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济民仓记治平三年 宋 · 李璋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永乐大典》卷七五一三、绍熙《云间志》卷下、嘉庆《松江府志》卷一九、《嘉禾金石志》卷一九
夫事有钜可遗,而微可书者,抑有民忘其劳,犹以大为小者,其并见于秀州华亭之县仓乎?
治平三年五月一日,予舣舟仓下,会老人植杖而言曰:我邑岁输公租一十万有奇,入于州,户苦之,近俾就藏僧寺客亭,人忧之,借粮贷种数加多,无定计。
夙夜警,逻皂勤之。
素无仓也,其谁敢议其仓者?
今仓成之初,筑蔬圃、割湖地,为敖十八,容受十二万民,自号济民仓,实济而悦之也。
翁云:自祖父来,脱五代汤火,沐浴膏泽,拭目观大平,踰百年为幸,民未识官仓,今见之,益以幸。
翁顷尝病河之冰,船阻而寖矣。
官督急,胥是捽而抶矣,此岂仓之屋,乃民之身矣,仓完身完而已矣。
民之心一若是,如何不曰济之乎?
翁且不知知县谁何,翁闻嘉祐七年夏迎来,次年七月敢议仓,请于州,州请于外台,从其议。
已而民愿助力者,源源不可遏。
于是远致海水,又不半稔而仓立。
翁在田中与乡人闻,则不信,亟闯之,赫哉伟乎,其可信之也。
迫而察,仰而观,非人力,神而化之也。
翁怪如是,乃询于众。
众谓我家既力有馀也,令不吾扰,恺悌之恩也。
《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父母有命,可违欤?
仓费大,共助之,小也。
令言重,分任之,轻也。
费之愈大愈小也,言之愈重愈轻也,恩酣心而劳忘形也。
湖亭蔬圃,不利人而害人者也。
昔谚有之曰:责亭葺而游亭不理而休,责圃滋而育蔬不供而朴。
今变害为利,反谚为颂,其颂云:仓亦有亭,廨亦有圃。
亭席高广,圃茹蕃庑。
翁又曰:古圣贤兴利在民者,以为称职,耻名之常也;
后世兴作游观,利在己而反名之,是自名其无耻者也。
知县其如何人也;
然翁闻仓成之日,与诸僚吏落之曰:吾不图为仓而至于斯也,慰民心而自谓济之也。
已然,则翁知夫知县之志在柱石朝社,而不在委积禾黍也。
宜矣!
柰何民之言曰:事虽钜而无益,莫若微而有德。
微犹然,况大者乎?
翁亦曰:颂可传,莫若刻之于石,千万斯年,子盍记之乎?
为记之,苏士李璋也。
为书之,监殿丞徐大方也。
为立之题之者,主簿方泽县尉德新也。
兹二人,实佐佑于知县
殿丞袁公,成仓者也。
公名晋材,字器之,淄人也,是为记。
隋之循吏孰优论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七、《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七
盗有玉,使玉工相之。
为之相者当辨其美恶纯玼之次,而不当诘其所盗之罪。
故言隋臣者,姑寘其渝节以事易姓,而商其材器之短长可也。
高祖之起,不尚道德而专任威察,炀帝继之,而其刻益甚,吏治烈烈,务为残苛割剥之政以取媚于一时。
而其间能桀然植立,慈惠明恕,而所至称理,得见名于循吏中者,固可多尚。
若其度长挈大,则必有超卓而出乎类萃者矣。
樊叔略之明决,房恭懿之宽爱,赵轨俭之清慎,公孙景茂之赈济,辛公义之敦劝,魏德深之不扰,王伽之信,刘旷之恕,皆当时政绩尤异,而被治之人,思其去而哭其亡者也。
然其迈越诸子,独梁彦光者足以当之。
彦光治岐,阖境大化,连最为天下首。
改领相部,邺多倾诈,而声减于岐,坐是免官。
既而移刺赵,因坚乞相,乃易调理之。
发擿奸伏,相亦大治。
知其人情险伪,即招致大儒,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以教授,日训月励,学者大成,风俗为之迁革,真所谓善知政本者矣。
且汉之循吏,唯文翁、黄霸特为称首,考彦光之迹,则劝学殆如文翁,发隐殆如黄霸
、霸当汉之盛时,其治化犹易,而彦光区区于暴隋之间,所施若是,是以为难能也。
虽然,汉祚久长,西京踰二百年,而号循吏者不踰六七,隋才四十年,而循吏之数反过于是,岂乏于汉而多于隋邪?
