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浣花四老堂记 宋 · 郭印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四老堂者,华阴杨审之所建也。
审父损之,字益之,甫冠为虞部员外郎李畋门下士。
工词赋,六预乡书,两居首选,通《易》、《诗》、《书》、《春秋》、《论语》,讲授诸生,四方从学者不下数百人,每榜计偕登第者甚众。
元丰中试特奏,诏赐同学究其出身。
丁母丧。
服除,调绵州巴西主簿,后迁幕职,知盐泉县,为嘉、眉州考试官
得人,郡守监司文章荐以京秩,时年六十有六。
秩未满,谓子孙曰:「吾晚籍仕版,禄不逮亲,吾欲谢事,庶得一朝官,恩反泉壤,人子之愿毕矣」。
诸公所举京秩,上书固辞,遂告老,授通直郎,继以覃沛转奉议郎,锡六品服。
雍容里社,日与致政承议郎任杰汉公承议郎杨武仲子臧游,其后杨咸章晦之通直郎挂冠归,即造其间,是为四老,唱和诗中可见矣。
四老皆以恩免得官致仕,升朝朱衣象笏,颙颙雅雅,出则联辔,坐则连席,春昼秋宵,一觞一咏,有无穷之乐,乡人咸钦慕焉。
汉翁年八十四,晦之八十一,子臧八十二,益之七十五以终。
审弟畿泉、犹子高尝坐普贤僧舍,慨念四老平时萧散于此,欲绘其生而未之遂,乃请于审,筑堂图像以示方来,审忻然从之,盖大观四年三月也。
堂既成,审、畿继殁,高亦亡,而士夫瞻睹必问所因,僧莫能对。
畿之子云叟、高之子允,恐湮没不传,属余纪其始末,因录四老诗并刻于石,其意甚美。
尝谓昔四皓当秦之末,避地商山,至汉高祖亦不能臣,后世仰之不啻如泰山北斗。
如前四公生承平时,晚得一命,饩廪未丰乃退,而閒居诗酒共适,终其天年,虽与四皓出处若异,而道相同、心相契也。
世固有曳紫垂金、龙钟耄齿、贪恋爵禄不忍舍,甘与后生晚辈骈肩接武于权要之门,为众指目,视四老独无愧耶?
呜呼!
四老其可以为世楷式也夫,可以警当涂之流竞也夫!
绍兴十五年(《成都文类》卷四二。又见《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九。)
其:疑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