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双清堂 宋 · 王铚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二、《赤城集》卷一二、民国《天台县志稿》卷一二
钱塘钱厚之字德载,罢邑暨阳,筑室天台山隐峰下。
芟刈蓬蒿,列植松桧,室宇华致,宜冬而协夏,凡前日造化所秘,一朝自我而得。
遇兴超然,景与意会,取杜少陵诗「心迹双清」之句,以名其堂。
画图携以相示,求文记其成。
仆尝游走四方,考验风声气俗,以阅天下之理。
凡名山大川,非绵亘数百里不能遽尽者,磅礴委蛇,以舒发天地之胜气也。
自度浙江,观会稽,群山与天台相连属,如翼张角立。
其隐秀涵媚,峰峦森列,高与天邻,谓之四万八千丈,特其略耳。
地据数州,下际沧海,与蓬莱、瀛洲、方壶、圆峤,俱谓之海上仙山,而天台特其在人间者,匪特雄冠东南而已。
会稽而南,所见犹未也。
剡县千岩万壑,经沃洲,过金庭,然后历天姥之岑,以窥赤城
华顶崷崒雄张,千呈万露,愈远而愈无尽。
其烟云吐吞,光景变灭,俯摇沧溟,势接混茫,涌日澄月,金波万里,海天云霁,瑶台银阙。
其晦明风雨,晨夕万状,与夫晴岚暖翠,浮动出没,隐见于汗漫空无之际者,尽非世境尝见也,宜乎异人神药,世多遇者。
仙圣应真,飞腾示现,变化往来,近在耳目,与天宫化城无异也。
德载卜筑,占天台胜处,或远或近,以环吾居者:桐柏遗祠,则王子晋宾天列仙曹之所也;
华顶天阙,则上帝以赐司马子微也;
招手之岩与五道场,则智者之所立教也;
赤城、霞标,则孙兴公所赋也;
神钱飞井,元所羽化也;
寒岩国清,至人尝寓迹也;
石桥方广,大士所隐也。
世传刘晨、阮肇飞升度世,仙去不归,洞口犹在,政与是堂相峙。
凡圣贤应世,与天壤瑰奇诡异之迹,可喜可愕者,不下几席,一指顾尽得之,非天下伟观乎!
盖是心既静,则外景靡非至乐,况山川之足娱心乎!
昔人谓山水有清辉及其清音者,信乎其能移人意也。
虽然,古之君子未尝必仕,尤未尝必隐也,达则在朝,潜则在野,我何容心乎?
因其所寓而已。
采药名山,全家深隐,游五岳终身不返者,犹有所偏也,非圣贤常道也。
自兵烬以来,四方漫游,山栖水宿,不常厥居者亦众矣。
德载舍众人必争,择义而动,得天下佳山水地,以供吾之乐,不以迹混其心,不以外忘其内,有轶于「心迹双清」之语矣,是皆可以书云。
德载邓国忠懿王之孙,世载令德,为搢绅歆艳。
其问学鸿博,行义矜修,而政事强明,所临有声,百废俱起,犹发硎之刀,冲斗之剑,正芒寒色,锋锷不可少犯,有所施设,必为后法。
将见羽仪天朝,进而显用矣。
乃以山林钟鼎隐显一致,非取彼贵之理,极德载高致。
仆言不欺,故记之。
德载以为知言,故刻之。
题守御录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三、《水心文集》卷二九、《水心题跋》卷一
刘教授永嘉守御录》,钱君德载刻于州学。
往岁王师北伐,德载刘平国援此谂其守,谋增陴浚隍,豫储拟以待非常。
既虏复请和,事亦已,然君之志不可诬也。
今遂刊布其书,甚善。
不惟郡人当安不忘危,且使无寓人,修墙屋,犹知任拒守之责,而况于保障捍御之臣乎!
书璧书记诗卷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余未识永嘉璧,交游中多有诗赠之。
乙酉春仲,璧自吴门过余于西湖南宕客舍。
是日新晴破阴,欲与孤山泉石相劳苦,携璧与数友步两堤,扫天乐赵紫芝棘于湖阴,拂竹岩钱德载旧题于江湖伟观。
唤船绝湖,寻寒泉赵叔迕。
暝归,赋唐律贻璧,嘱其藏。
诸公辈名胜珠玉,使我觉形秽。
常熟钱竹岩诗集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北涧集》卷七
竹岩懒翁钱德载问余曰:「子于诗,以前辈谁为准的」?
