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净信道人真赞 南宋 · 释慧空
入净信心宗,则无俗不真。
得幻智法门,而有佛皆子。
视人间为忉利天宫,坐平芜乃台山路上。
东山晚识此婆,盖因其子止庵道人,幽岩和尚
运庵普岩禅师像赞 宋 · 梦庵在居士
 押真韵
松源嫡嗣,伏虎后身。
接物有验,见地不亲。
丛林沾润恩波阔,万古云峰翠色新宋元靖运庵普岩禅师语录》附容安轩运庵禅师行实》)
自赞 其一 南宋 · 释普岩
 押词韵第一部
断杨岐正脉,灭临济纲宗。
猿啼碧嶂,月锁千峰。
影落于阗国,人在大辽东。
应缘淡泊,无分从容。
谓是运庵真面目,澄潭不许卧苍龙。
(智密副寺请) 其二 南宋 · 释普岩
 押词韵第七部
妙在转处,密在汝边。
绘予面目,正中乖偏。
踏翻却谢郎船。
不拨万象,火冷灰寒。
我有丰子分,谁道不完全。
十分狼藉难收拾,微风吹动碧琅玕(以上《运庵普岩禅师语录》)
偈颂十三首 其六 南宋 · 释智愚
 押词韵第四部
老和尚死去二十五年,有谁撑门拄户。
虽与松源同日行,不会松源三转语。
父子背驰,面不相睹,直至如今成莽卤。
露冷风高秋意深,久矣无心荐运庵先师忌)
偈颂二十一首 其三 南宋 · 释智愚
 押屑韵
吽㗶吒喇竭节,地转天回难辨别。
不使松源数钱,惯用衲僧锁口诀。
同死不同生,特地成途辙,秋风影里重罗列。
义断情忘四十年,何时待得龟成鳖运庵和尚忌日)
西岩和尚语录序景定四年二月 南宋 · 释元肇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四
圆照灭却破沙盆,西岩杰出真跨灶
其《五会提唱》皆手自删定,无可投者。
所谓超宗逸格,截铁斩钉,瞎衲僧正眼底句,更在此录之外,览者切忌蹉过。
余与相知最深,政欲以语累,而先以累余。
悲夫!
景定癸亥中春,住育王淮海元肇敬书。
按:《西岩和尚语录》卷上,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七套第二册。
诸山劝请疏 南宋 · 释法舟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六
祖临际,师运庵,声名透彻;
辞广觉,住兴圣,去取分明。
张吾军,无愧衲子
恭惟新命虚堂和尚得真实谛,现清净身。
与其南北两山闲为雾隐,孰若东西二浙高作雷鸣。
况此龙宫,实当虹渚。
大丞相亲曾问我,贤邦君不妄予人。
速来速来,希有希有。
闾丘向前作礼,在丰干岂饶舌之人;
黄梅勉为下山,代马祖说非心之偈。
按:《虚堂智愚禅师语录》,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六套第四册。
虚堂智愚禅师行状咸淳十年十月 南宋 · 释法云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八
师讳智愚四明象山陈氏子,虚堂其号也。
家近邑之普明寺,相距一里许,有山。
其祖欲卜寿穴,相者谓:此地高则荫子孙富盛,低则当出异僧。
祖曰:愿得僧以副吾崇佛之志。
及祖葬未数年,母郑氏尝梦一老僧脩而癯,长挹乞饭,因而娠焉。
逮生之夕,母复梦如前。
年十二,父母携师拜祖坟,言其事,师若有所忆。
至十六岁,无经世意,父母见有异相,舌贯鼻端,听其依普明寺僧师蕴出家。
一日,闻诵杜工部《天河》诗:「长时任显晦,秋至辄分明。
纵被微云掩,终能永夜清」。
忽有警发。
辞亲出乡,首依雪窦焕和尚、净慈中庵皎和尚
公务外惟坐禅,二老抚爱,常置之左右。
道过金山,掩室和尚一见甚器重,通夕与语无倦。
是时运庵师祖谢事真之天宁,解后语话,见其气宇不凡,未几赴道场,携师过霅上,薙染为不釐务侍者
凡入室,常举古帆未挂因缘,不许下语。
思之,古帆未挂话有甚难会,其实只是一沤未发已前事,何得不教人下语?
