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次云志铭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九、《方舟集》卷一五、《永乐大典》卷三一五五
次云陈氏生资中下邑,少为学不若章句儒,独好《春秋》,喜说王霸纵横大略。
家业雄于财,次云因累世之资施与四方游士,颇袭关中大侠名迹。
是时敌再入中原,张甚,次云谓功名可致,日与其客杂论《史》、《汉》形势,复间以《春秋》。
谈剧,索酒欢呼,顾一邑若不足容我。
其英槩凛然,声播国中,有闻士多游其门,贤卿大夫过者愿交,不得交者率以为恨。
士之聚会,岁中数十百人。
不惟此,客之死丧婚祭,学之未有成与冤之不伸者,皆以望次云,独身任之,必满其望以成我之能事乃已。
坐此赀益落,然犹假贷其族以为义,不悔也。
次云博衣大袖过市,人无少长,拱立屏气以过其车,盖尊敬之如此。
其或少争语,必取订焉,有隐惟恐次云之知也。
故所居人无越礼踰检,一乡率赖以多修护之士。
次云蚤以《春秋》荐上,凡三登名,辄外省报罢。
以为是不足溷我,岁戊寅,办舟东去,且裒所有书欲扣阙下。
舟具,夜与客饮,纵谈万里所欲为者,霜月清洌,脱帽解衣,得酒豪甚,不知寒气之侵人深也。
以是得疾,越七日死,适岁除矣。
士友闻之失声,其里中至为端月废相庆。
次云有祖母年高,供养甚备。
次云死,郁郁不乐,援太母恩得封太孺人,以慰其心。
后亦卒。
次云父母未葬,欲营宽敞地以待置守冢,有念甚大而不幸死矣。
次云名泌,年四十二。
祖可之,祖翱,父奎,皆不仕。
子仲郜。
一女,适李圆。
次云有弟涛,亦卒。
两房孤孀以乾道辛卯十二月己酉举三世五丧,葬于资阳县三江镇丁山之原。
次云久与石游,石谓次云气宇不碌碌,真可托,而次云亦谓石可为好者,故以吾子圆娶次云之女。
石老矣,屏居田园,思得与次云把酒论文,追道少年逸气以为乐,而不可得矣,其尚忍铭!
铭曰:
以气养学,扩之浩然。
豪迈不羁,其才可贤。
屈折下士,其性则天。
与之以彼,靳之以年。
天地之大而人有憾也,亦不容言乎!
杨次山龟山之孙)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二、《艾轩先生文集》卷六、《莆阳文献》卷八、乾隆《震泽镇志》卷一二
某授徒三十年,不过为场屋举子之习,学问一事,虽稍涉其涯,而所以作语及所以传授于人,唯是一律,岂敢辄出场屋绳尺之外也!
某年近二十,未知龟山所以遗后来者为何书,及随计走都下,此说一历耳。
又二三年,中乃得之。
是时有周先生尹先生,谆谆然八九十岁人,乃文靖公一辈流也。
王信伯得之于龟山,施廷先得之于信伯
廷先,吾友也。
廷先每说洞庭之野有一人吾所畏,当买舟同一见之。
不及见此人,廷先死矣。
伤哉廷先!
每对人道说,必为之出涕。
廷先乃吾亡友方正字次云之友,某以次云六兄之故,遂定交。
某幼岁闻李太白石曼卿之为人,即踊跃道其事。
又初读《晋书》,见一样人物,如寒蝉孤洁,不入俗调,此心甚乐之。
一日对次云说古人如此,终是不俗,六兄云:「此数人孔子之门,恐一日着脚不定」。
某乃悟夫子之门为人物准的,千岁人物要得入此窠样中,乃为无愧耳。
惜哉!
千岁而上,有多少豪杰可以共学入道者,恨不令闻此语也。
陈寔管宁元德秀姿禀如许,数百年中乃一见,又却不闻道,此为大可惜。
龟山先生有一徒弟在永嘉,不知其存否。
一在三衢,即徐成叟,某旧识之。
前日过三衢,已八十馀,从前不应举。
不应举一件,自是难学。
近日龟山遗书又益出,吾子求之有馀师,乃至远远以书来此!
