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省斋 南宋 · 廖行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九、《省斋集》卷四
廖子天民始命所居之室曰「坦斋」有日矣,他日读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言,恶其取名之浮于实,无自克之规也,则去「坦」而易以「省」焉。
客有过余而问曰:「吾子之命名,何其向也倨肆,而今也抑畏,向也高自标置,而今也兢兢如不及耶?
吾未达也」。
余曰:「子独不见津人之操舟乎?
余尝观二舟航于大川,始也风寝而涛平。
其一狎焉,弛楫而不戒,怡然自以为无所迕也;
其一惴惴然理楫四顾,若覆溺之寻至,彼且笑其私忧过计也。
俄而风涛倏兴,裂岸毁埽,向之狎者沉流莫支,津人仅以身免,理楫者翩然而济,固自若也。
他日复过之,则丧舟之津人犹存,方且溯洪涛而独航,了无不给之患。
余问焉以昔者与今之所以异,则曰:非水之时有险易也,操舟之戒与不戒耳。
向者舟覆,吾幸脱焉。
退而省其过,日存乎心,故能反前日之失为今日之得。
余闻其说而有感焉。
余向也自知之不明而喜于懈,以为坦也,故遇事而多悔,犹舟之狎于水也。
今焉困于心,衡于虑,凡前日之失皆庶几知省焉。
由今日之省以应他日之事,操舟之说犹可验也。
昔者重耳之霸心生于曹,勾践之霸心生于会稽,知此理耳。
余其敢谓余之不肖而曾不足为操舟者之所为耶,吾子果何以教之」?
客曰:「子之志尚矣,吾其何言?
请与子歌之,以无忘今日之志」。
乃歌曰:「省之斋兮思悔而命名,省之义兮见过而自箴。
而将朝夕居是室兮,勿忘乎取名之经;
而将造次服其义兮,罔废乎改过之诚。
自今至于后日兮,其无以穷达而二其心。
则何求而不得兮,亦胡为而弗成。
伊操舟之有取兮,吾又何言乎天民」。
客退,命管城子叙其始末,并与客言而志之,盖庚辰夏四月戊午也。
坦斋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八七、《缘督集》卷一九
天开地辟,山川生焉。
山峙川流,险生焉。
予少读书,知险之说。
稍长,出见乡里山川而已,眇乎无以夸为也。
将冠,游学江东,山见庐阜,水见彭蠡
既冠且壮,第而仕,东入吴、粤,南入闽广,山见金华、天目、大庾,水见浙潮、赣滩。
既衰且老,入,道衡阳,山见岳;
入琼,行珠厓、儋耳,水见海,知险之状。
嘉泰改元秋,还自琼,过江陵,见太守宋公价藩仲谈《易》。
阳画一,其体混成,夷之象也。
阴画二,其体角立,险之象也。
二阴戴一阳为《艮》,一阳挟二阴为《坎》,阴倍于阳矣。
加之阳二阴二,倍之又倍,故《艮》为山险,《坎》为水险。
山险矣,山之重尤险也,故兼山为《艮》之危;
水险矣,水之重尤险也,故荐水为《坎》之坎。
窞山自山,重水自水,重险矣。
山水之合,重之又重,尤险也,故《艮》下《坎》上为《蹇》之难。
然后知险之理然矣。
遇险若为处哉?
处山险水险易,处人险难。
人险盖甚于山水也。
君子受阳气以生,故其心夷;
小人受阴气以生,故其心险。
阳数一,故夷者寡;
阴数二,故险者众。
夷非险敌矣,重以寡敌众,败之道也。
善处险者,不以险持险,惟持吾夷勿变而已矣。
乾德易以知险。
易者,夷之谓也,然后知险之道,反自近省。
岁在己酉,与公相先后班改秩,各随牒去。
予令义宁,次浦城,次贰琼,俱与险者遇,始有天幸,卒不免,盖失处也。
闻公言,惜乎晚矣。
留累月,知公有所谓坦斋,意其所出,不外云云者。
诘之,自《履》之二出也。
诘二之义,于爻为以《乾》处《坤》,于位为以阳处阴,于理为以夷处险。
公赋性夷,盖《乾》之委易也。
而自居以坦,不以易,盖理学明。
惟臣子于《乾》,非所敢奸,而《履》又《乾》之变也。
与其涉嫌迹,孰若用《履》之道,避《乾》之德,殊途同归之为顺且安欤!
