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国学试策(二)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五
问:乐由中出,音以心生,自金石毕陈,《咸》、《韶》间作,莫不协和律吕,感畅神灵。
虽嗜欲之变万殊,思虑之端百致,敦和饰喜,何莫由斯。
是以哀乐和睽,则噍杀啴缓之音应其外;
礼信殊衍,则《大雅》、《小雅》之歌异其宜。
钟期改听于流水,伯喈回车于欲杀。
戚忧未弭,子夏不能成声;
感慨形言,孟尝所以抆泣。
斯则乐由志革,音以情迁,盖心术定其惨舒,铿锵发之影响。
是以亡陈遗曲,唐人不以为悲;
文皇剧谈,杜生于斯结舌。
谓致乐可以导志,将此音不足移人?
先王立乐之方,君子审音之旨,请论详悉,倾伫洽闻。
对:人肖天地之貌,故有血气仁智之灵;
生禀阴阳之和,故形喜怒哀乐之变。
物所以感乎目,情所以动乎心,合之为大中,发之为至和。
诱以非物,则邪僻之将入;
感以非理,则流荡而忘归。
盖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
至性不能自和,待乐而和之。
圣人由是照天命以穷根,哀生民之多欲,顺导其性,大为之防。
为播金石之音以畅其律,为制羽毛之采以饰其容,发焉为德华,听焉达天理。
此六乐之所以作,三王之所由用。
人物以是感畅,心术于焉惨舒也。
故《乐记》之,噍杀啴缓之音以随哀乐而应乎外;
师乙之说,以《小雅》、《大雅》之异礼信而各安于宜。
夫奸声正声应感而至,好礼好信由性则然,此则礼信之常也。
若夫流水一奏而子期赏音,杀声外形则伯喈兴叹,子夏戚忧而不能成声,孟尝听曲而为之堕睫,亡陈之曲唐人不悲,文皇剧谈杜生靡对,斯琐琐之滥音,曾非圣人之至乐。
语其悲,适足以蹙匹夫之意;
谓其和,而不能畅天下之乐。
且黄钟六律之音,尚贱于末节;
大武》三王之事,犹讥于未善。
况鼓琴之末技,亡国之遗音,又乌足道哉!
必欲明教之导志,音之移人,粗举一端,请陈其说。
顺天地,调阴阳,感人以和,适物之性,则乐之导志将由是乎;
本治乱,形哀乐,歌政之本,动民之心,则音之移人其在兹矣。
帝尧之《大章》,成汤之《大濩》,乃是先王立乐之方;
延陵之聘鲁,夫子之闻《韶》,则见君子审音之旨。
谨对。
宋故左中散大夫泾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上柱国清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王公神道碑铭 北宋 · 王森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陇右金石录》卷三、《金石萃编》卷一四一、乾隆《西和县志》卷四
天下之达道五,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是也。
天下之达德三,智、仁、勇是也。
道之达者常由之路也,德之达者所以行之之舆也。
智足以知之,非仁无以守也;
仁足以守之,非勇不能行也。
是三者盖常相须而成,则不惑不忧而至于无惧,虽任之有轻重,行之有近远,然各资其道,以尽其分,故载于《中庸》而谓之达德。
中庸鲜克久矣,盖未之见也,今见于王公,其资德尽分而近于达德者欤。
公世为岷州长道白石人,生天圣元年二月十五日己酉
曾祖圭、祖维嵩,皆以令善称乡里,盖君子之富也。
父振,尤能倾资待士,以教诸子,故诸子相继而仕于朝,遂累封官至司空而列三公之贵,人以为能知义方者矣。
公即司空公之第六子也。
幼而颖秀,不为戏弄,长而严整,望之峭直,曾未龆龀,以童子举被召。
幼失怙恃,杰然自立。
又中庆历六年词科,调官之初,掌京兆府兴平县之版籍。
府史以公少而易之,尝试以隐讼,公即与夺无滞也。
府郭之民,生产之厚薄,贫富之次第,久不能□□□□公定之,遂得大均之法。
有妇人者死而不明,凡欲掩瘗,而公视其发,亲以手捏而得巨钉,人服其神明,而死者可无憾。
盖始见其明辨不惑,勤恤物隐而无势利之惮也。
