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杭州盐官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 唐 · 卢简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若大师示灭之四月院主僧法昕萃诸门人。
授简于简求曰。之师深索禅悦。
为本宗之门人。前时来谒我师。
一言有得。今将以是月十七日
谨护法器。藏于灵龛。
纪徽烈于乐石者。非子而谁欤。
简求于义谛无文字之解。辞不得已。
乃粗举其要以备用焉。师讳齐安
知者谓帝系之英。高门之出。
先人因难播越。故师生于海汀郡焉。
深避世荣。终秘族氏。
尊其雅尚。故亦不书。
在胎而梦日兆祥。既孕而神光下烛。
数岁。有异僧款门召见。
摩其顶曰。凤穴振仪。
龙宫藏宝。绍隆之业。
其在斯乎。及丱。
亟请出家。父母呵止之。
曰。禄利之养。
止于亲尔。冥报之利。
不其远耶。圭组之荣。
止于家尔。济拔之利。
不其广耶。父母感悦而顺听。
遂依于本郡云宗禅师。虽勤劳谦默。
和光同尘。而萤月殊辉。
鸡鹤异态矣。当年受具。
乃诣南岳严律师。外检律仪。
内照实相。非修非證。
雅会真诠。后闻南康龚工大寂大师
随化度人。慈缘幽感。
裹足振锡。不日而至。
本师奇而悦之。乃以辨惠畅其指归。
俾于刹那而登妙觉。及大寂蜕去。
尽力送终。后游他方。
爰宏般若。且曰。
胎卵湿化。无非佛种。
行住坐卧。皆是道场
方便随迎。各安性类。
妙心法眼。其有限乎。
元和末。师春秋已逾七十。
而居于越萧山法乐寺。寺古制陋。
垣屋靡完。补坏扶倾。
不克晏坐。时昕于海昌放生池壖废地肇葺禅居焉。
修廊大殿。彩壁层甍。
罛罶自屏。鳞介咸若。
昕谦不自有。延请我师。
慕学之徒从而至者。日比百数。
迨今委化。年整二纪。
释子仰食。信士檀施。
粳稌糗饵。蔬果饴糖。
无精粗之分别。无凶札之隆杀。
星驰阜积。莫辨谁何。
非冥报胜因。何以臻此。
师不言寒暑。不下堂庑。
无留盼。无倾听。
如此者盖有年矣。每五日开法。
四座屏气。直心示体。
引经證心。法外无言。
叩之即应。不分迷悟。
矧胜负之机耶。不有定慧。
矧是非之相耶。与夫显神通而振道业者。
固相远也。而又法身魁岸。
相好庄严。眉毛绀垂。
颅骨圆耸。望之者如仰高华而揖沧溟。
曾不测乎高深者也。于戏。
德由天纵。为传教之法雄
道实生知。盖积习于圣位。
聆其风者皆曰不可思议。粤以会昌壬戌岁十二月二十一日
泊然宴寂。俄尔示灭。
先时而尽死。至是而精彩益振。
爰有清响扣户。祥光满室。
如环佩之铿鸣。若剑戟之交射。
示现之相。岂由于我哉。
嗟乎。流禅河于法海。
宁有尽期。诠偫品于三乘。
同归圣果。今也徒瞻妙相。
永閟辉容。桥坏元津。
云霾瑞日。学徒信士。
哀可既乎。是用追采遗言。
重宣教旨。铭曰。
人心常灵。法證常明。
定慧一相。有无俱名。
于此有得。自师归寂
近取诸身。胡云不识。
五千尊经。何限奥义。
迷者见文。悟者见意。
见者无住。指即是处。
医病未除。徒劳回顾。
我行慈悲。示尔蚩蚩。
无凿高原。自有清池。
大师之言。一一真诠。
不疑不怖。同归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