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僧尼道士等年十岁取逐处纲维寺主结罪委保诏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宋会要辑稿》道释一之一七(第八册第七八七七页)
在京并府略外县僧、尼、道士、女冠下行者、童子、长发等,今后实年十岁,取逐处纲维寺主结罪委保,委是正身,方得系帐。仍须定法名申官,不得将小名供报。尼年十五,僧年十八,方许剃度受戒。道士、女冠即依旧例,十八许受戒。不得交互礼师,擅移院舍。如本师身亡,或移居院宇,即仰逐时申官,候改正帐籍,方得回礼师。迁移居处所有转念经纸数、卷数,一准久例施行,更不增减。
丙申秋八月过渔溪驿驿旧有梅数株尝题诗记今无有也二首 其二 北宋 · 蔡襄
押真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
梅花不复见,况乃扳花人。
花飞别故树,粉黛化为尘。
秋风捲落叶,虫豸鸣悲辛。
昏鸦投旧巢,匹侣自相亲。
缺月行复满,归云本无垠。
因题忆花篇,此意难重陈。
题云居弘觉禅师语录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石门文字禅》卷二五
悟本禅师设五位法门以发挥石头大师之妙,大率约体用为五法,更互主客,隐显相参,借言以显无言。然言中无言之趣妙至幽玄,故其问答之贵亲,正如君臣之贵合。于是翕然宗以为洞上玄风,出其门下者应机酬诘,务以秀丽严峻之语相高,尚使人放身,如览花葩之开妍,烟云之秾纤,而仰拂秋之螺峰,染春之鸭波,划刻百出,必欲合其法而后已。忽其绳墨,以登其门者,则非吾属也。而云居弘觉禅师,盖其徒之秀杰者,乃独不然。其演法之辨,应机之词,朴古自在,随意所划。如世之良医坐于药肆中,病而诣者,信手与之,药至病愈。常谓其徒曰:「佛法无多事,行得即是。汝但作佛,莫愁佛不解语。古人纯素任真,有所问诘,木头碌砖,随意答之,实无巧妙,大底渠脚根下稳当。苟不如此,虽说得如花锦,无益也」。余常怪洞山嗣法者,如本寂、道全、居遁、休静之徒,光大于世者三十馀人,观其施为,提演宗脉,无敢冒规致之外者。而膺公乃尔殊异,岂所谓得所以言,言不必同者欤?余追蹑其意,以谓大法本体,离言句相。宗师设立,盖一期救学苟简不审、专己臆断之弊而已。法久必坏,使天下后世眩疑自退,守言而失宗,无所质辨为可惜也。故其超然法立如此,而公之子简亦相与振成之。是知俾明悟者,知大法非拘于语言,而借言以显发者也。尝与人论至此,其人凌凭其气,而面颈发热,曰:「医智百巧,志诬先德」。诟骂而去。吁嗟,使弘觉不死,且闻余之说,以为知言者。今其道愈陵迟,至于列位之名件,亦讹乱不次。如正中偏,偏中正,又正中来,偏中至,然后以兼中到,总成五。今乃易偏中至为兼中矣,不晓其何义耶?而老师大衲亦恬然不知怪,为可笑也。虽然弘觉一矫之,则洞山之道,不转顾地而尽,宁有今日耶?
出游五首 其三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山有篮舆步有舟,放翁身健得闲游。
羊牛点点日将夕,蒲柳萧萧天正秋。
细径僧归云外寺,疏灯人语酒家楼。
归途更爱湖桥月,独倚阑干为小留。
期斯远不至登溪亭有怀并属云台刘先生三首 其一 南宋 · 赵蕃
押侵韵
落日照溪谷,寒光摇树林。
宿鸟投密枝,归云释遥岑。
馀辉尚燠背,纤月忽在襟。
可人期不来,何以写我心。
近者且若此,悠悠望西南。
跋归云禅师丛林辨佞篇 南宋 · 释彦岑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七一
佛世之远,正宗淡薄,浇漓风行,无所不至。前辈彫谢,后世无闻,丛林典刑,几至扫地。纵有扶救之者,返以为蛮子也。余观疏山本禅师《辨佞》,词远而意广,深切著明,极能箴其病。第为妄庸辈知识暗短,醉心于邪佞之域,必以醍醐为毒药也。淳熙壬寅上巳圆极彦岑书于江左五峰。
按:《丛林盛事》卷上,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二一套第一册。
游栖霞四首 其二 宋 · 周文璞
吾与空门友,相扶历芳甸。
天机久深妙,梵本亦贯穿。
徐驰得幽欣,济胜惬孤愿。
宿芽发轻苞,寒卉抱短艳。
鹿走风生林,僧归云入殿。
寺从齐梁来,诸彦题品遍。
安知千岁后,未叹陵谷变。
访僧归云庵 南宋 · 陶崇
押曷韵
閒过选佛场,归云翠如泼。
入门偶有言,启颊师便喝。
掩耳煨芋炉,但把火深拨。
呼童酌玉虹,注之旃檀钵。
嘘灰然微红,横铛水煎活。
茶酣登甲亭,双眸为之豁。
鸟啼空山幽,翔来集木末。
风月一何佳,团圞共披抹。
悠然澹忘归,于兹得解脱。
