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西湖百咏原序咸淳八年十二月 宋 · 董嗣杲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九
钱塘西湖为东南伟观,穷骚人墨客技不得尽。
元祐间,杨、郭二子皆以百绝唱,乃无嗣音者。
两山仙佛盘错,坡老守郡时游历几遍,遗迹尚可考。
南渡后,贵臣邸第多在,亭馆日辟,视前此复不侔,盖富盛极矣。
予长兹地,与山水为忘年交,凡足迹所到,命为题,赋以唐律,几二十馀年,仅逮百首。
然皆目得意寓,叙实抒写,非但如杨、郭二子披图按志、想像高唐而已。
搜索奇胜,难遍以数举,此直据予所见,不以誇奇斗胜为工也。
薄宦于霅,公事简,辄是正完,恐故老传说诚伪不儗,将有以虾蟆方言指下马陵者,或将笑之,予状景物耳,不暇恤。
岁月无情,陵谷易变,将使百千年后登览降望于西湖上者,因诗有感焉。
咸淳壬申腊月静传居士董嗣杲书于馀英堂。
按:《西湖百咏》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十一 1279年10月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北京市
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
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
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
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
孤山探梅用东坡松风亭梅花盛开韵 清 · 厉鹗
 押元韵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卷第七
扁舟唤渡寻西村董嗣杲西湖百咏注云西林桥为古西村唤渡处),残梅零落谁招魂。
水边尚有数枝在,三花两蕊苔斑昏。
高吟为拜处士墓,旧游只认孤山园。
江南春事亦太早,石阑坐觉生微温。
空亭远照一峰雪,花须落日如初暾。
平湖鳞鳞峭风起,城头吹角愁关门。
作诗清绝洗绮障,举似老宿知忘言。
探芳寄语后来者,明朝尚及携匏尊
仇仁近出斋小饮次前韵五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知君胸次蔼春阳,与世多炎岂有凉。
书室相迎黄卷积,羽人同坐白须长。
此翁久客贫兼病,今岁奇寒雪更霜。
一饷清谈百忧绝,故知退静胜奔忙(自注:是日,遇董静传道士。)
蝶恋花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押词韵第三部
惆怅年时歌舞地。
为问修眉,可抵吴山翠。
谁惜云萍无好计。
锦帆又逐天涯起。

阑外行云楼下水。
夜夜银屏,还共人无睡。
凉叶静传归后意。
夜深明月移秋被。
(注:见陈方恪遗稿《鸾陂词》《殢香馆词草(甲)》、散页(三);又载《同声月刊》第一卷第七号。)
代袁子固谢县宰(宽假)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四、《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一
箠楚之下,何求知难全壁;
缧绁之中,非罪迄就罚金。
敢不持咫尺之书,少谢宽一分之赐!
惟越人之相攻击,盖其俗然;
长安之群杀伤,各有主者。
况已过都而历块,诚难被发以缨冠。
儒者好高,未免为役而耻役;
隶也不力,又可与言而不言。
但催科未动是闲人,岂期会不报为大政。
所谓行人失者,乃使吾身亲之。
方入闻言偃之弦,忽使受曾参之杖。
主人读未知主人罪也,自怪其顽;
天下宝当为天下惜之,谁兴此念!
惟体肤受之父母,而衣冠耻在国家。
马迁腐刑,何面上先人之墓;
孙膑刖足,快心蹶上将之军。
滕公韩信之囚,而小白解夷吾之缚,知其不可复续,所以宁失不经。
向使当时淫及善人,安得异日报以国士!
如某者诗书门户,灯火生涯。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其职矣;
千乘之邑,百乘之赋,切愿学焉。
惟是受滕一廛,敢辞于役;
然且去齐三宿,难疾其驱。
偶邻境之胥戕,坐家人之失告。
鹤非有禄,徒以鹤警之失期;
雁或不鸣,要亦雁奴之有罪。
不虞投足,卒祸及身,业已逮于桁杨,势难逃于槚楚。
自度受李日知之杖,又当变余安道之名。
然使挞之市朝,得无伤于冠带!
