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西汉杂论三 其十 卫青大将军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三
天子使使者大将军印,即军中拜大将军
封青子伉为宜春侯,子不疑为阴安侯,子登为发干侯
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力战之功也。
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裂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
伉等三人何敢受封」!
上曰:「我非忘诸校功也,今固且图之」。
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
议郎周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云云。)」。
曰:「幸得以肺附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
使臣职当斩将,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右《卫青传第二十五》。
无卓荦才能,其起奴隶,临士大夫也,徒以其肺附宠。
班固言其军数有天幸,不破败也。
合二幸以得封侯,为大将军,似不足言也。
然其所以起微贱,极安荣而不颠,则非徒二幸,亦知止足,持满畏罪,以能保之也。
其曰「伉等三人何敢受封」,是言也,则虽以奴隶加士大夫之上,可矣。
周霸请斩苏建以明威,而自言以肺附待罪,不患无威,深斥霸论,以谓「甚失臣意」,则非徒可以加士大夫之上,盖堂堂乎有汉大臣之风矣。
虽欲不贵且侯而永终誉,亦不可得也。
宋故司勋郎中兖州军州事致仕李公墓志铭 宋 · 盛次仲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二
公讳穆,字和之姓李氏高阳氏之系也。
咎陶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
自伊墟改,而六房四派分于唐之陇西赵郡公之鼻祖,乃为青州临淄人
七世祖迁兖州,今为沇之奉符人
曾大父讳评,大父讳仲芳,父累赠工部尚书讳忠信,皆讳不就仕。
尚书行谊为一乡之尚,而身不享其报,君子知有后焉。
公幼孤立,孝而笃学,与介石先生治经徂徕山
天圣五年明经擢上第,主南剑州尤溪簿,已有能声达部使者之听。
建州沙溪久不治,檄公往摄。
未几,罹内艰,庐守泰山下。
栾瘠终制。
大名府南乐,邑人患盗而莫知所从。
君踪迹得之,乃大姓张氏,囊橐亡命,赇公殖私,而盗至老死无物色之隙。
公夜袭其居,严不得入,即环舍纵燎,盗与张氏一夕焚死。
明日,上下哗言,暴杀居民。
杜祁公守魏,闻而壮之曰:「去恶正当尔」。
即荐之,哗者乃定。
台州录事参军,越守范文正公除帅延安召公至府曰:「祁公,人物之水鉴,君定非自尘者」。
辟知延州肤施县
庞卫公继至,亦以公为才。
公言州城不能容生齿之繁,而薄城居者日益众,缓急何以入保?
请筑新城以卫之。
奏下,诿公治役。
既休公,民私谓李公城,盖德之也。
又请乘岁善增籴备边,是岁庾实数百万斛。
以劳就改大理寺丞
明年卫公登右府,荐除通判忻州,又通判庆州,赐五品服,通判成都府威州
有告巨室张元吉者,阴构恶少,谋剽县镇,郡捕元吉系狱,而榜讯所逮人,不自宁,尹文简程公谓曰:「郡民之命,出入此狱,须公往听」。
公至,果其情,乃告者利赏以诬其不快,系者弱不能自直,展转穷逮,亡虑数百人。
公一切疏去,止坐诬者。
徙知果州,公以地杂蛮獠,民鲜知礼,行庠序之教,而犷俗一变,相与画像学宫,以永其报。
代还,乞留以就。
襄奉文简公参大政,除提点京西路刑狱
入境,遇近珰高居简自陕过汝,多挟商货,以役递兵,绐为奉御物,而莫敢谁何。
公察其奸,檄郡收所负以劾。
居简遁入禁中泣诉,仁宗明日怒语枢密使宋庠:「使者辱王人,盍治之」?
曰:「居简犯法于外,有司不敢私阉侍,以紊陛下法,奈何治之」!
仁宗意解之。
居简内侍省
襄州宜城营田计亩馀四千,久租于民,而又尝出田筑武安堰,引蛮河水以溉,土加沃矣。
幕府白外台,夺以助县。
官中议既下,估直九百万,公奏谓:「污莱之田,赋民使耕,服为先畴,历曾仍矣。
一旦困其生理,恐非厚下之意」。
前议遂格。
襄阳有自谏坡出守,下车彻阛阓侵官道之屋数千家,公密疏:「近侍补郡,当首宣上恩,而乃挠居民久安之业,何以共治」!
仁宗以疏示执政,而佑之者谓有著令,仁宗曰:「盛夏拆屋,使人不安居,虽不违法,非善政也」。
易守相州,他日诣中书禀事房,朝廷以诸路荐饥,遣使出抚,宰相忠献韩公因访遣使之利。
公曰:「岁饥赈抚,当责州县。
今使车旁午,而州县困于将迎,安集流散,利竟何在」?
