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洞晨观记咸淳十年十一月 南宋 · 宇文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七、《洞霄图志》卷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五
馀杭洞晨观,盖洞霄宫流派也。
前面玉几,侧挟安乐山苕溪支港环出其后。
故为邑人陈季卿居,传记所载季卿终南山仙翁,以竹叶为舟者。
洞霄宫都监贝灵一得而爱之,开建观宇,凡殿阁堂庑,庖湢诸舍,色色具备。
风瓢雨笠,来游来居,咸得其所。
岁癸亥,请于礼部,锡今额,命其徒贝守一开山主领,自甲而乙,徐应庚继之。
端明洪公焘尹京,复为表奏,视本宫古例,悉免科役,迨今三传矣。
涂蔇丹雘,岁有增益,迄为名山。
先是灵一以馀杭至洞霄十有八里,山路岖嵚,行者以为病,乃捐己赀,筑塘甃石,辟成坦涂,车马之往来便之。
复营接待,使有息肩地,用心可谓仁矣。
谨按东南名山,若句曲、武夷、桐柏之魁岸奇秀,皆诸宫观罗列形胜,各有所分,无得专美。
而洞霄发源天目,蕴为洞天福地,大涤、天柱诸山所融结环抱者止于一区,故其源深流长,本大枝茂。
若宫,若观,若道院,支分派别,远近咸有,羽流之盛,足拟一中郡。
国家优异恩数,非他处敢望,主席必循序迁,不得侥倖,有得至焉,亦皆老成重厚、深阅世故者,是以元风日振,代不乏人。
灵一往矣,行路称思其功,所谓死而不亡者哉!
灵一,盖穆陵赐号,其名大钦。
咸淳甲戌日南至朝散郎尚书吏部员外郎、兼权右司华阳宇文十朋记并书。
宝谟阁直学士中奉大夫、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主管劝农使龙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陈存篆盖。
元素大师知观事陈敬雷、靖逸大师管辖住持观事贝如圭立石。
驯熊叹 南宋 · 许及之
兽名曰熊本逸才,啬夫教之驯若孩。
开槛当街作险戏,寻橦旋筵能千回。
负戴蹲跠时䀡睒,忽然逸出渠亦敢。
啬夫当之作人立,嗟尔勇气终坎壈。
问云初教本无法,祇是豚蹄趁饥乏。
说似连营饱食人,努力边头厉戈甲。
元观妙先生祠堂政和七年十月 北宋 · 郑昂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九
先生姓曹氏讳道冲字冲之,全赵宁晋人
中书令尚书令保贵之来孙,襄悼魏国公利用之族孙也。
宗哲,故承务郎钦州灵山县主簿
母石氏,五代晋之后。
初,魏国公章圣时和戎有大勋,赐都城普惠坊第,因以居汴。
奕世忠义,冠剑蝉联。
同爨者十馀世,诏旌其门。
先生自扶坐能言,便解文字。
五岁赋诗属文,十五岁古今载籍所记,博极无遗,一经目终身不忘。
家人患其弄翰墨,即登屋赋咏,书遍万瓦。
诸教洞彻,咸得其要妙。
尝谓处世居家,均在樊笼,不愿嫁适,脱身遁去。
二十一岁,隐于少室山玉华峰,栖神导气者凡十馀年。
惟恐一物累己,衣粮不赍,人自供给,若有神助。
时二亲在堂,弟妹满前,弗恤也。
家人踪迹之,则宛转潜避。
齐人张公谏议知其异,度为女冠
因遥指青州远游观张几真为师,欲受箓,无资,乃足历四方,货文于市,以寓乎所谓道者
既而受箓于閤皂山,于是四方始知先生之名矣。
然天资萧散,放旷物外,不就绳检,故毁誉几半天下,而先生无喜愠
时或谐谑,形于词章,微著其意而已。
晚入京师,大隐于阊阖门之咸宁坊。
衣足蔽体,食仅充腹,荫容膝之地,混然与猫犬同迹。
其鼠壤馀蔬,不可向迩,意欲杜绝势利焉。
至贫困者有所告,则丐以诗,使货鬻度日。
都人供馈者肩踵相摩,多所不纳;
有不能却,寻以施予。
不茹荤血,但日市以食猫犬。
或问其故,曰:「无他,救其欲杀者而已」。
或谤其肉食者,即取以对食,曰:「于道何害?
