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泰州乞替状1000年12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咸平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右,臣辄披丹恳,上黩皇明,仰祈临照之恩,俯鉴忧虞之抱。
至道三年,蒙恩差与魏廷式勾当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事,因魏廷式三司使陈恕已下犯大不恭罪,为所奏与御史中丞李惟清所奏不同,臣所以不敢同其所奏。
自是魏廷式与臣不和,以此上章乞归馆殿。
适值三馆中差安德裕、席希叟韩援宋镐王纶李建中张复曾会乐史路振等出典州郡,时闻圣意谓臣亦求差遣,遂有敕差臣知泰州
臣以本无意求出,祗为魏廷式性识粗疏,难与之久处,臣所以先自求退,乞归馆殿。
因诣崇政殿告乞免此差遣,圣旨未允,臣更不敢辞免,遂等候春水进发。
未进发间,伏睹二月五日御札以彗星见,令臣下各陈所见,臣遂于三月七日上章。
是日至未时,宣召顾问,蒙恩以临行特有颁赐。
八日,朝辞。
九日,复进封札子。
十一日中使至,再宣召于崇政殿西阁顾问,仍蒙金口问喻甚日进发,祗半年与替。
兼奉圣旨:或有事要面奏,但乘递马赴阙。
臣到任上事后,寻发奏谢,状中亦略言讫。
盖州郡常事,可行即行,不足更烦圣听。
但忧离违陛下左右之后,或有谗谤,所以臣不遂半年与替之诏。
臣今在任已二年八个月,三逢圣节,以官秩未满,朝觐无由,不获随班上寿。
所谓身在江湖之上,心归魏阙之下,挥涕感恋,情不能忘。
虽夙夜在公,敢不惕励;
而旦夕望替,盖忧疏遗。
去年曾具奏闻,为臣男长城与即今知兴元府国子博士许逖家结亲,于今年四月成迎讫。
许逖始因官在泰州居住,臣久在任,虑非稳便,愿归京师,且在馆殿供职。
伏望圣慈,允臣所奏。
兴元吕守书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八五、《跨鳌集》卷二二
某窃尝言,吕悉本齐太公,而国朝望姓尤高。
秦国师兵部仪同以学术妙天下,功业冠古今,载在日历,著之彝器而谱系益大,瓜瓞绵绵,与川源河渎相为流长。
凡所谓南阮北郑、万石八叶、陇西李、城南杜,自昔称为名家者,声望相埒,曾未若阁下之家声门阀,实处有宋第一。
某僻在西蜀,自为儿童时,固已熟知矣。
言念吕梁,汉唐辅郡,而前古政迹书在简策者,姑置勿论。
而近时有许景山治堰,崔元弼驭吏,文与可锄奸,烨烨有嘉称。
而阁下之治,乃与二三君子争雄,灼在耳目,于已行而可考者,某非敢誉也。
且马迁作史,首分世家;
孔子设科,亦列政事。
至于远人大观,薄务知识,岂惟曰父书家法,平讼折狱而已哉!
有道之人伦,平子之品目,许劭之月旦,得于性分。
而昔人之器遇,往往在于只辞片言。
故童子以月蚀被赏,孤生以乐句见知,微云淡汉,长笛倚楼,《战场文》、《阿房赋》,非有识者,讵能拔出俗中,借之齿牙?
某前日尝以是道进矣。
恭惟阁下文雅博厚,诙敏疏通,得之自然,清声佳句,播在人口。
重惟冰鉴难欺,止水不摇,主持风雅,用人物为意。
某也无似,幸隶麾下,簿书期会,朱墨出入,不敢不勉,而山樊牧竖,声迹么么,其言语蹇吃,其标韵尘俗,列在曹掾,俛仰进趋。
阁下固已数见,胸中固已有定处矣。
然某私自念齿发甫壮,笔砚不废,方将培厚所养,以备阁下异时万里驱策之辔。
而新岁论荐,或得出门下,夤缘英识,使诸公知是人以辱吕公许可,由是脱去选调,决无疑矣。
汉美窦宪府多文章士,唐史称郑从谠太原多得士,天下指为小朝廷。
呜呼!
何物两人者,乃窃多得士名于衰世悠悠之途,而况我公者乎!
伏愿少关意焉。
干冒清峻,战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