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黄公祠记 南宋 · 郑清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二○
庆元之属县曰定海者,东滨沧溟,世苦潮患。
治北走二舍,则庄北村之新土塘也,稍北则武功村之和尚塘也。
界中有流淖淤荡,深莫测其底,南北相距百馀丈,延袤数里,横亘阡陌之间。
前哲若制帅程君覃、令唐君叔韩,俱尝聚土列石甃之。
比将成,水从下涌,汎溢无际,功蔑攸措。
时或静夜,有声如鼓,翌日必大决。
海潮外应,扬涛汹入,桑田殚为斥卤。
岁或十馀决,迩年尤数。
众共神之,望洋蹙额,束手浩叹而已。
太府卿知府事兼沿海制置使章君大淳莅职,大浚湖渠,百废具举,乃共以状控之。
时公领转运判官,素以廉干闻,章君遂属以厥事。
公慨然任之,即日单骑诣其所,露处野宿,躬闸督役运土石。
众亦猛奋,两涯蚁集,垂成而复决者屡焉,每决必先期有声,水涌如沸。
役再越宿弗就,乃广募良策。
有术士衣麻衣,自称从武夷来,排众直前谒公,曰:「是地也无物而声,无风而涛,变态不常,浅深莫纪,龙冈象所蛰也,投以生人,彼畏阳而缩,功可立奏」。
公色忿然,瞋目视曰:「修此以为民也,杀人以求成功,何心哉!
必尔,捐吾身耳」。
厥明,斋沐具少牢以奠,再拜为民请命。
少顷,其下复有声,众骇惧扰乱。
旁有峻崖,公策马临之,告于众曰:「吾死于此,若辈奋力」。
语未毕,崖崩如雷,公并马溺焉。
众号擗,声震原野,已而波涛恬然。
乃如公命投土,不复淖决。
三日封土,与两塘连接。
比旦,具祭告成,忽塘数十步外,水起如注,众方惧复决,俄涌公尸出,据鞍揽辔,颜色如生。
民争出资,具衣冠殓焉,时淳祐戊申夏四月八日也。
公舍人欲归其柩,闻临安兵据未果。
民攀舆泣曰:「我公袪百世之害,当享百世之报,愿乞衣冠葬而祠之」。
且请于章君,以闻于朝。
敕进秩宣抚判官,表其墓,听民立庙祀之。
民捐产竞赴,三旬庙成,章君扁其门曰「敕赐治水判官黄公永利之祠」,因命乡老岁时敬祀如仪。
公讳恕,字文揆别号东浦,襄人也。
嘉定制举,历官簿、、令长,所至以仁断称。
淳祐丙午来领右职,委身王事。
余少时旅循北海,欲涉患于淤淖,弗克,时怀悯念。
迄今阅中书,得公绩简,忭羡久之,既而章君又为状来请,遂为之记云。
按:光绪《镇海县志》卷一四,光绪五年刊本。
二月廿八日乾隆庚戌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四
入晚兴云密,中宵落雨甘
启行犹霔细,沿路或时酣。
濯麦陇烟接,拂花村霭含。
有欣共民庆,无暇问程覃
驻辇澍逾午,润庭寸过三。
尺盈应更美,于泽岂辞贪。
笑翁禅师行状 南宋 · 释大观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六、《阿育王山志》卷一一
师名妙堪号笑翁四明慈溪毛氏子。
生有道韵,顶相平满,额广伏犀。
甫冠,锐欲超俗,父兄不夺其志,乃从邑之芦山院野庵道钦薙发受具戒。
使遍参,历依金山息庵观净慈肯堂充灵隐松源岳诸大老之门,未泮所疑。
时天童无用全禅师妙喜竹篦勘验来者,特卷裓东还,造丈室,用得之眉睫间,问曰:「汝游山僧耶」?
师曰:「行脚僧」。
用曰:「作么生是行脚事」?
师以坐其一墄。
用笑曰:「此僧敢来捋虎须,且令参堂去」。
职师侍香激扬,维劄「尽无用之用」。
嘉定甲戌,妙胜虚席,制使程公覃帖请出世,一香为无用粘。
三年移金山
又三年移报恩。
宝庆乙酉,移虎邱。
明年,闽帅方岩王侍郎请主雪峰
绍定己丑,有诏主灵隐
三年,迁明之大慈开山,移翠岩。
淳祐壬寅,有诏主净慈。
育王久虚席,朝论念迦文真身所在,思能振起者,精择得师。
表辞一再,不许。
淳祐癸卯,领寺,夙弊尽洗,气象一新。
法堂最圮,会其费夥,上出内帑以赐,师倾钵塍,荆湖制帅孟无庵拱又以数万缗助,乃撤旧辟新。
其馀腐桡漫漶,乃葺乃涂。
师以寺昔被遇昭陵而下三朝皆有奎画之笔,今上独未有,乃奏请焉,金榜玉画,交映岩谷。
京兆大资赵公与筹奏以师再莅灵隐,党僧辈惮其严,借势沮之,师亦以痼疾恳辞曰:「既老且病,不能应世矣」。
通守永嘉曹公邰拉同寮徐公献子入山问疾,且谋与制使颜侍郎请于朝,用佛照故事,以东堂佚老。
师笑曰:「吾今日行矣,复何言」。
乃书偈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
一槌击碎,大道坦然」。
掷笔而逝,当淳祐戊申三月廿七日也。
寿七十二,腊五十七。
度弟子二百馀人。
嗣法黄龙道详、翠岩宗古、明因寿岳、连云惟枋、报恩德云、荐福道粲等。
当育王命下之日,师在翠岩,知事往白,涓刚礼仪,师曰:「汝姑去,俟吾报」。
一夕,叶舟从一行一力,昧爽松径,小休于亭,遣报寺曰:「老僧已至,但设堂供表礼足矣」。
太守有不悦于师,一日驺从入山,守绝不与师语,偕至舍利殿,忽问曰:「舍利在何处现」?
师以手指曰:「在此」。
俄绀珠金光发自所指处,一众欣悦,守改敬焉。
初育王有僧名超者,厚于财,死因致讼,财没军资库
至师已廿馀年,方营舍利殿轩,得旨以此其费,而亡僧之名始脱官籍矣。
平居制行,冰檗长物亦不轻用,惟于补常住资,众缘倾倒,无靳色。
如斲石屋以覆明教嵩之窣堵,尊先哲也。
市田归里之宝严院,以助修期,报怙恃也。
至于重锓《妙喜语要》,补刊《大塔铭》,皆表章正宗而开导后学之事。
其涉世如用行,寓缘如云凝,不低颜以趋时,不屈法以顺人,其为人行事皆无用之用。
又以《语录》一编并刊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