无小人,无君子,宜玉石之俱焚;
有里胥,有大夫,乞薰莸之是辨。
伏遇某官尧族俊德,周家懿亲,粹然麟角之祥,屈此牛刀之试。
谓重士所以重国,要当体朝廷长育之心;
知察狱先于察情,又岂容胥吏上下其手!
况开设学校,方将驯化于鸱枭;
则爱惜人才,何忍鞭笞于鸾凤!
致此爨馀之弃,亦从金作之刑。
某敢不策髀肉之功名,勉皮肤之学问?
痛惩临难之茍免,益思学道以爱人。
傥许国之可期,当措刑于不试。
自此不复赎矣,安用以挞记之。
宁越而立威名,既知免于东海
邹阳而为上客,尚有望于梁园
其二 南宋 · 赵葵
 押删韵
多谢君恩好归去,夜来小泊小孤山宋董嗣杲庐山集》卷一五《小孤山》注引)
百子山别业 其四 明末清初 · 阮大铖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咏怀堂诗外集甲部
霜坪黄叶路,不隐鹿麋踪。
转谷石微却,遮门云数重。
古藤閒挂月,虚壑静传钟。
晚集山灯下,依依话老农。
壶中天 题记二田光炘“小沧浪消夏图”,集宋人句 清 · 赵芬
 押词韵第三部
沧浪万顷(候寘),卧冰奁、仲并冷浸一天空翠张元干
爱此溪山供秀润刘清夫,扫荡烦襟如洗刘儗
料理琴书张炎,品题风月戴复古,别是闲滋味李清照
莲幽竹笛董嗣杲,倚阑疑非人世刘克庄

此地宜有词仙姜夔,联镳飞盏袁去华,人在行云里辛弃疾
翰墨流传知几许(毛开),写出江南烟水赵长卿
坐石谈玄李昴英,飞觞溪白李弥远,过雨凉生袂汪藻
剨然长啸黄升,半滩鸥鹭惊起蔡伸
高阳台·感怀 清 · 许禧身
 押词韵第十一部
漫点铜龙,缓敲檐铁,欣闻春雨纷纷。
笼雾青纱,照来烛影偏清。
隔闱共说安民语,喜听来、句句真诚。
黯消凝。
炉内香残,案上灯昏。

运筹决尽承平策,奈安边少计,鬓角愁生。
一样无眠,静传银箭沈沈。
祝天早罢干戈事,愿从今、永庆升平。
倚窗听。
残溜声低,滴至黎明。
齐天乐 其九 姜石帚1224年 南宋 · 吴文英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馀香才润鸾绡汗,秋风夜来先起。
雾锁林深,蓝浮野阔,一笛渔蓑沤外。
红尘万里。
就中决银河,冷涵空翠。
岸觜沙平,水杨阴下晚初舣。

桃溪人住最久,浪吟谁得到,兰蕙疏绮。
砚色寒云,签声乱叶,蕲竹簟纹如水
笙歌醉里。
步明月丁东,静传环佩。
更展芳塘,种花招燕子。
人倚楼联 清 · 待考
对联 出处:对联话
灵之来兮,从白舍人游,配苏学士食;
客何为者,横杨公济笛,披董静传书。
己未十月辞添差处州通判申本州状1259年10月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二九、《雪坡舍人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今月十八日,伏准使府发下递至尚书省省劄:九月四日,三省同奉圣旨,除某通判处州仍釐务者。
伏念上恩未报,固怀恋阙之忱;
宠数过优,亦动循墙之念。
盖有非常之彦,乃堪不次之除。
自顾何人,曷当是选?
