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李善卿 清 · 权万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四
忆昔初及第,不才厕群英。
君是名父儿,声望莫与京
金马与玉堂,众论朝暮盛。
如何去记马,巧值逆乱生。
清州首刳兵,一路沸如羹。
前欲去勤王,蛇虎方纵横。
止欲敌所忾,手下无寸兵。
封彊非有守,节制又不行。
嗟哉一邮官,谩抱拱日诚。
地界何须问,顺逆非所程。
脱身贼薮中,拟赴岭南营。
旋闻大司马,出师下湖坰。
间道诣稷山,㫌旂路左迎。
仓皇固有之,心事质神明。
台言不相悉,谪守青南城。
辛苦不忍言,风霜岁累更。
往值壬子旱,群枉议平反。
相臣与重臣,力为明主言。
参以事与情,缕缕白君冤。
圣意欲全释,且使移义原。
栖栖首归路,三载林湖濆。
及至乙卯春,始许山南归。
生还岂不喜,乡音已全非。
妻亡掩韦帷,嫂殁空苏机。
去时在腹儿,迎泣泪湿衣。
傍观为酸噎,天日惨无辉。
君犹遣以理,辞色绝几微。
诛茅鹿洞中,敛迹守山埼。
衔恩省前愆,自分与世违。
前年月之孟,公论出银台
首言懒隐翁,只手挽波颓。
树立何卓然,风节合追培。
次言督邮君,所坐本眚灾。
况宜十世宥,废捐真可哀。
垂手下级绠,开口嘘寒灰。
俞音下九天,乃父予曰嘉。
褒赠既已隆,调用指石窠。
曝寒纵相掩,枯木且萌芽。
何知造物意,喜助捓揄魔。
朝言乘马驰,大命倾暂俄。
譬彼万斛𦪽,尾腹着泥沙。
辛勤副手工,橹弱难撑过。
背负更手挽,分寸近洪波。
终归夜壑藏,𦪽乎可奈何。
念惟先冢宰,当世推儒豪。
我昔一望之,脩干袭大袍。
如磨连抱玉,撑拄九霄高。
君虽大不及,亦自迈伦曹。
嵇鹤岂非仙,郗凤殊有毛。
天质已完厚,增益由患难。
沉凝有器量,威重在容观。
开颜若可亲,敛色诚堪叹。
厄哉值险艰,身名挂抨弹。
清朝剪拂意,未濯黏泥翰。
阿咸幸沾恩,逝者不复返。
平生向国意,埋没归山坂。
题诗当虞殡,生死只一惋。
(策问) 宋 · 陈藻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八、《乐轩集》卷六
《易》,性命之书也,然以筮人正悔之说见于《洪范》,而三易掌于《周官》之太卜,春秋之世,事验历历,焉得谓左氏之诬也哉?
汉有二京房,皆出焦延寿之门,延寿之师为孟喜,或以为非,而托之孟氏,要之皆阴阳灾变之学也。
孟喜之学自田王孙来,施雠、梁丘贺非同堂合席者耶?
贺以筮显,则不闻焉,何也?
况汉言《易》者本田何丁宽田王孙张禹彭宣,施家有张、彭之学。
丁也,张也,彭也,胡为而非阴阳灾变之学耶?
专言乎是时则有若高相者,自言出于丁将军,然乎否也?
又有所谓费直者,长于卦筮,故前汉之《易》有六家,若施、若孟、若梁丘、若京氏,其立博士者四焉。
是以四家之《易》行于东都,斩焉者费、高而已矣。
费、高之不传,也?
孟也,梁丘也,京氏也,实以占筮气数工于当时,至东都之诸儒传其业者,又不以是高,也?
既不以是高,又以谓之传其业欤?
曹魏之季,唱清谈者王弼乃以《易》解行于世,故两晋易学,杂佛老而言之也。
嗟乎!
《易》有揲蓍之事,精于筮数者以谓之非《易》欤?
《易》有性命之奥,入于玄妙者以谓之非《易》欤?
故后之论《易》者,非以道德之玄妙,则以筮数之影响也。
不然,则去斯二者,而大《易》之蕴何在?
