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赵庆”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家书建炎元年八月二十五日 北宋 · 陈东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四、《陈修撰集》卷四
东百拜上覆婆婆、姆姆、十四叔婶、十八叔婶、三十叔婶:家中骨肉上下俱安?
八月十四日南京十五日入门,十六日具状申尚书省十七日登闻检院上书,十九日又上书,二十五日又上书。
当日晚忽有应天府吏人来追取。
东必是得罪,恐死生未可知,然东已处之定矣。
窃恐死后家中不知仔细,老儿烦恼,今特写此纸报,要知东不以他故而死也。
新妇并二女,东不暇顾恤,尽教婆婆、姆姆、诸叔婶照顾处置。
新妇见怀妊,或得一男,即先人之后不绝,东死无恨矣。
六五弟善事六三哥,同共奉侍二老儿,勿教失所,想诸叔婶更不在叮咛也。
二弟遍诸房尊长呼名起居,见姑姑亦传语四七妹,今年便可与他成结了却。
死生天也,切勿念。
东除随身衣服外,其馀行李尽付六十郎并诸仆携去,且助二老儿使用。
大娘长成,中间已许四六姐六五郎为亲,如他家不悔即与,不然则别作处之。
请将此纸送与四六姐一看,其馀不复言矣。
秋气向冷,伏祝善加保重,不备。
建炎改元八月廿五日,东百拜上覆婆婆、姆姆、诸叔婶座前。
文字片纸以上,尽令六十郎收管,可一一检之。
六二郎、诸弟妹不及一一作简,会诸亲一一导意。
八月二十五日晚南京神霄宫书。
六十郎、石青、曾庆、刘福赵庆吉能如将带行李到家,可一一多与钱。
罗贵遣去梓州襄城,为二嫂去秦宅下书,恐月初到。
千万千万。
东又覆。
论治天下之要在刚明果断劄子靖康元年六月十三日 北宋 · 徐秉哲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七、《靖康要录》卷八
窃观自古帝王之治,其隆盛昌明,未有不由于果断,其衰微危亡,未有不由于牵制。
盖刚,天德也。
人君所法者,天而已。
天能刚健,故能运四时,成岁功。
天子以刚明,故能制群动,役天下。
成汤以勇智表正万邦,武王以执竞而安天下。
孝元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
唐文宗仁而少断,甘露之事,祸及忠良。
此有国者所当戒也。
陛下以聪明之资,当屯否之运,强虏外侮,财用内竭,官邪冗滥,权倖纵横,以一身而当无穷之弊,躬行恭俭,可谓尧舜之用心。
然强虏未宾,财用未充,贤佞未分,权倖尚盛,法已行而复变,令已下而复反,国势未闻振兴,士风未闻纯一,其故何也?
得非陛下仁恩有馀,而刚明未施,含容人过,而威断不用也?
臣伏睹陛下所立之法,所行之令,其初无非上合祖宗之制,下契众人之心,天下指日以俟太平。
行未渝旬,浸以变更,奸宄侥倖,自此继出。
此臣所以重为陛下惜也。
陛下苦不自觉耳,臣试举一二为陛下言之。
二月降旨曰:「蔡懋依见任执政例,耿南仲赐第」。
祖宗旧法无有也。
已降指挥,更不施行,天下莫不以为然。
近者王易简签书枢密院例,聂山尚书例,此岂祖宗所有耶?
三月十八日指挥:自今后圣旨不经由三省、枢密院诸司,不得便行,即时申尚书省审奏,盖所以防奸伪也。
近者后作院申称,如听候申审,延停过时,乞今后如承处分,即时造作,造作送纳讫,然后申审,奉圣惟干。
若既已送纳,复何申审之有?
拨并御厨,旧尚食局膳工膳徒,并发遣归元差处,此陛下之俭德也。
近降旨挥,有日前发遣过人并拘拦,依旧令祗应。
既已发遣,复又拘拦,臣不知其何谓也?
杨时学官,无德服众并罢,差人填阙,五月九日圣旨也。
至十日,再降旨挥,杨时祭酒外,馀学官不罢。
或罢或否,臣不知其何谓也?
昨降旨挥,戚里不得任职事官,乃祖宗法也。
再降旨挥曰:「祖宗戚里之家听任」。
或任或否,臣不知其何谓也?
宰执留身奏事,非祖宗法也。
陛下诏曰留一班,议者尚以为非,既而又诏别留宰相一班,则是常留二班。
陛下若不再御殿,百官无由瞻望清光矣。
所言公,公言之;
所言私,王者无私。
或一班,或二班,臣不知其何谓也?
臣僚恩数请给人从,各依本法,某依某人等例,不更施行,去岁之良法也。
并罢恩倖非泛转官赏赐,今岁之圣诏也。
近者钉带孙端、幞头作李宗周许依果子局赵庆厨子孙和体例推恩,既破去岁依例之禁,又违今岁恩倖非泛之诏,臣不知其何谓也?
应上书献颂,文理可采等得官,并改为进纳,不得为官户,此理之当然。
前日降旨挥,令本部且注授磨勘及赴任,又令东南入粟纳金者,得为宫户,臣不知其何谓也?
