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河传 明末清初 · 陆求可
生池草
暮天鼓吹,几时才了。
雨馀响彻绿荷洲,井底子阳终泞淖。
画堂高会空丝竹。
声陆续。
也似无腔曲。
惊乘舆。
为官乎。
玄鱼。
官家不识渠。
朝散大夫致仕公墓志铭元祐二年十二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二、《净德集》卷二三 创作地点:四川省广安市
某先妣乐寿县君陈夫人,本眉州眉山之巨姓。
其再从侄,仕至都官郎中,以行义闻于乡,事业见于时者,乃公也。
讳习字传正
曾祖讳德念,祖讳赞,值时季乱,爵禄不及。
考讳位,有器识,读书知世务,以气节自任。
重义好施,急人患难如不及,乡闾推为豪杰,累赠工部侍郎
妣杨氏早卒,赠华阳县太君
公少鞠于外氏,能抗志从学,为辞章,举进士,声名赫然。
庆历二年甲科,调武昌军节度推官,掌永兴军书记,改著作佐郎勾当开封府检校库,转秘书丞
工部公忧,服除,授太常博士通判庆州永康军
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为屯田郎中,监齐州孙耿镇盐酒税。
处州,不赴,改渝州,迁都官郎中
岁满还朝,年六十有五,遂告老。
元丰初,官制行,易朝散大夫
公刚简静重,气守完固,博学通古今,治己应务,正而不茍,虽贵权豪势不能少屈。
故相刘公沆守鄂州,政任彊果,凡所可否,宾佐不复议。
有未安者,公与之辨,则从,尝谓之曰:「异时立朝,宜不迁此志」。
北都留守冯公,亦尝移书称公在武昌时「论议操守,古有道君子也」。
翰林侍读杨公察长安幕中皆名辈,蕃总之务,悉以委公,深加礼敬,期以远到。
神宗初即位,诏百官转对,公以十事闻,其大者,谓:「裴度有大勋德,为李逢吉、元稹辈毁沮,得韦处厚论奏,时君警悟。
宰相韩琦嘉祐中乞立先帝为皇嗣,定策两朝,功施社稷,不可置散地。
愿陛下一阅《裴度传》,乃见情伪是非」。
又谓:「自陶谷失对,参知政事遂下宰相一等,不敢当笔可否事,非朝廷任用辅弼意。
愿陛下谕赵抃、唐介,政有未便,宜指陈得失」。
又谓:「自古人君昵信宦官,盗弄威柄,多致败乱,始东汉距唐,简策历历可鉴,愿陛下深以为戒」。
又谓:「自昔乘丧乱据有坤维,僭名号者,自公孙述孟知祥,皆非西南人。
今承平百馀年,海宇混一」。
虑囚,得免王吉之死。
王吉者,扶沟民。
妻之侄贫无依,为吉所养,夜闻吉语其妻以发冢事,乃以告邻父,捕系具狱,罪当死。
公叹曰:「同财共居,于律听容隐。
妻之侄素养于,而冒法讦告,乃同凡人,岂近情哉」!
遂以疑请,故贷焉。
至于比岁以来,西南士大夫得守邻郡,小官亦不困远适,法禁稍略,乃公之助。
襄阳山水最佳处,公因卜居为老焉之地,既得谢,愈放意自适,游山中诸佛刹,往往弥月不返。
元丰元年二月十二日疾终于家,享年七十有六。
娶杨氏,封仁寿县君,先公二十六年卒。
二子:长曰续,太平录事参军
次曰绶,鼎州司法,皆祗慎自立。
一女,嫁渝州巴县子昂
孙男四人:曰沛,曰渔,曰潜,曰渊,方从学求举。
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葬公于襄州襄阳县望楚山之东原。
有集三十卷,其文如其为人。
尤好为诗,有古作者体。
某童丱时,数闻先妣称道公苦志力学,虽甚寒暑,或达旦不寐,每以相训饬,心窃慕之。
既长而仕,则又仰公器业之宏远。
惜乎,不能尽发其胸中也!