陈正言坚启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二、《文山全集》卷八
省愆私室,方负耒以耕绵;
拜命公朝,忽乘轺而使楚。
初咨询而咨度,终受察以受容。
隃跂拾遗,敬笺主进。
某名浮实浅,意广才疏。
早岁飞腾,真有终军之锐;
中年阅历,始知元亮之非。
顷饭牛吉水之阳,有秣马湘江之旨。
运使大体,既无士逊之良;
监司不才,聊见希文之志。
进退用舍,固各有命;
栽培倾覆,亦因其材。
此真生我之孟孙,安得酖人之叔子
岁年忽忽,空怀跃冶之羞;
风雨悠悠,久断问钧之梦。
不谓一寒之零落,未为诸老之弃捐。
取彼苍葭,谓粗尝于霜露;
怜其旧绣,使复出于波涛。
血指创深,见嗤巧匠;
折肱痛定,敢诡良医?
方祈偃息于支离,俄责驱驰于跛躄。
慨念重湖之今日,浸怜一面之北风。
孔明之驻临蒸,正在破荆贼之后;
曹刿之战长勺,或云察鲁狱之功。
凛受任于艰难,恍闻风而兴起。
孰主张是,遂跻登兹。
兹盖伏遇某官寒露清冰,泰山北斗。
虽刚不吐,柔不茹,卓然论事之风;
然过者化,存者神,伟甚容人之度。
遂使山林之深密,复叨原隰之光华。
某敢不祗若平反,对扬钦恤。
鞭辟虺隤之陈迹,濯磨鞅掌之新功。
元龙百尺楼,知将展下床之拜;
王尊九折坂,其敢忌叱驭之规?
皈倚方长,敷棻祗浅。
谢除中书舍人1167年7月22日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二、《古今事文类聚》遗集卷七、《容斋随笔》卷一六、《方舆胜览》卷一八、《游宦纪闻》卷二、《洪文敏公集》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言左史,甫沐于序迁;
掌制中书,遽叨于真拜。
光灵之曲被,循涯涘以难胜中谢。)
伏念臣行能亡以瘉人,愚憧而不逮事。
少年驰骛,妄有意于功名;
壮岁崎嵚,私自怜于力命。
未分山林之独往,甘从州郡之徒劳。
正违鸣玉之趋,忽点赐环之召。
径归故步,亟侍清光。
官资兼五职之华,翰墨极一时之选。
顾生成之特异,觉报称以至难。
可以言而言,造膝必期于展尽;
非所据而据,谋身敢择于便安!
深虞羁迹之疾颠,乃辱脩门之孟进。
矧是词臣之贵,实为世掌之荣。
父子相承,四上鸾坡之直;
弟兄在望,三陪凤阁之游。
共夸遭遇之殊,窃有满盈之惧。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重华协帝,下武继文。
笃实辉光而日新,躬行仁义;
溥博渊泉而时出,独化陶钧。
当循名责实之辰,欲砥节奉公之士。
察其孤立,或效一长,使居侍从之班,仍在丝纶之地。
臣敢不敬共官次,感诵天恩?
巍巍其有成功,方际有为之会;
断断而无他技,誓殚无隐之忠。
常熟县社稷坛绍兴二十四年十月 南宋 · 任古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六
有民人焉,有社稷焉,民为贵,社稷次之,临民所重,莫先于社稷也。
常熟之为邑,亦古子男之国。
于邑之西,所寄以奉社稷之祀,皆颓垣败屋,坛壝堕圮。
任古至官之初,会春祀,莫遑展俎豆之事以荐此诚,念何以报神休而答阴贶!
