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肇庆府二先生祠堂 南宋 · 包恢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二、《敝帚稿略》卷三
天下有盛德之名儒为明师,斯道之所以开明也;
国家有尊严之名臣如严师,斯人之所以敬畏也。
而名儒名臣俱非常人,非世所常有者。
惟天地立心,为天下国家人道计,则或间生一盛德者出而为天下之儒,又或间生一尊严者出而为国家之臣,庶几斯道开明,不终晦蚀,斯人敬畏,不至玩弛,而天下国家有所赖以主张纲维者乎。
盖天地有盛德气,其气为仁而温厚,时则特以生名儒,有若周元公者焉;
天地有尊严气,其气为义而严凝,时则特以生名臣,有若包孝肃公者焉。
元公冲和纯粹,混无圭角,温厚之所钟也;
孝肃刚正峭直,俨有廉棱,严凝之所钟也。
是其体皆天地之塞,其性皆天地之帅,而二公之生,其所关于天下、国家、人之道也大矣。
故其平生之所建立,之所成就,为学术、为德行,则足以承先圣、觉后人。
微而性命根本,远而圣贤渊源,始开明如日星,是后学者滋众而同然理义之为悦,为节操、为政事,则足以动明主,服生民。
中而贵戚宦寺,外而田野童稚,亦敬畏如雷霆。
是时朝廷益尊,而隐然社稷之增重。
二公皆卓卓名世,虽没世不忘也。
濂溪之名,包家之称,重当时而照来世,虽死如生,虽亡如存,常如侍严明之师而临之在上,质之在傍者,与庐山长同其高,与庐江长同其深,真可谓盛德尊严之至而仁义之备还足以对越乎天地哉!
元公尝两持广节,孝肃尝一守古端,人到于今称之。
然去之二百年间,其遗迹之可考者鲜矣。
独闻元公时不惮勤劳,不避瘴毒,虽荒崖绝岛,人迹所不至者,亦必缓视徐按,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此其恤远之仁,蔼然温厚,盖犹风以春风而雨以夏雨者。
且独闻孝肃时州岁贡砚,前守缘贡率数十倍以遗权贵,公命制者才足,岁满不持一砚归。
此其律己之义,凛乎严凝,盖有肃于秋霜而寒于冬雪者。
然则即此遗迹之一二,已足以见二公之为不可及矣。
今古端郡博士吕君中学元公之所学,而又自造之深,有所自得者。
慨然以他郡学皆有祠,而此学独为缺典,且孝肃虽有祠而未称也,于是礼以义起,遂合而祠之,使端士知所严事而以时祀焉。
属某为之记。
顾某虽不能文,而君不容其辞也。
且谓尝有感于元公按部之馀,有「闻有山岩即去寻」与「到官处处须寻胜」之句,故若连之大云,康之三洲,惠之罗浮,莫不常游而留题焉,岂独于端而无之?
端有星岩,意必尝至其处,一日与士友搜求之,果得其心画之真于嵚崎僻绝之中,益信如公诗之所述,而其高怀雅韵之见于端者如此,益知祠之当兴,以起邦人高山仰止之志也。
某因谓君曰:今人自蕞尔一形躯之外,视世之事物藐然与我不相关也。
如公畴昔每寻山岩之胜者,人往往直以为游观之适而已,夫岂知此兴非浅,而正公之深处欤?
盖上下本同流,何莫非我事?
曾不见有他事而洞然无少间隔滞碍也。
万物本皆备,何莫非吾物?
曾不见有他物而豁然无所驰求系累也。
故公随所至所遇,皆真景真趣,悠然理融,怡然心会,是即窗前草不除之机,而浴沂风雩吾与点也之意也。
学者苟知此一意,即知公学术德行之高明,要与彼徒按图而索、即书而求者异矣。
若夫孝肃之遗风馀烈,亦何必他求哉!
今仕于广者虹饮贪泉,鲸吞浊海,阴取者如窃,昼攫者如劫,有瘴疠之气虽毒未足忧,而赃污之气惨深可畏者,回视公之介焉如石,一砚不取之事,岂不为之愧死欤?
仕者苟知此一节,即知公节操政事之峻洁,殆与彼闻风而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者几矣。
博士之为是合祠也,孰不曰宜?
如或欲以学术德行与节操政事裂而为二,谓不可以强合,则亦疑于义之未精而未易以轻议。
是祠成而端士之登斯堂也,如将见而消鄙吝于斯,如亲炙而行景行于斯,是祠乃所以示教也。
于斯而有所感发兴起焉,则其度越乎徒为包氏、周氏等章句之学者,不知其几倍蓰矣。
神之听之,洋洋如在,又不知以斯言为亦足以发乎?
