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嵩山梅殿丞明道元年九月 北宋 · 谢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三、《古今游名山记》卷六、《嵩岳文志》卷八、《嵩山志》卷三、光绪《富阳县志》卷二二
近有使者东来,付仆诏书并御祝封香,遣告嵩岳
太常移文,合用读祝、捧币二员,府以欧阳永叔杨子聪分摄。
尹师鲁、王几道缑氏,因思早时约圣俞有太室中峰之行,圣俞中春时遂往,仆为人间事所窘,未遑也。
今幸其便,又二三子可以为山水游侣,然亟与之议,皆喜见颜色,不戒而赴。
十二日昼漏未尽十刻,出建春门,宿十八里河
翼日过缑氏,阅游嵩诗碑,碑甚大,字尚未镌。
上缑岭,寻子晋,陟轘辕道,入登封,出北门,斋于庙中。
是夕寝既兴,吏由五鼓,有司请朝服行事。
事已,谒新治宫,拜真宗御容。
稍即山麓,至峻极中院,始改冠服,却车,徒从者不过十数人,轻赍遂行。
是时秋清日阴,天未甚寒,晚花幽草,亏蔽石壁。
正当人力清壮之际,加有朋簪谈燕之适,升高蹑险,气豪心果。
遇磐石,过大树,必休其上下,酌酒饮茗,傲然者久之。
道径差平,则腰舆以行;
崭崒斗甚,则芒蹻以进。
玉女窗捣衣石,石诚异,窗则亡有。
迤逦至八仙坛,憩三醉石,遍视墨迹,不复存矣。
考乎三居所赋,亦名过其实
午昃,方抵峻极上院。
师鲁体最溢,最先到。
永叔最少,最疲。
于是浣漱食,从容间跻封禅坛。
下瞰群峰,乃向所跂而望之,谓非插翼不可到者,皆培塿焉。
邑居楼观,人物之夥,视若蚁壤。
世所谓仙人者,仆未知其有无。
果有,则人世不得不为其轻蔑矣。
武后封祀碑故存,自号大周,当时名贤,皆姓名于碑阴,不虞后代之讥其不典也。
碑之空无字处,睹圣俞记,乐理国而下四人同游,镵刻尤精。
仆意古帝王祀天神、纪功德于此,当时尊美甚盛,后之君子不必废之坏之也。
又寻韩文公所谓石室者,因尽诣东峰顶。
是夕宿顶上,会几望,天无纤翳,万里在目,子聪疑去月差近,令人浩然绝世间虑。
盘桓立清露下,真觉冷透骨发,羸体将不堪可。
方即舍张烛,具丰馔醴,五人者相与岸帻褫带,环坐满饮,赋诗谈道,间以谑剧,然不知形骸之累、利欲之萌为何物也。
夜分,少就枕以息。
明日访归路,步履无苦。
昔闻鼯鼠穷伎,能下而不能上,岂近此乎。
午间至中院,邑大夫来逆,其体益谨。
申刻,出登封西门,道颍阳,宿金占。
十六日晨,发据鞍,纵望太室,犹在后路。
曲南西,则但见少室。
若夫观少室之美,非繇兹路,则不能尽。
诸邑人谓之冠子山,正得其状。
自行七十里,出颍阳北门,访石堂山紫云洞,即邢和璞著书之处。
初,山径极峻,扪萝而上者七八里,上忽有大洞,荫数亩,水泉出焉。
久为道士所居,爨烟熏燎,又涂塓其内,已戒邑宰,稍营草屋于侧,徙而出之。
此间峰势危绝,大抵相向,如巧者为之。
又峭壁有若四字,云「神清之洞」,体法确妙,盖薛老峰之北。
诸君疑古苔藓自成文,又意造化者笔焉,莫得究其本末。
少留数十刻,会将雨而去,犹冒夜行二十五里,宿吕氏店。
马上粗苦疲厌,则有师鲁语怪,永叔、子聪歌俚调,几道吹洞箫,往往一笑绝倒,岂知道路之短长也。
十七日宿鼓婆镇,遂缘伊流,陟香山上下,方饮于八节滩上。
始自峻极中院来,及此,凡题名于壁、于石、于树间者,盖十有四处。
大凡出东门,极东而南之,自长夏门入,绕轘一匝四百里,可谓穷极胜览
切切未满志者,圣俞不与焉。
今既还府,恐相次便有尘事侵汩,故急写此奉报,庶代一宿之谈。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道皆为异物独公与余二人在因作五言以叙之1058年 北宋 · 梅尧臣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在洛阳时,共游铜驼陌
