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二月四日上御经筵方纲校理侍文渊阁敬歌以纪己亥 清 · 翁方纲
 押阳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九
中天书库照万方,群玉册府开文昌。
今之文渊古秘阁,帝作之记文聿详。
勒碑阁东仰宸翰,复书于阁于中央。
汇流澄鉴榜四字,倚天照水金煌煌。
又题先天生一义,成之地六阴含阳。
五奇六耦象结构,最西一架其梯桄。
前临方池后叠石,石回轩砌池映廊。
文华后檐主敬对,以次而北围红墙。
昔闻迤东五楹制,东西内署分两房。
金元上溯宋三馆,书目辑到孙与张。
何幸重开际熙代,集成图史垂缣缃。
圣人有作道统备,声金振玉谟洋洋。
诏裒四库极万种,天禄特启诸琳琅。
四方购献卷各万,散篇大典搜遗亡。
武英缮录兼校刻,文渊规式爰料量。
先是浙中范氏阁,献书因绘来帝傍。
帝曰麟台有故事,领阁直阁咨官常。
提举校理检阅翰林詹事局与坊。
遴选俾充典司职,全书荟要齐轴装。
五年奏最褒锡屡,二月讲幄昼长。
是日御讲易论语,先劳无倦益道光(《论语》「先之劳之」一章、《易》「自上下下」二句。)
墀下讲官拜稽首,桥边绿树仁风翔。
天光下临步升阁,万卷一气生晶芒。
云团九光日五色,精神万古会一堂。
传心东殿俨晤对,羲农轩尧舜禹汤。
诸子诸史总别集,纯乎至理非文章。
帝以躬行为论说,即以实践为收藏。
不须辟蠹用芸叶,自有至治为馨香。
臣等校雠日何补,周阿趋步徒彷徨。
源于孰讨津孰逮(文源、文津二阁。),渊乎大海谁为梁。
圣学高深极广大,游其下者胥以匡。
目营非可寸尺度,面立更恐行习忘。
昔者胡俨顾清赋,仅侈台榭誇芬芳。
元秘书志事无纪,宋崇文目卷既荒。
礼仪职官与经籍,由乎百世等百王。
每来阁前辄惕息,况承謦欬瞻丹黄。
作君作师本合一,中规中矩惭趋蹡。
不独一十六载忆,香案西侧陪班行。
宫观奏状1134年7月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一、《北海集》卷二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辄沥危恳,上渎天听。
臣一介孤生,遭遇明圣,服在侍从,首尾七年。
昨缘病衰,屡求閒外,恩私未憖,获畀近藩。
到官五旬,即闻海道之警,淮甸俶扰,远近戒严。
戍辂亲征,六师既发,浙东心腹之地,形势顿孤。
臣职在抚绥,实分忧寄,虽随事加备,力岂足支。
仰赖陛下神武英决,伐谋制胜,将士用命,贼计遂穷。
臣既恃而不恐,因一切安之以无事。
洎敌众远遁,法驾凯还,一路军民,讫皆安堵。
向非王师却敌,江上用克无虞,臣之么么,其将何以塞责?
方朝廷儆戒,为盛秋捍禦之防,将相协同,图中原恢复之策,小大臣子,咸思自效。
而臣抱疾寖久,老境日侵,臂痛指挛,胸满气急,目视昏近,怯理簿书,精力疲乏,难周职务。
重以陛辞之日,训戒丁宁,事无钜细,皆躬亲省阅,不敢委之僚属,以偷安自暇,姑欲彊勉夙夜,图报毫分。
而其惫如此,一有旷弛,宁不上误陛下使令之意?
伏望圣慈察臣情悃,实怀此忧,非敢无名辞难避事,特降睿旨,除臣一在外宫观差遣,任便居住,使得专意医药,以养残年;
改命能臣,付之方面,庶几公私义分,两得其宜。
傥沉痾之有瘳,岂捐躯之无日?