自兹入仕,沛发所蕴,故所至有能名,而荐者亦交于公上矣。
移河中之河西,居府城下,有缣帛之失陷者,长吏讯主库吏,则曰:「府僚上下均有贷数,独河西不预焉」。
众虽忌而上官嘉之,其清节又始见于河西也。
不惟心服于人,名公亦多叩其所以为治之术,用梅公挚七人荐,改著作佐郎、知凤翔府岐山县
三府之县皆繁邑也,五陵豪侠之风,习染犹在,由公以束吏爱民之故,不劳而政平讼理,民到于今思之。
其后子舍有过其邑者,亦欢喜呼曰「王公子也」,犹周人之思爱及甘棠,古人曰「况其子乎」,其谓是矣。
其得民如此。
秘书丞,就知渝州
巴县蛮族,屡为边患,旧每议事必严武备,公至则一以常礼,会于境上,宣谕朝廷恩信,夷心感服。
县多大姓,有杜生者擅置官刑,笞挞仆隶至死,而郡胥受贿,不直其讼。
川峡风俗,大率贫细无赴愬之地,公先擒赃吏,然后白守而推治之,豪右歛迹。
非不畏强禦,不克至是。
太常博士通判耀州赐绯衣银鱼。
州有白渠,岁起利夫以治之,且盗水争竞,或掷瓦砾以害邑官,或至杀伤以起大狱,公董役其众,省丁万计而后无水讼。
英宗皇帝入继大统,旧劳于外作,其即位庶政励精,遂用公为御史推直官,委决留狱,多称明允
屯田、都官,皆外郎也。
神庙登极,再加职方员外郎,迁屯田郎中
谋杀从按问自阿云谋夫始,会公首当详定,则曰:「法无许从之文」。
出知商州,州居山,百货丛委,往时为吏者或多牟渔于下,且圭田无艺,公则一切蠲减之,官吏亦缩手不敢取。
自邑至郡,皆兴学校。
都官郎中,求领南都御史台,改除知池州
职方郎中,知兴元府
泸南用师,慎选守臣,乃以公知资州,兼梓夔两路兵马事。
止造舟之役以息民力,供馈不乏,而下不知扰,去有遗爱,咸愿建碑以记在民之德。
先是,兵马事委武臣,以公之至乃复带。
遂州,迁朝议大夫,赐佩服金紫,封清源县开国男食邑三百室。
今上即位,加中散大夫,除知泾州
用大臣荐,改除夔路转运使
施州幸则杀降,累劾不就,诏公按之,得其情,复疏以有边功,乞薄其罪,朝廷从之。
继请便郡,得凤翔府,剸拨繁剧,庭无留讼。
左中散大夫上柱国,还朝除知邠州
未期,又移知泾州
方议置帅,遽以告老闻,命未下,而以元祐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甲子终于官舍,享年七十一。
九年三月十三日甲申,葬于白石之西原,从先司空之兆,礼也。
先娶李氏,观察使士衡之犹子,赠金城郡
次娶刘氏,工部尚书涣之子,赠和义郡
次娶李氏,中散大夫舜卿之子,今封陇西郡君
男子七人:嘉礼雄州防禦判官嘉谟通直郎,嘉猷宣德郎,嘉锡太庙斋郎,嘉问、嘉言、嘉瑞皆假承事郎
女子四人:长适承议郎司马元,次适进士黄本道,次适内殿承制姚宏,次适蕲州法曹李敏思。
孙男八人:俦假承务郎,焘、寿、宗寿、知常,三尚幼。
孙女十人:长适主簿张浚,馀皆在室。
惟王氏世为王者子孙之后,其姓最著,散之天下,而公家世以赀高于西方。
惟西方之强禀金气之义,人多尚武,而公家伯仲以文显于朝廷,非积行之后,曷以蕃衍盛大,至公而显耀门户如此其光。
实公识明而济之以学,性厚而充之以仁,忠于国而孝于家,利于人而爱于物。
其持身也以俭,其行己也以恭,其勤足以干事,其清足以厉俗,见义可为也则有不夺之志,临事而惧也则有不懈之心。
然且不竞不絿,孤直少与,虽服赐三易,勋业灿然,莫非按资循格而恬无躐等之荣,故盘桓郡寄,一为路使而已,复请麾,无力小任重之虞,有器博近用之叹,此又乐天知命,难进易退之高风也。
所以夙夜在公,施设注措者,讵可一二为公道,亦见于志铭者,此不复书。
初,公为商州,方朝廷患天下之事承平岁久,有偏而不起之处,主上慨然思欲振起而鼎新之,乃尊用儒术,旷然大变,首差役之议,推散歛之术,使者相望,交于道路,责在郡县,专奉新法。
公于是时不比不异,救偏补敝,归于中道而已。
森亦方以属邑主簿事公,而屡委之以数邑之法,故一荐之,又荐之,实受知于门下者为最厚。
暨公捐泾州之馆舍,其诸孤以书抵余曰:「先子生事业,君知之为详。
不孝无以答昊天,愿假忱词以垂不朽」。
余既复书以慰且勉之,曰:「古人云孝子之亲没,当求仁者之以祀之。
夫祀时思也,尚求于仁者,况显扬先烈,刻之坚石,不求诸当时闻人,则何以昭示前烈,取信后世?