寻花不见人,前代公侯宅。
深堂锁尘埃,空壁斗蜥蜴。
楸阴布苔绿,野蔓缠石碧。
池鱼有偷钓,林鸟有巧射。
园隶见我来,朱门暂开辟。
园妇见我还,便扫车马迹。
何以扫马迹,实亦畏他客。
我辈唯适情,一叶未尝摘。
他人或所至,生果不得惜。
又忆游嵩山,胜趣无不索。
各具一壶酒,各蜡一双屐。
登危相扶牵,遇平相笑噱。
石捣云衣轻,岩裂天窗窄。
上饮醒心泉,高巅溜寒液
下看峰半雨,广甸飞(据残宋本,万历本、康熙本作非)甘泽。
夜宿岳顶寺,明月入户白。
分吟露气冷,猛酌面易赤。
明朝循归途,两胫痛若刺。
日旰就马乘,香草路迫阨。
却望峻极居,已与天外隔。
薄暮投少林,漱濯整冠帻。
碑观巡幸僧,指古定空壁。
誓将新咏章,灯前互诋擿
杨生护己短,一字不肯易。
明年移河阳簿书日堆积。
忽得谢公书,大夸游览剧。
自嵩历石堂,藓花题洞额
其文曰神清,固非人笔画。
乃知二公贵,逆告意可赜。
遂由龙门归,里堠环数驿。
我时诗以答,或歌或辨责。
责我不喜僧,性实未所获。
凡今三十年,累冢
唯与公非才,同在不同昔。
昔日同少壮,今且异肥瘠。
昔日同微禄,今且异烜赫。
昔同骑破鞯,今控银辔革。
昔同自讴歌,今执乐指百。
死者诚可悲,存者独穷厄。
但比死者优,贫存何所益。
杜默(原校:一本注云:师太学先生石守道介 康定元年1041年11月 北宋 · 欧阳修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南山有鸣凤,其音和且清。
鸣于有道国,出则天下平。
杜默东土秀,能吟凤凰声。
作诗几百篇,长歌仍短行。
携之入京邑,欲使众耳惊。
来时上师堂,再拜辞先生
先生颔首遣,教以勿骄矜。
赠之三豪篇,而我滥一名。
杜子来访我,欲求相和鸣。
顾我文字卑,未足当豪英。
岂如子之辞,铿锽间镛笙。
淫哇俗所乐,百鸟徒(一作方)嘤嘤。
杜子卷舌去,归衫翩以轻。
京东聚群盗,河北点新兵。
饥荒与愁苦,道路日以盈。
子盍引其吭,发声通下情。
上闻天子聪,次使宰相听。
何必九包禽,始能瑞(一作鸣)尧庭。
子诗何时作,我耳久已倾。
愿以白玉琴,写之朱丝绳。
七交七首天圣九年 其三 杨户曹1031年3月 北宋 · 欧阳修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子聪江山禀,弱岁擅奇誉。
盱衡恣文辩,落笔妙言语。
胡为冉冉趋,三十滞公府。
美璞思善价,浮云有夷路。
大雅恶速成,俟命宜希古。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景祐元年1034年12月 北宋 · 欧阳修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相别始一岁,幽忧有百端。
乃知一世中,少乐多悲患(自注:平声。)
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
颠狂无所阂,落魄去羁牵。
三月洛阳,春深花未残。
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
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
自兹惬所适,便若投山猿。
幕府文士相公方好贤。
希深好风骨,迥出风尘间。
师鲁心磊落,高谈羲与轩。
子渐口若讷,诵书坐千言。
彦国善饮酒,百盏颜未丹。
几道事闲远,风流如谢安
子聪参军,常跨破虎鞯
子野乃秃翁,戏弄时脱冠。
次公才旷奇,王霸驰笔端。
圣俞善吟哦,共嘲为阆仙
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
洛阳古郡邑,万户美风烟。
荒凉见宫阙,表里壮河山
相将日无事,上马若鸿翩。
出门尽垂柳,信步即名园。