余曰:「以自己为准的」。
竹岩笑曰:「子何言之诞也」!
余曰:「事与境触,情与物感,发之于言,惟志之所之,不至学孙吴顾方略何如耳」。
竹岩曰:「审若子之言,其犹病诸。
虽然,亦人耳。
少陵号称诗史,又曰集大成,老坡比之太史迁,学昆体者目之村夫子。
或又谓文章至李义山特一厄,学则工于一二新巧字,谓之字面,已见笑于商周庸人小夫。
余用力,博约少陵,十数年所得于风涛尘土中,古律相半。
盍为我观之,欲观子嗜好与我何如」。
括苍太守安僖诸孙希明欲刊诸郡斋,于是择其警拔者得三之二,合二百五十馀,名曰《竹岩拾藁》。
嘉定纪元重阳后五日北涧某书于丹丘般若精舍。
承天寺僧堂记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北涧集》卷二
嘉定八年,予与常熟长竹岩钱德载自西湖来姑苏,借榻承天,问药于可文。
文新成僧堂,可容三千指,曰:「是堂也,九年之功耳。
微夫子,孰能为我记之」?
是夕,篝灯对垒,笔敏风雨,俄顷而成。
大抵取韩愈送畅师之说,抑扬商评之,衮衮数百言,颇瑰伟。
主僧元韶不知讲明,谓其佐韩而肆诋。
居无何而文蜕,竹岩亦死,记不知所在。
爱堂既至,寻访无有,阅其家集,亦复遗逸。
哀其落落不谐俗,朣朣明月,弃置不售,因些而申之曰:「僧堂非古也,霜花枯木,象骨留香,虽为老病,设已见笑于冢间树下。
虽然,在则人,亡则书,孰谓古已不复见。
拂其迹,疏其源,求吾所以无愧于古,斯可矣」。
或曰:「四大,吾堂也;
五蕴,吾室也;
十二处,吾床坐也;
十八界,吾应量器也。
然则此堂可即也,可离也」?
则又为之说曰:「堂之成,成既难。
三条椽,七尺单。
粥则粥,饘则饘。
坐则坐,眠则眠。
毋求妙,毋求玄。
毋谈道,毋参禅。
毋将心,求人安。
毋将法,求人传。
实自实,权自权。
顿自顿,圆自圆。
夫如是,黄金为瓦,白玉为壁,汝尚堪任,善乎无尽居士之为言。
反是,粒米寸丝,便须具角尾,偿宿负,则翠岩遗训廪乎在前。
不自勉旃,其谁勉焉」?
重建新城学记 宋 · 钱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八、道光《新城县志》卷九、道光《新建县志》卷二一
行都为今首善地,新城其支邑也。
辟雍化流,无远弗及,矧畿近耶?
令竭力赋讼,未遑图学。
绍熙五年冬十月东阳侯景修甫至,或籍蟊民者俾莠薅之,辞曰:「民之不淑,吏责也。
吏良则民良,逆加鄙薄,处心已偷,被宁我格?
爰审政目,歛法居十九,民罢,不培之,又朘之,恶用令为哉!
俗尚友助,且无忘雨公及私,宜自学始。
学宫窘风雨,将圮,敢自安!
顾化未孚,莫先劝相,教熟习移,徐图改作,斯不以具文废」。
明年,邑人邵君孝纯、于君柔以佥言请新学,侯曰:「余志也」。
连君之瑞比摄邑,虑庸储财未集而去,今痛裁浮费,用仅支,其忍劳民?
仓使许公介行部,闻而贤之,佐以钱二十万;
邑之富而贤者具材以献,凡二十有二家。
乃庀工徒,乃授规画,以同僚魏君豹文董之。
于君擢第归,又属之。
承以不扰,易陋辟隘,奂焉更新,殿庑堂庐,以肃以容。
杰阁对峙,左名尊经,右名先贤。
栋宇云乎哉!
明年,学成,释菜,侯揖诸生而前曰:「顷侍郎耿公秉辟斯学,有人皆为士君子之语,愿无负此意」。
复命笔于梁,闻者谓侯不疾顽而讼以愧止,不急财而用以俭足,政成学兴,经始归连,作成归耿,不为贤乎!