岂作史者择之精与不精邪?
盖渴者易为饮,而饥者易为食耳。
若然,则翁、霸之行谊,未易可以兼论也。
夫以彦光之美儗于一时,则推为优绝,可无多愧也已。
契丹主表(后晋少帝开运三年十二月 后唐至宋初 · 范质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五、全宋文卷一二、《旧五代史》卷八五《晋少帝纪》五、《契丹国志》卷二○、《全唐文》卷八六五
孙臣某言:今月十七日寅时相州节度使张彦泽都监傅住儿部领大军入京,赍到翁皇帝赐太后书,示于滹沱河降下杜重威一行马步兵士,见领蕃汉步骑来幸汴州者。
往者唐运告终,中原失驭,数穷否极,天缺地倾。
先人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兵连祸结,力屈势孤。
翁皇帝救患摧刚,兴利除害,躬擐甲胄,深入寇场。
犯露蒙霜,度雁门之险;
驰风掣电,行中冀之诛。
黄钺一麾,天下大定,势凌宇宙,义感神明,功成不居,遂兴晋祚,则翁皇帝有大造于石氏也。
旋属天降鞠凶,先君即世,臣遵承遗旨,缵绍前基。
谅闇之初,荒迷失次,凡有军国重事,皆委将相大臣。
至于擅继宗祧,既非禀命;
轻发文字,辄敢抗尊。
自启衅端,果贻赫怒,祸至神惑,运尽天亡。
十万师徒,皆望风而束手;
亿兆黎庶,悉延颈以归心。
臣负义包羞,贪生忍耻,自贻颠覆,上累祖宗,偷度朝昏,茍存视息。
翁皇帝若惠顾畴昔,稍霁雷霆,未赐灵诛,不绝先祀,则百口更生之德,一门衔无报之恩,虽所愿焉,非敢望也。
臣与太后并妻冯氏及举家戚属,见于郊野,面缚俟罪次。
所有国宝一面、金印三面,今遣长子陕府节度使延煦、次子曹州节度使延宝管押进纳,并奉表请罪,陈谢以闻。
黄子厚诗后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九、《西山文集》卷二八、光绪《续修浦城县志》卷三四
谷城翁诗五卷,凡四百九十馀篇。
晦庵先生尝称其自楚汉诸作中来,绝不类世人语,而序篇之作,伤其阨穷不遇以死,辞尤悲焉。
意翁之为诗,凄凉掩抑,必有甚于人之悲翁者。
今观其自叙有曰:「予年逾知命,寒窭日深,今岁以来,饥困尤剧。
呜呼!
士而寒且饥,可谓天下之至穷矣。
方且自念古人贫而有德,己独无德而贫,慨然仰慕颜、曾于千载之上」。
而自警之诗曰:「先圣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继之曰:「私意茍未克,放心何由驯?
每念古人事,终夜叹以呻」。
则翁之所忧非贫也,道也。
昔之诗人阨穷弗耦者,其能有是乎?
夫士必知命然后能安乎贫贱,必知道然后能忘乎贫贱。
知命者,不违乎天者也;
道者,乐乎天者也。
读翁之诗而推其志,虽未能忘乎贫贱,然亦可谓安之矣。
至其以颜、曾为可慕而叹克己之未能,是盖有志乎道者,非徒委之命而已也。
然世之人知诵其诗者甚少,矧有能知其志者耶?
昔之君子,生而穷、死而通者有矣,翁殁今三十馀年,曾未有知之者,是犹其生之穷也。
虽然,翁之生也不以穷自悼,而吾徒方相与追悼其穷,又岂翁之心耶?
翁之甥陈君以庄字敬叟,少学于翁,为诗歌词皆酷似其舅,隶古行草,往往迫真。
今年五十而家日贫,方卖文四方以活妻子,岂为翁之学者,其穷例当如是耶!
敬叟未尝以贫自沮,方收拾翁遗藁,出入必俱。
晦庵先生以许生闳得翁诗文之多,喜而序之。
敬叟所藏皆真迹,尤可宝,恨先生不及见而猥以示余。
余岂能重翁之诗者,子之邑有贤大夫,方访求翁之作而未获,子其为大夫出之,必有以发辉震耀而久其传者,非独翁之遭为可贺,其亦足以少伸敬叟渭阳之思也夫?