数年来朋友凋落,而某为独存。
某方深忧闻见有所未至,则无所参质,得吾友一纸书,此心耿耿,恨不得一相面以毕此说耳。
承所问数条,岂敢有所爱,试道一二,吾友幸择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习如车轮运转,此尚未见得如何,才顷刻推不去,便觉得前者为说之义。
起居语默,运转不停,此为时习,才一失节则馁矣。
乃知不馁即为说。
「一以贯之」,此是夫子说向曾子,以曾子穷理至此,夫子故以是告之。
曾子出,门人问之,是门人未知所谓,故曾子告之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云者,谓夫子之道乃如是忠恕,有足者皆可至也,非是以忠恕说一以贯之,忠恕违道不远,要当如是发语耳。
致知格物,致知是初学第一件,不当求之太深。
今以日用件件求之,求之不已,则察乎天地。
古人之所言,皆求之日用,日用是根株,文字是注脚,须见得日用处,注脚自可晓。
所问数条不出此,有所未尽,更劳嗣音。
判院丈不敢上状,此为龟山先生文靖公之爱子。
龟山之学,海内沾受,公之难老,后来所愿也。
与东之 其二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二、《艾轩先生文集》卷六
科场又参差,此不可晓。
此一件,惟三折肱者得之为甚审。
若归咎平时所习,欲改弦易调,即去此愈远矣,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西轩方正字一生来不知有举子调度,亦只三十以前随例取科名。
此等人物,数千百年偶一出,胸中所存,岂直为一第轻重耶!
比已遣人去乞祠,恐必可以出岭。
往来山中,亲旧时相从,此等乐事,在人间为第一。
但有杯饭可以过残年,此外何求也!
正字子方子窆铭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七、《艾轩先生文集》卷九、《莆阳文辑》卷四
子方次云葬之西郭大平之原,去之千岁,当有按图而问者。
于乎!
子方子弭然而长,曳然而彊,弇然而张,庋然而扬。
缘尺寸而下又下之,而人以为高;
自视若无所用,而人以为简;
闯门见客如不欲出,而人以为誇。
子方子长于我,先我而闻道,吾事之犹吾兄。
我于弱年,邂逅得子,饮酒可至数斗。
后五年客钱塘,语及李白石曼卿,不觉踊跃道其事。
子谓我:「今也不然。
一等人物,可以同出于舞雩之下,则也唯恐后,今也不然」。
我听此语如宿酲,欲去是非之心,盖自此分矣。
子东还,我留苕霅,见一二长者。
盐官施廷先,吾与之定交,此为子之所畏者。
我得一人曰陆子,尝语陆子于子之前。
又一人蓬累而去,乃为施子之友,尝寄食于洞庭之上,则予忘之矣。
子于莆为故家,即金紫光禄大夫讳峻之曾孙也。
其大父讳元寀,故宣义郎
讳命,与乡书,终其身不至京都
子六岁而孤,多所通解,书卷一过目即贯穿,下笔有轶语,尝于州里为首选,然实非其志也。
隐君子深父者,子多往从之。
始调闽清县慰,到官三百日,自是阖门,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处,一第三十年,所书裁三考。
有旨召对,除秘书省正字
凡九月,以风闻论事听外补。
子初来都下,齿甚壮。
伊水之役,有周先生者以子为豪杰。
子之道古非缘章句,而终不肯著书。
有所吟写,多出于偶尔,不以为长技,当使孟浩然陆龟蒙恍然一见之。
子于群处如羁束,有寒蝉野鹤萧爽出俗之度。
子之膏肓乃在是,而所得毁誉当不出是耳。
所配为刘氏,先数月卒。
友陵逆其妇以来,乃为天水赵德庄之女。
德庄重所以相友者,今为右司员外郎,从我呻吟于原上。
如黄景运者,子以其女妻之,次嫁郑樘,次未嫁。
子之死,哭之累夕。
来者哭于我,吾有兄之丧,未出户,子之窆有日,则将齐衰以往我吊也与哉!
戍来趣铭。
噫吁涕下,废一食为之铭。
其辞曰:
随时三年,时去我走。
去时三年,时在我后。
有是言哉,维子之故。
长松十亩,下有伏兔。
白日何私,铭子之墓。
方正字祭妻刘孺人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八、《永乐大典》卷一四○五三
元年冬十月丙申左从事郎、新改差泉州州学教授方翥以鱼菽一食之祭,告亡妻孺人刘氏。
呜呼!