予与公为莫逆,知其坦表里如一。
坦之效,不能不诒惑于妻妾,而见信于朋友;
不能不诒笑于里巷,而见知于庙堂;
不能不诒慢于流俗,而见敬于士君子。
如此足矣。
更能坚持吾坦,大而格君移俗,动天地,感鬼神,不以骄故变;
小而惑者、笑者、慢者,久之如初也,不以悔故变。
始终如一,又不翅是。
吴制干道夫劄子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五六、《昌谷集》卷一一
某中间特辱惠翰,即拿楮禀答,既失附水阳人去,适私家不幸,随行一盛壮舍侄无病而逝,惊惶痛楚,遂与人事绝。
此书留笔吏处,今已五旬,稽缓之罪,愧不自胜。
尚蒙真染再至,益重其不敏也。
奏劄悠悠,甚不满诸贤之意,不独坦斋也。
自某叨冒召命以来,诸贤无不惠书。
虽章泉赵丈平日不交讯,亦以诗见惠。
大率劝行者居其半,尼其行者亦不少。
及其奏对之后,喜其说者亦或有之,鄙而诮之者亦纷纷也。
其实人各有见,不能自掩。
昌父以贱子为昌父,欲其高蹈;
子真以贱子为子真,欲其叫号。
其馀或以谨畏,或以趋事,皆不可谓非贤者也,皆相爱也。
若贱子平时出处,服膺乎圣人用舍行藏之训,本不立异。
不合而去,人误以为怨;
遇疾而止,人误以为高。
及其畏义而出,扶惫而来,则疑其轻售,皆非素志。
知昆仲相知之深,故倾倒言之耳。
定夫承边境已弊之后,慨然欲以一木支大厦,不幸而力不胜,从旁揶揄之者十八九也。
不知支大厦者固不免矣,不支而安坐于其下,亦曰殆哉!
国事如此,食其禄不能陈一策,有策又不见用,何以逃罪?
学生沿檄而出,仅免于难,所失者惟行李文籍,所损者惟印纸耳,皆是末事。
正欲求夤缘脱去,忽闻有别与差遣之命。
闻新制帅欲那此阙,以用所知,遂成两利,亦徼幸之一端也。
适有郡卒在此,索前书并以附行,尚乞台照。
与郑潮守书 其二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五、《铁庵集》卷二一
某伏蒙赐翰,缱绻有加。
三阳素号易治,年来转以难称,何幸儒太守镇临之,精健敏决,使仕者不敢贿,哗者不敢桀,奇特哉!
岭民苦于身丁,潮为甚且久,每使者至,词牒纷然,必责之郡,而郡未有能轻之者,官吏打成硬本,牢不可破。
今一丁纳五百文,视旧岁减过半,乐输者相踵,人莫不以得慈父母相贺;
匪徒慈也,亦精力足以行之。
境内素不识干戈,连岁盗以为熟路。
当去冬披猖时,皆以无盐为辞,设拘挛不通,此数千人未易徒手散。
某虽汲汲发榜去,窃料必已从权散卖,不如此不足为常博。
已而果然,人莫不以得贤郡将相贺;
匪徒贤也,亦力量足以当之。
近得仲晦徐兄书,湖潦括田已见实数,岁仅得二千缗。
且潭源非置戍之所,山径险绝,声援不及,徒为盗资,惟置于黄岗为宜。
既不敢隃度,所恃者常博为能办此,愿早闻建置之策。
韩山书院当已就绪,必有赵子者出,气类所感宜然。
不腆千券持以相役,非敢曰窜名其间也。
高文大册,传者纸贵,郡已锓梓,愿赐教以发愦愦。
前岁在建上见《盖碑》,发前人之所未尝言;
恰见《坦斋铭》,发今人之所不敢言。
初读之吐舌,又以牵连得书为幸,益信执事之有力也,敬服敬服!
池阳清泉旧名鲍公泉又名赵公真西山易为清泉坦斋作记 宋 · 李曾伯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泉流岩窦本来清,易以清名亦徇名。
却笑两公徒蚌鹬,如今赢得坦斋声。
柳塘诗序 南宋 · 何梦桂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九三、《潜斋集》卷六
诗有谱,而家谱尤亲。
家于文,谈、迁家于史,故诗不可以无家。
胡氏家世于诗,诗源于静轩,派于庸斋坦斋,而流衍于诸孙,若植芸,若饭牛,若天放,若象先,皆攻诗。
柳塘最晚出,诗锋亹亹逼人,政似诸王子弟缀珠作凤、下床虎跳,总自不凡。
余是以嘉柳塘伯仲之昌于诗,而喜静轩诸老诗世之不坠也。
远来订我,书其篇端以归,他日相逢,当又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