刘静翁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山谷全书·别集》卷二、《豫章先生遗文》卷二
富顺刘静翁,自成都来集于僰道,以余与其同母弟郭方进为治平中同年进士也,数来相过。
其人如孤云野鹤,来亦无心,去无定所。
余于静翁无宿昔之好也。
郑少微明举者,成都名士也,称静翁纸帷布被,琴鹤以为行李,似不能不求于人,而未尝发于词气。
然富顺有四壁而不居,意有仁人豪士乞与百金以买山,使得休息白发之光阴,静翁亦不拒邪。
余问静翁:「可取与者常痛其室空虚,使有者鲜能推其馀敝裘羸马,而痛仆夫款门久之,而立风雪之涂,为是则翁能之乎」?
静翁曰:「若此吾不能也。
有渔洞康国兄弟,皆好贤喜事,其园林斋馆可以卒岁。
老矣,亦安能琢雕天真,追逐俗好,受残杯冷炙之辱邪」!
为是,则翁之游可矣,虽不为田,而鹑生于宎,未可知也。
遂书以为别。
懒翁斋赋嘉定九年四月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六、《琼琯白先生集》卷一、琼琯白真人集
眉山苏森老于懒,以懒翁名其斋
翁其真懒耶?
虽曰鸥不入鸳鸿也,其如苍生觖望何?
吾闻翁儿时不甚懒也,以黄绢鞭心,以青衫结发,以勋业览镜,以文章鏖锋,折旋俯仰于周孔之间,轩昂轶荡于韩柳之外。
彼时黔黎见翁者,以手争指,以目争睹,皆有望吾懒翁以禹皋为心也,今何为其懒乎?
一班未露,而仕意已饱,儒林烟薄,学海波寒,岂不孤朋簪拭目之望?
嘉泰间收筠阳时,翁既乞祠,逮作衡阳侯,复有武夷归隐之请。
盖懒翁无心于仕而宦情如秋,故于缙绅间无苞苴从臾之欲,所以龙蟠而不雨也。
翁今已过于从心之一年,宜乎犹懒于前,而投闲终老于云水堆中矣。
翁有金华之浮家,即其先侍郎之故庐也。
堂前有丈余空隙,遂以八九椽而宇之。
三面开牖,粗可容膝。
砌板代砖,濡灰饰壁。
蓄一枝花,立绿桐之琴,事三尺汶阳碧荇之剑。
翁欲睡时,化为蝴蝶飞,上登华胥国
翁欲饮时,伸颈如玉虹,一吸酒海乾。
翁欲吟时,玉树忽生风,珠玑吐落纸。
翁欲棋时,纵横星斗乱,剥琢玉声寒。
翁欲舞时,谷神移玉山,飞剑指空碧。
翁欲行乐时,横拖七尺筇,松间一长啸。
翁欲狂歌时,一声吹铁笛,唤起玉渊龙。
谓如溪山得名,草木无咎者,翁亦从而诗之。
花魂无主,月魄不归者,翁亦从而酒之。
翁但懒于世事,而此皆不懒之懒也。
闲时而棋,兴时而饮,畅时而歌,醉时而睡。
此生为任真,所适得自若也。
事各各付事物,无心于事,无事于心。
则翁之懒处也。
希颜之坐忘,效綦之丧偶,渐入希夷,与物俱化,至于忘寝忘食之地,则谓之真懒也。
翁也心君殿清闲,白眼视朱紫,政所谓杜鹃骂鸿鹄,丹棘笑楩楠也。
翁居斋中,惟懒所适,雨送添砚之水,供扫榻之风,云展遮山之帘,草铺坐石之褥。
昼则博山飞碧蛇,夜则银釭泛红粟
饮酒吞风月,吟诗咬水云,斫斩春风,移花锄晓月。
则翁之懒中不能懒也。
客从武夷来,见翁如此懒,遂造懒翁斋,醉笔自淋漓,应问懒翁曰:「东风开柳眼,黄鸟骂桃花,斋中自有,不喜出郊饮,翁于此时懒于踏青乎?
幽轩风雨过,明月一池莲,笔下生薰风,此心不受暑,翁于此时懒于入林乎?
落叶随孤雁,呼霜要辨寒,秋光满乾坤,万象自潇洒,翁于此时懒于登高乎?
水浸梅花影,猿呼一树霜,芋火煨地炉,烹茶自煮雪,翁于此时懒于探梅乎」?
翁曰:「然」。
噫!
尘埃刺眼,名利焚心,岂能一旦顿然似翁如此懒也?
