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吕公著妻鲁氏赠国夫人制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八、《皇朝文鉴》卷三九、《文章辨体》卷二一、《三续古文奇赏》卷六、《古今图书集成》闺媛典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妇人之德,如玉在渊,虽不可见,必形诸外。视其夫有羔羊之直,相其子有麟趾之仁,则内德之茂,从可知矣。具官吕公著,故妻鲁氏,名臣之子,元老之妇。所资者深,故志存乎仁;所见者大,故动协于礼。环佩穆然,闺门化之。而降年不永,禄不配德。其改封大国,正位小君。庶几为女史之光,非独慰其夫子而已。可。
赠司马光故妻张氏温国夫人制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八
敕:夫妇之好,义同宾友。勤瘁相成于艰难之中,而死生契阔于安乐之后。朕闻其事,恻然伤之。具官某故妻某氏,少以女士,不勤姆师。归于德门,克有令问。从我元老,辞宠居约。游神清净之庭,守德寂寞之宅。始终之际,无愧古人。我有宠章,慰其永逝。其正名于大国,以从姑于九原。可。
文保雍将作监丞制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文保雍:朕仰成元老,如涉得舟,待以求济。苟有以燕安之,使乐从吾游,而忘其老,朕无爱焉。大匠之属,未足以尽汝才也,而从政之馀,遂及尔私,并事君亲,岂不休哉!
赵思明西上閤门副使制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赵思明:国之宗臣,义同休戚。故文终之后,配汉并隆;而梁公之孙,与唐无极。国家佐命,元老独高。韩王铭勋太常,侑食清庙。爰自近岁,叹其中微。乃眷裔孙,尚有遗烈。宜因近侍之请,进升上阁之贰。勉蹈祖武,副朕怀人追远之心。可。
赐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康国公判大名府韩绛上表乞致仕不许诏(一 元祐元年十月二十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韩绛:览所上表陈乞致仕事,具悉。卿四世元老,国之长城。端笏垂绅,不动声气。风采所及,自然折冲。轩冕丘园,其实何异。矧今艰难之际,日有冰渊之虞。黄发在廷,未敢言病。岂宜独善,遽欲即安。尚分北顾之忧,勿起退归之念。强食自辅,体我至怀。
表乞致仕不许诏(二 元祐元年十月二十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敕韩绛:省所上表陈乞致仕事,具悉。功成身退,人臣之常。寿考康强,有不得谢。卿出入将相,垂三十年。岂以小郡,尚勤元老。徒得君重,卧护一方。使吏民瞻师尹之仪刑,蛮夷识汉相之风采。丘园之请,朕未欲闻。其省思虑,时寝食,亲近药饵,以副中外之望。
赐集禧观使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韩绛乞致仕不允诏(一 元祐二年六月四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韩绛:向以宏才,卧护北道。凡斯民之利病,盖一方之安危。朕方虚怀,以待元老。冀疾病之有间,得雍容而造朝。时闻嘉言,以辅不逮。告老之请,殊非朕心。
赐集禧观使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韩绛乞致仕不允诏(二 元祐二年六月四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记纂渊海》卷四三、光绪《丹徒县志》卷五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韩绛:元老在位,邦之荣华。徒以精神折冲,非以筋力为礼。游神道馆,拥节家庭。于卿同告老之安,而国有贪贤之美。勉自辅养,期于少留。
赐太师文彦博生日诏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彦博:阳月载临,刚辰协吉。笃生元老,弼亮四朝。允为廊庙之华,岂独闺门之庆。往膺宠数,永锡寿祺。
赐新除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吕公著辞免恩命不允诏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公著:委重元老,朕之本心。归安丘园,卿之素志。今于二者,酌处其中。使卿获居劳逸之间,而朕不失仰成之托。于义两得,夫复何辞?