但不欲耳」。
谤者惭焉。
岁时都人游赏,则放傲先至,讽咏以归。
或嘉节良辰,反杜门不出,皆所不可晓也。
上方以道在宥,天下异人并出,始以徐神翁言,得先生于辇毂之下。
召对无时,仍给金牌二,听赴行在与诸池苑,无得禁止。
其延见异数,莫与伦比。
上尝曰:「此真仙也。
文华乃其馀事」。
诏加清虚文逸大师
先生初名希蕴,至是始赐今名,又加道真仁靖先生
复为起第,乃沥恳牢辞,不得已,仅受数楹为楼,以奉三清,晨夕焚脩,用祝君寿。
诏复名其室为宝箓堂。
又为营保庆泰宁宫于其侧,将落成,而先生尸解矣。
上为之恻然,葬于国郊开封县新里乡,使观察贾公护其事;
仍给御府钱,斋七作黄箓醮,以为资荐。
赠号希元观妙先生,以诰付其第。
诏复建宫于顺天门瑶华宫中之左方,使弟子张居淡以奉其祠。
淡,清脩人也,慕道甚坚,早辞家,师事先生凡二十年,始终如一。
先生之化,见其畴昔与先生厚者,则泣涕沾襟,惟恐师后事之不周。
因请起祠堂于今宫昊天玉皇上帝清都高邈殿之后。
质不至陋,华不至侈,户牖取具,务欲垂久。
淡谓先生初阙铭志,为终身恨。
仆告以古今名师大士,道行天下,名流后世,讵可泯邪?
区区铭勒,端无重轻。
了不以仆言为然,复泣以告。
仆久与先生游,且实里人,义不得辞,因为叙其略。
先生名播四海久矣,初还都邑,寓籍于延宁宫,而身未尝往。
及保庆泰宁宫成,迁延不入,终以化去,则仆前所谓先生自言以处世居家,均在樊笼者,意谓是也。
诰命谓「凝情冲和,混迹民伍」,盖尽之矣。
自遭际,未尝以纤毫私辄冒上听,故恩眷益隆。
若叙其平生所为,则歌辞备矣。
知者得之,无复覼缕。
至若声律、书画、历数、方技,他人尽智力而能之者,先生皆优为之。
其尤长者,文词也。
初若不经思虑,人方见其含毫伏纸,转眸之间,掀雷抉电,而珠玉已粲然矣。
人所需索,无不如意。
于阛阓宴席、岑寂幽隐之地,咸无所择。
以一物为题,有至百篇者。
其警策语,尤出人意表。
依随声韵,立笔赓和,愈见其工。
案无文籍,所用事实,备无遗缪。
上至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诸子百家之书,下至里巷俳谐、方言时谣,无不穷贯。
彼世人徒见先生嘲谑之语,而不识先生典丽之文;
徒见先生典丽之文,而不知先生要妙之道。
吁,可怪也!
如《老》、《庄》与《黄庭》、《西升》、《清净》经注解,性命之说,则得之者几希。
盖其平生所为文,意之所至,目之所睹,凡天地范围之间,无不模写,而世或能道之;
至于微妙希夷之语,脩身尽性之说,其和者盖寡焉。
矧其起居动静之间,笔端风生,著述万数,浩浩如江河,沛然莫之能禦。
顷有诏,尽索其箧中所有,閤于玉清和阳宫转轮之藏室。
既化之日,益令收掇其残稿,自是落人间者无几矣。
噫,先生之遇圣主,可谓时矣,馀何恤哉!
尝谓士子于道,未得秋毫之一,涸思乾虑于章句之末,幸有司一得以取终身之富贵,自谓天下莫己若,安知先生之所谓浩浩如江河,沛然莫之能禦者邪?
或问先生之道。
仆尝见其蓬头垢面,衣结履穿,而声韵清畅,眸子莹澈,夷然自得,宛若童稚。
且尽天下无穷之能事,而甘举世不堪之寂寞,先生处世之迹,概可知矣,若先生之道,仆又安足以知之?