嫩箨筠粉暗,渌池萍锦翻。
残花落酒面,飞絮拂归鞍。
寻尽水与,忽去嵩峰巅。
青苍缘万仞,杳蔼望三川。
花草窥涧窦,崎岖寻石泉。
君吟倚树立,我醉攲云眠。
子聪疑日近,谓若手可攀。
共题三醉石,留在八仙坛。
水云心已倦,归坐正杯盘。
飞琼始十八,妖妙犹双环(原校:疑)
寒篁暖凤嘴,银甲调雁弦。
自制白云曲,始送黄金船。
珠帘捲明月,夜气如春烟。
灯花弄粉色,酒红生脸莲。
东堂榴花好,点缀裙腰鲜。
插花云髻上,展簟绿阴前。
乐事不可极,酣歌变为叹(自注:平声。)
诏书走东下,丞相忽南迁。
送之伊水头,相顾泪潸潸。
腊月相公去,君随赴春官
送君白马寺,独入东上门。
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
当时作此语,闻者已依然。
梅圣俞(三 明道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九
某启:捧来简,释所以名老之义甚详。
某常仰希隽游,所望正在规益,岂敢求辩博文才之过美哉!
前承以「逸」名之,自量素行少岸检,直欲使当此称。
然伏内思,平日脱冠散发,傲卧笑谈,乃是交情已照外遗形骸而然尔。
诸君便以轻逸待我,故不能无言。
今若以才辩不窘为「逸」,又不足以当之也。
师鲁之「辩」,亦仲尼孟子之功也。
子聪之「俊」,《诗》所谓「誉髦之士」乎!
公慥之「慧」,亦《大雅》之明哲。
几道之「循」,有颜子之中庸。
尧夫之「晦」、子野之「默」,得《易》之君子晦明、语默之道
圣俞之「懿」,是尤为全德之称矣。
必欲不遗「达」字,敢不闻命?
然宜尽焚往来问答之简,使后之人以诸君自以「达」名我,而非苦求而得也。
梅圣俞(五 明道二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九、宣统《建德县志》卷一九
某顿首再拜。
初四日,陈秀才来自河桥,喜聆动静,岁暮憀慄,履况清佳,甚慰甚慰。
又知府公已发荐章,圣俞在洛时,常言亲老南方,思一归侍。
今应获素志,亦朋友之共荣也。
然作宰江浙,山水秀丽,益为康乐诗助,谁与敌哉!
某自奉别以来,未尝作诗,亦无文酒之会,所谓三日不谈道德,则舌本强也。
初六日,有少吏事至彭婆,约子聪、应之宿香山,独恨不得与圣俞同尔。
彦国行,聊寓此,草草。
梅圣俞(七 景祐五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九
某顿首启:去岁西陵曾拜状。
今春量移此邑,得子聪书,知已在京。
寻得所示书,伏承荣改京秩,伏惟庆慰。
圣俞久滞州县,今而泰矣,下交忻慰,何可胜言?
修昨在夷陵郡将故人,幕席皆前名,县有江山之胜,虽在天涯,聊可自乐。
此邑虽便于饮食医药,然官属无雅士,军牧、虞曹,此况不言可知也。
所幸老幼无病恙而已。
不知圣俞美任何处?
囚拘之迹,相见未涯,思渴思渴。
自拜别将五岁矣,友益日疏,俗状日增,篇咏之兴略无清思。
圣俞新作,虽京师多事,不惜录示,以开昏钝而慰相思,故人之惠莫越于此也。
至祷至祷。
贤弟云亡,必深痛悲,前得谢丈书,已知之,不胜叹悼也。
因人行速,聊拜此。
冬寒,希保爱。
不宣。
某顿首。
外有乱道一两首,在谢丈处,为无人写录得也,圣俞略与臧否之。
某有少吏事告谢丈,望圣俞与咨启之,略语伊法官少为庇隐。
某自作令,每日区区,不敢似西都时放纵。
此来事亦得正,但为上官见怒,曲有駮议。
然亦终无可駮,纵有,亦非大罚。
其如危辱之迹,不欲使有小过也。
圣俞问得谢丈一言,乞批数字,送与附书人也。
千万千万。
某又上。
王几道(复)景祐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五○
某顿首白几道先辈足下:段氏家人至,蒙示书及诗,并子聪圣俞书与诗。
后于东山处,又见诗。
何其勤而周也?