窃惟员外置之佐郡,以居朝下士之出班。
某但叨雠正之虚称,曾无阅历之实迹。
一朝冒此,众论谓何。
虽在国初,每除别驾,然偶失张齐贤之选,通榜尽除。
其后因欧阳修之言,此例遂改,盖谓初登仕版,即予高官,未能涵养以成材,徒使奔竞而败俗。
董德元之七年参政,谩为识者之羞;
张师德之两及相门,祗重先贤之叹。
某初非拒命,所愿循常。
倘科目稍前者,犹此贪荣;
则名第偶卑者,若何望进。
未容躐取,决不敢当。
欲望使州为申朝省,乞收成命,改畀名流。
忍饥寒而读书,方思学政;
忠清而报国,终不忘君。
所有省劄,未敢祗受,谨寄留本州军资库,须至申闻者。
讲义(五)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七、《雪坡舍人集》卷九
《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此郑人刺学校不修也。
学校不修,虽上之人之过,然亦下之学者自有以致之。
故诗中但责学者,无一语为上之人怨。
其曰青青子衿、子佩者,指学子之衣服而言也。
青,东方木也。
木属仁。
古之学者以求仁为第一事,故入学之服皆服青。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思学者相与服此衿、带此佩而游于是学之中也。
学校废则不来游来歌矣,故思之,曰青青者子之衿也。
今不来游于是焉,能无思乎,故曰悠悠我心。
又相与责之,曰纵我今不往,子宁不继此音响而来乎?
此朋友责善之语也,谓我之不往固非矣,子而来犹可以不使学校无人也,而不嗣音,可乎?
下章却只换韵,意与上同,末章则深警责之矣。
挑达,轻薄跳梁之貌。
城阙,城门,车马往来之地,纷华盛丽之冲也。
学者不在学校间则在城阙间矣,此最害道,虽圣门弟子如卜子夏,亦尝从里面打交滚来。
但是圣门弟子,天理能胜人欲耳。
昔者子夏瘠而忽肥,夫子怪之,问其故,子夏曰:「商入闻夫子之道而说,出见纷华盛丽而喜,二者交战于胸中,故瘠;
今则夫子之道胜,故肥」。
子夏当日岂不稍为纷华盛丽所惑,但是又爱夫子之道,故终于夫子之道胜。
人徒见子夏于肥之时方是夫子之道胜,殊不知当其见纷华盛丽时与闻夫子之道时,已有轻重浅深分数不同矣。
「说」字乐意深,「喜」字乐意浅,闻夫子之道即已深说,见纷华盛丽处便只略略浅喜,当受病时受得已轻,故易于用药也。
使当时见纷华盛丽而说,闻夫子之道但喜,便不易胜矣。
然子夏尚有此病,若颜子则全无此病。
食箪饮瓢,一如列鼎玉食,不知是箪瓢;
在陋巷如华屋雕墙,不知是陋巷。
故人不堪其忧,颜子便不改其乐。
不但是乐,又乃朝斯夕斯,更无改易。
非深有见于夫子之道一于天理而无人欲,能若是乎?
然古人为学直是真实,更不作伪。
子夏见纷华盛丽而喜,时直认是喜,到不喜处真个不喜,却非是如今人心中实爱纷华盛丽,到口中又强言不爱也。
此子夏在圣门所以为笃实。
悬鹑百结而不忧,处贫贱如富贵也。
学者直是要到此田地。
人责学者,所以终以挑达、城阙为戒也乎!
城阙,纷华盛丽之地,人所以爱之者,只是见未破耳。
歌楼舞馆,撞钟击鼓,秦娥赵女,窈窕列肆,雕车翠幰,充塞道路,忽来倏往,骤有即无,无非假伪瞒弄之具,无一事真实。
纵使人人留聪明于奸声乱色,放志意于浩叹狂歌,连如是三朝五日不得息,鼓舞之馀,厌倦即生矣。
孰若开卷有益,日对圣贤,稍有所得,其味无穷乎!
惟是这处看不入所以爱,那处傥于此有所得,则回视纷华盛丽,殆犹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岂足道哉?
若存心于此,则大害于学。
方其学时,念念游戏,身虽学校,心已城阙,如此则于学问徒费日也。
故诗人深警之,曰「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言一日不在学校而挑达城阙,便如是三个月不学。
然则一日纵放其心,便用三个月日工夫亦赶不上也。
前辈谓撑船上滩,著气力撑不上,一篙才慢,退下十数丈矣。
今人玩岁愒日,宜其所学无长进也,又岂止不见一日如三月而已乎!