汝以阿戍逆妇,未有来日,汝之魂梦,飞扬出屋,竟以是不得活。
呜呼痛哉!
吾遇物多褊急,汝之事我如事父。
吾弥年枕疾,手足无所用,每须一物不即来,便欲自龁,汝又何舍我而去耶!
卜日而歛,汝子以觞酒哭汝,且想阿戍是日方寸自裂也,此又所不忍道。
呜呼痛哉!
直宝文阁赵公墓志铭1175年7月4日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南涧甲乙稿》卷二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
吾友赵德庄将葬于饶州馀干县某山之原,其婿方友陵以状来曰:盍为之铭?
始与德庄游,盖三十年,在朝廷同曹,在外同事,犹兄弟也。
一日道前辈相约志墓事,德庄忽曰:某死,幸子铭之。
呜呼,德庄竟先往矣,予何辞焉!
予为建宁,后德庄才数年,方治郡圃一堂,德庄诺为之记。
闻其已病,将治书问之,则讣已及门矣,其尚忍铭!
德庄,吾宋之贤宗室也,在士大夫亦曰贤。
力学能文,风度洒落,词辩纚纚不休。
遇樽酒谈笑,掀髯抵掌,一坐尽倾。
然持身严甚,非其交不往。
当议论是非曲直之际,嶷嶷不可屈,虽坑阱在前弗顾,钟鼎探手可得,不能诱也。
既受知圣主,亦且用矣,邅如于外,不得尽其才而没,岂命也哉!
德庄讳彦端德庄其字也。
宣祖皇帝为八世孙。
曾祖讳叔邯,赠广德军节度使封淮阳侯
祖讳泽之,赠右朝奉郎
考讳公旦,终左朝奉郎、知建昌军南城县,赠左中大夫
妣某氏,赠令人。
德庄年十七应进士举南城亦锁其厅试进士,父子俱为国子监第一,遂同登绍兴八年礼部第,主临安府钱塘县簿
公卿贵人争识之,声名籍甚
建州观察推官丁外艰
释服,得军事判官秀州
守不任事,德庄率为之区处,不自以能称。
用荐者改左宣教郎
有以德庄之文达宰相父子,欲用为中都官者,德庄惧而归,其人果败。
从吏部选,知饶州馀干县,为政简易而办治。
德庄谋居邑中,而邑人至今称之,曰吾旧宰也。
福建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
近臣荐所知宗室,隆兴改元,召对,上迎谓曰:「闻卿俊才久矣」。
时王师北伐还,德庄则曰:「臣宗室也,与国家尤共休戚,言敢不尽?
前日议者恶人异己,故近臣有不得尽其谋,远臣有不敢进其说。
如无近者一战之悔,则将赞陛下以群言为可废矣,愿深为他日戒」。
国子监丞,迁吏部员外郎,言:「元丰初节度观察使才八员,今乃四十员;
防御至刺史才二十员,今乃二百员。
乞重名器,抑侥倖」。
又言:「本朝以兵为国,宜汰厢军以益禁兵。
宗室孤遗女恩所不及无肯娶者,请听其夫得就转运司试以优之」。
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会参知政事叶公去位,有阴谓为党者,德庄曰:「吾何党哉?
党于是而已」。
即请外除,知江州
不数月,召为检详文字,迁右司员外郎
叶公既相,德庄为言人材巨细,可用不可用,大抵称人之善,以助朝廷之选。
德庄父子甚贫,客四方,祖妣与其昆弟及妻子丧,皆藁葬未厝。
德庄曰:「吾得去毕此幸矣」。
既诸公留之不可,除直显谟阁,为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
即冒大雪馀干,毕葬而后还。
朝廷增修边备,与予同论江淮事宜及所俘去留。
上批纸尾,俾与大将议。
饶、信州大饥,民强籴为暴,官廪不继,德庄行部,请留二州上供米各三万斛赈粜,自是岁以为常,民以不病。
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过阙,请久任淮南郡,休兴筑以安边民,乞放池州被水人户夏税,故徽州折帛钱俾输本色,皆极一路利害。
上遣中贵人谕旨,留为左司郎中,假户部尚书馆伴大金贺正使。
前是宗室无出疆为伴使者,自德庄始。
太常少卿,复丐外,除直宝文阁知建宁府
德庄旧悉其俗,民以便安。
岁馀治仓廪,亭馆一新之。
因严不举子令,且曰:「毋俾民畏,当有以利之也」。
乃乞下户生子给米一斛,与钱千,及蠲其身丁,凡万四千缗,而以府用之钱偿县。
宰相见其奏,叹曰:赵君平日不吾同,此议何可遏也?