圣俞得诗大喜,自谓党助渐炽,又得一豪者,然微有饥态。
几道未尝为此诗,落意便尔清远,自古善吟者益精益穷,何不戒也。
呵呵。
间别后事,自彦国去后,患一肿疽,二十馀日不能步履,甚苦之,时惟圣俞一来相问。
临清之欢,何可得邪?
师鲁已有召,不宜更俟嫁女,几道彦国宜督以来走,明日就试。
恐要知之。
惠诗未暇答,以此也。
陈经秀才1032年1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欧阳文忠公集》卷六四、《黄氏日钞》卷六一、《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四四一、乾隆《河南府志》卷八一、光绪《洛阳龙门志》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伊出陆浑,略国南,绝山而下,东以会河。
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
隋炀帝初营宫洛阳,登邙山南望,曰:「此岂非龙门邪」!
世因谓之龙门,非《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而号龙门者也。
然山形中断,岩崖缺呀,若断若镵。
当禹之治水九州,披山斩木,遍行天下,凡水之破山而出之者,皆禹凿之,岂必龙门
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
刺舟随波,可为浮泛;
钓鲂擉鳖,可供膳羞。
山两麓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
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
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洛阳西都,来此者多达官尊重,不可辄轻出。
幸时一往,则驺奴从骑,吏属遮道,唱呵后先,前傧旁扶,登览未周,意已怠矣。
故非有激流上下,与鱼鸟相慠然徙倚之适也。
然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
修为从事子聪参军,应之主县簿秀才陈生旅游,皆卑且闲者,因相与期于兹。
夜宿西峰,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
明日,上香山石楼,听八节滩,晚泛舟,傍山足夷犹而下,赋诗饮酒,暮已归。
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
予方得生,喜与之游也,又遽去,因书其所以游以赠其行。
杨子聪户曹1033年冬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欧阳文忠公集》卷六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五、《古今事文类聚》遗集卷一五、《黄氏日钞》卷六一、《文编》卷五四、《四续古文奇赏》卷二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七九、乾隆《河南府志》卷八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士之仕于州郡者,必视其地大小高下之望以为轻重。
河南,大府也,参军虽卑,以望而高下之,固与他州郡异矣。
然地大望高,居者皆将相、名臣、达官,居又不久,率一二岁,而甚者半岁而易。
河南吏民间坐而偶语,道某相、某将、某官者,常名斥而一二岁数之。
至于郎官御史、方镇、牧守、使人、贵客由河南出者,入不候于疆,去不饯于郊,途逢而不避,市坐者不起,岂素慢哉?
盖其见之习也。
彼视公卿、大臣、要官其易如此,矧所谓参军者邪!
其不群嘲而随侮之,幸也。
参军每上府,望门而趋,吏摩以肩,过不揖。
反就焉,持刺执版,求通姓名。
虽心负其所有,欲进自达,不可得。
其势郁郁,卑且贱,反甚于他州郡,故为之者未尝乐也。
然其间能自以头角颀然而出者鲜矣,其才能之美非有异乎众,莫能也。
户曹参军杨子聪居府中,常衣青衫,骑破虎鞯,出入府门下,人固辈视而概易之。
居一岁,相国彭城公荐之,集贤学士谢公又荐之,士之有文而贤者尽交之,其能出其头角矣。
若去而之他州郡,不特颀然而出矣,遂特杰然以独立也。
子聪南人,乐其土风,今秩满调于吏部,必吏于南也。
吾见南之州郡有杰然而独出者,必杨子聪也。
苏氏文集序1051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欧阳文忠公集》卷四一、《苏学士文集》卷首、《记纂渊海》卷六○、《容斋随笔》卷九、《妙绝古今》卷四、《文献通考》卷二三四、《文章类选》卷六、《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一六、《文编》卷五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五、《蜀中广记》卷九八、《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八二、同治《绵州志》卷四九、同治《彰明志》卷五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
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
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馀习。
后百有馀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唐衰兵乱,又百馀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
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
岂非难得其人欤?
