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谢舍人(二 宝元二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五○、光绪《富阳县志》卷二二
某顿首百拜知府舍人三丈。
三两日毒暑尤甚,不审尊候何似?
某昨走钤下,久溷宾馆,旱暑交作,晏阴方兴,当君子定心静事休息之时,暑夕屡烦长者。
其如乘馀闲,奉樽俎,泛览水竹,登临高明,欢然之适无异京洛之旧。
其小别者,圣俞差老而修为穷人,主人腰虽金鱼而鬓亦白矣。
其清兴,则皆未减也。
临别之际,感恋何胜,西禅竹林,又辱饯送。
自夜出南城,凡再宿,始至弊邑。
私门老幼往往病暑,正如所虑,此所以眷眷门下而不候久留者也。
邓至汝阴,道出田间,由钜欣桥而西,秋稼甚盛,时雨已足,问之,乃览秀所望而脚正在陋邦。
邓州界莫及也,岂骑立之神憎家鸡而爱野雉乎?
自还县,便苦俗事,书记未能详悉。
谨拜此叙谢,伏惟幸察。
不宣。
从表侄欧阳修顿首百拜。
傅钦甫所藏职贡图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九、《攻愧集》卷七五
河南,出鲜卑慕容氏吐谷浑之后也。
地在河南,古之流沙也。
梁天监元年遣使朝贡,献玛瑙钟,后或岁再三至,或再岁一至。
中天竺国,一名身毒天监初其王屈多遣使献琉璃唾壶等。
师子国大通元年王迦罗诃黎邪使使贡献。
天竺国天监三年遣使朝贡。
渴盘陀国于阗中小国也,中大同元年始通江左,遣献方物。
武兴蕃国,本仇池天监初封武都王,后以为东益州
滑国车师之别种。
天监十五年,其王厌带夷陁遣使献方物。
波斯国,中大通五年始通江左,遣使献佛牙。
百济国,东夷三韩马韩有五十四国,百济其一也。
天监十一年遣使朝贡。
龟兹国西域之旧国。
自晋渡江不通。
天监元年遣使朝贡。
倭国,武帝进其王武为征东大将军
因古柯国、呵跋檀国胡密丹国,并滑国之旁小国也。
普通元年,使使随滑国使来献方物。
白题国,匈奴之别种,胡也。
汉灌婴匈奴战,斩白题骑一人。
普通三年,遣使来献方物。
末国,汉世且末国也。
普通五年始通江左,遣使来贡献。
林邑国,古之越裳日南郡象林县
天监九年,其王范天凯奉献白猴。
婆利国,去广州二月日行。
天监十年,遣使奉表献金席。
宕昌国,西羌种。
天监四年,其王梁弥博来献甘草、当归。
狼牙脩国,在南海中,去广州二万四千里。
天监十四年,遣使阿撤多奉表。
右二十国亦有屡至者,姑纪其略。
正字钦甫携《职贡图》见示,不惟画笔精好,其上题字亦自合作
李龙眠有帖云:「梁元帝萧绎镇荆时作《职贡图》,首虏而终蜑,凡三十馀国」。
今此卷才二十有二,必有遗脱者。
余试考之,其一曰「鲁国使」,龙眠以为首虏,而此曰鲁,岂有误耶?
遍阅《南史》梁之记传及《通典》、《太平御览》,皆无鲁国与丙丙国,其下二十国则有之
既列于前,皆曾朝贡于梁者也。
武帝纪》中又有扶南邓至于阗、蠕蠕高丽、干陁利、新罗、盘盘、丹丹九国,岂图之所遗耶?
亦不见所谓蜑者。
海南诸国,晋代通中国者盖鲜,故不载史官
及宋、齐至梁,其奉正朔,修职贡,航海往往而至。
自晋氏南渡,介居江左,北荒西裔隔碍莫通。
至于南徼、东边界壤所接,宋元嘉象浦之捷,威震冥海,于是鞮译相系,无绝岁时。
以洎齐、梁,职贡有序。
元帝字世诚武帝第七子也,工书善画,自图宣尼像,为之赞而书,时人谓之三绝。
江陵城陷,聚图书十馀万卷尽烧之。
著书甚多,内有《职贡图》一卷,此几是矣。
然尚有可疑者。
既曰图书尽烧,何由得传?