重为先府君羞,敢以固辞」。
又书见诿,且遣其昆弟以来,曰:「当世前古,固有名闻之士,载于论撰。
然闻诸《礼》曰『无善而称之是诬也』,伊欲昭示先烈,取信后世,莫若无愧于泉下,则当求知者以纪其实。
故《礼》又曰:『有善而不知不明也,知而不传不仁也』。
今以雄州防禦推官郭拱状其行事,编次本末,不敢以片言只字厚诬我先子,且于格得之,君盍许我乎」?
义不获避,则应之曰:「诺」。
遂序其本事,表于隧而铭之,曰「有宋达德君子王公讳公仪子严之碑」。
铭曰:
惟西方之镇兮,其山曰岷。
少皞之气兮,是为萧辰。
金神则义兮,俗多尚武。
惟王氏之子孙兮,家声富文。
司空之教兮,能大其后。
惟上柱之兮,克材以秀。
第循良之效兮,著见于有勇之仁。
无悬叹之声兮,有恺悌之在民。
我政兮如神,我泽兮如
道之远兮任之宜重,器之博兮止于近用。
为上以德兮,为下以恩,不在其身兮,或在子孙。
岷之山兮峻极于天,岷之水兮渊泉如渊。
丰碑道傍兮,聊记岁年。
天渊可兮,名不愧乎永传。
绍圣三年岁次丙子、五月庚寅朔、十二日辛丑
天水王厚镌石。
陈居士传1107年11月22日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四、《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陈选,南剑州将乐人,世以豪赀为乡闾大姓。
其为人忠信愿悫,不妄与人交。
晨兴正冠修容坐堂上,夫妇相对如宾。
非庆吊未尝出门,虽连墙有经时不见其面者。
间有所之,必筮而后往。
家人俟其归,其迹可数也。
平居恂恂,人莫见其喜怒,闺门之内雍如也。
其遇人无长幼必尽诚敬,虽横逆有恶声至,如弗闻。
视其容貌泊然,若无足芥蒂者。
以故人亦信之,后虽有喜侵暴者,不敢犯也。
卒年四十六。
龟山杨某曰:予尝读沈公《笔谈》,见其所载杜生事,沈公自谓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罢甚,僚属有谈杜生者,闻之不觉肃然忘其劳。
考公之所为,于杜生几可无悔矣。
非其中有所养,讵能若是哉?
惜公之亡,予尚幼,未能究知其所有,故不得而备论之也。
当是时,陋郊小邑无缙绅先生明道德之归,以觉斯人;
又无高世之士含德隐耀,相与薰陶浸灌,辅成其美,此予所以深嗟而屡叹之也。
然观其襟度夷旷,不可污挠,盖有非学之所能至者。
世之薄夫浅子,一有戾己,仅如毛发,则悻悻然见于颜面,必反之而后已,其视公为如何!
