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寄勉冲晦速和拙作 宋 · 杨蟠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冲晦僧儒诗者豪,尤怜赖汝壮方袍。
一千篇兴时无敌,三十年功格最高。
白发逢春今更勇,清吟彻老莫辞劳。
何朝始肯将珠玉,却报仙人换木桃。
宿天竺再赠东山禅师冲晦 宋 · 杨蟠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仲灵述作惭知己,冲晦篇章窃赏音。
胜侣俱恬山水乐,神交已过雪霜深。
灯前自笑平生事,雨后重论一夜心。
相检莫教诗閒断,更阑同听夜猿吟。
次韵奉和(按:和杨蟠惟晤《次韵奉酬契嵩公冲晦出山次日奉寄》。) 北宋 · 释契嵩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乐天已与广宣游,更出风尘外俗流。
酒圣尽能非毕卓,诗仙皆欲接浮丘(自注:闻公济冲晦游,断此荤酒,多随其奉戒。)
篇章逸处江山动,笔砚閒时云雨收。
况有声名俱籍甚,并飞南北动王侯。
山游唱和诗集叙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镡津文集》卷一二、《山游唱和诗》卷首
杨从事公济冲晦晤上人访潜子
明日,乃邀宿灵隐
又明日,如天竺,遂宿于天竺也。
三人者游且咏,得诗三十六篇,公济潜子前叙。
潜子公济曰:「吾不敢先朝廷之士」。
公济曰:「此山林也,论道不论势,潜子叙非忝也」。
潜子曰:「诺,吾叙」。
公济潜子辈,儒佛其人异也,仕进与退藏又益异也。
今相与于此,盖其内有所合而然也。
公济冲晦以嗜诗合,与潜子以好山水闲适合。
潜子亦粗以诗与冲晦合,而冲晦又以爱山水与吾合。
夫诗与山水,其风味淡且静,天下好是者几其人哉?
故吾属得其合者尝鲜矣。
适从容山中,亦以此会为难得,故吻然㗳然,终日相顾相谓,几忘其形迹,不知孰为佛乎?
孰为儒乎?
晋之时,王、谢、许子以乐山水友支道林
唐之时,白公庐阜,亦引四释子为方外之交,其意岂不然哉?
合之道其可忽乎?
云与龙贵以气合,风与虎贵以声合,圣与贤贵以时合,君与臣贵以道合,学者贵以圣人之道合,百工贵以其事合,昆虫贵以其类合。
不相合,虽道如仲尼、伯夷,亦无所容于世也,天下乌得不重其所合乎!
方二君之来也,逼岁除,山郁郁以春意,然代谢相夺,乍阴乍晴,朝则白云青霭绚如也,晚则馀冰残雪莹如也。
飞泉泠泠,若出金石。
幽林梅香,或凝或散。
树有啼鸟,涧有游鱼。
而二人者嗜山水,则所好益得;
嗜闲适,则其情益乐。
胜气充浃,而更发幽兴。
优游纡馀,吟啸自若。
虽傍人视之,不知其所以为乐也;
坐客接之,不知其所以为得也。
潜子苍颜敝履,幸其末游,而谓之曰:「二君之乐,非俗之所乐也;
二君之得,非俗之所得也。
是乃洁静逍遥乎趋竞尘累之外者之事也,终之可也」。
因评其诗曰:公济之诗赡,冲晦之诗典,如老丽雅健,则其气格相高焉。
潜子默者,于诗不专,虽其薄弱病拙,远不及二君,岂谓尽无意于兴也?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山游唱和诗集后叙嘉祐四年二月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镡津文集》卷一二、《山游唱和诗》卷末
公济初与潜子约为诗前后叙,潜子不自知量,既绪其端,公济乃谦让不复为之,然诗之意所叙未尽。
始,公济潜子《山中值雪》诗,爱其孤与独往,谓潇洒有古人风,遂浩然率冲晦袖诗寻之,留山之意极欸曲。
潜子亦以公济既相喜好,其意非常,颇不自拘介,乐与游咏。
潜子禅者,罕以思虑乱。
吴中二十有馀载,辱士大夫游从数矣。
如故侍郎郎公之顾,其最厚深。
郎公又以诗名显天下,而潜子奉其唱和,亦不类今恣肆而不自慎也。
潜子虽固,平生长欲晞于高简雅素,如支道林庐山者为方外人,患力不足及之。
虽然,老矣,而吾方袍之徒肯相喜而从其游者几其人乎!
公济儒者才俊,与予异教,乃相善如此之勤也,此不与游且咏而孰与游乎?
唱和总六十四篇,始山中游咏而成者三十七篇,其后相别而诸君怀寄赓唱往来者又二十七篇,并编之为集。
嘉祐己亥仲春之五日潜子复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