越岁,方鸠工而治之。
其所费不谋于公帑,不假之民力,亦取其有罪眚而不丽于法者命赎之,壮者献其力,富者助其资,卒无异词。
始于今年之孟,报成于冬初,其坛壝垣屋为之一新。
虽无华丽,亦使邑人知社稷之重,察一官之所存焉。
绍兴甲戌冬十月
按:光绪《常昭合志》卷一五,光绪三十年活字本。
临江仙 雪词谓其妇劝勿作诗,会吾妇亦劝余止酒,因并及之以为笑 清末民国初 · 傅熊湘
 押支韵
以酒为名原不恶,不然生我奚为。
任他题遍绿窗诗(辛词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原自有贤妻。)
颓然五斗,醉去但佯痴。

君自吟诗吾饮酒,妇言切莫闻知。
更防白发上青丝。
苦吟痛饮,今后不须辞乙卯十月约真以其犹子雪耘所寄词见示,雨窗展诵,觉其言之哀切,殊足引我伤心者。既喜雪耘之孟晋,复悼我生之不辰,挑灯倚醉,走笔和之。历二小时而卷毕,更捷于梦蘧之一夕十阕,赌我万钱也。附题雪耘词后二绝句云:常觉中年有哀乐,如今哀乐未中年。愿君少抑伤心泪,且箸消摇莫问天。彻悟本来无我相,人间何物是吾身。十方尽有庄严土,著个东西南北人。虽然能者不言,言者不能,吾固言之矣,雪耘其有以语我来,钝根自记。)
陆象翁候鸣吟编序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四八、《秋声集》卷五
士之能以文艺名世者,由夫立志之专而学务其本。
盖志不立,则悠悠于岁月之流,汩汩于事物之逐,而何艺之能成?
学不知所本,则择焉而不精,博而寡要,又安能远追古作而超轶时辈哉?
诗之为艺,约文成章,韫精微于只字之间,寄玄远于片言之表,漱涤万物,雕刻众形。
墨士骚人,代所不乏,而语其至妙,则曹、刘、颜、谢有未造其极者。
古人谓诗未易言,岂不信然。
乡友陆象翁,文盟巨擘也。
一日酒边相与讥评文字,爰及《吟编》,求益于予。
予岂能诗哉?
姑应之曰:「『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此后山诗也。
作之不已,自到圣处」。
未逾时,见之酬唱,则为龙山之孟嘉矣。
未逾年,玩其题,则非吴下之阿蒙矣。
乃今袖出巨编,至于三四。
其间芬芳翘楚,秀句层出,使予若季咸之见壶子,不觉辟易欲走矣。
如赋梅花等作,补亡拾遗,抚今慨昔,有前修所不能及者。
吁!
何其敏而富且工邪!
察其所以,则自其志于诗也,孜孜切切,凡物象事为之所感触,忧愤欢虞之所陶写,唱酬题品之所发,以至飞潜鸣跃,夭条华实,假之以程形取象而试其巧、课其能者,吻之吟呻,手之推敲,心腹贤肠之掐触,靡有一日之停、一刻之怠。
特其念虑无鸿鹄之将至,而犹承蜩者之惟蜩翼是知。
则夫成功之敏,岂不由立志之专与?
是则然矣。
苟志之徒立而学不足以传其成,则浅陋鄙俗,亦奚足观。
盖其嗜学也有素,淹贯于经史,博综于群籍,至虞初稗官等书,亦无不阅。
阅必强记弗遗,而所专攻则在于三百五篇,尝以是策隽词闱而魁擢乡选矣。
其于六义,固所熟讲。
而美之所以为刺,怨之所以为亲,思而不贰,乐而不荒,又皆洞究而得其蕴奥。
举而措之,章句何有?
文公谓三百篇诗之根本,学知务其本矣,吐辞成文,则柯叶畅遂,英华敷舒,自不容掩。
其思之涌,则若泉浚,其滔滔汩汩,来不可禦。
人患其少,己厌其多,故不自知其为之之易。
至于千有馀篇之富,虽不求其工,自不得不工也。
有本者如是欤。
虽然,诗道难穷,学法无止,傥于是而遂画,则为象翁今日之诗已尔,魏晋以后之诗已尔。
日新又新,功深力到,又将薄《风》、《雅》而集大成,此予尤欲其不自为足而加勉焉。
若编之表以候鸣,则何其自贬之过,将为候禽之鸣春乎?
抑为候虫之鸣秋乎?
二者不出林薄草壤之外,皆鸣之琐琐者也。
象翁志高学茂,才识过人而年未迈,使与时偶,岂不能以其声诗被于弦歌、合于《韶》、《武》,荐之郊庙,以鸣治朝文献之盛?
顾为斯鸣乎,以是自况,盖嗟时之未遇耳。
时乎,岂终于不遇哉!