故特为之论著,以示其子孙,使知先世所以遗己者在此不在彼也。
公少时有故人将亡,子尚幼,以白金数镒委之者。
比其子壮,公召与之,其人矍然谢之,初弗知也。
盖其信义足以托孤如此。
然此在公为不足书者,而邑人以是多公,故并述之,附于其末。
罗殿蕃进马指挥劄子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二、《历朝茶马奏议》卷一、《南宋文范》卷二五
臣窃见比年以来,川广收市驵骏,以给内外诸军,未尝有阙。
今来罗殿蕃创乞贡马,于祖宗故事元未之有。
此固陛下圣德休明,远人慕化,乐输方物,以示怀德,书之史策,诚为太平盛事。
然臣悾悾愚见,窃有所疑,敢摭其五事为陛下言之。
邕州旧与交人为市,每岁得马分给江上诸军
虽于诸道颇为烦费,然循习既久,民以为常。
今若创于宜州受罗殿马,又须于邕马不经由处合置新驿,州县受弊。
其事一也。
臣询之知马者,云马出夏国者为上,部落者次之,茶马司所买熙河马又次之,川产杜生马为下。
至于南蕃所产,虽外貌权奇,其实昂首而不能俯,每行三数十里辄已喘乏,徒为观美则可,以之战阵则又远出川马之下。
其事二也。
邕州所市交马,积有岁年,金帛酬之,不为不至。
然蛮人无厌,小不如意则愆期邀价,多以物货滥恶为辞。
罗殿蕃自云逐年亦卖马于横山,近与毗那国为仇,道路梗塞,遂由宜州
此一偏之说,固不可信。
安知其非交趾属部或与之有隙,借重中国以自救解?
或交人欲衅,诡为此计,异日得以归曲于我。
其事三也。
吕愿忠帅广西,贪功生事,招诱南丹州莫氏,使之纳土。
当时朝廷醲赏过于军功,而种类未补官者尚百馀峒,至今纷纭不已。
罗殿蕃欲入贡,乃因南丹遣山子效用晓报,则献马之计岂其素心?
将来恃恩望报,恐非莫氏之比。
其事四也。
邕州守臣例于衔内带安抚、都监提点买马公事,置司设属。
每岁买马,帅司又遣干官同莅其事,所费不赀。
宜州守光盛志在幸赏,若遂此请,将来必乞与邕为比,又增远方之害。
其事五也。
罗殿所称曾于咸平二年元祐二年以来自南平军入贡。
臣恭考《国朝会要》及《实录》,是二年间只有张罗二蕃入贡,初无罗殿之事。
臣窃详今来指挥,令广西宪司共议,如于边界不致生事及宜州置场委有利便,方许保明,可谓洞究利病。
然臣窃恐边隅之臣不务远虑,乘朝廷指挥颇向其说,必遣人深入蕃界,啖以厚利,今日以往,马必踵至,将来虽欲为之限约,固不可得。
宜州多事,必自此始。
正使岁得千马,何足以为天厩重轻,而令南方久安之地遂贻无穷之弊。
此臣所以私忧过计,不能自已。
伏望圣慈特轸宸抱,行下宜州,只依广西经略司所陈,今后遇罗殿蕃马入界,如愿中卖则令就邕州横山塞贸易,或系进贡则须令赍祖宗以来所获告敕牌印之类辩验,即许照旧例从南平军路入贡。
所有前件录黄,臣未敢书名行下。
谨录奏闻。
为长兄贺张南轩荆南开府 南宋 · 廖行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省斋集》卷七
开南服之价藩,建元戎之幕府
诚明所格,不烦褰刺史之帷;
号令一新,岂独壮三军之气。
俯惬苍生之望,上宽当宁之怀,仰惟庆惬。
恭以某官于道得古人之传,以身任天下之重。
时则有若伊陟,烈可绍于阿衡
我亦欲正人心,功足齐于孟氏。
言行当时之师表,出处系世之污隆。
赞策膺戎,自得安强之本;
矢谟造膝,居多仁义之陈。
粤去国之几年,惟许君之一节。
谋非身为,志与时行。
人定胜天,天定胜人,素其位而奚慊;
仕优则学,学优则仕,顾其道之当然。
三载于南,百蛮既辑。
文轸且踰于桂海,声名益简于冕旒。