造方丈,通见解,声未绝,云:「何不合取狗口,静地里密密体取去」?
归寮不觉躁闷。
忽然会得古帆未挂话,清净行者不入涅槃话。
次日入室,却问南泉斩猫儿如何,云:「大地载不起」。
庵低头微笑。
自此遍历诸大老之门,与石帆衍叔结盟,游江、淮、湘、汉,巡礼祖塔。
坐夏荆门玉泉,因思虞察院疏山寿塔因缘发明,孜孜参究。
因过庐山大雪弥月,在东林旦过堂,夜坐,无心中会得大岭古佛放光时节,自此凝滞泮然。
其时无二月和尚主福严,奔走龙象,师往依之,即命典藏。
有脩首座饱参硕学,归隐南岳,影不出山,未尝容易肯可诸方。
师与商略古今,反覆博约,深相契合。
有北禅礼和尚,机辩峻捷,衲子少得登其门者。
师一日访之,厉声曰:「新到相看」。
云:「长老不在」。
云:「已得真人好消息」。
出,唤行者云:「新到僧在那里」?
师指露柱云:「和尚问,尔何不答」?
云:「甚处来」?
云:「福严」。
云:「行李在甚么处」?
云:「在旦过堂」。
云:「我不问尔者个行李」。
云:「若是那个行李,北禅门下著不得」。
倾倒不忍舍。
由是回浙,到净慈见净和尚
净问云:「尔还知所生父母通身红烂,在荆棘林中么」?
云:「好事不在匆忙」。
净随后打一拳,师展两手云:「且缓缓」。
笑翁和尚灵隐,以虎丘旧职,命师再尸藏事,举住杭之广觉,力辞。
忠献史卫王秉钧轴,嘉禾天宁别浦以师名闻之,出世兴圣,实绍定二年也。
复迁报恩,开府存耕赵公以明之显孝,力请开山。
复迁瑞岩
二年丐退,掩关启霞,萃成颂古代别。
延福虚席,侍郎黄公坚请主之。
继迁婺之宝林。
五年,婴强寇之难,归松源塔下。
谷和尚主冷泉,欲举立僧,恐不俯就,衲子再三礼请,师从之。
开室普说,垂三转语,罔有凑泊。
宝祐戊午,育王虚席,禅衲毅然陈乞。
有司节斋尚书陈公嘉其公议,特与敷奏。
是年四月领寺事。
三年,吴制相信谗怀隙,辱师,欲损其德,师怡然自若,始终拒抗,略无变色。
圣旨宣谕释放,作偈奉谢云:「去时晓露消袢暑,归日秋声满夕阳。
恩渥重重何以报,望无云处祝天长」。
古愚余尚书乡郡,特以金文延之,迫于晚景,退闲明觉塔下,作终焉计
景定甲子有旨,诏住净慈
衲子奔集,堂单无以容,半居堂外。
上彻宸听,赐绢百疋,造帐米伍伯硕,楮券十万贯。
是年秋,又赐田参阡馀亩,即今天锡庄是也。
十月,帝崩,召师入内,对灵普说,两宫宣赉忧渥。
丁卯秋,迁径山
冬十月,朝廷降香,遣使祷雪,问师期应。
师曰:「今夕」。
果至期无爽,回奏,赐绫牒贰拾道、银券等,一新僧堂、浴堂、行堂。
区区工役中,犹励众无怠。
师感两朝恩遇之宠,将所赐帑帛创小庵于望云亭之东,扁曰「天泽」,就筑塔为归藏之地。
师平生性不通方,与时寡合,临事无所宽假,言才脱口,则释然无间,以是学者畏而仰之二十年。
常举灵云两处,不答,徵问衲子,少有契其意者。
己巳十月五日,祖忌,拈香罢忽感微疾。
越二日,书偈沐浴,端坐而逝,春秋八十五,腊五十三。
嗣法十数人,《语录》二帙,已行于世。
门人奉全身瘗于塔焉。
咸淳十年十月十一日,新劄差住持庆元府清凉禅寺嗣法小师法云谨状。
按:《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卷一○,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六套第四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