壁上之琴几日蒙尘,窗间之砚几日无水,翁懒之故也。
清风而关门,留月而待榻,翁懒之甚也。
懒翁有庐可以避风雨,有田可以供饘粥,有子可以嗣衣钵,不与俗交,不与人语,翁之身前乃一老禅也。
既见武夷白玉蟾,遂喜而终日与语,玉蟾喜而赋此斋。
时乃嘉定丙子初夏十有五日也。
毛颖玄、陶泓等侍。
按:《修真十书·上清集》卷四二,正统道藏本。
纾情赋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八一、《跨鳌集》卷一
元应季年得子,字以奏雅,度曲已终而后奏雅。
奏雅君整丽秀发,生八月而卒。
衰宗坠户,不得闻《韶濩》之音,使奏雅君以殇夭。
其母追念之极,自言非特磔肺膺,肠且溃矣。
会元应冬十月行县,宿乐至池。
夕梦奏雅,既觉,涕泗滂注,起呼烛,体《骚》以纾情。
荒山绝人,百虫静匿,月逗光以入帷,露乘倪而沾席。
一榻蜩蜕,四支樛梧。
情通幽而窅窕,气合漠以纡徐。
梦遇亡子,为乐只且!
其始见也,翩翩婉婉,负青阳之葳蕤。
趋而即之,皓皓炯炯,莹素璧之晶辉。
荐绿缇之重袭,柎绛绡之轻衣,若孤鸿之姁而来也,若良瑜之温以近也。
目之剪明涛也,肤之劂层冰也,之蜎如秀以发也,珠之的如粲以润也。
不知何以得此于桑枢荜牖间,蹇莫究其所钟也。
于是畏渴命乳,訹笑指颐,揽所玩以戏廋,或含睇而迎之。
音全孤竹之妙,章隐雾豹之奇。
顾予贫之杰出,获至宝而心疑。
既欢焉若平昔,又焉知其鬼迕。
谓偶耕已有伯直,授诗讵无宗武?
继阿戎之酬客,骪添丁之应户,童乌可与谈《玄》,惠连定多佳句。
尔固讥夫骍角,羌辄誉于珠树。
将误徵于凤毛,特置疑于枭父,何物老媪,生此宁馨!
敢言起家,幸逃祝螟。
方指示以之无冀,或传于一经,彼悠悠之黄穹,乃昧德而弗灵。
盗蹠以鲐背,趣颜渊于雏龄,密攫拿于尤物,曷吾儿之适丁?
岂彝鼎大吕,宗庙之具,置之虚野,肯安其所?
舆御藻黼,归之侯府,匹夫服乘,誓将去汝。
山之东西,将相攸宜,深丘大壑,龙实生之。
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念蹇德之何堪,兹庆吊之相随。
自汝之化,汝母沈疾,惙然枕间,六十九日。
千觿解结,莫阐隐忧,日约永辞,往偕汝游。
蓬莱神人,挟汝而飞,越海乘烟,丐汝而归。
黑风罗叉,诱汝而逸,诉于上帝,得汝则息。
化为芝草,母成本根。
鵔鸃长往,阿閤奚存?
汝未能言,孰怀至恩?
吾甚痛夫无和缓以起疾,怅枫香而返魂者也。
已矣夫!
情窦难窒,爱源几浔。
六合九泉之茫茫,走长夜而焉寻。
驺隐见以非时,云出没而无心。
百珍均藜藿之饱,一沤穷渤澥之深。
椿蒲于旦暮,贯彭殇于古今。
则翁之梦已觉,而媪之疾庶几其可瘳与?
陈隐士碣铭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六、《跨鳌集》卷二九、《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七
君讳某,字淳老
唐广明中,某以羽卫属扈僖宗西狩,卒于,子孙家阆中,至公十一世矣。
淳化中,贼王钧成都,獠李顺武阳,两川震扰,名光乂者,以勇力捍斗,贼平,补遂州别驾
广安之云宾,爱山水颖异,遂筑室以居。
生子德鉴、咸若。
咸若生篆,篆生公著,公著生公,皆隐云宾。
云宾大聚落,公数世以恩意赒恤其人,土人德之。
颍川家谓人辄曰:「此吾土俭岁之黍稷也,祁寒之衣裘也」。
公圜机,遇事警敏,于书虽涉猎而无所不读。
昔程士以词赋,君造语清拔,易取名不难掇贵仕。
属父卒,祖母王,母徐齿迫暮不堪釐生,公游学巴蜀间,投笔而归。
问田舍事,自言孔方兄不至痴我,当神我,阡陌君宜知我,不愚我,五经笥岂忘我,自存我。
料理深藏,权时盈虚,其术在计然鸱夷之间,产加十倍,以故游士归之,行者必以赆,能饫饱其意。
士夫扬之,义声落西南籍甚。
天资纯孝,事二堂滋益恭,旦旦问安,侍洮颒,进膳饮,趋前为寿,无一日惰𧮭。
王与徐年极高,王前死,死时公已老,追慕毁瘠。
迨事徐,奔走左右,策翼承颜色,翘翘如壮时。
过者相语云,是中有老莱子
徐丧既终制,犹衣衰墨。
或告以先王制礼,贤者不敢过,君子制行,亦不以己。
以兹尚人,可乎?