臣不胜俯伏俟罪、激切拳拳之至。
中书张侍郎(懿)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三、《北海集》卷三○
某闻,不愿万户侯,欲识荆州之重;
徒见二千石,莫如逢掖之贤。
事有相须,理宜共济。
岂独风流之慕,实惟声气之求。
故下之资上也,若丝萝之附长松,必因高而借势;
而上之与下也,如凤凰之将众羽,必引类而逢辰。
泛观昔人,尽由此道。
书勤三上,情可见于退之
善取一言,贤称于叔向
敢陈固陋,上渎高明。
恭惟某官岳降炳灵,天钟间气。
仙风道骨,高丹台紫府之名;
赡智宏材,伟清庙明堂之具。
映儒林而绝类,邃经术以无双。
射策妙龄,早入英雄之彀;
著鞭夷路,径跻侍从之班。
掖垣学省之游,历崇伯禁林之选。
论思献纳,谋猷深契于一人;
号令文章,制作远追于三代。
益蔼具瞻之望,亟庸注意之求。
乘太平熙盛之隆,参庶务几微之重。
中台纲辖化源已赖于澄清;
两省之枢衡,政本更资于密勿。
独当凤诏,茂对龙光。
恪恭加小物之勤,慎重得大臣之体。
萧瑀任职,曾无一尺之违;
元超在中,岂藉多人之助。
内弥纶于百度,外镇抚于四夷。
陈继述之源,力守熙丰之政;
致威怀之略,尽收燕蓟之封。
明良咸庆于千龄,文轨永同于四海。
允赖忠嘉之策,克成俊伟之功。
方帝念于元勋,属位虚于次辅
考慎其相,登庸将在于真儒;
训迪厥官,师表莫先于钜德。
伫闻显册,下慰舆情。
富贵难能,黑发遂登于鼎铉;
恩荣可羡,彩衣长奉于庭闱。
惟福禄之甚崇,保谦冲而克荷。
不掩丝毫之善,务收尺寸之长。
安国推贤,悉举知名之士;
当时好客,阴加有味之言。
期博尽于人材,用增光于相业。
高风所暨,多士同归。
伏念某天与惷冥,地资寒素。
愚耽古道,罔通世务之宜;
学守陈言,未睹圣经之奥。
早袭箕裘之业,久从庠序之游。
蹭蹬十年,淹留累上。
壮志潜消于萤雪,亨期望绝于风云。
三釜何为,觊有及亲之喜;
一经孰授,难忘遗子之勤。
猥幸奏篇,叨荣赐第。
洎待年于太学,尝分隶于西廱。
武英躔,谓中师儒之选;
失身铨调,乃沉俗吏之卑。
一佐县章,四更岁籥。
困装怀之牒诉,走扑面之埃尘。
拄笏西山,何知官事;
扶犁南亩,思老故园。
将投帻以言归,会及瓜而更代。
念良时之难得,喜正路之方开。
蔼蔼而多吉人,虽不乏群材之用;
断断而无他技,犹能占一艺之长。
强整尘冠,言趋金阙。
望平津之馆,益广招延;
元礼之门,窃深欣慕。
载叙归栖之愿,冀回教载之私。
伏望某官廓宏度以兼容,收众能而并蓄。
靡间匹夫之贱,许窥数仞之严。
拭铓艳于华阴,为加淬砺;
借扶摇于穷发,俾托吹嘘。
庶终此身,不为弃物。
若山若水,傥遇于知音;
守道守官,誓图于报效。
腊八日夜直 清 · 曾国藩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曾文正公诗集卷三
翻从官宿得閒时,仙掖深深昼掩帷。
静向古人书易入,寒偏今日酒堪持。
浓饘说献宫中佛,晴雪看分禁里墀。
日暮武英门外望,井阑冰合柳枯垂。
蒋通判骐昌官兴平县日于土中得汉张骞印一方兴平槐里壬戌岁出以相示并属作一篇以纪壬戌岁 清 · 洪亮吉
 出处:西圃疏泉集
西京世数传至九,文为仁君武英后。
张骞凿空纵万里,金印何尝大如斗。
姓名惟剩玉一拳,谁果好事为流传。
玉方一寸白如雪,或者采自黄河源
当时开边承意指,堂邑氏奴同出使。