尝嘅吾乡自二陆以来,文声之铿鍧者无几。
象翁其苗裔欤。
华亭鹤唳,复振清响,不徒为名宗有人喜,且为乡邦有人喜,属予为序,与吟章并传,抑所喜者,爰笔其说于篇首。
諴夏 隋 · 牛弘等奉诏作
四言诗
禘祖垂典,郊天有章。
以孟之春(隋书一作以春之孟。乐府同。),于国之阳。
茧栗惟诚,陶匏斯尚。
人神接礼,明幽交畅。
火灵降祚,火历载隆。
烝哉帝道,赫矣皇风(○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四。《诗纪》百二十九。)
汤右相1156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省斋文稿》卷二一、《翰苑新书》续集卷一、《启隽类函》卷一六、《宋四六选》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鹓序班庭,耸闻大号。
凤池宅揆,首属真儒。
万邦新岩石之瞻,九庙壮覆盂之势。
王民皞皞,喜色欣欣。
窃以君莫大于知人,国尤难于植相
高宗之得说,若尹躬之暨汤。
非天私我有商,祐于一德;
梦帝赉予良弼,正于四方。
岂惟占卿士之从,亦复契神祇之望。
自时厥后,振古如兹。
逮皇家开不拔之基,将二百载;
凡公府错非常之辅,馀八十人。
观祖宗功德之隆,知辅弼赞襄之盛。
方上圣励精之今日,实群工协力之昌期。
适虚右拂之辨章,有待清明之英杰。
考慎久矣,延登在斯。
恭惟某官九德备,千龄应运。
渊渟岳峙,凛汉相之威仪;
玉式金相,妙高谟之述作。
粤濯缨而入仕,即结绶以登畿。
常近城南尺五之天,不离玉阶方寸之地。
备密访于北门之邃,总神几于西府之严。
言仁义于前,第见钦王之孟子;
顺谋猷于外,谁知告后之君陈!
及闻颛面以正朝,始信同心而合意。
昔汉尝尊于康鼎,至唐亦重于郑覃
皆以儒宗,结于帝眷。
进擢遂居于台路,委蛇靡出于修门
伟治世之登庸,掩前闻而增贲。
而况沙堤甫筑,玉烛遽调。
正炎威稍兆于常旸,俄膏泽有开于丰岁。
天瑞示汝霖之作,宫童讹德雨之呼。
方且致主华勋,跻时仁寿。
如太公、宜生见而知者,岂管仲、晏子可复许哉?
与国咸休,固亿万斯年之有赖;
锡公纯嘏,何二十四考之足云。
某椎钝无堪,涂穷已甚。
朝远须于泮水,贫屡贷于监河。
幸大钧方播于无垠,肆小子或容于有造。
借之春色,倘参桃李之浓阴;
报以岁寒,敢废松筠之劲节!
永言欣颂,倍百常均
靖州推官张廷杰妻李夫人墓志铭绍兴三十年1160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七七、《省斋文稿》卷三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绍兴二十九年八月甲寅,前靖州军事推官张君廷杰丧其夫人。
葬有日,使者以状来请铭,某以不文辞,推官复书曰:「士大夫或出或处,其行谊才猷皆可表见于世。
至于妇人女子,其处也以组紃婉娩为能,已嫁则奉尊嫜、勤盥馈耳,隐德懿行微姻党有所不知。
子毋庸辞」。
某因念岁丙子推官,于里第置酒相劳苦。
时夫人迎母宜人胡氏在席,老且病,奉养为难,夫人左右承颜,愉愉融融。
既退则泣数行下,若有甚忧者。
予问推官:「夫人方喜而悲,何也」?
推官曰:「是新丧介弟,而母未之知,喜以悦亲,悲则伤其弟也」。
因为予言:「夫人归我才阅月,父母赴官江右,朝夕忧念,遇心疾者岁馀。
其后父卒,哀毁骨立,他日闻诵《孝经·丧亲章》辄恸哭。
爱弟嫠尤切,有不幸者追悼至忘食事。
盖孝友如此」。
以予所见,参其所闻,贤哉夫人!
贤哉夫人!