敢序实而铭曰:
行义之域,君子务适,公造之安,履而不息。
势利之途,小人争趋,公望之畏,却而不驱。
位则不克,志则不遂,寿则不啬,名则不坠。
山有岘首,水有汉川,虽百千年,犹知公贤。
蜀王本纪 其三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案《史记·三代世表·索隐》引作「朱提有男子杜宇」)
从天堕止。
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
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案,《御览》一百六十六引下有「移居邦邑」四字。)
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文选·思玄赋》注、《御览》一百六十六又八百八十八。)
蜀王本纪 其七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无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曰石牛,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艺文类聚》七,《御览》八百八十八。)
蜀王本纪 其八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
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因筑成都而县之。
成都在赤里街,张若徙置少城内,始造府县寺舍。
今与长安同制(《御览》八百八十八、《寰宇记》七十二。)
蜀王本纪 其十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惠王本纪》曰:秦惠王欲伐,乃刻五石牛(案:《御览》八百八十八引作「秦王恐无相见处,乃刻五石牛。」)
置金其后。
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
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
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
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
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焉(《北堂书钞》一百十六,《艺文类聚》九十四、《白帖》九十六、《御览》三百五、又八百八十八。)
蜀王本纪 其十一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将其妻女适蜀。
之后不习水土,欲归,蜀王心爱其女,留之,乃作伊鸣之声六曲以舞之(《北堂书钞》一百六、《御览》八百八十八。案《北堂书钞》引作「乃东平之歌以乐也」。)
蜀王本纪 其十二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武都丈夫化为女子(案:《御览》八百八十八引「武都」上有「或曰前」三字。)
颜色美好,盖山之精也。
蜀王娶以为妻(案:《艺文类聚》作「为夫人」。)
不习水土,疾病欲归,蜀王留之,无几物故。
蜀王发卒之武都担土,于成都郭中葬之,盖地三亩,高七丈,号曰武担(案:《开元占经》引作「又怨之,号曰武担」。)
以石作镜一枚,表其墓,径一丈,高五尺(《后汉书·任文公传》注、《三国志·蜀先主传》注、《北堂书钞》九十四又一百三十六。《初学记》五。《艺文类聚》六、又七十、《开元占经》一百十三、《御览》五十二、又七百十七,又八百八十八,《事类赋》注七。)
蜀王本纪 其十三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于是秦王蜀王好色,乃献美女五人于蜀王
蜀王爱之,遣五丁迎女,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压五丁。
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为石。
蜀王登台,望之不来,因名五妇侯台。
蜀王亲埋作冢,皆致万石,以志其墓(《初学记》五,《艺文类聚》七,又九十六,《白帖》五,《御览》五十二,又三百八十六,又八百八十八,又九百三十四,《事类赋》注二十八。)
蜀王本纪 其十五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张仪蜀王开明战不胜,为所灭(《史记·秦本纪·索隐》)
蜀王本纪 其十七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蜀王有鹦武舟(《初记学》二十五、《御览》一百三十七。)
蜀王本纪 其二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案《初学记》八、《艺文类聚》六、《御览》一百六十六引作「次曰伯雍」,又次曰鱼凫」。)
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
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御览》一百六十六,又九百一十三。)
隗嚣 东汉 · 申屠刚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李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
将军本无尺土,孤立一隅,宜推诚奉顺,与朝并力,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绝。
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欤?
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
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
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
诚愿反覆愚老之言(《后汉·申屠刚传》,「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说之,不纳」。)
隗嚣杨广 其一 东汉 · 马援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七
春卿无恙杨广字春卿
前别冀南,寂无音驿。
援间还长安,因留上林。
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隗嚣字季孟,为天下表的,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乃闻季孟归罪于援间还长安而纳王游翁谄邪之说(王元字游翁),自谓函谷以西,举足可定,以今而观,竟何如邪?
援间至河内,过存伯春子恂字伯春,)见其奴吉从西方还,说伯春小弟仲舒望见吉,欲问伯春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
又说其家悲愁之状,不可言也。
夫怨仇可剌不可毁,援闻之,不自知泣下也。
援素知季孟孝爱,曾、闵不过。
夫孝于其亲,岂不慈于其子?
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季孟平生自言,所以拥兵众者,欲以保全父母之国而完坟墓也,又言苟厚士大夫而已。
而今所欲全者,将破亡之;
所欲完者,将毁伤之;
所欲厚者,将反薄之。
季孟折愧子阳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
若复责以重质,当安从得子主给是哉!
往时子阳独欲以王相待而春卿拒之;
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并肩侧身于怨家之朝乎?
男儿溺死何伤,而拘游哉!
