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郑宣抚1174年3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渭南文集》卷九、《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六、《启隽类函》卷六六、《八代四六全书》卷一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伏审显膺大号,出董成师
自陕以西,咸舞歌于德化
从天而下,即震叠于威灵。
岂惟翰海玉关驰奏捷之音,将见博士议郎上策勋之典。
士心闿怿,国势尊安。
窃以当今秦蜀之权,重无与比;
中原祖宗之地,久犹未归。
既天定而胜人,宜王明之受福。
非得太行、黄河山川所钟之杰,谁复庆历嘉祐华夏太平之基。
先生克相后人,上帝为生贤佐。
虽远猷辰告,暂违帐殿之深严;
然大臣暑行,式慰辕门之徯望。
复河关其自此,知龟筮之悉从。
恭惟某官气压群公,才周万务,识若蓍龟之先见,论如山岳之不摇。
湖海襟怀,正在大床之独卧;
庙堂风采,未妨一壑之初心。
兹辍近司,来恢远略。
弼臣同德,何难运帷幄之筹;
真儒为邦,宁止学俎豆之事。
已庆登坛而授钺,遄观推毂而出师。
先天下而深忧,方远同于文正
即军中而大拜,岂专美于熙宁。
某流落无归,栖迟可叹。
青衫去国,十载于兹;
白首佐州,一人而已。
顾尚赊于委骨,犹复觊于伸眉。
仰跂光躔,虽阻服弓刀之役;
铺张勋业,或能助金石之传。
过此以还,未知所措。
荣州到任谢表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五、《翰苑新书》后集上卷二五、《八代四六全书》卷五、《宋四六选》卷八
佐黔巫之东鄙,将及戍瓜;
守巴僰之南安,滥叨符竹。
出幕十年之未久,循墙三命之唯恭。
冒象马以牵江,跨犍牂而入境。
皆知圣主清衷之一视,故令愚臣白首以重来。
伏念臣殖学拙疏,赋材褊浅。
耗精神于场屋,得弗偿劳;
疲筋力于尘埃,衰不待老。
顷繇故府,入紏成均。
韩愈补苴,奚益茫茫之坠;
郑虔轗轲,难培衮衮之登。
久去国以奉祠,辱起家而贰郡。
敢意三刀之梦蜀,五月而渡泸。
维今荣隐之邦,实昔夜郎之壤,贰耕火种,矛淅剑炊,岁计经营之租无六千斛,郡仰斥卤之羡已五百年。
此因刻木之花销,致辱前之根括。
熏鼠不嫌于穹窒,夺牛反甚于蹊田。
凡昔留州,悉令送使。
无复斗升水之贷,存活介鳞;
纵得二千石之良,终成狼狈。
岂其庸谬,堪此奉承!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政在养民,仁不异远。
虽蓬婆雪外之戍,万里轸忧;
长安边之州,同时并命。
殆念和义孤墉之陋,未正绍熙潜邸之名,三年弄印而印刓,四辈代庖而庖竭。
破凡削例,不待张咏李畋之来;
拔滞振淹,盖法艺祖王明之意。
臣敢不谨身率下,节用爱人?