今既铭其墓,不敢隐亦不敢诬。
按夫人姓李氏,世家平江处士应之曾孙,赠右通议大夫雅之孙,而左朝请大夫通判广德军之孟女也。
天资简静,少长如一。
通判君以才学起家仕于四方,为夫人择佳对,以推官乡里盛族,方游场屋,故归焉。
时甫踰笄,虽不逮事舅姑,而承尊抚卑,适其戚疏,人无间言。
女叔在室者三,夫人礼遇勉饬,相继为名人妇。
当是时,平江张氏义声闻浙河以西,繄夫人之助。
推官宦游不遂,筑室治园圃,日从宾客游,而中外冠婚馈问庆吊无虚月,夫人悉力相之,不以累其夫也。
盖约于奉己而泰于赒急,诚以御下而勤以训子,故宗族之穷困者多蒙其惠,而长子未冠已袖然荐于乡先,鸣于上庠,闾里荣之。
晚事母愈孝谨,调旨甘,躬浣濯,间于温凊则读释氏书。
平时语默有常度,闺门肃如也。
居无何,胡宜人卒,夫人号慕致疾,稍瘳而复作。
病棘不他及,内勉夫以教子,外则以葬母嘱其弟而已。
享年五十。
生三男:圣任、圣清、圣和。
三女:左从政郎、新扬州录事参军蔡瑀,左迪功郎、新湖州安吉县主簿安上左从事郎孟并其婿也。
仲女先夫人二十八日而夭,季未行。
孙男三人:镐、镇、燧。
葬用三十年二月壬申,其地在吴县长洲乡华山天池坞,与通判君墓相望也。
九原有知,夫人其奚憾!
铭曰:
士之百行,惟孝为始。
女子有行,鲜可举此。
温温夫人,允有全美。
而其爱亲,性实天畀。
生也色养,没也哀毁。
呜呼夫人,可谓孝矣。
我铭幽宫,惟是之纪。
庶几无穷,以劝为子。
登第谢余察院 南宋 · 周师锐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一、《永乐大典》卷一四一三一
春闱鹄立,蒙收后入之孟孙;
天陛鸿传,滥作先登之东郭。
所谓自天而下,不知击地之惊。
祗服宠嘉,深深惕厉。
切以出师而受于学,自古则然;
选武而立之科,由唐而始。
惟今所举,视昔加严。
命题而试之兵机,驰骑以观其武艺。
得人为盛,应诏实多。
如某者才不逮中,学难语上。
龙韬豹略,遗书仅得于一编;
狸步虎侯,薄伎敢誇于七札?
谩随举子,忙逐槐花
宁比武夫,艺穿
大比幸膺于鹗荐,南宫复与于雁题。
旅进黄庭,遂尘清问。
丹墀地近,密联簪笏之班;
黄屋天临,亲拜冕旒之赐。
竭狂愚而靡隐,曾忌讳之不知。
圣度优容,未忍加罪。
上恩隆厚,仍置在前。
听初唱于胪传,惟惊忝冒;
视同登之士类,倍觉光荣。
惭非李广之无双,误占公孙之第一。
靖惟侥倖,悉自吹嘘。
兹盖恭遇某官襟度冲夷,议论端确。
冠巍冠之獬豸,正直无私;
问当路之豺狼,击搏殆尽。
属殿庐之策士,辅宸极以程能
升黜既本于公心,去取式契于上意。
致兹凡下,亦甄收。
某敢不益厉操修,愈坚志趣?