短使有劳之人,裁损其官,分为三等,大张黄榜,见者鼓舞。
明日收其榜,至今不闻施行,臣不知其何谓也?
凡兹数事,方其明诏初颁,人咸悦服,今则已行复改,皆失本旨,此盖怀奸之臣撼摇成宪,使陛下之法令不为天下取信,复蹈前日之辙,因缘得逞其私,招权而自专也。
臣又闻臣僚每论列奸邪,陛下未尝不以其言为然。
其间章疏有至于再、至于三四者,陛下终未肯行。
及击抟不已,仅能去之而已。
其所与职名,所付州郡,与自请不异。
有罚无罚,谁复畏忌?
范睢曰:「擅国之谓王,能利害、擅生杀之谓王」。
陛下何惮而不加诛斥耶?
臣又见自五月甲申,至今几月,天变昭著,连阴不解,宜热反凉,行秋令,暴雨倾注,大伤麰麦。
考之典籍,无非咎證。
《五行志》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五事皆失,不得其中,则不能立万事,故厥罚常阳;
貌之不恭,是谓不肃,上慢下暴,则阴气胜,故罚常雨;
听之不聪,是谓不谋,上偏听而下情壅隔,故厥罚常寒」。
今命令数更,国事未定;
谀说之言密进,奸邪之吏未除;
阉官渐至,台谏屡逐;
聚勇敢而反为盗贼,招军旅而强刺平民;
奔将不斩,逃卒不罪;
功效未立,而先加之爵,罪恶已著,而不威之以刑;
庙堂不同心德,学校交兴讥议。
是谓阳微而阴胜,宜其灾咎之未消也。
臣伏愿陛下清心澄虑,以静而观。
如权衡之设,轻重自辨;
如水鉴之照,妍丑自彰
因事以观其所向,见几而作,不使其罪至于大不可解;
因言以察其所存,辨之于早,无使其滋蔓至于难图。
言可行则行,无惑于众多之口;
罪可逐则逐,无牵于异同之论。
罚若雷霆,使闻者不及掩耳;
赏若日星,使见者莫不革心。
若是则奸邪何为而不畏,贤能何为而不进,法令何为而不异,政令何为而不修?
上足以弭天变,下足以威夷狄矣。
臣狂瞽之言,不识忌讳,惟知死节竭诚,以报陛下采擢覆帱之德,虽罹斧钺,所不悔焉。
取进止。
宇文肃悯公文集序 南宋 · 刘光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七、《文献通考》卷二三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七○
公羁绝域者十五年,而朝廷悉发其家人北去。
后四年,父子谋觉,而阖门被祸矣。
公弟兄早以才奋,皆致位二府,公之文章又最见称于当世。
余读其为馆职时所与开封尹论事书而壮之,使充是书以往,足以追古人而并驾。
公既亟见用于尚文之日,润色太平,黼藻休烈,则余之所谓系一时所遇而作,非公之所欲充而不已者也。
故公《答曾晦之书》云:「仆长而游太学,为科举所使,及得一官,又屡为应制代言之文,皆非得已而为者。
去岁得罪,杜门于此,间取箧中书史卧而读之,日尽数卷,乃知古人之未尝为文也。
惟其无意于为文,而遇事乃言,则其优游舒泰、奋迅豪荡,盖无施而不可。
昔尝谓西汉制诏妙绝于元、成间,而章疏奏对至谷子云而工极,无以复加矣,迨今思之则不然。
高帝长沙王、令诸吏善遇高爵,及省赋、举贤等诏,吕后孝文匈奴单于书,楚王信以下上尊号,相国何等议天子所服,此等数篇,卓然浑成,非司马相如王褒辈冥搜巧绘所能至也」。
公之此书,至论古之人成德为行,隐然出处之大致,亦非有意于其间。
又观所与赵庆长论文书,亦曰「不若清明寥邈之为愈也」。
挺臣欲表出其先大父之文,即二书所言,余又何加焉?
慧岩 南宋 · 白麟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七
慧岩者,唐乾元中僧舍也。
岁月深远,莫知其详。
迄今仅四百年,舍宇既颓而岩前石像亦斧凿矣,独山草木,与古无异。
处士赵庆升飘然有山林之志,乃于绍兴辛未创室岩畔,与木石居。
既又凿山骨,刬苔藓,再修石像,饰以丹青,石室帡幪,可庇风雨,释氏风致,焕然于松石之间。
乾元之迹,于是乎不亡矣。
铭曰:
士之履道,若石然。
岁月弗治,莽苍芊绵。
维心与迹,其势若联。
一或弗净,斯罔觉焉。
君子有见,端本澄源。
世务如脱,浩其孤骞。
虚灵精莹,乃复其天。
万事万物,昭吾目前。
藐彼金玉,尘视冕轩。
维此净慧,岑寂有年。
卓哉隐君,脱屣翩翩。
万木蓊翳,一室独悬。
乾元之迹,庶几永传。
风清清,涧水涓涓。
无物无我,是为福田。
按:康熙安岳县志》卷二,康熙六十年刻本。又见《补续全蜀艺文志》卷三七,乾隆《潼川府志》卷八,《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