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再和 其一 宋 · 孙觌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瘴雨蛮烟扫地空,众星环列拱天中。
豹章尚隐南山雾,鹏背将(明钞本作终)北海风。
麟阁似闻登汉将,鹿门犹自卧庞翁。
低头莫负平生志,冠盖风云万里同(自注:诸侯数我袭明出仕。)
荆玉赋 宋 · 王灼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七、《颐堂先生文集》卷一
卞和秉耒荆山,耕获玉璞,喜曰:「天降异物,非贱者有。
盍归主君,为国镇守」?
占协龟筮,谋洽妻孥。
宿舂撰目,脂辖问涂。
百里一饱,十舍一休。
前持后负,雉门是求,以献厉王(记卞和事者五家。《韩非子》谓初献厉王,厉薨,献武王,武薨,献文王。韩战国公子,言近事可信。《十二国史》唐人所集,亦因韩书也:鼢冒死,其弟熊通鼢冒之子而代立,是为武王。《史记》诸书皆不名鼢冒厉王,然楚称王起熊通,疑是熊通既自王,因亦追王之,既杀其子,因加其父谥,所谓恶之以自信者。韩似得之《楚梼杌》,而《史起》失其传耳。或曰厉王鼢冒之子也,无所考据。刘向《新序》作厉、武、共,厉至共七君,卞和已百馀岁,不可信。蔡邕《琴操》作怀平、荆平,乃怀九世祖,怀之后曰顷襄王、曰考烈王,今世次谬妄不足信。许慎注《淮南子》作文、武、成、许,又居蔡后,不足信。今独取《韩非子》。)
王使玉尹相之,曰:「石也。
饰伪罔上,罪死莫赎」。
执畀狱士,刖其左足。
厉弃群臣,武临江汉
储锐再献,右趾亦断。
步趋废矣,志念匮矣,坐胥毙矣,无复恃矣。
文王承序,政令从新。
抱璞哀号,越三夕晨,泪尽血续,目枯如焚。
王闻而反之,曰:「国中刖者众,子独过悲,何也?
且先君重于剖石,轻于刑人。
吾其不然,试为子辨」。
于是追师理璞,潜宝遂出。
既磨既砻,名以和氏之璧。
命有司赏宜,亟赐衣帻,拜爵秩,颁金币,授田宅。
和匍伏辞避,不敢即也(《十二国史》曰:谢和而重赏之。《琴操》曰:封和陵阳侯,不就而去。),因进说曰:「玉居山则木润,居水则流方,浮青气,吐紫光。
天性自然,不可掩藏。
必其呈露,寸短尺长。
黑如纯漆,白同猪肪,鸡冠拟赤,烝比黄。
然后能色题琼瑶,器题圭璋。
何用目之不详哉?
凡今众臣,侍列中外,才伸于用,理不得晦。
虽时有就琢,尚隐石者多。
倍勤主君以研虑,将取之如拾块。
臣又有请焉。
我先熊绎,受封荆蛮,至鼢冒十六叶。
民顺神听,基本已固。
乾阳之气,在玉为具,刀错可攻,弃之弗顾。
武王雄心,厌处南藩,连兵侵随,巧图自尊。
郧绞州,奋起如云。
亦又失剖,幸乃得存。
主君都,猎申俘蔡,殪息与邓,楚邦始大。
美矣斯璞,发见符彩。
臣实刑馀,敢逃锡赉。
事贵明验,赏非所爱」。
和罢归荆,父老叹曰:「卞子舍屦求踊,忠甚效而计则违矣」。
石有韬玉,人有蓄奇。
善价少谐,韫椟莫窥。
售者但已,韫者未亏。
高士耻于自鬻,如彼又焉知之?
赵南村二首 其二 清 · 戴亨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著述空前代,经纶屈盛朝。
沈怀甘水石,野服近渔樵。
龙剑秋长啸,螭珠老未凋。
莫贪禽尚隐,苍赤望甄陶。
乙亥轮对劄子(一)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五、《洺水集》卷一
恭惟陛下天临海宇二十二年,玉食弗御,惟服浣衣,每以天下为忧,未尝以位为乐。
故含齿群生,同心爱戴,而变故相仍,旋即消弭,岂非天之所佑、人之所归,皆陛下忧勤一念之力邪?