随军即以勋得侯,终是人间妄男子。
功名虽奇意则妄,地上行完历天上。
惟应地下名不传,想欲携之伴深葬。
骞经绝域我亦经,只少一棹天边行。
伊江传有故侯碣伊犁传有张骞石碣搜访究未能得也),搜访百日终沉冥。
四周虽完一角折,世上谁能尽完璧。
汉家末叶益可伤,传国玺犹轻一掷。
君不见废丘千载剩荒丘,故物摩挲说故侯。
国土一抔何处觅,转因槐里朱游
知县王公墓志铭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八、《复斋集》卷二一
绍定庚寅秋八月朔,王君犹袖书一编访某,曰:「吾父宁德令君以嘉定庚辰岁卒于官舍,尝卜葬松岭溪西,不利,今以十二月丙寅日始克葬壶山白云峰下,治命属子铭」。
某廿年前尝入漕贡举场,倍公研席,往来建、剑二州,道间款昵如兄弟。
文虽不足发公才业之万一,要为知公谊,不得辞。
君之族自晋文献公而来,为江左大姓,先世居泉州,皇绩仕至虞部
曾祖言、祖宥赠朝议大夫
考进之,朝议大夫、知常德府
君讳必成,字宗可
弱寇以词赋先胄监,历泉州九江户曹参军、建宁理掾山阳户掾,摄江淮制司干官,专元戎书记之任。
以荐改宣教郎福州宁德,以赏增一秩。
公之在九江也,历事三守,侍郎徐公谊给事余公崇龟大卿谯公令宪皆延入幕,事无大小必以属君,而其书拟所称赏者知出公手。
仓庾出纳,一切罢去弊例,所供赋贫窭均平无高下。
制幕也,海寇吴铁头猖□,江面数千里患之,君请其长闻于朝,严捕戢之令,未几获于处之龙泉长江以宁。
尚书蔡公幼学帅闽,君奉檄一见,即刻荐其行能于朝。
有北人诈称为皇孙,官吏惶惑,公折以经,立致其罪。
宁德邑小而远台府,豪民循习陵轹,鳏寡莫敢谁何。
公至,一绳以法,皆歛迹相戒曰:「此清严令尹,谨不可犯」。
邑负山濒海,吏卒囊橐为奸,往往潜入乡落,积为贩负者害,至有遭攘,徒手号泣而归者。
公一切禁止,吏给牌自随,稽其出入,田里帖然。
前后积弊,民冤莫告,公至,竞来求直,讼牒日不下二百馀,公剖决如流,庭无滞讼。
台府积案牍九十馀事,皆数年不决者,闻公精敏,悉以送公裁处详审,旬月尽决,讼者咸服。
邑有渔艘千馀,皆不及等,每防秋于滥科,公一日集于江岸,为籍其尺寸上于府,永绝追呼之扰。
下车半载,害除利兴,民方歌咏,而劳以感疾,病中犹剖决事如平时。
一夕而逝,父老爱惜如丧亲戚。
越明年小祥,士民舟人相与素服追念于释氏之庐,其得民心如此。
君为人孝友,出于天性。
精悍劲正,当官吏不能欺,民蠹刬剔不尽不已。
嗜书,至死不释卷。
为文雄健刻深,出语必警众。
在举场,自朝至夜声吟营度,至呕乃已。
故六十礼部举人皆服其能。
世之士者徼倖于一中而学术漫不究,业温饥于一官而政令漠无所闻。
若君者,一第始可言命,而作令真不负字民之职矣。
享年五十有三。
娶林氏,先公一纪卒。
继室方氏,故少卿铨之女。
子男三人,曰犹、曰慈、曰升。
慈、升早卒。
女二人,长适进士郑知诗,次适郑汉杰
孙男二人,生、茂生。
铭曰:
勉勉为学,有进无止。
矫矫为官,以廉为惠。
五十有三,足以名世。
所积者多,是遗后嗣。
吕纪画五鸬䳐图歌癸丑 清 · 黎简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五百四峰堂诗钞卷二十三
秋江一角水石清,芦尾萧梢风气鯹。
长烟暮色月未出,有五鸬䳐同一汀。
其两齿齿相梳翎,一仰而叫下者应。
麻衣黑肥各深浅,黯与云水将冥冥。