祈退甚坚,受知弥渥。
荆州用武之地,最今日任人之先。
食货生财,虽云当务;
诗书谋帅,宜莫如公。
联翩纶綍之颁,从容缙绅之喜。
国家倚重,盖根本之上游;
兵民属心,将权舆于大用。
矧是经纶之计,及夫閒暇之时,先为不可胜之资,其取杜生之自治;
故将大有为之主,必若宣王之内脩。
既上得其道而下得其宜,则守无不安而征无不服。
惟久负胸中之素,宜咸徯日新之功。
行且登庸,措之事业。
某门阑晚进,宦海馀波。
读一卷之书,亦粗知于模范;
处百僚之底,曾何补于毫分。
闻山甫赋政之初,伫见尼父复疆之效。
言《诗》三百,在《蒸民》、《江汉》之篇;
逢世半千,见《大学》、《中庸》之治。
其为瞻颂,莫罄敷陈。
蒲领卫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一、《后村题跋》卷一三
唐元和大历间,诗人多是韩门弟子,如湜、籍,如翱老,旧皆直呼其名,虽称卢仝玉川先生,然语意多谐谑,惟于孟郊特加敬,比之长松巨钟,自比青蒿寸莛,又曰低头拜东野
其没也,谥之曰「贞曜先生」。
史称退之木强非苟下人者。
余尝论唐诗人自李、杜外,万窍互鸣,千人一律,忽有《月蚀》等作,退之自是惊异,非谑之也。
东野诸诗,自出机杼,无一字犯唐人格律,如鹖弁短衣中见古人衣冠,如盆盎中见罍洗,退之岂阳尊而谬歌之哉!
夫诗在天地间有贵穷,公相学为宗师而无一字近傍者,有山人幽子而能道惊人句者。
心泉蒲君示余诗百三十、古赋三。
前此二十年,君家有之名,余未之识也。
后君家赀益落,诛茅泉上,余始为赋诗,又十年乃见君诗。
今江湖诸人竞为四灵体,君卷中时有三数句似四灵古体,如《九日》、《蛩》、《送杜生归田》、《闺意》、《投所知》、《师岩见大阅》、《蚊叹》诸篇,皆冥搜苦思,变现光怪,脱换骚雅,使退之见之,必引而进之卢、孟之间矣。
古赋在诗之下。
昔人善拟古者,仿其意不仿其辞。
柳子厚有骚十首,或散语,或三字,或四字,不尽拘兮字为长句也。
三赋皆用《楚词》体,按模出墼尔。
瑞井记景定四年 宋 · 王珏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五
景定癸亥冬,余偕杜生用之抵岩邑,访李生景文景传,二生款予于委羽山中,因寻二徐故迹,竟不能得。
是以伤道学之沦丧,吊芳躅于蒿莱,徘徊怅望者久之。
已而相与抵空明洞天,时日方午,风暂息,因留洞口,拂石坐谭黄白之事。
俄有一樵叟亦息肩于兹焉,致辞曰:「诸君子能谈神仙,亦知此中琪树所植之处乎」?
予辈谢弗知,叟指曰:「此前穴者是其处也,阅岁久远,忽一夕为风雷所拨,里人斧以为薪,析之有文彩,焚之有异香,家人惊讶,举而弃之江,自是无琪树矣」。
予曰:「有是哉,是瑞也。
夫地能产异木,或者下有异物」。
乃命奚奴掘之,甫尺咫,得方石无算,须臾有泉涌出,其味清冽甘美。
二生以为此地宜井,遂命工凿之,因名曰瑞井云。
嗟嗟!
物之荣枯有时,出处有数,向使予辈不至斯地,不遇此叟,则琪树无徵,醴泉闭塞矣。
固知士有才抱德、岩居穴处者,不遇明良延揽,则终于草莱而已,孰得如是井之名于世也?
作《瑞井记》。
按:《委羽山志》卷三,双砚斋刻本。又见光绪《仙居县志》卷一二,光绪《黄岩县志》卷三。
杜生绝艺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杜生绝艺两弦弹,穆护沙词不等閒。
莫怪曲终双泪落,数声全似古《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