遂著为一路法。
提点浙东路刑狱,坐衢州账历稽期削两秩,德庄恬弗辩。
以小疾,得主管台州崇道观
馀干号佳山水,所居最胜,日与宾客觞咏自怡,好事者以为有旷达之风。
德庄在朝时,每欲用为文字之职,讫不得用。
闻其诗词一出,人嗜之往往如啖美味。
然宗戚贵游欲以图画纳禁廷,祈为题赋者,率谢不能。
其掾宰府,尽言无所逊避,以是多忤。
与人交坦然,不事畦畛。
其为县务宽其民,其为郡务假其属邑,其为部使者则郡之细故亦不问。
喜为义事,重然诺,遇所施与,不顾家有无,亲故客之经年不厌,其田园屋宅之计如不闻也。
官至朝奉大夫,享五十有五岁,卒以淳熙二年七月四日,葬以是年某月某甲子。
先娶曾氏,继室李氏,赠封皆宜人
一男子,良夫将仕郎
二女,一嫁同年进士秘书省正字方翥之子,即友陵也,一尚幼。
其所为文,类之为十卷,自号《介庵居士集》云。
铭曰:
诸王裔,鲜克蹈义。
惟向与歆,父子同著。
于赫宋宗,仕于四方。
有才有良,文艺益彰。
德庄父子,声誉则伟。
南城弗施,盖在其嗣。
主实遇圣,知其隽名。
正色委蛇,首于列卿
人则爱之,其用弗究。
天胡啬之,而弗俾寿!
于越之滨,德庄所安。
没又葬焉,宜千万年。
仙篆石 南宋 · 方翥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何人登眺睨绝顶,一树一石探幽奇。
虫文鸟篆不可识,如读岣嵝神禹碑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卷七 《莆阳比事》:仙篆石陈岩山,面平如削,文迹纵横若篆籀,方正字翥诗云云。)
诗话(上)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诚斋集》卷一一四
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
杜子美武侯》诗云:「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何逊《行孙氏陵》云「山莺空树响,垄月自秋晖」也。
杜云「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此庾信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也。
「出」「上」二字胜矣。
阴铿云「莺随入户树,花逐下山风」,杜云「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又云「水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此一联胜。
庾信云「永韬三尺剑,长捲一戎衣」,杜云「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亦胜庾矣。
南朝苏子卿《梅》诗云「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介甫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述者不及作者。
陆龟蒙云「慇勤与解丁香结,从放繁枝散诞春」,介甫云「慇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头自在春」,作者不及述者。
山谷集中有绝句云:「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零落杏花香。
春风不解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唐人贾至诗也,特改五字耳(贾云「桃花历乱垂香」,又「不为吹愁」,又「惹梦长」。)
东坡云:「春霄一刻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人寂寂,鞦韆院落夜深深」。
介甫云:「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二诗流丽相似,然亦有甲乙。
「问君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宛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又「相随遥遥访赤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岳度尽风声」,此李太白诗体也。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又「白摧圬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又「指挥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又「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此杜子美诗体也。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又「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又「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又《李白画像》「西望太白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浣吾足乃敢嗔」,此东坡诗体也。
「风光错综天经纬,草木文章帝杼机」,又「涧松无心古须鬣,天球不堟中粹温」,又「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此山谷诗体也。
《金针法》云:「八句律诗,落句要如高山转石,一去无回」。
余以为不然。
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
子美重阳》诗云:「明年此会谁健
把茱萸子细看」。
《夏日李尚书期不赴》云:「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诗有一句七言而三意者:杜云「对食暂餐还不能」,退之云「欲去未到先思回」。
有一句五言而两意者:陈后山云「更病可无醉,犹寒己自知」。
诗有句中无其辞而句外有其意者。
巷伯》之诗,苏公刺暴公之谮己,而曰「二人同行,谁为此祸」?