臣饮冰食檗以自将,勿为义疚;
与刍而不得,甘俟罪归。
司马丞相进稽古录表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四六法海》卷四、《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五五
臣光言:窃以九州四海,一日万机。
将察知民物之性情,盖布在文武之方册。
虽历年多而举其大要,则用力少而见夫全功。
恭以皇帝陛下富有春秋,弭宁方夏。
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延登老成,亲近劝讲。
发论语章句,探经艺之同归;
诵宝训丁宁,宪祖宗之不易。
本有如是,实惟滥觞。
惟稽古尧舜之旧章,惟信史《春秋》之成法。
高山可仰,覆辙在前。
其兴亡在知人,其成败在立政。
或当艰难之运,而不能师用贤智;
或有恻隐之意,而无以照知忠邪。
载籍之编,患乎太漫;
鉴观之主,力不暇遑。
芟夷,略存体要。
由三晋开国,迄于显德之末造,臣既具之于《历年图》;
自六合为宋,接乎熙宁之始元,臣又著之于《百官表》。
乃若威烈丁丑而上,伏羲书契已来,对越神人,可龟镜,悉从论纂,皆有依凭。
总而成书,为《稽古录》二十卷,因仍书局,缮写奏篇。
兹冒昧以上陈,助聪明之远览中谢。)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定九鼎以守天下之公器,乘六龙以御古今之正权。
思齐之功,启佑圣学;
遍物之济,燕及宗祧。
至于法弊于凉而改为,官非其人而变置。
御戎之策上下,措国之势安危,据旧以鉴薪,去彼而取此。
陶成万化,柬在两宫。
七庙垂无疆之休,微臣与不朽之业。
干冒宸扆,臣无任。
文潞公贺元会表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山谷全书·别集》卷五、《豫章先生遗文》卷四
治历明时,体元居正。
分阴阳于太簇之律,会日月于析木之津。
万国皆春,六服承德
中谢。)恭惟皇帝陛下缉熙皇极,建用人正。
合天地于上元,垂衣裳于南面。
首出庶物,茂称神明之容;
照临百官,光昭礼乐之会。
臣某钦承颁朔,叨预履端
方守钥于留都,阻称觞于禁殿。
明明在上,遐倾就日之瞻;
永永降年,仰极后天之祝。
运判朱朝奉彦博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一八
庭坚再拜。
不学无术,得邑僻左,承前逋滞之馀,簿书期会,纠纷熟烂,不可掇拾。
健讼之民,一不得气,诋郡刺史,讪讦官长长短。
视远者常得其影,类多见听,追逮證左,桁杨相推,囚系索情,溢出牢户之外。
听事以来,于今八月,惟是智度短浅,裁割未有见效,夙夜履冰。
须谴诃至,则免冠就讯,归伏丘壑,以安无能之分。
加以山野不晓事,与中朝士大夫不相知闻,故于门墙无一日之雅,进寸退尺,终不敢骤以书通。
今者岂有以不肖欺左右者乎?
乃蒙过听,识拔于众人之中,以备使令。
承命悸然,恐不任鞭策,以负高明之举也。
然伏思阁下才品卓越,简在钦明,将朝廷不异远方之寄,来作雷雨,下车未几,惠威载于江西
窃尝访之亲识间,决事若流。
诚得执鞭走趋,陪辅千虑之一,实所欣慕。
大旆按行,将临下邑,当以职事待罪,辄自达小人之情。
秋暑尚尔,伏祈调护行李,为国自重。
欧阳元老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一八
蒙书,喜比来起居不爽调护,开慰无量。
寄示东坡岭外文字,今日方暇遍读,使人耳目聪明,如清风自外来也。
亦改正数字,今遣观复手钞一通。
承肩舆与黄冠师冲冒山行,又蔬食,不把酒,乃复胜健,良助欢喜。
大概世俗之事,于道术中择可喜者行之,譬如觳觫君闻沧浪之水则藐之,见污泥臭浊能生蓬荜则眼明,盖其无明,习气使之耳。
而高论自抗,便谓不可染污,但可哀尔。
明之士,要须以声为律,而身为度也。
所论仲良刻石,敢不敬承。
仲良于不肖,亲厚无可言者,但日太逼,未能即成。
馀具季康书中。
太虚公1097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三、《山谷全书·外集》卷二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彭水县
屏弃不毛之乡以禦魑魅,耳目昏塞,旧学废忘,直是黔中一老农耳,足下何所取重,而赐之书?
陈义甚高,犹河汉而无极,皆非不肖之所敢承。
古之人不得躬行于高明之势,则心亨于寂寞之宅;
功名之涂不能使万夫举首,则言行之实必能与日月争光。
卧云轩中主人,盖以此傲睨一世耶!
先达有言「老去自怜心尚在」者,若庭坚则枯木寒灰,心亦不在矣。
足下富于春秋,才有馀地,使有力者能挽而致之通津,恐不当但托之空言而已。
无缘承教,以开固陋,因来有所述作,幸能寄惠。
灌园之馀,尚须呻吟,以慰衰疾。
谨勒手状。
代人求知书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三、《山谷全书·别集》卷一二、《豫章先生遗文》卷三
《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其意以为微贱之于高明之势,情意阔疏,礼貌相绝,无因而至前。
高位而有仁心,以长育人材为己任,加诚意而求之,则行比一乡,智效一官者,皆得以为依归云耳。
夫必待全德君子然后用之,则虽三代之隆,圣贤相遭,不能无才难之叹。
故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盖湔祓而用之,则涧滨行潦之蘩,可荐于豆笾;
如加以斤斧,饰以青黄,则枯木朽株尽为牺象之器。
以某无术,得以职事奔走,备使令。
恭惟阁下高明,师表一道,敦厚忠信。
仁举而义措,左公而右明,足以与能者有功;
治威严能,足以使不肖者畏罪。
如某之愚陋,宜见其底里,岂敢饰愚暗以欺左右哉?
