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仁寿县太君吴氏墓志铭嘉祐八年十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九、《元丰类稿》卷四五、《曾文定公集》卷一五、《曾子固集》卷二九、《文章正宗》续集卷一○、《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仁寿县太君抚州金溪吴氏,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尚书刑部侍郎抚州临川王公讳益之夫人,卫尉寺丞讳用之之妇,年六十有六,嘉祐八年八月辛巳卒于京师十月乙酉葬于江宁府之蒋山。
夫人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
然好问自下,于事未尝有所专也。
其平生养舅姑甚孝。
侍郎七子,而少子五人,吴氏出也。
然夫人之爱其长子,甚于少子,曰:「吾爱之甚于吾子,然后家人爱之能不异于吾子也」。
故其子孙已壮大,有不知为异母者。
居久之,二长子前死,夫人已老矣,每遇其嫠妇异甚,而身为字其孤儿,忘其力之惫也。
其处内外亲疏之际,一主于恩,有谗讪踞骂己者,数困苦,常置之,不以动声色,亦未尝有所含怒于后也。
有以穷归己者,急或分衣食,不为秋毫计惜,以其故至不能自给,然亦未尝不自若也。
其嫁三从之孤女如己女,而待长子之母族如己族,盖笃行如此,而天性之所有也。
其自奉养,未尝择衣食。
其视世俗之好,无足累心者。
方其隐约穷匮之时,朝廷尝选用其子,坚让至于数十,或谓可强起之,夫人曰:「此非吾所以教子也」。
卒不强之。
及处显矣,其子尝有归志,而以不足于养为忧。
夫人曰:「吾岂不安于命哉?
安于命者,非有待于外也」。
其子为知制诰,故事,其母得封郡太君,夫人不许言,故卒不及封。
此夫人之德见于行事之迹,而余以通家,故熟于耳目者也。
夫人之考讳畋,畋之配黄氏,两人者皆有善行,乡里称之。
而黄氏兼喜阴阳数术学,故夫人亦通于其说。
七子者,曰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
安仁宣州司户参军,安石尚书工部郎中知制诰,安世太平州当涂县主簿,安礼大名府莘县主簿,馀未仕也。
女三人,长适尚书虞部员外郎沙县张奎,次适前衢州西安县令、天长朱明之,次适扬州沈季长
孙男九人,曰雱、敷、旁、瓬、𣃚、防、斿、旂、放。
孙女九人,长适解州安邑县主簿公翊,次许嫁太庙斋郎吴安持,馀尚幼。
铭曰:
嗟若人兮,洵好善兮。
始终一德,仁七子兮。
遗弃细故,笃九族兮。
脱珥推食,光惠施兮。
以义易利,能无累兮。
纵心委命,志弥邵兮。
谓宜百岁,奄忽逝兮。
风有《采蘋》,经所首兮。
原念美实,辑此辞兮。
庶几德音,与古对兮。
沈道原舍人 其一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五、《古今尺牍清裁》卷五二
某启:辱手笔,感慰
又复冬至,投老触绪多感,但日有东归之思尔!
上聪明日隮,然流俗险肤,未有已时,亦安能久自困苦于此?
北山松柏,闻修雅说,已极茂长,一两日令俞逊往北山,因欲渐治垣屋矣。
道原欲略布所怀。
沈道原舍人 其二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五
某启:久不作书,然思一相见,极饥渴也。
近因歙州叶户曹至此,论及《说文》,因更思索鸟兽草木之名,颇为解释。
因悟孔子使人多识,乃学者最后事也。
续当录寄。
道原何以淹留如此?
道原有除,吾甥当能一过江相见。
诸欲面晤,何可胜言!
此时四姐亦当可以一来相见矣。
未间,自爱!
章惇等疏熙宁八年十二月 北宋 · 邓绾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七
窃见章惇有举官私邪、奏功妄冒,吕升卿有进对面欺、肆为奸慝,以致李定徐禧沈季长之徒,皆有连朋结党,兼相庇护,对制不实之罪。
伏乞各废黜除削,仍乞按吕惠卿执政之日欺谩事迹,议法而流窜之。
乞罢沈季长少府少监元祐二年七月 北宋 · 孔文仲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三七(第四册第三八八六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季长本无学问技能,徒宰相王安石族婿,鼓唱王氏经义,聋昏众学。
一日召从外路,副贰寺监季长之党布散如蚁,一季长进则百季长相继而来,不可拒矣。
乞所司劾正徐禧罪奏熙宁八年十月 北宋 · 蔡承禧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
九月乙亥夜徐禧李定沈季长周谌会坐,言及奉慈庙是庄惠后庙,忽对众言仁宗多有遗行。
乞下所司劾正其罪。
再乞罢吕惠卿殿职边任疏 北宋 · 蔡承禧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
臣尝论吕惠卿恣横不法,前疏固已详矣。
风闻或以为臣希王安石之旨,而弹击惠卿
且臣熙宁八年四月蒙恩充御史五月六月以后即论其兄弟,臣固不知惠卿兄弟何时失于安石邪?