赐宰臣吕公著生日礼物口宣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有敕:朕之元老,生以兹辰。实为邦国之华,岂独闺门之庆。故命尔息,往宣余怀。仍分厩库之良,以助子孙之寿。
抚问知大名府冯京口宣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九、《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有敕:卿以元老,卧护北门。宽我顾忧,想劳绥御。属兹寒冱,益务保颐。
赐新除门下侍郎孙固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口宣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九、《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有敕:卿金华元老,西枢旧臣。与政东台,实慰舆议。祗膺恩命,毋复固辞。
赐新除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吕公著辞免不允批答口宣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有敕:朕图任元老,以表四方。以卿望在士民,心存社稷。勉膺异数,式副佥言。
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皇朝文鉴》卷三三、《三续古文奇赏》卷六、《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四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朕修身以承六圣,虚己以听四辅。而法度未定,阴阳未和,民未乐生,吏未称职。中夜以思,方食而叹。虽不敢以事诿元老,实望其以身率百官。卿犹未即于安,孰敢不尽其力。此圣母冲人之本意,而天下有识之所望也。昔唐太宗以干戈之事,尚能起李靖于既老;而穆宗、文宗以燕安之际,不能用裴度于未病。治乱之效,于斯可见。朕意如此,卿其少安。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二 元祐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古文渊鉴》卷四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览表具之。卿三世将相,一时蓍龟。不求备以取人,则房乔之比;其经远而无竞,有谢安之风。用能宁辑我家,靖共尔位。政在元老,人无异词。胡为厌事而求归,不复为国之长虑。方今官冗财匮,岁艰民贫。天步虽安,国是未定。若方勤于朴斲,而遽易于工师。人其谓何,势必不可。告老之请,吾未欲闻。
赐新除守司空同平章事吕公著上第一表辞免恩命不允批答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三、《翰苑新书》前集卷一、《秘笈新书》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省表具之。夫司空之官,自唐以来,虽无职事,而孔子所谓天子有争臣七人者,三公首当之。朕欲闻仁人之要言,与天下之大计,非此元老,将安取斯。卿其省思虑,慎寝食,优游庙堂,为朕谋其大者。
乞加张方平恩礼劄子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七、《国朝诸臣奏议》卷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六、《右编》卷八、《经世八编》卷一九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元年十月□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劄子奏:臣伏见太子太保致仕张方平,以高才绝识,博学雄文,出入中外四十馀年,号称名臣。仁宗皇帝眷遇至重,特以受性刚简,论高寡合,故龃龉于世。然赵元昊反,西方用兵,累岁不解,公私疲极。方平首建和戎之策,仁宗从之,民以息肩,书之国史。又于熙宁之初,首论王安石不可用,及新法之行,方平皆逆陈其害。大节如此。其馀政事文学,有补于世,未易悉数。神宗皇帝知人之明,擢为执政,会丁忧服除,为安石等不悦,而方平亦不为少屈,故不复用。今已退老南都,以患眼不出,灰心槁形,与世相忘。臣窃以为国之元老,历事四朝,耄期称道,为天下所服者,独文彦博与方平、范镇三人而已。今彦博在廷,镇亦复用,方平虽老,杜门难以召致,犹当加恩劳问,表异其人,以示二圣贵老尊贤之义。今独置而不问,有识共疑,以为阙典。愿因大礼之后,以向者召陪祠不至,特出圣意,少加恩礼,或遣使就问国事,观其所论,必有过人。臣忝备禁近,不敢自外,昧冒陈列,战越待罪。取进止。
颍州到任谢执政启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一、《诗林广记》后集卷八、《诗话总龟》卷二七、《启隽类函》卷二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入参两禁,每玷北扉之荣;出典二邦,辄为西湖之长。皆缘天幸,岂复人谋。惟汝水之名邦,乃裕陵之故国。人醇事简,地沃泉甘。岂惟暂养于不才,抑亦此生之可老。恭惟某官,嘉猷经世,茂德范时。元老庙堂,自有权衡之信;馀生江海,得同品物之安。感佩之私,笔舌难既。
贺吕副枢启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七、《皇朝文鉴》卷一二二、《文编》卷五一、《文章编体汇选》卷二七○、《启隽类函》卷一六、《古俪府》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审近膺告命,入总枢机。中外耸观,朝廷增重。伏惟庆慰。窃以古之为国,权在用人。德厚者,辅其才而名益隆;望重者,无所为而人自服。是以淮南叛国,先寝谋于长孺;汾阳元老,尚改观于公权。樽俎可以折冲,藜藿为之不采。哀此风流之莫继,久矣寂寥而无闻。天亦厌于凡才,上复思于旧德。恭惟枢密侍郎,性资仁义,世济忠嘉。岂惟清节以镇浮,固已直言而中病。出领数郡,若将终身。小人谓之失时,君子意其复用。迨兹显拜,夫岂偶然。然而荷三朝两世之恩,当《春秋》贤者之责。推之不去,凛乎其难。进伯玉而退子瑕,人皆望于门下;烹桑羊而斩樊哙,公无愧于古人。莫若尽行寿昔之言,庶几大慰天下之望。轼登门最旧,称庆无缘。踊跃之怀,实倍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