使不在煨烬中,去今已六百五十三年,纸之寿虽过于绢素,亦不应尚尔全好。
恐是龙眠摹本,前帖即其自跋也,故又云:「恨笔墨凡恶,而未究真」。
此盖其自谦之辞也。
标题小楷,与帖字颇类,疑亦龙眠之笔。
又帖云:「状其形而识其土俗」。
今不见所识,又疑止摹其形也。
况龙眠好临古名画,如张僧繇、善神、李将军、海岸图、吴道子韩干者尤多。
晋天福中胡严徵道子善神亦曾榻本。
澹岩张公右丞达明,龙眠之甥,亦言伯时于前人遗迹靡所不叩,则元之画当是其所临者。
贞观开元等印高下匀布,如出一时。
贞观既在御府,不应百济之下书「显庆四年灭」。
又内殿图书内合同集贤院御书等,虽皆是李后主印,然近世工于临画者伪作古印甚精,玉印至刻滑石为之,直可乱真也。
姑罄所闻,更俟博识之士订之。
噫,龙眠之笔在今日诚不易遇,钦甫宝之,安知他日不获其馀也。
钦甫云:「《通鉴》:宋元嘉二十七年将北伐,诏云:『芮芮亦间遣使远输诚款,誓为掎角』。
疑『丙丙』与『芮芮』相类,恐传写之误」。
然《南史》亦无芮芮之名,姑俟详考。
《梁书·西北诸戎传》:「芮芮国盖匈奴别种。
魏晋匈奴分为数百千部,各有名号,芮芮其一部也。
元魏南迁,因擅其故地。
宋引之共伐魏。
天监十四年遣使献貂裘,是后数岁一至」。
贞观中中书舍人裴孝源《公私画录》云:「梁元帝画六卷,并有题印」。
却不及此。
又云:「《职贡图》三卷,江僧宝画」。
隋朝官本亦有陈、梁年号。
《名画记》云:「元帝画《职贡图》,并序外国贡事」。
又《梁书》云:「任荆时画番客入朝图」,下元日再书,以助博闻。
初疑「芮芮」恐是「蠕蠕」,《北史·蠕蠕传》甚详,考之不见。
而《南史·蠕蠕传》与《梁书·芮芮传》首尾止二百馀字,事绝相类。
乃知「芮芮」果「蠕蠕」也。
蠕蠕贡献已见前跋,在《武帝纪》中
因并书之。
底本原注:「《梁书》及《南史》并作『天监十六年』。」
乞致仕或与在外宫观差使劄子 北宋 · 张叔夜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三、《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八
臣本无技能,徒以片文只字,误历禁近。
逮出守海壖,会剧贼猝至,偶遣兵斩捕,贼势挫衄,相与出降,蒙恩进秩。
其后济南郡盗贼蜂起,朝廷犹录微效于宫祠中,擢知济南
贼稍平,移青州
正月中,金人寇京师,诏发兵入援。
臣等奏乞兵与诸将追击胡骑。
席益到青,臣代还至都,时虏骑已渡河,被差知邓州,四道建帅。
去冬准御札,令不候兵集,领见兵勤王。
臣自邓至京,凡四十驿,道路转战。
十一月,朝京师,蒙陛下初擢延康殿学士,继除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臣自初到,累奏乞出战,会三道兵未到,伺候兵集,而三道兵终不
城已失守,无毫发功。
初至之日,劝陛下迁都关中,继蒙圣训驻跸襄阳,令臣经画。
臣愚实欲自效,而痼疾忽发,步履艰棘,恐不足以当遣使,欲乞圣恩察臣非敢避事,实缘疾病,特许臣守本官致仕,或在外宫观差使
论唐邓间道劄子 南宋 · 蔡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八、《定斋集》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五、《右编》卷二二
臣恭惟陛下一视同仁,兼爱南北,外修和好,以待可乘之机,内固吾圉,以为不虞之备,故禦守之策,尤关圣虑。
且如分江陵之戍,葺襄阳之城,凡所以备敌者纤悉具备,仰见圣谟雄略,折冲万里之外。
然臣犹有愚见,敢为陛下言之。
夫朝廷之所以城守襄阳者,岂特为襄阳计,盖欲以捍荆鄂而保吴蜀也。
襄阳环以坚城,戍以重兵,樊城以为阻,汉水以为限,自可奠枕。
其如自唐至郢、自邓至荆,皆有间道,相去不五六百里,骑兵驰疾,三日可到。
缓急之际,不唯襄阳戍兵应援不及,亦恐牵制,欲进不能。
有城不固,荆无城可守,岂不殆哉?
臣愚欲乞东修蔡阳古城,西修光化旧城,各戍兵千人,以扼唐邓要路。
或只于枣阳谷城戍兵千人,亦足以守禦
仍乞分委荆鄂都统司徐议修筑荆郢城壁,以渐为之,期以数年之后,一如襄阳之制。
既有城可恃,有兵可守,庶免虏人窥伺之患,陛下可以宽西顾之忧矣。
伏望圣慈特赐详酌,密切行下京西安抚、荆鄂都统司,公共相度利害,保明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