而陛下之忧曾不解于圣心者,臣窃窥陛下之心,上忧祖宗付托之重,内忧天下之未治,外忧残敌之未殄也。
然以臣观之,则以为未易徒忧者,治内治外,臣请次第陈之。
治内之道多矣,蠲蔡京等横歛之赋,以洗百年之痛;
县令之试,以培太平之基;
严司理录参之授,以重生民之命;
展任子三年之期,以宽吏部之阙。
此治内之凡也,而其要必先于清中书之务。
治外之道多矣,创军号,集新军,以杜奸人觇伺之心;
削岁币,正名称,以为他日强虏之虑;
选王人,核边备,以防仓卒之虞;
禁朘剥,明功籍,以伸士卒之气。
此治外之凡也,而其要必先于重阃外之权。
诸葛亮卷卷于蜀主曰:「董允等志虑忠纯,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将军向宠,晓畅军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亲贤臣,先汉所以兴也;
亲小人,后汉所以亡也」。
三代而下,享国长久无若汉唐,然所以亡天下者有四,而外侮不与焉。
宦者甫息而外戚继兴,女祸相仍而藩镇迭作。
大抵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中国治安则外侮退听矣。
木必先蠹也,然后虫生之。
人主清明则四患不作矣。
圣贤之论治,亦曰观前代之变,参当今之势,虑其大者而已矣。
臣更有献焉:考之农时,已逾芒种,天之閟泽犹豫逮今,得非陛下之泽未下于民,故上天之泽亦尚屯于此乎?
臣试邑富阳之日,当楮币更新之际,目击州县奉行失措,徒黥籍没,所至纷纷,冤痛之声达于四境。
于时三辰失精,天地变色,盖至三年然后为旱。
今州县之吏因楮币而徙居者亦既释之矣,编配者未纵焉,籍没者未还焉,天意可徒解哉!
宜诏有司,刷辛未之冬乙亥之夏凡禁者纵之,籍者还之,如是而不雨,则陛下无愧于天人矣。
臣昧死,取进止。
朱文公沙随先生书后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六、《洺水集》卷一三、《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五
沙随河南正派,其学主乎力行,视后世诸儒徒以口舌相授者,万万不侔,宜乎朱文公尊之以老,而退然以晚学小生自处也。
伊川亦尝推尊安定矣,曰:出于安定先生之门者千二百人,皆卓然为当世有用之才。
是皆尊其学,慕其人,故公其论,当时是之,万世信之也。
文公此书,往年沙随之婿董季兴尝以示某,为书其末矣。
沙随孙仲熊又携以来。
仲熊知承其家,且复津涯乎澹,贫不苟求,沙随之泽深长哉!
华泉歌赠边尚书一首 明 · 黄省曾
君不见峨峨名山华不注,芙蓉秀出青冥间。
霓旌雷毂竟何在,石道空馀芝草斑。
绿云万古留不散,赤松啸父来登攀。
蓬壶方丈去几许,仙人明月吹箫还。
银河宛转落此山,素琴日夕鸣潺湲。
鸣潺湲,流不巳,千年若待边夫子
幽怀不减鹿皮翁,漱酌琼瑶紫霞里。
玉醴频餐体骨轻,红泉一咽容颜美。
晓嶂常衔鹦鹉杯,春风独泛桃花水
忆自翻飞入帝城薜萝恍惚千岩清。
翠涧劳思照野服,灵波屡梦沾尘缨。
迢遥回首山中乐,解道王乔事堪学。
笑骑神鲤问沧海,坐听天鸡倚东岳
凤苑犹歌李谪仙,金门尚隐东方朔
放舟河渚至蒹葭 清 · 厉鹗
 押虞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八
梅花界北渚,流水与花俱。
随花入水源,单汎同轻凫。
白云何方来,亭童过艖䒀。
芳洲始瀰漫,倒映如攲湖。
与子濠梁意,久脱尘事拘。
持颐得静观,短楫画菰蒲
际岸见山影,尚隐残黄芦。
湾洄转多态,中沚浮覆盂。
梵放知有人,渔歌忆吾徒。
翻然掠波去,淡淡春烟无。
小圃醉中作1207年9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摇落园林探借春,耄期诗酒肯输人。
狂时湖海犹嫌迮,达处羲农亦未淳。
木叶蔽身如盛服,藜羹加糁即常珍。
巢由尚隐唐虞代,漫道桃源是避秦。
病起 明末清初 · 汪琬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尧峰文钞卷四十九
棕皮屐子瘿匏冠,病起时时小倚阑。
囊底神方惟断欲,局中上著是休官。
绿梢尚隐稀稀萼,新笋才抽袅袅竿。
春事已阑身渐老,相烦儿女劝加餐。
春眠 其一 元末明初 · 李穑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五
晨光动天地,夜气袭精神。
鼻息尚隐壁,目瞳如眯尘。
家童解麾客,山鸟不惊人。
只喜魔犹在,白头应免新。
立春惟长舅、无学弟暨、吴两生同游野寺看三首 其二 明 · 袁宗道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僧隐柴关里,杯行竹径中
草心尚隐绿,花蕊未舒红。
近水天难夜,高原晚易风。
班荆聊共醉,车马莫匆匆。
上救荒活民书序 南宋 · 董煟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臣闻:水旱霜蝗之变,何世无之!