窃不揆度,以为洁己而不污,敢自比于蘩;
其材能虽薄,犹得在枯木朽株之列。
然待罪节下,今将再书岁课,去此幸登吏部之格,当路诸公过于采听而保任之,于此有垂成之势。
诚愿阁下赐俎豆之馀地,不责潢污之所从来,不爱斧斤而斲之,期于成器,捐一臂之力,使小人有黄钟大吕之重。
窃伏而思之,在尊位而有仁心,能育人材,舍门下而谁哉?
干冒威严,不寒而栗。
王秀才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五
某顿首。
承车马东来,将父命以厚逐客,实钦高义。
又观眉宇有学问之气,恨不能留,从容以致琢磨之功,然足以占君家父兄之贤也。
专人辱书,礼甚勤。
某无所可用,于此捐弃漂没,岂所敢推?
以足下家风好贤乐善则可矣。
藭,忧其瘴疟,感佩爱念之意,欲分双井以报嘉德,适发数十书,遣远来庄仆,未暇及,候他便也。
王定国尚未到,计是益州干事淹留耳。
足下气宇甚裕,窃揣量之,但从师取友之功少,读书未及根本耳。
深根固蒂然后枝叶茂,导源去塞然后川流长。
浮图书云:「无有一善从懒惰懈怠中得,无有一法从骄慢自恣中得」。
此佳语也,愿少垂意。
不加功而谈命,犹不凿井而俟泉也,此乃齐智之所知。
既承倾倒见与,故聊助聪明之万一(《山谷全书·别集》卷一五。)
推:四库本作「承」,则当属下句。
黄斌老(四)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六、《山谷全书·别集》卷一六
比承考绩进官,官吏受仁明之赐者皆欣欣。
不肖盖不敢以田冠野服谒贺门下,乃蒙降屈修礼于蓬荜,小人实自不皇,于今恐悚。
旦来不审尊候何如?
伏惟神明相助,日用轻安。
所须二方并芎鞠丸纳上,理中丸却乞三数粒。
谨勒手状。
与子智帖(二)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七、《山谷全书·别集》卷一七
熟观所惠书,词意高雅,有作者之风。
足下诚勤督不忘,探经术以致其深,考史传以致其博,虽观先王之言,而以事明之,古人不难到也。
《燕默传》甚有思致,他日不已,安知足下不为二班邪?
但愿勿求小成自足耳。
文举(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八、《山谷全书·续集》卷八
文举丁大难,不能再至服舍,负负无已。
奉手疏,伏承创钜痛深,孝履支持,实慰怀仰。
示喻得诸友之言,深自惩艾,甚善甚善!
古之持丧,须言而后行者乃言,渴于百日而墨其衰,晏然以是从人邪?
公有高明之资,故敢言耳。
舟已解,来人索书,极草草。
与人(四)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九、《山谷全书·续集》卷一○、《三希堂法帖》第一三册、石渠宝笈三编
眉州判官王申帅者,在黔州旧识之,有吏能廉节。
其持亲丧,齐衰三年,疏布饘粥,未尝以素冠墨衰出门,今之曾、闵也。
嘉州赵肯堂,顷过施州清江而识之,学问之士,而不懈为吏。
及问里人,本客寄孤立,而能自奋,仰禄以事其父母;
而解官二年,未蒙诸公除用也。
二士辄以献诸左右,少补聪明之万一。
东坡1101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
东坡颍州时,因欧阳叔弼读《元载传》,叹渊明之智,遂作此诗。
渊明隐约栗里柴桑之间,或饭不足也,颜延年送钱二十万,即日尽送酒家。
与蓄积不知纪极,至藏胡椒八百斛者,相去远近,岂直睢阳苏合弹与蜣螂粪丸比哉!
