从贬逐,犹示涵容。
具官某,晚玷班行,未离选调,徒以权臣之私昵,骤叨政路之宠荣。
德薄位尊,第知既得而患失;
日暮途远,奚止倒行而逆施。
已共紊于朝纲。
复助开于边隙。
肆为蒙蔽,驯致驿骚。
人皆怀忧国之心,愿输忠爱;
尔独徇营身之计,专事贪饕。
贿赂交于庙堂,请托遍于州县。
子孙纷竞,道路骇闻。
朕方躬览福威,载明黜陟,爰收还于印绶,俾退处于田庐。
国典未伸,人言沓至。
惟舜流四罪,盖深恶于不仁;
而周制九刑,亦首惩于毁则。
肆稽古谊,仍酌近规,谪以散官,屏之偏郡。
以少舒于舆议,以敷告于多方。
噫,设廉耻以遇臣,朕固素隆于礼貌;
去仁义而怀利,尔惟自抵于谴何。
往省前愆,毋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