公应曰:「吾知丧吾亲,终身之慕。
计天地万物,不吾易也」。
他日卜冢藏,地理家互訾谪,莫知适从。
君祷于云宾山之神,夕梦神指示其所曰:「吉无逾此」。
遂葬。
又营石室其旁,谓其子曰:「异时于此祔我,庶几依吾母。
若早得从游地下,为乐不苦也」。
政和元年七月一日以疾卒,年六十。
临终戒其子越曰:「汝学以显亲,从汝志也,不则谨守先业。
吾家三世一子,俭故能足。
崇德以当势,无罪以当贵,坚强以当名,清净忠正自娱乐,则隐非隐,不显犹显也」。
留二诗以训,卒章有亲贤远小人之戒。
公再娶,皆刘氏。
前者生子越,字居中
一女子适王思,孙男三。
公卒之三年十二月某日,葬昔自营之墓。
某伏幕武信清州人或时往来,更称居中贤,一面之。
吏通谒有居中名在,因倒屣逆之。
坐久语,益温润,人非虚称之也,为之赋《承德堂诗》。
居中荐以书来丐公铭,予辞之曰,顾不识乃翁,今覈实居中,则翁可知矣。
铭曰:
琳公有书,可订不诬。
言世忠孝,籍之清都
若昔隐君,事王与徐。
至行动天,化岂物俱。
其飞行自在,周九洞而流六虚,岂遂栖云宾者乎!
争田合作三等定夺判 南宋 · 叶武子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五九、《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五
窃谓翁泰之田,宜作三等分别;
胡五姐之婚姻,宜作二说剖判。
翁泰未出幼之前,若有县判者,则宜令见得业人管绍,与理为正行交易;
其无县判者,方可坐以违法。
但各人未免用过钱、会,又况三经追扰,今欲参用近降鬻官田指挥,减二分外,更与裁减一二分,令得业人赍钱、会赴官司承买,此一等也。
翁泰出幼后所鬻者,则系交易正当,合听照契管业,此又一等也。
翁泰死后之业,则是绝户之田产,合举而归之官司,此又一等也。
至于胡五姐,则当究问,昨来是何人主婚,是何人行媒,是何财帛定聘,是何财帛回答,是何人写婚书,是何时成礼,成亲之夕会何亲戚,请何邻里,宴饮用何人庖厨?
如果是礼婚,则翁泰死后鬻不尽之业,合令管绍。
然但可食其苗利,至于契书,合寄官库,不许典卖。
如其不曾成婚,则合责其父母及时嫁遣,毋令失时。
若使其女奔走讼庭,殊非美事。
鄙见如此,若或可行,则乞委精强官,尽数追足真本契照及證佐,研穷点对施行,庶可息讼。
因依申取旨挥,准行下,奉提举常簿台判:三等之说,比建安知县槩作户绝,尤为近厚。
牒下叶府判,从所申,再限半月,许得业人各赍契照,赴官逐一点对,候诸契齐集后,如胡五姐为姻与不为姻,于其契中亦有可以旁證者,就契分别三等,又因之以正稽籍,则其讼当自息。
如出限不肯赍契赴官,或是已论诉后旋投印,或契内年月有揩改,不即自首者,并追人送狱根勘。
照条行。
按:次榜建阳县
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1195年9月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九七、《水心文集》卷二六、《永乐大典》卷七六五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
绍熙五年秋七月庚午黄子由自嘉王府直讲起居郎,兼权给事中
踰月,迁中书舍人侍讲
时国有大丧,内禅甫定,诸处分尚多草创,人心忧恐。
天子思尽下情,博谋群臣,于三宫僚尤委信,或一日再宣对。
子由素负直节,激发敢言事,事有未便常争论,上每为顺听,一时甚赖之。
子由者,不以遭遇万一遽至显用为子由之身荣,而以子由能竭诚不阿补益上初政,为国家喜之也。
冬十月庚寅子由以父丧去职,于是知之者,又皆痛惜,以为天不且假其父之年,而令于此时得疾死,何耶?