其一夐绝片雪明,云气水气滃而成。
洒然日随众食饱,静极梦与九渊渟。
武英直指吕纪写,写出红尘白鸟之宦情。
白还凫翁健还鹤,江映寒碧山映青。
粤有林生吴吕生,同官一处同得名。
昔年高壁飒风霰,我眼先夺林良鹰。
禁直三首 其三 明 · 唐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金舆晓驻武英傍,孔雀屏开御褥香。
今代瀛洲最多士,赐题吟得进君王。
环庆路战捷乞转补有功将领康定元年五月 北宋 · 范雍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宋朝事实类苑》卷七五
体量到洛苑使环庆路钤辖高继隆礼宾使环庆路驻泊钤辖、知庆州张崇俊,部领兵马入西贼界,打破贼后桥寨。
先令蕃官奉职巡检李明领蕃部围寨,继隆、崇俊领大军继进,与贼斗敌相杀。
又分擘兵甲,令柔远寨主、侍禁閤门祗候武英监押左侍禁王庆东谷监押奉职张立左侍禁閤门祗候、北路都巡检郝仁禹攻打寨城。
武英先打破寨北门入城。
又令淮安都监西头供奉官閤门祗候刘政东谷寨主、左侍禁各部领兵马入贼界驻泊,牵拽策应,破荡却吴家外藏土金舍利遇家等族帐。
又令入内西头供奉官走马承受公事石全把截十二盘路口。
殿侍军员兵士及蕃官使唤得力,或斫倒人头,或伤中重,系第一等功劳者,凡一百一十五人。
伏乞体验今来北贼往来沿边作祸,正当用人之际,特与各转补名目,所贵激赏边臣及各军吏效命。
按:《涑水纪闻》卷一二,学海类编本。
八日宴奉天殿与亨大祭酒廉伯学士联席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大廷开宴庆郊成,玉辇来临自武英
拜注金罍先上寿,坐粘红纸预题名。
仗前舞戚天枢近,墀下鸣鞘午漏平。
同榜几人联席在,感时图报若为情。
任福等破白豹城康定元年九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宋会要辑稿》兵一四之一七(第八册第七○○一页) 创作地点:陕西省延安市
环庆路副都总管任福等破贼白豹城,烧庐舍、酒税务、仓、草场、伪李太尉衙,及破荡骨咩四十一族帐,兼烧死土埪中所藏蕃贼不知人数,又擒伪张团练及蕃官四人、麻魁七人,杀首领七人,获头级二百五十、马牛羊橐驼七千一百八十、器械三百三、印记六。
官军死者一人,伤者六十四人。
初,贼大领兵寇保安镇戎军,等自庆州东路华池、凤川等镇声言巡边,召都巡检任政、寨主胡永锡、凤川监押世卿淮安都监刘政监押张立同议入界以牵制贼势。
九月十八日军行至柔远寨,犒设熟户蕃官,且戒以不得离席。
遂与诸将分布地分:以驻泊都监王怀正围白豹城西面,攻李太尉衙,守神林都路北;
都巡检范全围城东面,守金汤路;
柔远寨主谭嘉震、监押攻显围城北面,守叶市族路;
走马承受石全正围城南面;
驻泊都监武英入城;
任福押大阵居城南。
又遣别将部领所犒蕃官行马前。
自柔远至白豹七十里,夜漏未尽至城下,四面合击。
平明城破,纵蕃部、军人等大掠,焚其巢穴委聚方四十馀里。
是日晚还军。
赵民则提刑少监1202年4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七、《诚斋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呜呼!
