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散叟复园先后来湖上同作富春之游过沪与石钦下榻海日楼旬日别后皆有诗至作感怀六首寄答 其五 清末至民国 · 陈曾寿
 押尤韵
生还竟相见,破涕海日楼。
君真晞发侣,我慕必复俦宋陈无咎有《山居集》。)
书丛割片席,朝夕坐万流。
因依馀二子,苍天彼何求。
连床鸡戒晓,苦语不能休。
懒师一尺涕,惝恍诸天愁。
排阊岂真梦,臣袖香烟浮。
含生愤所切,义敢惭蚍蜉。
昭昭九死志,惧为再见羞。
君去日淼淼,我思积悠悠。
次韵答叔雍己未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九
湖海元龙气久除,倦游聊复爱吾庐
负墙修竹陈无咎,换叶园林谢伯初
得句稀于孤叫雁,衰颜瘠似就枯鱼。
转因忙碌成疏懒(数月志事极忙。),未理归装数箧书。
端隐吟稿序淳祐十一年 南宋 · 陈必复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八、《江湖小集》卷三三
七闽山川奇秀,行建、剑以南,溪流益驶,杰峰峻崖,挺挺峭立。
渟涵钟结,发为人物,皆瑰伟俊明,抱负之美至不减中州,故担簦负笈来试于京者,常半天下。
家有庠序之教,人被诗书之泽,而仕于朝为天子侍从亲近之臣,出牧大藩、持节居方面者亦常半。
而今世之言衣冠文物之盛,必称七闽。
吾福又七闽之盛也,古为长乐郡,县因以名。
林君尚仁者,一日以诗来谒,读其诗,识其为人也。
揖之进,使之坐,与之上下,议论皆纚纚可听,知其深乎诗,而非苟于作者也,因请定交。
越数日,林君又出数则以示,读之矍然而喜,因请见全稿。
林君曰:「余平生苦于吟,所得亦不少矣,然微不合我意,则裂去惟恐缓,今存者无几何。
公有命,其奚敢辞」?
又数日,林君携短编以过,见之愕然而惊。
离席而起,执其手谓林君曰:「子肠腑间岂皆锦绣耶?
不然,何其言之多美也」?
呜呼,吾知之矣。
子生于山川奇秀之区,而家于文物衣冠最盛之地,呼吸其所谓瑰伟俊明之气,而来西湖之上,漱濯于清泠之滨,以发其胸中所有者。
吾闻昔孤山和靖翁,高风退节,凛凛可尚,君岂其耳孙乎?
盖尝登兹山,而问乃翁旧游。
今其朝烟莫云,冉冉满山,而昔所谓苍童白鹤尚无恙乎?
玉立如故,不知暗香疏影之句尚可得而闻乎?
千百载之下,诵其诗如见其人,余意翁未尝亡也。
子行山中久矣,清风明月之夕或一遇之,翁必有以授子矣,固宜诗之多美言也。
嗟夫!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诗为难工。
昔余率然而作,今退然而悔者多矣。
林君益务勉之,使余屡见而屡惊焉,则夫所以期林君者不止此。
林君字润叟自号端隐
其为诗专以姚合、贾岛为法,而精妥深润则过之。
每来对余言,切切然惟忧其诗之不行于世,而贫贱困苦莫之忧也。
观其志,盖知所尚矣。
余诚惧乎世之知林君者未能众,故乐为序其诗而表出之。
后有知林君,必自此诗始。
淳祐岁辛亥小至日,陈必复书于封禺山中。
山居存稿序 南宋 · 陈必复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余爱晚唐诸子,其诗清深闲雅,如幽人野士,冲澹自赏要皆自成一家。
及读少陵先生集,然后知晚唐诸子之诗尽在是矣,所谓诗之集大成者也。
不佞三熏三沐,敬以先生为法。
虽夫子之道不可阶而升,然钻坚仰高,不敢不由是乎勉。
姑裒存作,笔之是编,将以求印于运词林之斤者,非曰自眩云尔。
是为《山居存稿》。
陈必复无咎书于药房吟所。
按:《江湖小集》卷三四。(以上刘琳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