荣进素定,愿闻先哲之谈;
功名自期,尚展平生之学。
题春润堂乾隆壬寅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七
冬季之孟,骈填雪泽加。
润情欣土脉,韶景助年华。
律暖近融冶,园芳益鬯嘉。
尚思膏雨继,母乃望过奢。
七月朔日作乾隆丙午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五
此日之孟,农占宜是晴。
晓云避天净,午旿炽炎生。
停咏心惟惕,晚阴意益怦。
略霏虹见晛,始慰五言成。
蒋丞相1177年5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五、《诚斋集》卷五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辅郡去天,辱在近长安之地;
高门拂日,则有大丞相之居。
昔尝九顿首于下风,今乃一交臂而亲炙。
奏假茵凭之记,震于喜惧之怀。
恭惟某官妙学察乎渊泉,大忠塞乎健顺。
孔以是传之孟,全所付于斯文;
虞以下迄于周,未有盛于吾相。
贵极上台而年尚少,名满薄海而貌若无。
流俗载呶,其何伤于日月;
皇明有觉,是以有于衮衣。
即还奋熙,再播化育。
某顷以客见,颇蒙心期。
惟云泥之益悬,故影响之遂隔。
自收朝迹,老弃诸侯,犹幸是邦之仁贤,乃逢平昔之知旧。
子夏问政,不宁求赦小过之规;
仲尼燕居,所愿闻集大成之秘。
惠龄等奏攻克灌湾脑贼巢生擒逆首张正谟等诗以志事嘉庆丙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七
跸路方殷飞骑至,行宫驻即捷音来(今早自山庄旋跸途中引领喜报迎驰方殷盼望乃甫驻行宫即递到惠龄等攻克灌湾脑生擒逆首张正谟捷奏殊堪惬念)
正谟实是倡乱者,阅岁竟能执讯哉今春二月间有湖北邪教聂杰人等因该省弁兵大半调赴湖南进𠞰苗匪营汛空虚乘机在枝江宜都一带倡乱焚掠惠龄闻信即带兵往𠞰擒获一百五十馀人馀贼窜入灌湾脑山内负嵎抗拒屡经惠龄督兵杀贼无算聂杰人情急自投纳命讯出伊子曾拜张宗文为师学习白莲邪教张宗文之师张正谟实先倡首谋逆胁人入夥聂杰人已解京正法而张正谟恃其地险抵死抗守半年以来官兵设法攻围计诱痛加𠞰杀将贼卡全行攻破万分穷蹙八月十七日惠龄选派趫健兵勇五百人各持草束抛掷火弹引透贼人所埋地雷声振山谷延烧贼卡鹿角惠龄与成德文图富志那各率将弁兵勇分四路齐进攻克外层贼墙贼匪不能抵禦退入二道墙内官兵即将贼尸填平沟濠前进贼匪纷纷溃散内有贼百馀跪地哀号乞命惠龄令素识张正谟之孟宇宁指认张正谟并助逆之刘洪铎一并擒获解京被杀及投水者不下万计生擒二千馀人夺获鎗炮刀矛甚多自十七日丑刻十八日酉刻奋勇攻𠞰全行荡平不致一名漏网先令成德文图带兵二千名前赴榔坪𠞰捕林之华而惠龄将顺路凉山屯聚之贼𠞰尽亦即督办此时官兵声威大盛各处陆续洗荡止存钟祥榔坪之贼兹酋先倡乱之贼已俘其胁从匪徒定即涣散馀一二贼目不难指日全行𠞰灭矣)
四面合围冒险阻,一心齐奋迅霆雷。
所馀孽指日扫尽,湖北民生喜气恢。
周抚干谢宰相差遣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二、《鄮峰真隐漫录》卷二七
得禄奉祠,已惭尸素;
叨恩赞幕,更出提撕。
叠冒宠光,弥深战惧。
伏念某迂疏不学,款启无能。
徒藉赏延,获从仕进。
三年师阃,尝随宾佐之下僚;
一岁祠庭,仅脱选曹之初级。
乃于黄阁,复得青毡。
马牛风隔于前官,雁鹜群存于故吏
虽食焉在数期之后,而马也增一顾之荣。
今日宠中,既与俱收之物;
他时席上,定为可贡之珍。
载省其私,的知所自。
兹盖伏遇某官道贯三极,学兼九流。
瞻彼汉庭,可谓无出其右;
之孟氏,岂诚不得其传?
廓此宏规,遍夫率土。
取善不遗于一介,辅君乃底于三王。
致此孱庸,亦蒙收录。
某敢不益坚己志,以报官箴?