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庚戌伏,追凉于护国院,与余洪范同来,修公出此卷,戏题。
欧阳文忠公撰七叔祖主簿墓志后1094年5月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五、《山谷全书·别集》卷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叔祖梦升,学问文章,五兵纵横,制作之意,似徐陵、庾信,使同时遇合,未知孰先孰后也,然不幸得人间四十年尔。
使之白发角逐于英俊之场,又未知与欧阳文忠公孰先孰后也。
梦升既乖牾不逢,尝以文哭世父长善云:「高明之家,尚为鬼瞰,子之文章,岂无物憾」?
盖自道也。
安世十三弟,秀而不实,使人气塞。
于今孙曾特多英妙之质,力学不休,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绍圣元年五月,诸孙某记。
子瞻松醪赋后1102年4月21日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八、《豫章先生遗文》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
文章云起风生,笔力山崩海立,非东坡先生,其孰能之!
崇宁元年四月乙巳,萧明之追余于太平山,书此。
某甥洪炎同观。
训四从子字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四、《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八
楩楠豫章之朴,斫雕以为器,其本质美,维匠之师。
字元明之息朴曰匠师
一人基德,三人受禄。
常棣秀于同枝,燕兄弟之思。
觉民之息棣曰思燕。
狂狷可以语极,与仁同质,其归无咎,近天子之光。
字天民之息极曰无咎
札去千乘之国,仁满天下,仲尼嘉之,书延陵季子
知命之息曰季子。
宗室子沨子沆字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四
宗室子沨、子沆,问字于豫章黄庭坚
庭坚曰:沨者,风与水相遭,不期于文而成文者也。
君子之文若是,故字子沨曰长文
沆者,天地清明之气,及物而成泽者也。
君子之泽若是,故字子沆曰彦泽
长文、彦泽,故东平侯珍之子。
景珍学问琢磨,能下师友。
虽风旨动于眉宇,左右趋之,而折节由礼,类臞儒寒士。
视其富贵无以自多,知尊于万物者,在此不在彼也。
长文、彦泽生晚,不及识其先君子之美,故因字而告之,尚其能似之。
亭记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一六、《古文集成》卷八、《文章类选》卷四、《名山胜概记》卷四五
期于名者入朝,期于利者适市,期于道者何之哉?
反诸身而已。
钟鼓管弦以饰喜;
鈇钺干戈以饰怒;
山川松菊,所以饰燕闲者哉!
贵者知轩冕之不可认而有,收其馀日以就闲者矣;
富者知金玉之不可守而有,收其馀力以就闲者矣。
人韩渐正翁,有范蠡计然之策,有白圭、猗顿之材,无所用于世,而用于其楮中,更三十年而富百倍,乃筑堂于山川之閒,自名「松菊」。
以书走京师,乞记于山谷道人
山谷逌然笑曰:韩子真知金玉之不可守,欲收其馀力而就闲者。
予今将问子,斯堂之作,将以歌舞乎,将以研桑乎?
将以歌舞,则独歌舞而乐,不若与人乐之;
与少歌舞而乐,不若与众乐之。
夫歌舞者岂可以乐此哉!
恤饥问寒以拊孤,折券弃责以拊贫,冠婚丧葬以拊宗,补耕助敛以拊客,如是则歌舞于堂,人皆粲然相视,曰:韩正翁而能乐之乎!
此乐之情也。
将以研桑,何时已哉!
金玉之为好货,怨入而悖出,多藏厚亡。
他日以遗子孙,贤则损其志,愚则益其过。
韩子知及此空为之哉!
虽然,歌舞就闲之日,以休研桑之心,反身以期于道,岂可以无孟献子之友哉!
孟献子以百乘之家,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家者也。
必得无献子之家者与之友,则仁者助施,义者助均,智者助谋,勇者助决,取诸左右而有馀,使宴安而不毒,又使子弟日见所不见,闻所不闻,贤者以成德,愚者以寡怨。
于以听隐居之松风,裛渊明之菊露,可以无愧矣。
晁以道研铭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八、《山谷全书·正集》卷二一
惟矩也有隅,惟深也有潴,策勋于六书。
惟重也不反不侧,惟温也文明之泽,君子以媲德。
石在临洮,其所从来远矣。
毁璞而求之,成圆器者鲜矣。
藏器待时,勿亟勿迟。
毋抵毋坠,毋盗之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