侯以厚同籍太学,属记颠末,曰:「是学也,非特利达劝,盖将玉其身,肥其家,渐其乡而泽天下,日濡月染,家有良子,里有良士,田夫野叟熟礼义之言,识善利之辨,熏为良民。
士或愆乎步趋,里巷谈议能愧之;
吏或差于尺度,瞻彼士民心其谓何」?
侯庄色曰:「天子以学诏天下,连帅部使者布宣德意,士自勉,民自劝,令何有焉」!
厚复曰:「侯不以自德,亦毋替乃心,丰植遐施,能媲古人,厚斯无愧辞矣」。
庆元二年十有一月既望
按:民国新登县志》卷一二,民国十一年铅印本。
仙都山题名咸淳元年五月 南宋 · 林子方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二、《括苍金石志补遗》卷三
竹村林子方月崖曹复初、平山王舜俞,偕弟柳塘德载,同仰独峰
暮归命舟,游泳于此。
时咸淳乙丑夏五既望
重建寻仙观咸淳九年五月 南宋末 · 虞国庆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六、民国《江苏通志稿》金石一八
溧水为升望邑,地邻茅山
邑有寻仙门,而无奉真之宇,道流靡所集,凡祈禳,必邀诸寻仙观
观去县治两舍隔,无从寓目其间。
一日,主观事王道常袖石刻唐人《仙坛铭》来曰:「观依仙杏山,山一名仙坛
周垂拱间道士文干因山自然形似,修立仙坛三。
长寿中邑令王君通遂以名其乡。
至圣历中,令岑君伸琢石为像,道流益尊事之,山之得名以此。
观旧有记,今不存,莫知其所始。
我朝元丰閒,道士钱玉周以三清大殿颓废,愿捐衣钵资鼎新之,不克就。
嗣之者芮慎琦,鸠工选材矣,又弗就。
至宣和中,周茂沔主观事,与吴混成者始克创建崇奉。
邑人相与出力者,仪凤之赵三公武,赞贤毛舆德载也。
迄今浸久,又废矣。
道常之主斯观也,与今同褐之士罄橐募缘重建,而公武之曾孙观光宾甫亦慨然以堂构为己任,捐资倡役无靳色。
以是诸方檀越善信欢然协力,不日成胜事。
役且毕,愿以记为谒」。
余以始至未暇辞。
期岁,请益坚。
余曰:「观之有殿,几何时而圮?
由元丰至宣和,几何年而复?
由钱至周,又几何人而成?
久废而兴,既兴复废,其难可知矣。
今幸一旦还旧,余之来,又适当其成,是可记也」。
考之纪牒,山去县四十三里,周回一十馀里,其高三十丈,绝顶有杏林仙人迹
其山旧名「仙杏」,或又谓观置于梁时,地与茅山燕洞邻,上有石坛
證之旧经,以为茅君行道之所。
时异景移,不可究诘。
古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足以当之矣。
大概仙之说自老氏,其道以清净为宗,慈俭为宝,虽若离世独立,而未尝无兼利万物之意。
闻其风者,往往景慕兴起,亦良心善性之所发也。
由今而观,乡曰仙坛,门曰寻仙,疑非所以为俗化之本。
而崇立倡率,若王、岑二大夫,或在位清勤,户口增益,或德义仁威,惟人是爱,在昔皆号贤令。
意者烹鲜之喻,无欲无为之训,言治者取焉,而凝神合道,微妙并观,殆难以清虚素寂薄之也。
役兴于咸淳七年三月,成于八年九月
道常与其徒皆能振宗风于弗坠,宾甫亦能续先志于有传,傥来者皆以是存心,俾勿坏,则千载一日可也。
书而识之,于以厚俗于教,未必无补云。
咸淳九年五月甲子日宣教郎知建康府溧水县、主管劝农营田公事、兼兵马监押、兼主管圩田、兼弓手寨兵军正虞国庆记。
迪功郎建康府溧水县县学主学袁乔书。
修职郎建康府溧水县王公立题盖。
□召道常自备资金,命工刊立石。
檀越胡应恢。
监修道士胡□□,夏侯德信武德义。
道士朱元左、汤道诚立石。
按:光绪溧水县志》卷一七,光绪九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