然救荒无术,则民有流离饿莩、转死沟壑之患。
臣不才,幼尝窃慕先朝富弼河朔饥民五十馀万,私心以为贤于中书二十四考远矣。
困处闾阎,熟视民间利病,与夫州县施行之善否,心口相誓,异时获预从政,愿少摅活民之志。
于是编次历代荒政,釐为三卷。
上卷考古以證今,中卷条陈今日救荒之策,下卷则备述本朝名臣贤士之所议论施行,可鉴可戒,可为矜式者,以备缓急观览,名曰《救荒活民书》。
然半生奇塞,晚叨一第,而忧患熏心,齿发疏落,深恐蒲柳之资,不任风雪,则臣之素志,无由获伸,谨缮写进呈。
伏望圣慈万机馀閒,俯赐乙夜之览。
倘或可备采择,乞赐睿旨颁行州县,庶几上助九重惠泽黎元之万一云。
董煟谨序。
按:《救荒活民书》卷首,丛书集成初编本。
黄太史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三
董季兴婿于沙随程氏,多识前言往行,余与为寮,皆得与闻之,独太史此帖未睹。
今其子甄自竟陵以石本见寄,则时贤题识已悉,尚何云,姑识岁月。
绍二七十一,鹤山魏某
新喻县新作秀江桥记1190年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五一、《诚斋集》卷七三、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秀江桥」三大字,焕学尚书谢公谔书也。
桥作于何时?
属役于淳熙丁未之冬,僝功于己酉之秋也。
作之者谁?
县尹李君景和、邑士丁君南隐承奉郎谢君岘也。
秀江故无桥,舟子专波涛以为利,过者病之。
兹役之兴也,是岁江西大浸,氓菜其色。
提举常平使者陆公洸以闻,诏行振贷。
公奉诏错事,下二尺木书谂郡若邑,旁招乡里修洁之士志于氓而肯力于公上者董之。
于是临江军新喻县之士民合辞以告于县曰:「丁君某可」。
于是县尹具书礼及门三请。
君既至,与县尹言于常平使者曰:「饥民不加少,而廪粟不加多,将奚以赒?
官有不赒之赒,则氓受不惠之惠。
谓宜如范文正公兴役于饥岁,可乎」?
使者曰:「诺」。
县尹及君及谢君属耆老而告之。
工正等六百人皆曰:「诺」。
于是僦氓为工,造舟为梁,遐迩奔辏,运木挽土,日千其人,刳剡舴艋,二十有奇,于铁于石,载维载堤。
桥成,溯而望者,凫鸥之泛清波而将翔也;
履而过者,若鸟鹊之梁天汉而不没也。
于是氓之枵者果,瘠者泽,流者止,而往来之济者视渊为陵,视冰为炭,视惊涛为坦涂
县人录其役,谒余记之。
余曰:「是可书也」。
今夫见冬涉者其心恻,见溺者其颡泚。
然舟子专济人之役,而心不动焉,或利之也;
有司居济人之位而政不及焉,或牵之也;
士君子旁观动心而力不至焉,或不位焉者也。
今陆公庸李君,李君位焉而莫之牵;
李君庸丁君、谢君,丁君、谢君不位焉而莫之辞;
丁君、谢君庸饥氓,饥氓利焉而莫之怨。
夫惟饥氓利而舟子始不利,夫惟舟子不利而邦氓始大利。
然邦氓之利,大之难乎,抑久之难乎?
大而不久,邦氓之利其不复为舟子之利乎?