姑叙其文词之能而已矣。
夫聪明辩知固足以害道,而道之至则非聪明辩知之所能害也。
今有人,未尝与文墨亲,一有所悟,则吐言为辞,咸契至理。
何则?
道本无为,而无所不通,聪明辩知者乃道之用而已。
逮其源流深远,词藻华丽,则又非一世之习也。
考诸古今能文之士,白首而穷一经,十年而工一赋者,比比如也,其至倚马七步之敏,固已无几。
虽然,此特穷篇短翰尔。
先生之落笔万言,声律无误,小大不拘,真解鲜俪也。
抑闻之,昔人以太白为谪仙,则文词之豪,非神仙似不能为。
白玉楼成,必待长吉之文,则神仙之于文,亦云难矣。
仆是以乐为之书。
先生享年七十有七。
生于宝元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化于政和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葬以其年十月十五日
其化也,道院产玉芝一本五茎。
既葬之日,天气晴霁,其祖茔魏国公碑泉润交下,如泪落状。
众谓天寒露润,徐视他茔,皆所无有,始大惊叹。
呜呼!
先生间气所钟,其异事难以毛举云。
政和丁酉冬十月十有七日
按:《汴京遗迹志》卷一一,明嘉靖刻本。
徐青藤旧宅 清 · 吴爚文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古藤高百尺,旷世忆初栽。
著土皆奇干,斯人本逸才。
龙蛇居粉壁,风雨养苍苔。
仿佛临江宅,诛茅动客哀。
黄花歌寿宗人廷和翁六十 明 · 李汛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七十六
短篱采采清露漙,老菊秋来自佳色。
如何开向晚风前,不与春花竞红白。
春花烂熳不耐看,转眼片片辞枝残。
争似黄花瘦且劲,寂历不畏严霜寒。
思恩太守何足数,归来种菊亦成圃。
落英咀嚼衰颜春,百年甘作东篱主。
慎斋宗老本逸才,寿域适对黄花开。
黄花白酒有馀乐,自不与世相低回。
君不见万石之君膝如婢,不当菊潭一杯水。
放步园林得俗字韵 宋 · 郭印
 押沃韵
林稀怨秋风,松柏未改绿。
偷闲挈杖来,小径缘诘曲。
鸟鸣契深心,山色供遐瞩。
欣然若有获,一荡尘襟俗。
平生本逸放,谁信简书束。
失身名宦场,冠冕成桎梏。
老骥欲何之,盐车终局促。
求仁又焉贪,知足乃不辱。
纳纳乾坤大,胡为自蹐跼。
归欤倘成赋,矫首云中鹄。
灵岩山显亲崇报福院为前住当山广照和尚忌辰追修请公据乾道三年十二月 南宋 · 释德新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民国《江苏通志稿》金石一二
德新等伏为先师广逸和尚前住持本院一十二年,为国焚修,并无疏虞,及节次施钱修盖屋宇,于山门颇有功绩。
昨于乾道元年三月初七日迁化,骨殖舍利,已就本山安葬建塔。
每遇忌辰,虽承山门已依例追着,第恐十方禅院岁月流易,前后主执之人恐有更废,深失德新等孝诚之心。
今来幸蒙堂头佛慧卿和尚创置柴荡,供应常住年计□用,又承山门已将先师在日桩管长生衣钵壹佰壹拾硕,转变见钱叁佰叁拾贯文足,并徒弟僧□等三十人共率钱贰佰染拾贯文,共揍前项米钱计陆佰贯文足,添置柴荡伍佰亩,在昆山□□□永入本院为业。
每至忌辰,乞依例就常住办食,斋僧一堂,设位供养,僧众讽诵追□□□塔宇年□弊损,乞院门及时修葺,免致颓毁。
切恐向后年远,事有更易,临时难以告说,有□目□□至□具□披告判府直阁,伏乞台判付本院刻石,永远表,于后乱有更易,即仰具状经官陈理施行。
未敢自专,伏候台旨。
乾道三年十二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