子由之父者,则又曰:「不然。
是翁奋立寒苦,为乡先生,天质疏宕,不避就向背,教子必自达于义。
晚而后得仕,仕不尽其能而死,是可痛惜也,焉得但以子由一时去职为重而痛惜之哉」!
明年子由使其弟田来曰:「将以庆元二年三月某日葬吾父于吴县至德乡观音山
天乎!
往而不复反也。
图以永先人之存,诏无穷之哀,宜莫如有以述也。
惟荒哀迷塞,不能次第其辞,而以属于子也,若何而可」?
余念去岁临于重华,旦晡辄与子由同待事殿门外。
一日,子由出家信数通遍视诸大夫,雪涕曰:「吾翁官建邺,疾病矣。
而易月之练方毕,家事义不并,奈何」?
宰相闻之,予告往省。
上时犹在嘉邸,大书「成斋」二字,令以赐翁。
成斋者,翁为乡先生授弟子经时所名也。
则翁疾良愈,遂奉以来行在。
子由入见,上先问翁动息曰:「总干已无事耶?
已安乐耶」?
子由顿首谢。
归道上语,翁叹曰:「士不遇,岩栖谷隐,姓名沦灭,其常也。
今以蓬门被云汉之章,野人致天帝之间,吾为赖宠乎」!
故自子由骤用,时适多事,而翁诲之曰:「惟苦言可以报国尔」。
亲为视表章,或具草使上之。
子由固喜忠义,然观翁意,虽有可以回曲保荣利,亦不愿其子为之也。
然则知之者所以惜子由之去而哀翁之死不虚矣。
翁死,上遣中使王德谦赙,举朝皆吊哭。
丧还,赴于涂、哭于郊、吊于家者,相属也。
且翁父子既逢时贵重,而其生死之际又为时所痛惜如此,今子由欲永先人之存,诏无穷之哀,是则述之大者已,以首于状可也。
君讳云,字鼎瑞吴郡人
世农家,未有仕者。
居幼自知学,年十二三,已能授童子书。
既冠,入太学,文义益通达。
吴中大书会稀少,至君学蚤成,后生慕从常百馀人,勤苦诱掖,一变口耳之习。
其荐第有名,多君门下,他师不敢望也。
考官戏曰:「吾为黄先生取士尔」。
尝彻旧宅,将新之。
夜半,邻近惊曰:「火且作」。
视之,则有光发其楹下。
或以告君,君卧自若,曰:「有是乎」?
告者益众,曰:「火且作三矣」。
君徐起,祝曰:「吾及儿子幸为儒,他日以是试之可也」。
未几,子由以对策言直,得赐第一人及第
君所对尤切,亦欲以冠特奏者,有不喜,曰:「少戆矣」,犹寘高等。
淳熙八年也。
永州祁阳主簿,简易廉直,民爱敬之
辞,监建康酒库。
人谓君:「酒碎务,何得自屈」?
君曰:「吾岂以儒者薄是官」。
投明,坐垆下,治之逾谨。
诸司更荐君,一一俛受。
至当改官,乃自言老病不愿,遂以通直郎致仕,卒,年六十四。
娶李氏,有妇道,穷约中能助君为善。
再娶刘氏,并赠孺人
三子,子由长也,名由,为朝散大夫,试中书舍人,兼实录院同修撰侍讲
次甲,进士
次田,免解进士。
女归迪功郎台州天台县主簿赵汝泌。
坦荡不为限级,遇人无新旧,樽酒尽欢。
财物到手,与亲友共费,贸丁田供粥糜而已。
而有至性。
四岁丧母,鞠于莫氏,其考复聘孙氏,从而室诸。
有弟曰茂,君日自莫氏往来宁其父母,退而抚茂,风雨不懈也。
孙氏又死,君迎父育弟,己之服具,使茂择取半焉。
茂又不进,君复空舍纳之,衣食居处无间也。
刘氏故适士人,夫死久,尚未殡,姑老,二女幼,乃改事君。
君为葬死者,养老者,经营其女,各有归焉。
有文二十卷,词咏从容。
每指其心而言曰:「是方寸地,岂可忽耶」!
庆元元年九月□日,朝请郎、试太府卿淮东军马钱粮叶适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