未可知也。
后之人尚毋忽。
绍熙初元十月九日,具位杨某记。
罗元通墓志铭1170年8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诚斋集》卷一二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
元通姓罗氏讳上达庐陵人
其先以五季之乱自豫章徙也。
曾祖軿,祖仇,皆不仕。
父绋,字天文,以儒先文师伏一州。
尝贡至春官,不第,以仲子左奉议郎安仁县知县上行,追秩右承事郎
元通,天文长子。
元通以诗学名家,授徒数十百人。
自三舍盛时,有声庠序,如澹庵先生胡侍读诸公,皆其与游也。
盖一时同研席者光显矣,而元通犹在场屋。
至绍兴癸酉元通年五十有八,始与其子维藩同荐名。
又三年,元通再荐名。
又三年,其子维藩、维申、维翰俱荐名。
又十年,维藩、维翰同登进士第,吉语至而元通之死旬时矣。
元通事天文至孝。
天文贫而好客,每客至,置醴践豆,客主必尽欢。
客既去,天文视元通一寒不可忍,盖以衣为食也,元通卒不自言。
天文尝以非罪系吏,吏诛货不厌,将当以重劾。
元通遍走婚友称子本,以脱天文于罟获中。
元通年踰三十未有子,天文曰:「吾儿孝而无子,无天则已」。
建炎之乱,里中盗有号李贼者,执元通欲必杀,摩颈将挥刀矣,而其徒有念元通恩纪者,免之。
未几贼败,有缚李贼来献者,请甘心,元通一笑而释之。
元通性慷慨,以义自任,如廪给族兄之老贫者曰子正、曰忱叔,救焚筑室以居其族者曰德凝,收其故人子之贫且失学而教育之者曰左龙卿,葬其亲戚之不能葬者曰李怀忠、李晞祖之母,嬴粮以送致里人之孥者曰刘生,盖不可胜纪也。
元通年七十有四,以其年某月某日卒。
初配李氏,士族平国女也。
继室李氏,靖州通判章之妹也。
继室之李名为罗氏之孝妇,三子二女皆其所生。
长女适彭皋,次适丁南隐
孙男四人,澥、、浩、沂。
孙女三人。
元通卒之明年,将以某月某日葬于某所。
其孤维藩以书抵予曰:「子于先人至亲也,非子莫之宜铭」。
乃铭曰:
学周于身,孝周于亲。
义周于人,元通之伸。
才不于职,谋不于国。
有挟不白,元通之抑。
不昌其己,以昌其子。
元通之伤,元通之喜。
再题含青斋乾隆癸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四
孟秋荏苒仲秋临,一瞬堪因视古今。
延步不妨乘候爽,到斋偏喜对山深。
蝶如恋影长依卉,鹿已闻声尚隐林。
恰见遥峰红几点,翻兴(平声)尔许惜青心。
张道亨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押词韵第五部
道亨,予故人也。间关二十年,今寓居平水,以诗见寄,因和其韵以谢之。
大安之季君政乖,屯爻用事符云雷。
边军骄懦望风溃,燕南赵北飞兵埃。
民财已竭转输困,元元(思 原作「恩」,据渐西本改。)如望梅。
太白经天守帝座,长星勾巳(坼 原空一字,据渐西本补。)中台
玄台密表告天道,灾妖变异无不该。
奸臣搆祸谋不轨,鱼鳞鳞首侵宸阶。
喋血京师万人死,君臣自此相嫌猜。
居庸失守紫荆破,天兵掣电腾八垓。
潜议迁都避凶祸,衔枚半夜宫门开。
河表偷生聊自固,京城留后除行台。
力穷食尽计安出,元戎守节甘自栽。
虬龙奋迅脱大难,微波沈滞独黄能。
王师神武本不杀,一发鹿台能散财。
威声远震陕洛惧,势同拉朽如枯摧(摧 原作「推」,据渐西本改。)
髯公退缩养愚拙,白麻一旦天边来。
万里龙庭谒天子,轺车轧轧风尘埋。
言轻无用自缄嘿,浮沈鹓鹭相趋陪(趋陪 原作「超陪」,据渐西本改。)
布幕毡庐庇风雨,日中一食如持斋
瀚海波声寒汹涌,金山峰势高崔嵬。
十年行役亦艰苦,盐车强驾同驽骀。
美湩如饴润喉吻,仃伶独拨寒炉灰。
故园梦断几千里,燕然回首白云堆。
弹铗悲歌望明月,山城明月空徘徊。
往事如丝不敢忆,令人感慨生馀哀。
圣人继运践九五,欢声腾沸天之涯。
万国梯航喜奔走,币帛交列陈琼瑰。
天子恩威溢中外,远迩翕然无不怀。
四民乐业庶政举,宗臣戮力诸王谐。
行殿受朝设钟鼓,明堂祭祀陈大罍。
卿云轮菌自纷郁,妖星不复侵天街。
否道已穷受诸泰,人心已顺天心回。
制度一新从简略,禁网(禁网 原作「禁纲」,据渐西本改。)疏阔如天恢。
贤材尚隐若冥雁,区区弋人何慕哉。
自惭忝位司钧轴,可怜多士无梯媒。
愿学留侯引年去,不与赤松蓬莱。
闾阳旧隐度残朽,扁舟蓑笠江湖崖。
乞致仕疏隆兴元年六月 宋 · 张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二、《张魏公行状》下、《宋史纪事本末》卷七七、《宋元通鉴》卷八一、康熙《绵竹县志》卷三、《续资治通鉴》卷一三八、《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三
臣窃惟自古大有为之君,必有心腹之臣,相与协谋同志,以成治功。
得失利害,君臣一体,不容秋毫之间,然后上下观望,响应影从,事克有济。
伊尹之于成汤,太公之于周,其次管仲之于齐,诸葛亮之于蜀。
书传所载,始终可考。
不然,作舍道边,何日可成?