「挑达」两字,最学者所当戒。
挑达有轻薄之意,学问决不是轻薄底做得。
故圣人必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欲要有威仪,欲要学得在己坚固,须是于重字上著工夫。
重便是持敬,轻便是无敬心;
重则放心可收拾,轻则心转放矣。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且首言曰:「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哀哉」!
「哀哉」两字,此孟子紧切唤醒人处。
鸡犬放失,尚思求之,心放不求,是待此心不如鸡犬也,岂不哀哉!
讲至此,忽有一人问:「郑乱世,学校不修,《诗》载在五公子争以前,至子产时相去已久,如何是时郑人尚欲毁乡校?
莫是学校不修之诗,在欲毁乡校后否」?
曰:非也。
不修但是上之人不留意,下之人不入学耳,非谓即毁去学宫也。
然此亦是国之学也。
乡校者,周之时二十五家为闾,闾有塾;
五百家为遂,遂有序;
二千五百家为党,党有庠。
时学遍天下,乡校盖闾塾党庠之类也。
国之学纵不修,乡之校却未废。
迨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后子太叔欲毁之,赖子产不肯,曰:「使夫人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从之,其所过者吾则改之。
是吾利也,若之何毁之」?
若非子产主张,则亦毁之矣。
然郑人亦有取毁之道。
圣人之教人,闻人过如闻父母之名。
夫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非特包周身之防,亦是重责己、轻责人意思。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与其议执政之善否,孰若察吾身之善否乎?
今之人但知说他人不是,未尝检察自家不是。
此一失虽某亦有之,因戒学者,亦以自警。
三月三日朱大司空招集南庄限三字 清初 · 查慎行
 押覃韵 出处:假馆集下
一旬雨雪春淹淹,馀寒尚殢三月三
满城花信近桃李,客舍冷落思江南
司空园亭傍水际,初巳有约来停骖。
郊原霁色忽入眼,豁若明镜初开函。
草凝露光翠扑扑,挟风势青毵毵。
檐牙燕巢看新补,枝亚雀鷇俛可探。
兰亭胜事俗久废,京洛良会情尤耽。
辘轳转水百尺底,绕砌曲折归澄潭。
不须丝竹发豪兴,自有风雅供清谈。
铜壶静传竹箭响,蛮榼远费桃枝担。
先生名高暂解组,公子官好能抽簪。
閒从门生(诸公皆先生门下士)奉几杖,犹许野服来相参。
古道力持公自厚,群贤不鄙余怀惭。
久留帝乡亦何为,土俗节次差能谙。
放钟撇卯等儿戏,岁月过隙真奚堪。
大杯一浇垒块散,得饮且复拚沈酣。
前期更有听莺约,预办斗酒携双柑。
谢人惠纸衾启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五、《叠山集》卷一○
平生真实,不为布被之欺;
雅志孤高,亦有纸衾之惠。
寝兴知感,寤寐难忘。
切以荃壁药房,薄尘寰之帷帐;
蓉裳兰佩,笑浊世之绮罗。
观骚人之清脩,乃志士之法则。
独无奇服,如此寝衣。
服木质之氛埃,真成玉楮;
敷竹床而莹洁,无异瑶台。
近而南浦之名儒,远则西州之耆俊,俭于奉己,铭以示人。
某最厌黄䌷之矜夸,未见青绫之华煖。
雄心英气,尚有侵兽皮之言;
义胆忠肝,不听泣牛衣之语。
得此琪圃琼林之物,称其玉壶冰壑之怀。
何须柳絮以铺毡,恐有梅花之入梦。
精神愈爽,思虑无邪。
物外独清,疑是袁安之雪;
室中生白,宛然宿杜老之云。
共惟某人睡不抛书,寝犹思学
喜留诗客,醒常携枕簟而游;
静听钟声,卧不觉衣裳之冷。
某共承珍贶,愿广德心。
因铁衾而歌千间,傥遂庇寒之志;
得布裘而长万丈,必无不煖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