淳熙季年,天区丕平。
文杰武英,凤翙鸾停。
孝宗当宁,顾瞻在廷。
孰为右贤,孰为左亲,孰为宗盟,帝省其名。
周诹九宾,独无为城。
天颜不怡,爰诏迩臣。
麟趾之良,各举二人。
肃肃萧公,台斗宣精。
有鹗其表,先生是亲。
王言如纶,擢贰匠卿。
来仪班,其人玉冰。
咸属之目,老成典刑。
崇论川流,名章霜清。
谈者推表,双止德麟
世无东坡,孰价厥珍?
人为国贺,公则我颦。
我武丹墀,我心白云。
月哦风呻,猿崖鹭汀。
帝留不能,出节湘衡。
荐谳庶狱,于彼瓯闽。
琚瑀珩璜,大锵厥鸣。
陶、谢焚秘,甫、白收声。
竟解其组,归卧柴荆。
凤山其嵘,锦江其琤。
颍滨之神,山谷之灵。
于胥斯朋,于胥斯赓。
剑池之蕖,丹井之醽。
我以吾醒。
一世仰止,鸿飞冥冥
既五其福,盍千其龄。
有北者风,吹彼衋心。
维孟之,辰乎何辰。
月弨其弦,奄奠两楹。
门人小子,沲若涕○。
高安语离,倏逾一星。
谁谓此别,契阔死生!
走也耄矣,维疾之婴。
縿幕远而,罔克骏奔。
有渍其绵,有觓其觥。
有沥其恫,先生是听。
呜呼哀哉,尚飨!
再题宋版九家注杜诗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七
兑氏之戈和氏弓,续增天禄吉光中。
浣花眉列新全帙,金粟身存旧卷筒(世以藏经纸之未作经册者为卷筒纸最为难得此书面页用之)
尤物宁论显与晦,逢时亦有塞兮通。
武英弃置今方出(是书庋尘武英殿库架不知几许年兹以校勘四库全书始物色及之且辨其为宋椠善本即此不可以悟人材之或有沉沦耶),絜矩人材默惕衷。
契丹主书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四
月日,兄大宋皇帝致书于弟大契丹聪文圣武英略神功睿哲皇帝阙下:乃者雍部宿师,朔方违命,僭称伪号,罔念私恩。
惟邻睦之方脩,聆姻联之且旧,遂停讨伐,更示含容。
赏增岁用之常,共议威怀之理,寻颁定命,已许自新。
比沐使华,备形书旨,乃知示昊不恭藩职,靡惮亲征。
威辂有行,兵锋暂接,纳其欸附之计,许以觐见之仪。
贡献屡臻,德刑具举。
仍□颛信,敷述还衡。
载钦服叛之仁,尤慰缔交之素。
矧两朝讲好,从古所无,各臻偃节之期,均布息民之化。
继陈单菲,少道勤劬。
春律暄融,天祺总萃,顾兹倾系,宁磬敷舒。
今差某官某充回谢国信使
悯忠1041年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河南先生文集》卷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九、《东都事略》卷一一○
甚哉,世人谋其身之周也。
山外之战(好水川、姚家川战,虏并在陇山外,属平凉,西去羊牧隆城,俱不及五里。),诸将以力战死,明白不可欺(得诸将尸,皆被重创,赵律者去其首。)
或者咎其失计,且不与其死。
噫!