未之或知也,姑以复郡博士之请云。
和浴罢 明 · 李之世
 押词韵第十五部
帽束滋头垢,眼昏忌脑沐。
惟此土木躯,间日须一浴。
一洗阴埃消,阳明始来复。
兰汤候温煦,浇背徐濯腹。
伸臂按其胯,摩顶遂至足。
颓然四大蠲,跏趺瞑双目。
放体效戏禽,齿门戛哀玉。
吐纳以绵绵,灵泉任灌沃。
百孔顿嘘蒸,似烟喷钻
暂入无怀乡,希夷路正熟。
小劳身乃泰,琴书间诵读。
涉趣防其流,回光湛内瞩。
逝止随流坎,何须詹尹卜。
庄叟赋逍遥,至人守缘督。
秘阁林公行状1229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曾祖格,故将作监簿,赠通议大夫
祖遹,故龙图阁直学士,赠少师
父埏,故奉直大夫,除知沅州,赠金紫光禄大夫
公讳瑑,字景良,世为福清人
龙学忠节著于朝廷,沅州清德称于州里。
公少入太学,与兄靖安令君璟、今容州使君瑰同中淳熙十一年进士第,而公胪唱第四,场屋以为盛事。
教授鄂州,旧例从州丐猪羊税钱助养士,公曰:「是不可愧耶」!
谢不取,节缩浮费,更有馀力增田。
干办江西转运司公事。
丁母卓夫人忧,服阕,差干办浙西提刑司公事。
沅州忧,服阕,干办两浙转运司公事。
运使沈公作宾精于吏职,特重公,事非公书拟不下笔。
公详审清介,秉法据理,虽贵势无敢干以私者。
秩满,得旨待掌故阙,执政面谕欲越次先除,公谢不愿。
既归,四年不通问,执政怒,超用他人。
久之,除主管吏部架阁文字
嘉定初元,除国子正,迁武学博士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历疏庙堂除授、宫掖请谒之弊,且言:「臣待罪班行,更化前后皆所目击,不知今日立政用人其尽出于公乎,抑犹未免于私乎,其视前日有以异乎,抑无以大相远乎。
臣观今世自上至下,由内达外,苟可遂私,靡所不至,良由陛下真诚有馀,刚断不足,名为更化而实未尝更化,始欲善治而终不可善治」。
别劄言:「民生憔悴极矣,散内帑之储、省掖廷之费、裁戚畹之横恩滥赏、覈貂珰之营缮应奉以裕民,可乎」?
又言:「今日之财不在官,不在民,独积于赃吏之家,破数十赃吏之家可以活数百万之民矣」。
宁皇嘉纳。
国子博士
请外,出知兴化军
世吏所谓击断操切之术一不用,专以教化拊循为主。
时楮令初变,愚民坐减落、官吏坐奉行不虔获罪者众,前守缘此罢去,告讦繁兴。
公下令曰:「贸易未受价者未为行用,告者以骗论;
已受价则予者受者俱坐罪如诏书」。
于是无告楮者。
常平使者令民间各以产高下藏楮于家,而委官撞点焉。
公曰民未孚也,请为期,既而屡宽其期。
及撞点,又使吏户摘语之,民得以为备。
比去,不刑一人,楮价自增。
郡多名刹,主僧例以货取,名曰实封;
寺偶阙僧,乾没其谷以佐经费,名曰拘桩。
惟公与秘监叶公禾不实封,不拘桩,而郡计沛然,催科至宽,县令不识诃问,细民不识追呼。
又取三县夏税一钱至六十钱户全蠲之,第三至第五等户减半,第一第二等户减三之一,寺院减五之一,以樽节钱代输。
它人蠲租者不过阁畸○为美观,惟公于未催之前预为约束,民被实惠。
待吏民以君子长者,未尝设机械,两造情伪一览洞见,书判典严,切中隐伏,然其末卒归于忠厚。
悖理之事、梗化之民或接乎前,公应之以静,胜之以定,终无忿怒之意。
有挟势怀私而来者,见公容色辞气,莫不爽然自失而去。
郡人爱公如父母,前后太守莫能及。
差知全州,其治如莆。
下车甫两月,除提点广西刑狱公事,足疾,力辞新命。
全人闻公当去,皆嗟惜。
一日,有峒徭数辈黧老矣,造廷云云,公使译其语,曰「好知州难得,愿公奏天子勿去」,公慰谕遣之。
改知袁州,于是疾愈而袁人将辂公矣。
公曰:「辞远节,得近麾,可乎」?