韩笑顾同列曰:「真山东刚直人也」。
退而条荒政救民之所先者数十事上之。
大要戒均田之官毋增税以骇农,畜谷之家毋障籴以待价,质农具者令贷民以耕,而偿息于既获,则民不流亡,汰冗官、去冗兵则国无横赋,而下亦自足。
奏皆行之,而被灾之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
提点陕西路刑狱。
边臣习以生事邀功为能,会激怒蕃官苏恩,公上疏言:「治世禦边,莫先于静。
胜不赏边功,古人之上策也」。
英宗即位,迁利州路水陆计度转运使
公志在闲退,恳求便郡,除知荆南府,犹以近乡为请,改知齐州
齐视东郡,户繁讼夥,公治以安简,而囹禁数虚。
逾年,召为开封府判官,入谢,赐三品服,非公志也。
阅月,累章乞去,除知兖州,欣然就道,遂致其为臣。
熙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感疾不起。
呜呼,公布衣起家,淬灌自奋,居小官已有敢为之志,杜、庞、程、范皆圭衮之,硕望一见奖拔。
大理寺丞十迁至司勋郎中,四顾方州,三刺剧部,所治有誉,所去见思。
荐吏四百员,无失举之累。
年仅及引,意即止足,置绂里闬,觞咏自佚者十年。
公之完德素履,无愧于始终矣。
娶任氏,封长安县君
子七人:宁、宏、寿、涛、焘、璹、铸。
延公之赏而仕者四:宏,试校书郎、知许州许田县
寿,宣义郎通判瀛州
涛,陈州商水县
焘,泉州录事参军
宁、宏、璹已卒。
女五人:内殿承制邵立、朝奉大夫乔衮、进士冯恢、杨哲,其婿也。
孙男九人,曰符、曰复,举进士
曰庠、曰序、曰度、曰后,早卒;
曰康、曰唐、一未名。
孙女九人,长已有归。
诸孤卜崇宁四年十月初九日葬公于奉符县奉高乡先茔之原。
寿来乞铭,为之铭曰:
道不在远,有为则致。
焚盗南乐,可见公志,有狱在威,污蔑实繁。
公往听之,人得不冤。
上政帡幪,有撤尔廛。
上税什一,有履尔田。
不撤不履,博哉公言。
明明仁考,载公政要。
谓且用矣,而乃告老。
十年丘樊,得天之佚。
彼婆娑者,孰得孰失?
岱汶之阳,墨食其长。
体魄以葬,子孙其昌。
按:《文物》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崇礼墓志铭1213年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四、《水心文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崇礼胡氏,名撙会稽馀姚人
承务郎临安府楼店务西京中岳庙两浙转运使、浙西茶盐司干官
庆元元年五月某日,卒于吴,年四十九。
二年十二月某日,葬翁湖山。
夫人周氏。
二子,卫,
二女,长嫁歙县主簿石孝淳
崇礼本末单厚,终始信实,启发颖锐而守以凝固激厉勇敢而行以和顺
俗所溺惰戏鄙诈,未尝留色;
众所竞儇巧黠慧,未尝接心。
礼部尚书沂,乾道名卿,衣冠推其表则;
兄监回易库拱,淳熙名士,朋友载其言行。
崇礼步趋顾省,无一事不以父兄为法;
梦想跂及,无一念不以家门为重。
先世故书,缇囊珍箧重封之。
屏几遗字,笼玩往复或移日。
尚书阶不及谥,崇礼顿首丽正门请曰:「先臣幸以詹事侍陛下东宫」。
光宗恻然,特赐谥。
既定章简,又曰:「此非所以谥臣父也」。
卒易献简,乃已。
回易不幸弃盛年,崇礼悲哀思慕,自罢官乞岳祠,曰:「不得是,无以葬吾兄」。
馀姚之胡,冈连垄接者八世矣。
族人贫富相通,亲疏相恤,堕枝脱叶,亦使自存。
人言松槚寿郁能无毁伤者,或羡胡氏,盖崇礼营护其间也。
运司,覈诸县板帐,一日,条无名重赋白于长,请尽除之。
长惮其直,逊为谢曰:「当议而行」,不敢迕也。
甲寅乙卯岁,浙西先旱后水,湖、常州死无虚室,县梁河堤积尸千数,崇礼泣愬于朝。
适会所知为丞相,急转米,多卖僧,去长兴安吉山谷中,缘门糜饮之,民赖以少苏。
既而崇礼良苦,被疾,遂不起。
此皆其亲戚所记,乡里所传,而余识崇礼,且见且闻不忘者也。
初,朱元晦吕伯恭以道学教闽、浙士;
陆子静后出,号称径要简捷,诸生或立语已感动悟入矣。
以故越人为其学尤众,雨并笠,夜续灯,聚崇礼之家,皆澄坐内观。
周氏贤明,身治鲑菜,供饭羹,历岁阅闰,无改其度。
士既成名,无不向重崇礼,谓宜世用,然竟不遇,不寿死。
死后十五日,周氏死。
又八日,幼女亦死。
卫、尚少,浮柩纵横而归。
吴、越人皆咨嗟痛惜,以为天之于吉人善士,何其不少假易至此!
崇礼执义秉德,既乏为善之报,而死亡摧折之惨反加甚耶?
然其后未久,卫登进士第,登朝,今为朝奉郎通判明州
后其兄,通直郎、知黄岩县
崇礼官五品,周氏安人
胡氏其复起,起必崇礼子孙,而天之于吉人善士,其终不虚其应,特有久近浅深而已。
嘉定六年冬,卫偶来永嘉,见余言旧事,相对叹息。
余观卫恳恳于学术衰废之馀,补缀张设,若欲继其先者。
呜呼!
是胡氏义理德性之传,而崇礼之灵所以相之也,影响迟速,何足计哉!
铭曰:
生而知方,学而蹈道;
职当成身,岂限常报!
浅耕先穫,深种后收;
静而自至,福焉待求!
亭亭,云冢幂幂;
崇礼之铭,于以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