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
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
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誇尚。
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
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
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
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
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唐韩覃幽林思跋(〔武后时〕)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九、《集古录》卷六、《六一题跋》卷六
右《幽林思》,庐山林薮人韩覃撰。
余为西京留守推官时,因游嵩山得此诗,爱其辞翰皆不俗。
后十馀年,始集古金石之文,发箧得之,不胜其喜。
余在洛阳,凡再登嵩岳
其始往也,与梅圣俞杨子聪俱;
其再往也,与谢希深尹师鲁、王几道杨子聪俱。
当发箧见此诗以入集时,谢希深杨子聪已死,其后师鲁几道圣俞相继皆死。
盖游嵩在天圣十年,是岁改元明道,余时年二十六,距今嘉祐八年,盖三十一年矣。
游嵩六人,独余在尔,感物追往,不胜怆然。
六月旬休日书。
孙太冲 南宋 · 赵逵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新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九
窃尝闻之:仕而不求知于人者,伪也;
求知于人而不得其正者,辱也。
求知而得人,虽扫舍人之门,草自荐之书,君子以为宜;
求知非其人,则虽一日九迁其官,君子以为辱。
盖君子之于人,尝于其所附焉,观之则终身之荣辱见矣。
子皮之识子产,祈奚之举伯华鲍叔夷吾于拘囚,平仲免石父于缧绁,虽暴之天下可也。
马融之于史良,班固之辅窦通,足以为大圭之玷。
其一时荣幸,与夫百世之清议,孰为轻重?
此昔之君子所以难求知于人,而恶不由其道者知荣辱之所系焉故也。
唐韩、柳氏俱以文鸣,在当时未可以议其才器之优劣。
然愈也始受知于裴中立,以典午幕府,而英名高节,卒与裴公相望;
宗元一陷叔文之党,虽超取显美于数月间,而例被恶名,视韩如星斗、如河汉不可几及。
方二子求知之心一也,而所附各异,故荣辱随之。
庆历嘉祐以来,保举之法愈严,自一命以上,历官三四,致求举主三四人,然后有职官之望。
非自负杰异之才,遇特达之知,横飞捷出,不由郡县,则有终身盘薄于选调而不得望升朝之选者,多矣。
处世如是,而必诵言于人曰:「吾方求人而附之,岂加信哉!
惟幸而趋走执事乎」?
当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之门,遇品题,亦庶乎可以扬眉而论古人之出处也。
抑尝闻之天圣中王文康出镇洛阳,而富公彦国欧阳永叔尹公师鲁、梅公圣俞谢公希深杨公子聪咸以筮仕之初,录其幕府,长育成就,卒为名臣。
奇才伟气,虽诸公之所固有,然见信于时,见用于君,寔以中丞一顾之重也。
恭惟某官才德之善,学术之富,辉映一时。
自入册府,而直辞劲气,风采凛然,求之古人,未可多逊。
既而朝廷忧劳,又选近臣之一通知政事者,出典外郡。
而阁下迭领二州,政清讼简,民安吏畏,亹亹乎龚、黄之上矣。
政成入觐,则雍容禁林,居论思之地,推挽士类,寔惟其时。
而某也天与之幸,方筮仕之初,获居下风,为征榷末吏,日与商贾、小民争寻常,以趋简书。
俗学鄙文,荒落殆尽,中何所有,而欲景慕前辈,以希大君子之荐扬哉!
尝闻之生于良乐之圉,而不见顾,则毕世为下乘。
某之所以求知于阁下者,意寔在此。
倘居下风为末吏,而不获一言之许耳,则终身沉陆,可逆知而前定也。
况某家世寒素,当涂要人,漫不知识,养交借誉,计无所出,苟非含垢忍耻,输写情素,浼执事之听,则后而失其时矣。
伏惟高明少加怜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