杜云「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上言其力贫,故曰「赊」,下言其无使令,故曰「亲」。
又「东归贫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上有相干之意而不言,下有恋别之意而不忍。
又「朋酒日劝会老夫,今始知嘲其独遗」,已而不招也。
又夏日不赴而云「野雪兴难乘」,此不言热而反言之也。
唐人云:「葛溪漫淬干将剑,却是猿声断客肠」。
又《钓台》:「如今亦有垂纶者,自是江鱼卖得钱」。
唐人《长门怨》:「错把黄金买词赋相如自是薄情人」。
崔道融云:「如今却羡相如富,犹有人间四壁居」。
诗有惊人句
杜《山水障》:「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白乐天云:「遥怜天上桂华孤,为问姮娥更有无。
月中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韩子苍衡岳图》:「故人来自天柱峰,手提石廪祝融
两山坡陀几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
此亦是用东坡云:「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杜牧之云:「我欲东召龙伯公,上天揭取北斗柄。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见底看海空」。
李贺云:「女娲鍊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褒颂功德五言长韵、律诗,最要典雅重大
如杜云:「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鸿钧」。
又云:「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
山河扶绣户,日月近彫梁」。
李义山云:「帝作黄金阙,天开白玉京
有人扶太极,是夕降元精」。
七言褒颂功德,如少陵贾至诸人唱和《早朝大明宫》,乃为典雅重大
和此诗者,岑参云「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最佳。
七言长韵古诗如杜少陵《丹青引》、《曹将军画马》、《奉先县刘少府山水障歌》等篇,皆雄伟宏放,不可捕捉。
学诗者于李、杜、诗中求此等类诵读沉酣,深得其意味,则落笔自绝矣。
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左氏传》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
此《诗》与《春秋》纪事之妙也。
近世词人闲情之靡,如伯有所赋赵武所不得闻者,有过之无不及焉,是得为好色而不淫乎?
晏叔原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
唐人《长门怨》云「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是得为怨诽而不乱乎?
刘长卿云「月来深殿早,春到后宫迟」,可谓怨诽而不乱矣。
近世陈克《咏李伯时宁王进史图》云「汗简不知天上事,至尊新纳寿王妃」,是得为微,为晦,为婉,为不污秽乎?
李义山云「侍燕归来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可谓微婉显晦尽而不污矣。
士大夫间有口传一两联可喜,而莫知其所本者。
如「人情似纸番番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又「饱谙世事慵开眼,会尽人情只点头」,又「薄有田园归去好,苦无官况莫来休」。
又《贺人休官》:「重碧杯中天更大,软红尘里梦初收」。
竟不知何人诗也。
又有嘲巧宦而事反拙者,「当初只谓将勤补,到底翻为弄巧成」,此尤可笑。
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
余尝与林谦之论此事,谦之慨然曰:「但吾辈诗集中不可不作数篇耳」。
如杜《九日》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不徒入句便字字对属,又第一句顷刻变化,才说悲秋,忽又自宽,以自对君,自者我也。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腾作一联。
孟嘉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至此笔力多衰,今方且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非笔力拔山,不至于此。
明年此会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则意味深长,幽然无穷矣。
东坡《煎茶》诗云:「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
水清,一也;
深处取清者,二也;
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
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
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其状水之清美极矣。
「分江」二字,此尤难下。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此倒语也。
尤为诗家妙法,即少陵红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也。
「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又翻却卢仝公案。
吃到七碗,坡不禁三碗;
山城更漏无定,「长短」二字有无穷之味。
初学诗者须用古人好语,或两字,或三字。
山谷《猩猩毛笔》:「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平生」二字出《论语》;
身后」二字,晋张翰云「使我有身后名」;
几两屐」,阮孚语;
五车书」,庄子惠施
此两句乃四处合来。
又「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春风春雨」,「江北江南」,诗家常用。
杜云「且看欲尽花经眼」,退之云「海气昏昏水拍天」。
此以四字合三字,入口便成诗句,不至生梗。
要诵诗之多,择字之精,始乎摘用,久而自出肺腑,纵横出没,用亦可,不用亦可。
诗家备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
山谷《猩猩毛笔》是也。
猩猩喜著屐,故用阮孚事。
其毛作笔用之抄书,故用惠施事。
二事皆借人以咏物,初非猩猩毛笔事也。
《左传》云:「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山谷《中秋月》诗云:「寒藤老木被光景,深山大泽龙蛇」。
《周礼·考工记》:「车人盖圆以象天,轸方以象地」。
山谷云:「丈夫要弘毅,天地为盖轸」。
孟子云:「武成取二三策」。
山谷东坡云:「平生五车书,未吐二三策」。
孔子老子相见倾盖邹阳云「倾盖如故」。
孙侔东坡不相识,以诗寄东坡,和云:「与君盖亦不须倾」。
刘宽为吏,以蒲为鞭,宽厚至矣,东坡云:「有鞭不使安用蒲」?