净土院舍田记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八八、《碧梧玩芳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院更唐宋,且将五百年,前人之述备矣。盖尝以檀法度人,施者无翼而翔,不踵而至。当乾道辛卯,有初施田者,僧真悟大师道崇丐文于吾伯祖潜溪翁,翁为说偈言云:「信心生供养,念起即无穷。我田无穷年,我福亦无尽」。自后迨今百有十六年,由朱君纯仁而降,长者李公以建殿及诸佛菩萨像施;毛君自任以建三门、创弥陀殿施;王君曰平夫、曰立夫以金刚像施;曰宰、曰彬之、曰立夫,又皆以田施。而余兄弟暨昭文、文忠、南康公,又皆以题扁施。凡施之事,田为大院之僧如本宏、普顺、普润者,皆肃肃然奉其教,无敢越规矩准绳。且将修彼之礼以耕之,陈彼之义以种之,讲彼之学以耨之。于是又介吾犹子,奉潜溪翁遗文,谒余而请记。余观多田翁尽东其亩,祖也传之孙,三世希不失矣;父也传之子,再世希不失矣。孰能更千百年不坏、不灭,如浮屠氏之为乎?潜溪翁之言,验于是矣。虽然,谓僧而可无田乎?则彼之人,固自为大言曰:「我师之教尽虚空,遍法界皆吾福田耳。释迦云: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乞食王舍城中。王舍城,即吾田也。国一师领径山千馀众,寺无常产,庖廪不继,山之神龙,实助缘化,山龙即吾田也。吾之田,若恒河沙数。历僧祇劫,是可限以顷亩,裁以岁月乎」?谓僧而可有田乎?则吾之人又律以正论曰:梵居者僧,野耕者民。必也复而室家,还而冠巾,而后畀而田畴。室家之不复,冠巾之不还,而田畴是畀,僧而民乎?民而僧乎?虽然,姑舍是。僧之祈余曰:吾因檀施助缘,建弥陀诞节,修西方净土胜缘,其田得米三十斛有奇,是所为谒记者也夫。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此净土说也。我无秽行之稊稗,人获无量之果报,此福田说也。施福田,修净土,庸何讥焉?彼将慊于不耕而食也。于是取檀施之田,自耕而食之,以逃吾人之讥可也。古德云:「诸方说禅,浑浑何似?我怕饥种田」。此语真实有味。或问莘郊乐尧舜之道于某禅师,答曰:「江上一犁春雨,良以耕食凿饮,道在其中」。于吾儒之说,未大戾也。姑以是文之,可乎?后之观文者,将无谓其附会空玉之谈乎?抑亦不乖圣人之道乎?是未可知也。安得起潜溪翁于九原,再拜而质之。
登鄱江楼 宋末元初 · 黎廷瑞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江城一登眺,寒色有无间。
帆拂沙头树,僧归云外山。
楼高西照急,叶尽北风閒。
世事何时足,悠悠飞鸟还。
烟寺晚钟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山寺钟敲晚照残,僧归云暝费跻攀。
浮屠屹立巅崖顶,恰在烟岚紫翠间。
南峰归云庵 宋末元初 · 宋无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云伴老僧居翠微,老僧应共白云飞。
杖藜西去云东去,日暮僧归云亦归。
霜岩石室 其二 元 · 陈樵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洞天无暑亦无寒,淑气芳风不出山。
扫叶僧归云未湿,卖花人去蝶先还。
满庭修竹下黄叶,千岁古松生绿烟。
尽道雪中依裸壤,我疑夏室是冰天。
和林子苍玄妙寺值雨 元 · 卢琦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两袖薰风缓辔游,粤王城下少淹留。
客衣半湿松花雨,鹤影先分竹院秋。
采药僧归云外路,吟诗人倚树间楼。
凭君汲取前溪水,为洗尘中浩荡愁。
碧云寺 明 · 童佩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障子学芙蓉,僧归云几重。
西来留白马,东去拱苍龙。
松锁千林翠,山藏满寺钟。
却嫌香积水,流出世人逢。
村居杂赋四首 其三 明 · 张掞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茅屋坐来晚,蒸藜一饭余。
僧归云起后,农罢月生初。
单处唯忧病,穷居赖剩书。
田家欣雨足,吾意始安居。
元日极乐寺大雨雪 明 · 李贽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万国衣冠共一新,婆娑独占上方春。
谁知向阙山呼日,正是飞花极乐辰。
寂寂僧归云际寺,溶溶月照陇头人。
年来鬓发随刀落,欲脱尘劳却惹尘。
飞来寺 其一 明 · 钟万春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幻迹吾生总自嗟,兴来今日泛轻槎。
风烟昼断鱼龙石,萝薜秋含帝子家。
峡急江中悬白练,僧归云圃问胡麻。
凭轩欲矫扶摇翮,取醉仙榴五色花。
西湖十咏 其八 明 · 胡应麟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一望平湖翠幕悬,湖心亭上剧堪怜。
凌波舴艋双双度,掠水鸳鸯队队眠。
灵隐僧归云色里,净慈人醉月明前。
吴姬十六俱年少,竞结同心玳瑁筵。
游西山 清 · 高士奇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马首迎朝爽,春风缓辔过。
古田行荦确,老木卧盘陀。
涧落雪千尺,僧归云一窝。
烟霞吾有癖,吟望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