投贱迹于陶冶之中,仰酬造化;
上官于棨戟之内,誓竭公勤。
感激之悰,敷宣罔既。
叙焦氏易林1170年8月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九、《浪语集》卷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汉焦赣《易林》十六卷,卷有四林,林六十有四繇,凡六十四卦之变四千九十有六。
以所传中秘书、孙氏藏书参校,中书,繇多亡佚,以孙氏书诠补圆备。
故书屡经传写,字多舛误,以「羊」为「缶」,以「快」为「决」,若此者众,为是正其晓然者。
其不可知,以「喜」为「嘉」,以「鹊」为「观」,以「乌」为「鸟」,一卦两占之类,并两存之,无所去取。
具已刊定,可缮写。
汉儒传《易》,明于占候者如、费直、许峻、崔篆、管辂数家。
《易》俱有林,惟焦氏林今传于世。
《东观汉记》:孝明帝永平五年少雨,上御云台自卦,遇《蹇》,以《京氏易林》占之,繇曰:「蚁封穴户,天将下雨」。
沛献王辅用体说卦,谓「蚁穴居知雨」。
京房延寿弟子,今书「蹇」繇实在《震》林,林为焦氏可不疑延寿字也。
其学本以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
《易林》用之卜筮,尚其占与变者。
政和间校书郎黄伯思校中秘书,论林自林、直日灾祥自直日灾祥之法,虽同出于,初未尝一其用。
昧者弗晤,乃合而一之,于直日卦中求所得卦,谬托燕蓟士之秘。
本朝王佖雍熙二年春,遇异人为筮,得《观》之《贲》,其占乃《观》中《贲》林。
《观》、《贲》皆白露之卦,非所宜用,不当于《观》中求之,异人之占,固不应误,是知直日之说,非可用之占筮。
伯思言若简易,其实非也。
筮法固于直日林中求所遇卦,于遇卦林中求变所之观,从初决从终,则雍熙异僧之占,初未尝与术戾。
僧论「一幕掀天,一同扫地」,自有得之繇林之外者,未可以一术齐也。
直卦之法,略在汉京房、郎顗传,《天朝班历》尚取其象。
或者直以《周易》卦爻占数,犹屡有符效,至用林筮,颇多不合,伯思之说,未易循也。
京氏学以卦爻分配期日,《坎》、《离》、《震》、《兑》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日之七十三;
《颐》、《晋》、《井》、《大畜》,皆五日十四分,馀皆六日七分。
岁既有之,日亦宜然,于直日卦中分卦直时,如日之次,日凡十卦,一时八刻三分,刻之一卦配时,有一刻二分。
《颐》、《晋》、《井》、《大畜》,皆五刻二分,《坎》、《离》、《震》、《兑》用事于日卦贞悔初爻之首。
中爻之中,皆四刻一分,是又卜数一法,不待筮而占者自可通用。
《易经》并论风雨阴阳占候,不必专取诸林。
《汉·儒林传》:孟喜受《易》于田王孙,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田生且死时枕膝,独传
同门梁丘贺疏通證明之,曰:田生绝于施雠手中。
东海,安得此事?
延寿尝从孟喜问《易》,京房以为延寿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
向校书,以为诸《易》学说皆祖田何、杨叔、丁将军,大谊略同,唯京氏为异党,延寿独得隐士之说,托之孟氏,不与相同。
艺文志》:《易》有孟氏、京房诸篇,无复分异。
京氏书世尚有之,虽阴阳家,不特灾变之候,论以《汉·儒林传》、《艺文志》自有不可诬者,诸儒党同伐异,可尽信邪!
延寿行事略在《京房传》中,举最小黄诏听留增秩矣,其曰「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知人见事,未可以明经学士视之。
《易林》近古,占书既自可尚,缀辞引类,尤尔雅可喜。
尚其辞者,于汉氏西京文字又可忽诸!
略抄《卦气图法》著左,乾道六年八月丁巳鹊林书。