趋利以违节度,其失计信然经略副使韩公行边,二月己丑高平,逻报贼逼怀远城,公尽发镇戎军,先募勇士总万一千人,俾行营部署任福尽统诸将,合力以制之。于是都监桑怿为先锋,钤干朱观继之,武英又次之,任福居后。其夕宿三川,贼已退怀远东南去。翌日,诸将由怀远蹑其后,两路巡检常鼎刘肃与贼战于张家堡南,斩首数百。贼弃驼马羊牛万计,桑怿以骑趋之,任福又分兵自将以往。其夕,任福桑怿为军屯好水川,与贼接垒;朱观武英为一军,屯笼落川,隔山相去五里,犹遣信相通,期以明日会兵川上,不使贼得逸去。是时昊贼自将兵十馀万众,营于川口,逻者言贼四塞,然数少,是以兵益进。)
秉义不屈,奈何不与其死也癸巳任福桑怿逐贼,循好水川西去,未至羊牧隆城五里,与贼大军遇。驰犯其锋,贼益兵,自辰至午,军溃,刘肃俱战没。任福一子在阵,亦死。中数箭,小校刘进劝自免,曰:「吾为大将,军败何以苟生?一死足以报国。」遂死之。先是,韩公召渭川都监赵律将死事骑军二千二百为诸军后继,是日及朱观武英会兵于姚家川,与贼遇,战合。行营都监王圭羊牧隆城以屯兵四千五百来阵于朱观阵西,屡出略阵,闻坚不可破。武英重伤,不能视军。自午至,贼兵大至,东偏步军溃,众遂大奔。王圭武英众千馀人保民,恒发矢四射,会贼暮引去。任福战处,相去十五里,然至败不相闻也。始,贼未与官军遇,大掠武延川。诸将既战死,即以其夕收军去,故山外之民不甚被毒。然诸将战兵以千六百,总二万三百,死者六千馀人,指使、军校死者数千人。)
忠义,世之所高;
死,人之所难。
以甚难之节,负至高之名,茍与之,则己当蹈之矣,恶所以谋其身哉?
善谋其身者不然,必非之曰:「丧兵沮威,虽死,吾弗与」。
然后享其富、保其生为无愧,为身之谋,岂不周乎?
寇仇在境,师兵在行,欲必生以保功,难乎哉!
呜呼!
丧兵沮威以取死,岂诸将心耶?
亦不幸而已。
为国家言,无使谋其身者终其幸,死义者重不幸,则节士劝矣。
辩诬1041年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河南先生文集》卷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九、《东都事略》卷一一○
山外之役,参军事耿傅在行(傅以通判庆州任福行营军事。是役也,傅本当后,韩公讽之,遂行。)
战合,虏骑益至,或以傅文吏,无军责,劝其避去。
傅不顾,被数创,死于阵行营都监武英劝傅避去,傅不答。曰:「当死,君非主兵者,奈何遂与俱死?」未败时,外辖朱观辈咸劝傅少避锋镝,傅愈前,指顾自若,武英能言其详。)
人或诬之曰:「傅督诸将进,使与大憝,卒遇败,傅致也」。
后得傅与诸将书,戒以持重,虑为虏诱,此岂督诸将进邪壬辰夕,傅在朱观营中作书与任福,以其日小胜,虑首与虏大军相遇,切戒之,自写若朱观名以致任福军中,任福败,孔目吏以书白韩公,公即奏上之,俱录其言,以示疑者尔。)
宋兴八十载,文吏死事者,或以城守之责,或不幸与祸会,其死义一也。
至如临大敌不慑,与骁雄之士争致其命如傅比者亦鲜。
悲夫!
谋既不用,又从之死,犹不免于诬,为诬者岂喜于立异邪?
恶夫为忠邪?
作《辩诬》。
上扬帅章待制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一、《云溪居士集》卷二二
某闻扬子云之论李仲元名之不彰也,曰:「无仲尼,则西山之饿夫,与东国之绌臣」。
恶乎!
闻夫西山之饿夫,伯夷也;
东国之绌臣,柳下惠也。
商周之初,圣人遭罹事变,尚权宜以济世道,故伊尹说汤以伐夏救民,吕望凉武王以剪商弭乱。
伯夷,后世不知其义,奸臣贼子窃名节以营私,纪纲荡析而不可救。
伯夷惟不义于武王之事,耻食其,采薇首阳之下,至死而不顾。
春秋时,周道衰而王泽竭,天下之士不及中庸,贤者过之,而放于甚高;
不肖不知勉,而溺于污陋。
非逐鱼鸟,狎麋鹿,枯槁憔悴于山林江淮之上,则甘言令色,胁肩谄笑,浮沉俯仰于高门悬箔之下。
展季(原阙。)者既失,而隐者亦未为得,于是直道以事人,三黜而不去,进不溺于污陋之俗,退不为甚高之事。
此二人者,咸以圣人之才,因时制行,振颓纲,矫流俗,而立名教者也,故孟子谓之百世之师。
使百世之下闻其风者莫不兴起,虽鄙薄贪懦之夫,化而为宽厚廉洁有立之士。
其清风峻节,盖已如泰山北斗;
高明峻拔,出于列星之间、众山之表,不可得而掩已。
然而无仲尼则犹未免为西山之饿夫,东国之绌臣,委弃泯没乎尘垢之下;
又况乡党衡荜间,以行义自律,刻饰文彩而志乎为君子者,苟未题品于师儒宗主之门,则安能接武英躔,曳裾文囿,度越夷等,光映人表哉!
