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春秋繁露序庆历七年二月 宋 · 楼郁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
六经道大而难知,惟《春秋》,圣人之志在焉。
孔子没,莫不有传,名于传者五家,用于世才三而止耳。
其后传世学散,源迷而流分。
盖公羊之学后有胡毋子都、董仲舒治其说,信勤矣。
尝为武帝置对于篇,又自著书以传于后,其微言至要,盖深于《春秋》者也。
然圣人之旨在经,经之失传,传之失学。
故汉诸儒多病专门之见,各务高师之言,至穷智毕学,或不出圣人大中之道,使周公孔子之志既晦而隐焉。
董生之书,视诸儒尤博极闳深也。
本传称《玉杯》、《繁露》、《清明》、《竹林》之属,今其书十卷,又总名《繁露》,其是非请伺贤者辨之。
太原王君家藏此书,常谓仲舒之学久郁不发,将以广之天下,就予求序,因书其本末云。
庆历七年二月大理评事四明楼郁书。
按:《春秋繁露》卷首,四部丛刊本。
戴伯皋墓志铭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袁正献公遗文钞》卷上
君讳樟,字伯皋,明之鄞人也。
大父讳冕,父讳汝明承奉郎
鄞在东浙为一都会,自宝元庆历间,士风淳美,大隐杨先生适杜先生醇王先生致楼先生郁相继教授于里中,桃源王先生说桃源之西偏,亦以文学著闻,由是学者日以兴起。
世居于桃源之西偏,其俗犹未洽。
君之大父自少立志不苟,尝以开封进士试于礼部不售,益闭户读书,不复求闻于当世。
里中尊慕,始多乡方之士。
将终,语承奉君曰:「吾虽已矣,犹有望于汝之二子,汝其勉之,以终吾志」。
承奉君涕泣受命,使二子屏外事,出从师友,孜孜矻矻,不敢稍懈。
君少喜词赋,后读《周书》,不复为雕虫篆刻之习,精思熟讲,反覆参订,有得于先生经世之意。
乾道五年进士第,故端明汪公应辰知贡举,见君程文,以为才可大用。
初调处之青田簿,再调诸暨丞,佐其长以平易晓畅,士俗揆之以理,吏不忍隐其情。
丁母夫人朱氏忧,执丧哀毁,或告以葬之日不利子,君曰:「吾亲安则吾利矣」。
卒不易日。
其年秋感疾,请休于朝,自从政改秩宣教郎,未几而疾革,实淳熙九年八月吉也,享年四十有一。
娶袁氏,予伯姊也。
子男二人,宣、监。
女二人,长山阴傅稹。
以某日葬君于桃源乡石马里西洋港之源。
君天姿孝友慈祥,未尝疾言遽色。
其发为文章,纡馀华畅,自律度,不为险怪诡异以震俗。
至与人交,则情见意接,无城府崖岸,虽异意者,爱慕欣欣焉。
乾道八年春,天子称觞万寿宫,覃庆锡类,承奉君及朱夫人皆以君故受封,乡人荣之。
君曰:「是未足以报大父所以诲吾之意」。
君视予母氏为诸姑,而伯姊又女于君。
自青田还乡,暇时访予,从容论治道本末曰:「吾儒平日讲学,措诸事业,宜务君子之道。
若炫能矜功,而无恻隐之实,是浅衷薄夫,吾弗为也」。
其行事如是,是不可以不铭。
铭曰:
姿之温,气之厚,与物无忤,而人皆乐亲。
位不称德,而德以充身。
我作铭文,以诏后人。
城南楼先生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一
楼先生郁字子文,自奉化徙鄞,卜居城南。
志操高厉,学以穷理为先,为乡人所尊。
处穷约,屡空自乐。
庆历中诏郡县立学,延致乡里有文学行义者为之,先生掌教县庠者数年,又教授郡学,前后三十馀年。
学行笃美,信于士友,一时英俊皆在席下。
门人之知名者清敏丰公稷光禄袁公毂天台罗公适也。
进士第,调庐江主簿,自以禄不及亲,绝仕进意,以大理评事终于家。
有遗集三十卷,赠正议大夫
子孙皆踵世科,五世孙钥德行文章,为时名臣,仕至参知政事
寻梅 明 · 李湜
 出处:四雨亭集卷之上
野水寻梅春信迟,向阳初拆(一作折)两三枝。
芳姿似羞蒙市尘,宁在荒村野水滨。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西湖先生世不识,况是此趣谁能论。
老夫终日爱玉肌,醉中乎作汉宫儿。
春风画堂李花,安得此兄争相誇。
悠然折简唤邻翁,爱此相酌情兴浓。
只恐明朝狂风起,片片细逐东流水。
明朝沽酒更来看,莫教随雪渡关山
情兴未尽山月冷,归来惜踏疏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