冬至(上)中孚(四世)辟复十一月,初)侯屯(二)大夫(五)卿睽(四)公升(四)辟临十二月,二侯小过(四)大夫(四)卿益(三)公渐(三)辟泰正月,三侯需(四)大夫(三)卿晋/(四)春分(上)公解(二)辟大壮二月,四侯豫(初)大夫(四)卿蛊(三)公革(四)辟夬三月,五侯旅(初)大夫(三)(三)公小畜(初)辟乾四月,上)侯大有(三)大夫家人(二)卿井(五)/夏至(上)公咸(三)辟姤五月,初)侯鼎(二,)大夫(五)卿涣(五)公履(五)辟遁六月,二侯恒(三)大夫(初)卿同(三)(三)辟否七月,三侯巽(上)大夫(二)卿大畜(二)/秋分(上)公贲(初)辟观八月,六侯归妹(二)大夫旡妄(四)卿明(四)(初)辟剥九月,五侯艮(上)大夫既济(三)卿噬嗑(五)公大过(四)辟坤十月,上)侯未济(三)大夫(四)卿颐/(四)僧一行云:《易》孟氏章句、京房本旨、《七略》、郎顗所传卦气,皆六日七分,不以初爻相次用事。
齐《天保历》依《易通统轨图》,自十有二节,五卦初爻相次用事,及上爻与中气偕终;
又京氏减七十三分为四正之候,其说皆不经。
据孟氏,自冬至初《中孚》用事,一月之策九六七八,是为三十卦,以地六候以天五,五六相乘,消息一变,十有二变而岁复初
《坎》、《震》、《离》、《兑》二十四气次主一爻,其初则二至二分也。
《易》爻当日十有二中,直全卦之初;
十有二节,直全卦之中。
《齐历》又以节在贞、气在悔非是。
近世大儒司马文正推《太玄历》,邵康节谱《太玄图》,《坎》、《离》、《震》、《兑》气节直卦,皆同一行,惟以五卦初爻相次用事从《易轨》云。
今术专本京氏,用六为法,以辟卦为局;
六时一卦,日法以直卦为局;
二刻一爻,《坎》、《震》、《离》、《兑》《、颐》、《晋》、《井》、《大畜》以分数除减半之。
三十日、三百六十时、六日、六百刻皆周,而与《易》象俱终,悔吝吉凶,亦可直以经卦世爻为断。
诸庙谢雨祝文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七、《浪语集》卷一五
素秋之孟,旱乾浃月,田畴多荒,兹疵政之累也,敢不知罪。
请祷于神,神之听之,三赐霢霂。
虽大田禾黍,既云无救,而沾濡沮洳,少济惔焚。
凡以为民,非诚心之所格也。
愿终此惠,以福斯民。
菑不可移,及身是幸。
逍遥山群仙传 其九 盱烈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六
烈字道微,少孤,事母以孝闻,母盖真君之姊也。
真君凡二姊,盱母为之孟(《遗爱录》云:「南昌盱君烈钟离君嘉本许君甥。」则盱母为真君姊,信矣。)
真君为其孀居,乃筑室于宅西数十步间,俾居之。
故母子日闻道妙。
真君每出,则盱母代掌其家事,仙宾隐客,咸获见之胡天师石灶词》曰:「吾昔尝到此。」则客于盱母。)
母子并受玉皇诏,部分仙眷升天。
今墙西道院乃其旧居号合仪府。)
政和二年诰封和靖真人,其词略曰:「以尔学真君之道,悟五练之源,惟性闲和,动合大化,卒与其母,偕升帝乡
大江之西,尚存故宅,凡祷辄应,吾民是依。
锡之新封,用彰厥懿。
朕命惟允,其鉴于兹。
可特封和靖真人」。
及第谢陈克斋先生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八、《永乐大典》卷一四一三一
北面受经,久厕青衿之列;
南宫擢第,偶收黄卷之功。
起自布韦,齿之簪绂。
凌兢知愧,俯伛归恩。
窃以学之邪正,系乎所传;
道之废兴,视其所授。
事无偏举,理实相资。
故传之得其宗,则若升泰岳而知众山;
傥授之非其人,则必下乔木而入幽谷。
在人之取友必端矣,而此亦择善而从之。
夫《易》所以当明辩正言,莫难探赜;
而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实藉举隅。
是以汉人之言,本之田何
焦生之说,托之孟氏。
苟不有先觉之民为之倡,则孰能使后进之士知所从?
伏念某知识迂疏,气质卑下。
掘井而几为废井,学山而不至于高山。
彫虫篆刻而旋觉其非,切摘韦编而深违其旨。
自志于学,已近为人。
数十年结发从师,虽未若施雠之久;
三万言训故举义,乃幸读了公之书。
故令微踪,滥窃寸禄。
恭惟某官受天间气,为世儒宗。
含英咀华而作文章,研精覃思以立训传。
偶栖迟于枳棘,即腾踔于云霄。
而乐善无厌,诲人不倦。
大明君子之教,以育天下之才。
弥纶天地之道,则先生相与言;
溥博渊泉之功,则弟子不能学。
自怜朽质,几侍络纱。
虽循循然善诱人,与其进不与其退;
然断断兮无他技,得其言未得其书。
岂意决科,乃能中选。
究言侥冒,皆出提撕。
某敢不益励丹心,仰酬素愿?
学优则仕,仕优则学,固无卒业之年;
人而为鬼,鬼而为人,未尽服勤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