今国家待春卿意深,宜使牛孺卿与诸耆老大人共说季孟,若计画不从,真可引领去矣。
前披舆地图,见天下郡国百有六所,奈何欲以区区二邦,以当诸夏百有四乎?
春隔季孟,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
言君臣邪,固当谏争;
语朋友邪,应有切磋。
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从族乎?
及今成计,殊尚善也;
过是,欲少味矣。
来君叔天下信士,朝廷重之,其意依依,常独为西州言。
商朝廷,尤欲立信于此,必不负约。
援不得久留,愿急赐报(《后汉·马援传》)
上书请隗嚣 东汉 · 窦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隗嚣闻车驾当西,臣融东下,士众骚动,计且不战。
将高峻之属,皆欲逢迎大军,后闻兵罢,峻等复疑。
扬言东方有变,西州豪杰遂复附从,又引公孙述将,令守突门。
臣融孤弱,介在其间,虽承威灵,宜速救助。
国家当其前,臣融促其后,缓急迭用,首尾相资,势排迮,不得进退,此必破也。
若兵不早进,久生持疑,则外长寇仇,内示困弱,复谗邪得有因缘,臣窃忧之。
惟陛下哀怜(《后汉·窦融传》)
隗嚣 东汉 · 窦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伏惟将军国富政修士兵怀附。
亲遇厄会之际,国家不利之时,守陈不回,承事本朝。
后遣伯春,委身于国袁宏《纪》此下有二句云:「忠孝冠周冠周霍,德让配吴札」),无疑之诚,于斯有效。
融等所以欣服高义,愿从役于将军者,良为此也。
而贫悁之间,改节易图,君臣分争,上下接兵。
委成功,造难就,去从义,为横谋,百年累之,一朝毁之,岂不惜乎!
执事者贪功建谋,以至于此,融窃痛之!
当今西州地势局迫,人兵离散,易以辅人,难以自建。
计若失路不反,闻道犹迷,不南合子阳,则北入文伯耳。
夫负虚交而易强御,恃远救而轻近敌,未见其利也。
融闻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今以小敌大,于众何如?
弃子徼功,于义何如?
且初事本朝,稽首北面,忠臣节也。
及遣伯春,垂涕相送,慈父恩也。
俄而背之,谓吏士何?
忍而弃之,谓留子何?
自起兵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生民转于沟壑。
今其存者,非锋刃之余,则流亡之孤,迄今伤痍之体未愈,哭泣之声尚闻。
幸赖天运少还,而大将军复重于难,是使积疴不得遂瘳,幼孤将复流离,其为悲痛,尤足悯伤,言之可为酸鼻。
庸人且犹不忍,仁者乎!
融闻为忠甚易,得宜实难。
忧人大过,以德取怨,知且以言获罪也。
区区所献,惟将军省焉(《后汉·窦融传》)
下诏让高尚(十二年十一月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城降三日,吏人从服,孩儿老,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尚宗室子孙,故尝更吏职,何忍行此?
仰视天,俯视地,观于放麑啜羹之义,二者孰仁?
良失斩将吊人之义也(官辑本《东观汉记》,又见}《后汉·公孙述传》)
丁邯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汉中太守妻乃系南郑狱,谁当搔其背垢者?
悬牛头,卖马脯,盗砳行,孔子语。
服罪,且一妻,冠履勿谢(《续汉·百官志三》注补引《决录注》「丁邯汉中太守,妻弟为公孙述将,收妻送南郑狱,免冠徒跣自陈。诏曰」云云)
公孙述(六年) 其二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西狩获麟谶曰「乙子卯金」,即乙未岁授刘氏,非西方之守也。
「光废昌帝,立子公孙」,即霍光昌邑王,立孝宣帝也。
黄帝姓公孙,自以土德,君所知也。
汉家九百二十岁,以蒙孙亡,受以丞相,其名当涂高,高岂君身邪?
吾自继祖而兴,不称受命。
求汉之断,莫过王莽
近张满作恶,兵围得之,叹曰:「为天文所误」。
恐君复误也(《华阳国志》)
公孙述(十二年夏)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往年诏书比下,开示恩信,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
今以时自诣,则家族完全。
若迷惑不喻,委肉虎口,痛哉奈何!
将帅疲倦,吏士思归,不欲久相屯守。
诏书手记,不可数得,朕不食言(《后汉·公孙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