此古之怀奇抱识之士,所以仰青云而慷慨叹息于高明之家者也。
恭惟某官阁下,茂识少成,广誉夙著。
右文多士之际,以行义修洁,道术高妙,问学辩博,文章温雅,英华乎辟宫,步骤乎俊造,冠秀异而登籍,射甲科而中第。
入更台阁,出拥麾符。
公清温雅之望蔼于朝廷,中和乐易之化洽于州郡。
隐然以儒宗硕德,为时老成。
绪言所收,清议斯允,虽附骥尾而致千里,托鸿毛而逸层霄,未足喻其高远也。
某材非翘秀,识虑不敏,幸赖父兄好善,幼承义方之训。
生七年,使诵书;
又七年,学文;
又七年,而应科举,逮两尘乡版,叨窃名第,二十八岁矣。
心思弗竞,怯于计虑,不能商略多寡,封殖货财。
筋骨不及中人,趋步跪起,少遽则气乱而色动,不足以胜甲兵,备行阵。
性复不善饮酒,不知博奕。
从仕以来,徒劳之馀,无所用其力。
夏日舒长,寒宵漏永,官曹事隙,筋骨未疲,惟弦歌诗书,寻阅传记,稽其成败,揽其馀芳而已。
每谓慕学而不知道,则虽勤而无得,或溺于异端,而无所折衷,则虽多而无所验于今,未足以适事。
传圣人之道者,莫如六经,作《六经论》。
三代而上,帝王之事,前圣言之详矣。
两汉以来,得失之迹,成坏之由,史氏虽备,有可言者,作《两汉》《三国》《晋》《唐》论凡十二篇。
謏闻管见,固未能深探道真;
扬搉前世,亦记其所传而已。
辄缮写贽左右,惟阁下矜其苦心洁己,姑察其所为。
如在所教,无惜咳嗽之馀而成就之,使无与燕雀之徒困于碌碌,某之幸也。
不识可以望此于门下乎?
皇帝回谢契丹皇帝书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二
九月日,兄大宋皇帝致书于弟大契丹聪文圣武英略神功睿哲仁孝皇帝阙下:使轺云止,惠问见贻,且承累岁而来,荐有西师之举。
讨其不服,初烦剪伐之谋;
全以旧恩,终示含容之度。
庆武戈之遂息,分军获以为仪。
言谕斯勤,欣铭并集。
方凝寒律,冀保冲襟。
企咏之诚,指陈奚既?
续遣使人咨谢次
忠正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萧德等回,专奉书陈谢。
不宣。
白。
契丹生辰国书庆历四年八月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四、《宋大诏令集》卷二二八
正月日,兄大宋皇帝致书于弟大契丹聪文圣武英略神功睿哲仁孝皇帝阙下:春元启候,朏夕摽华。
钦惟诞庆之期,允协迎年之祝。
既孚雅寿,仍慰慈觞,式达聘仪,用修欢契。
今差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轻车都尉彭城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刘夔文思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轻车都尉原武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杨宗让、充生辰国信使副。
有少礼物,具诸别幅。
专奉书陈贺,不宣。
白。
契丹生辰书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四、《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九
正月日,兄大宋皇帝致书于弟大契丹聪文圣武英略神功睿哲仁孝皇帝阙下:华历始初,方新于庶汇;
庆辰诞纪,允集于多欢。
顾钦奉于有慈,谅骈臻于式喜。
特申信聘,参续寿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