力请祠,主管成都府玉局观
既满再任,改建康府崇禧观、绍兴府鸿禧观。
公素清约,视荣利如粪土。
历二郡,生业不长尺寸,居室苟完,无广厦突兀之想,田园仅足,无牙筹算计之入。
宅前篱落略成门径,舍后花木粗分行列。
公处之怡然,万钟五鼎不能与易也。
朝廷每欲收用而常患公不可致,今上御极,召赴行在,再辞再不允。
公又言:「臣进无补于事功,退无预于世教,直拙恙,归隐山林,衰悴之馀,不任朝谒,惟圣朝哀怜」。
上知不可夺,除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宫
训辞曰:「尔端靖老成,近俾来归,而抗章三四,尚亲医药,其以延阁珍祠,遂尔恬养。
夫饬身谨行、为郡廉平者,朕眷眷如此,彼苛刻躁竞之习亦可少愧矣」。
明道祠满,诏再任。
公旧患足疡,时作时愈。
绍定二年二月疾动,至秋不愈,食益少,力益乏,然终日默坐无惰容,顾子孙满堂,无媮语。
疾棘,屏粥药者累日,整襟拱手,神闲意定,奄然而没,九月三十日也,年七十一,积阶至朝请大夫
公登高科,著美誉,而恬淡耻奔走,韬晦无表暴,故策名二十馀年才为掌故学官,去国几二十年始复召,卒不至,故志业不尽见于世。
每谓人不可有势,不可有名。
平生不喜为要官,曰势之所在;
不愿交闻人,曰名之所在。
其立意如此。
公学贯千载,文章典丽条达,顾不肯以文名,手藁皆焚弃,惟廷试策与奏篇偶存。
又有《通鉴记纂》若干卷,凡前世大节目、大议论悉著于篇,兼采司马公、范太史、胡致堂诸家之评,傅以己意。
自奉至薄,笥无新衣,庖无盛馔,特喜施予,族戚蒙赖。
晚食祠禄,岁取百千别贮之,更五任得千缗,置义田百斛以赡贫宗。
公兄弟四人,靖安海丰二令君先殁,公与容州使君秀发眉黄发逍遥里巷,时人以方二疏。
公临终,家人问所欲言,公曰:「无一事,但恐戚吾兄耳」。
宜人黄氏,温陵人通直郎轻之女。
幼孤,随母聂夫人依兵部侍郎简肃林公
简肃为人劲峭,独与宜人语多合意,甚奇之。
择配得公,尤相敬如宾
宜人识度高,深达义趣,蔬食素饰,安于淡泊。
事舅姑至孝,倾橐奉小姑奁具无吝色。
先公二十年卒,葬于清远里福胜山之原。
子男二人:公遇,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
次公选。
孙男四人:曰观,曰同,曰合,曰新。
一女,适承议郎、新通判潮州军事刘克庄
宜人逝,二子朝夕侍公,出入坐卧,跬步不离侧。
家廷讲肄,意有所合,辄喜曰:「天下至乐不出闺门之内」。
公遇始调宁化,不忍去其亲,自乞岳祠,孝谨恬退,其家法然也。
二子将以是年十二月初八日奉公合葬,哭谓克庄曰:「子盍论次先人遗事乎」!
克庄亦哭曰:「丈人植立高,望实重,宜属笔于能言者」。
二子曰:「此先人意也」。
克庄遂不敢辞。
初,公年七十,弥坚悍不衰。
克庄悼亡,公追念贤女,始衰始病。
悲夫,尚忍言之!
然二十年翁婿,知公深者宜莫如我,状所述公出处去就言论风旨皆质之当世公论,参以乡闾闻见,后之君子庶有考焉。
谨状。
戚氏 沤尹畹华索赋此调,走笔应之 清末民国初 · 况周颐
伫飞鸾。
萼绿仙子䌽云端。
影月娉婷,浣霞明艳,好谁看。
华鬟。
梦寻难。
当歌掩泪十年间。
文园鬓雪如许,镜里长葆几朱颜。
缟袂重认,红帘初捲,怕春暖也犹寒。
维摩榻,花雨催起,著意清欢。

丝管赚出婵娟。
珠翠照映,老眼太辛酸。
春宵短、系骢难稳,栩蝶须还。
近尊前。
暂许对影香南。
笛语遍写乌阑。
(去声)风渐急,省识将离,已忍目断关山畹华将别去道人先期作虎山之游避之)

念我沧江晚,消何逊笔,旧恨吟边。
未解清平调苦,道苔枝、翠羽信缠绵。
剧怜画罨瑶台,醉扶纸帐,争遣愁千万。
算更无、月地云阶见。
谁与诉、鹤守缘悭。
甚素娥、暂缺能圆。
更芳节、后约是今番。
耐清寒惯,梅花也,好好纫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