安危祸福之几,其应不远,可不畏哉!
恭惟陛下天锡勇智,接踵帝王,而臣区区首蒙眷遇,任以边事。
所恨臣学识浅短,不先其本,屑屑于军旅之末,负罪圣贤,咈违天地,以致将士失律,谗诬继兴
盖内治未先立而从事于外,其应必尔。
皆臣不知本原,孤负陛下,以至于此。
早夜悔恨,事无所及。
臣今衰老,况复误事如此,天下士大夫之心,其谁复信之,而陛下亦安得不有疑于心?
在臣去就,所当审决。
今边隅粗定,军旅粗整,虏以伤败之故,其势未能为竭国之举,而臣以孤踪,跋前疐后,强颜阅日,动辄掣肘,平日之气消磨殆尽,陛下将安所用之?
伏望陛下深为国计,精选天下岩穴之贤,付以中外大柄。
任之专,信之笃,如前数君所为,谋出于一,而使之旁招忠信之士,相与参济,不使小臣得以阴间,不使异议得以轻摇,先内后外,以图恢复。
庶几月积其功,岁著其效,太平之期有可望也。
载惟陛下当至艰至难之时,遇古未有之强敌。
若非君臣相与为一,朝夕图回,均任其责,不较利钝,终期有成,诚恐岁月易流,后悔难追,甚可痛惜也!
臣老矣,罪戾又积,伏愿陛下矜怜,赐以骸骨,使之待尽山林,无令出处狼狈,取笑天下后世。
臣不胜大幸。
宜章清穆亭 近现代 · 刘运鸿
对联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对联话
大泽中云雨未兴,蛟龙尚隐
小坐处溪山相昵,鱼鸟可亲。
三代礼乐达天下赋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一、《铁庵集》卷二六
三代治盛,四方教宣。
因性情之常理,达礼乐于敷天。
异世迭兴,即中和而默感;
斯民共适,通远近以皆然。
昔者人心尚隐于淳庞,世治未离乎简朴。
自圣时启迪,此化寖盛,故天理形见,夫人皆觉。
皇乎三代,斯时已极文明;
达在敷天,无往而非礼乐。
虽曰《夏》、《頀》、《武》之殊用,忠、质、文之异名。
岂无损益,俱曰□□之异;
虽异缀兆,均由心感之生。
以此周旋于斯世,亦其启发之真情。
自六七世之贤明,迭相制作;
使千百年之宇宙,相与流行。
观是时,万国玉帛,驩趍夏邑之朝;
百蛮歌颂,播在商涂之载。
朝廷非无仪而遍及江汉,齐晋亦有诗而不遗鄘邶。
虽是端均散于群心,而极盛无如于三代。
当年积累,大恢治具之繇;
与世周流,不见圣人之碍。
大抵人习于见理,则达理以甚易;
道可以合民,非强民而使同。
武夫非可肃,况在中林之地;
贱隶岂能文,唱成列国之风。
良由冠昏济济,闾里素习;
声教洋洋,朔南亦通。
惟圣化薰陶之无外,故斯民习熟于其中。
如奏《关雎》,虽乡人而亦用;
傥观宾蜡,知大道之为公。
盖上世蒉桴土鼓之希声,杯饮污樽而无体,童谣有乐情而未播于乐,耕逊亦礼意而未闻于礼。
于是学校羽籥,合众讽诵;
族党拜揖,习人孝弟。
凡昔时之壅窒未通,故今日之情文大启。
岂特升歌于庙,铿然此日之鼓鼗;
抑令酬酢于乡,蔼若当年之酒醴。
后世奏形雅乐,至卿士以未晓;
问及封禅,虽儒生而莫谈。
不思汉广之夫,知有周礼;
殷雷之妇,作歌召南。
以后儒之多识如彼,视古者之凡民有惭。
此且未达,况乎远覃。
以至野外何施,莫出鲁生之两;
军中自乐,何资唐舞之三。
盖自源流犹未远于圣人,溃裂已不容于天下。
陈非可归,且负器以归矣;
河不可入,有播鼗而入者。
于斯时也,上无宗主,礼乐逸于下而无所归,所谓涣散而非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