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贲”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绵州教授承奉郎致仕君季乙墓志铭1218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四、《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嘉定六年秋晋原唐述之季乙以《易》学为四川类试第一,余之表兄高南叔某、西叔某咸在高等。
初,西叔有女子曰晋,生而明晤,每重于择对,于是闻述之贤而文,遂许妻之。
其年余守郡通义,述之入对大问,便道过余,留三日谷,问所试《易》,乃以《系辞》「天地定位」以下八句为题,述之对曰:「求易于有象之初,固有以具其相资之理;
论易于重卦之后,始有以神其至变之用」。
其意盖谓天地间固有是自然之易,而包牺氏因之以作八卦;
八卦既画,又重之以极其变。
此先天心法也。
余曰:「大哉,子之及此也!
先天之学,前代无传焉,自魏伯阳已若窥见此意,至华山陈处士图南始尽发其秘。
一再传而为伊川邵子,则建图著书以示人,且曰万化万事皆生于心,其言可谓深切著明矣。
而得其传者且寡,以用之于科举则又绝无而仅有。
今子于数往知来之义虽断以己意,而先天画卦之序、包牺心法之秘,则有以得夫陈、邵之指,斯不亦可尚矣夫」!
明年绵州州学教授,归自行京,西叔以子妻之。
余又除郡舍馆之累月,体行醇固,不以忧喜见色,而勤学厉行,人有片善寸长则耻躬不逮,不学不能不已也。
余奉使东川,辞去。
明年当上,适以妇妊及月,姑徐以待其免。
既免而母子胥逝,述之伤悼不自任,凡以致其忠爱者罔弗尽,然因是邑邑寡悰。
至视事于绵,乃能勉自振发,率昧旦大会诸生,以经谕一员番上迭讲,而己为订其可否,退又督课肄之程,厉入出之禁。
丙夜诣诸生,不间寒暑。
太守贤之,不俟满岁,即以姓名上闻。
旁近郡邑闻风,亦愿造焉。
俄以妇练祥醮祭连夕,遂得疾,为庸医误下疏浚之剂,精气顿索。
其夕梦脏间有五竖子,各衣其方色,若将决去者。
厥明,述之请于其亲曰:「儿疾不可为矣,得豆区禄不克终养,且未有后,以为亲忧。
即死,愿以弟季垕之子为子」。
言讫乃绝。
嘉定十年三月二十四日,适其妇始生之日也,其月甲辰,其日己未,又与妇生之月同,呜呼异哉!
余时将漕东蜀,闻讳音即驰书币逆其丧以归晋原
又一年,余以心制乞身,述之之父道宁谋以十□年□月□日葬述之于□□乡□□里□山之原,而状其行以告余,俾识诸竁。
余拊其状,泣数行下,不忍辞也。
考其世,自曾王考亘为宣教郎,知火井县,王考德成尝贡于乡,父道宁未仕,世居崇庆晋原
母同郡康氏。
先是贡士府君少孤,刻志《书》《诗》,旁涉子史,晚又读《易》,将有所论著而不克终其志。
一日贡士之冢子道昌梦其父危坐,若有愠色,请所以,不对。
道昌曰:「大人得无以《易传》未终乎」?
曰:「然」。
既又曰:「汝弟将有子矣」。
道昌寤,以语其弟,明年乃生述之,遂名以述孙而授之《易》。
其后更名季乙以应事,而仍字以述之,示不忘其初也。
然孰知潜德蕴文者盖已累世,而述之仅以一第殒身邪!
谓其有后矣,而竟亦何为者邪!
余表侄夙有美质,不烦姆训,作嫔于唐,克蹈《家人》之正,呜呼,亦孰知其遂止此邪!
从我于眉山者累月,是时余与西叔偕侍庭闱,今西叔丧母悼妻,而余亦与于哭泣之哀,况铭吾述之也邪!
铭曰:
慨自士习日卑,舍本趋末,则有未信而仕、不知而作者矣。
孰能知述之之贤,早有志于本,学推儒先之绪言,以求先天之心法。
使假之以年,精体笃践,则亦庶几孔门之所谓达者。
既厚其予,而亟其夺。
惟是令名,奕世不椓。
王石潭帖跋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九、《鲁斋集》卷一二
君讳天台人,介特有守,隐居于顽恶之乡,习俗化焉,不敢为非。
王实翁之创上蔡书堂也,欲求领袖,无策以勉其出,乃置一社仓于其乡,令乡人自求一贤士主之。
一乡之人咸造其家致请,君遂欣然出见实翁,受条约。
实翁言其情,恳其将书币,请平舟为山主、星渚为堂长,二公皆领略。
既复命,即归于故栖不再出矣。
星渚竟代实翁为郡,乃聘予而至。
久之,始具古服,执弟子礼来谒。
予敬其气貌俨如三代之人物也,自是情相浃洽,吐露心腹无隐。
及予将告退也,欲得君纲领一堂,乃具书币,对使者拜发,乃勉强至堂三两月而已。
及其死无以歛,门人急经理其丧。
至于葬,道有两歧,一大而远,一狭而近。
门人请于其妇,妇曰:「先夫平日不曾由径,不可违其志」。
闻者叹息曰:「有是妇哉,君之德益彰矣」。
因拾其遗帖,并及之,以为有志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