计陛下必尝知之。
然臣之与安石议论不同者,故自不一。
沈起李定沈季长徐禧之类,皆陛下知臣之不与安石同也。
使臣悦于躁进如惠卿之心,臣亦不至于希王安石之旨。
然臣顷者恃陛下必能知此,自不足辨。
今者伏闻惠卿才满岁即除资政殿学士、知延州,乃知陛下前岁之诏,而臣前日之疏,岂忘之邪?
臣始疑之。
而又有言者曰:岂乡者御史之言惠卿强借钱买田事不涉惠卿,而遂有此命乎?
此又可疑也。
且前岁之责诏与微臣之劄子,皆不及于秀州之事,何谓以此而除哉?
且臣之所言惠卿,祇以窃弄刑赏,崇立私党,不循法理。
大臣之罪,莫重于此,故陛下幸听而显逐之。
秀州之事,虽非臣所言,然事亦有可以情索者。
今张若济得枉法之死罪,而昔也何缘以出之乎?
惠卿通知外官,何敢若此?
臣略举此一事,足以知其狱之未尽。
然连岁禁系證逮为多,情实不忍,安敢重烦朝廷,故臣亦不再言之。
臣尝聆玉音,尝恨言事之臣不能如仁宗之时
奉承德音,悸越震恐,夙夕思所称塞,而刍荛之进,惟此一事,中外最为欢怿。
而臣未离宪府惠卿已进职边任,臣恐先朝未尝有此。
自斯以往,抱义戴忠之臣,有为朝廷击去强臣奸党,观此或亦有怠,而以臣为戒者。
伏望陛下特回睿图,奋发宸断,罢去惠卿之职任,与之闲地,使善良得安,奸恶有惧,天下幸甚。
否则,解臣御史职,以避惠卿之进,毋使搢绅以臣故,轻视风宪之官。
乞令取索杨绘等诖误元案看详奏元祐元年四月 北宋 · 孙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九、《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一九(第七册第六七○三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四
兴国军杨绘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沈季长诖误深刑,情非故冒,尝居近侍,义难自陈,望特令理诉断遣所取索元案看详。
林希湖州周之纯宣州沈季长秀州告词1087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栾城集》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某等:江浙之间,山川民物之胜,有唐台省之士求守其地,有不可得者矣。
今兹士大夫重内而轻外,胙之千里之社,或缺然不满其意。
此岂朕不泄迩,不忘远之意哉?
以尔早与从官,文学足用。
之纯昔尝奉使,才干有闻。
季长久于滞淹,风力不替。
朕惟吴郡宣城嘉禾三郡之富,思得才者,付之吏民。
勉究乃心,毋以内外为高下之意。
民茍安汝,朕不汝遗。
可。
蔡承禧谤奏熙宁八年十月 北宋 · 徐禧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
臣为御史时,以事至章懿皇后神御殿
昨试进士,与承禧李定沈季长周谌会坐。
臣问章懿所以庙祀之由,因言仁宗每念章懿之不及见,至发于梦寐,遂以长主降其舅子玮。
臣叹曰:「虽富有天下,有所不足者乃如此,曷胜遗恨哉」!
承禧易「恨」为「行」,遂谓之谤。
责罚沈季长等诏元丰二年十月戊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
太常丞集贤校理、兼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直舍人院管勾国子监沈季长落职勒停,右正言知制诰、兼侍讲知谏院同修国史、详定郊庙奉祀礼文、宗正寺修玉牒官告院、判国子监黄履免追官勒停,听赎铜,除侍讲差遣并罢,枢密直学士陈襄罚铜十斤。
乞贬窜何正臣元祐三年三月 宋 · 丁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〇
臣伏自去岁及今凡四上章疏,论列何正臣不法,未蒙施行。
正臣之恶未惩,臣之言终不已。
盖自二圣临御,登进老成,黜弃凶邪,天地民人无不欢悦。
而独正臣者置而不问,天下有识之士窃有疑焉,不知其何缘而幸免也。
太学之狱至于六七,而沈季长叶涛、王沇之、叶唐懿、余中沈铢孙谔龚原、周常等无辜被罪,太学生非理而死者,不可胜数。
泸州之狱,疑似不明,而高秉董钺内臣韩永式等,削籍远窜,韩存宝身首异处。
方是时,生灵惊扰,追呼逮捕,略无虚日。
正臣怙权冒宠,不一二年措身侍从之地,简忽骄怠,出入士大夫间,自以为得计。
罪恶至此,鬼神所不容,典法所不赦,而偃然游于江湖之上,日与蔡卞等登高赋诗、饮酒啸歌,乐以卒岁。
臣不识正臣者何缘而幸免也。
刑部大理治天下之狱,郡县小臣一杖之枉、一罚之失,皆书而为罪。
正臣者,舞文巧诋,过于罗织;
持法刻深,甚于党锢。
方是时,御史谏官不指其非,执政大臣同恶相济,任其横逆如此。
今二圣在上,青天白日,而犹置而不问,故有识之士所以疑而未解,臣之区区,所以论列而未已也。
伏愿二圣以祖宗社稷为念,发于睿断,消除元奸,追夺其号名,窜流于穷裔。
非独以舒天下冤抑之气,亦足以慰九泉无告之魂。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