杜诗云:「忽忆往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苍苔,如何不饮令心哀」?
东坡云「何须更待秋井塌,见人白骨方衔杯」,此皆翻案法也。
余友人安福刘浚景明《重阳》诗云「不用茱萸子细看,管取明年各强健」,得此法矣。
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
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
李义山忧唐之衰云:「夕无限好,其近黄昏」。
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如莺花啼又笑,毕竟是谁春」。
唐人《铜雀台》云:「人生富贵须回首,此地岂无歌舞来」?
《寄边衣》云:「寄到玉关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折杨柳》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皆佳句也。
介甫云:「更无一片桃花在,为问春归有底忙」?
「秪是虫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
百啭黄鹂看不见,海棠无数出墙头」。
「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不减唐人。
然鲜有四句全好者。
杜牧之云:「清江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唐人云:「树头树尾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韩渥云:「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蔷薇花在否,侧卧捲帘看」。
介甫云:「水际柴扉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隔屋吹香并是」。
东坡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四句皆好矣。
五言长韵古诗如白乐天,《游悟真寺一百韵》,真绝唱也。
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
少陵《羌村》、后山《送内》,皆有一倡三叹之声。
隆兴以来以诗名者:林谦之范至能陆务观尤延之萧东夫
近时后进有张镃功父赵蕃昌父刘翰武子黄景说岩老徐似道渊子项安世平甫巩丰仲至姜夔尧章、徐贺恭仲、汪经仲权
前五人皆有诗集传世。
谦之常称重其友方翥次云诗云:「秋明河汉外,月近斗牛旁」。
延之有云:「去年江南荒,趁逐过江北。
江北不可住,江南归未得」。
有《寄友人》云:「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
又《台州秩满而归》云:「送客渐稀城渐远,归涂应减两三程」。
东夫《饮酒》云:「信脚到太古」。
《登岳阳楼》:「不作苍忙去,真成浪荡
三年夜郎客,一柂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又:「荒村三月不肉味,并与瓜茄倚阁休。
造物于人相补报,问天赊得一山秋」。
至能有云:「月从雪后皆奇夜,天到梅边有别春」。
功父云:「断桥斜取路,古寺未关门」。
绝似晚唐人。
《咏金林禽花》云:「梨花风骨杏花妆」。
黄蔷薇》云:「已从借叶,更染为裳」。
写物之工如此。
余归自金陵功父送末章云:「何时重来桂隐轩,为我醉倒春风前。
看人唤作诗中仙,看人唤作饮中仙」。
此诗超然矣。
昌父云:「红叶连村雨,黄花独径秋。
诗穷真得瘦,酒薄不禁愁」。
武子云:「自锄明月种梅花」。
又云:「吹入征鸿数字秋」。
渊子云:「煖分煨芋火,明借绩麻灯」。
又:「客路二千年五十,向人犹自说归耕」。
平甫《题钓台》:「醉中偶尔闲伸脚,便被刘郎卖作名」。
恭仲云:「碎斫生柴烂煮诗,又有姚宋佐辅之」。
一绝句云:「梅花得月太清生,月到梅花越样明。
梅月萧疏两奇绝,有人踏月绕花行」。
僧显万亦能诗:「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三更云去作行雨,回头方羡老僧闲」。
又《梅》诗:「探支春色墙头朵,阑入风光竹外梢」。
又:「河横星斗三更后,月过梧桐一丈高」。
又有庞右甫者,使虏过汴京云:「苍龙观阙东风外,黄道星辰北斗边。
月照九衢平似水,胡儿吹笛内门前」。
吾族前辈讳存字正叟,讳朴字元素,讳杞字元卿,讳辅世字昌英皆能诗。
元卿年十八第进士,其叔正叟贺之云:「月中丹桂输先手,镜里朱颜后生」。
吾乡民俗,未熟,摘而蒸之,舂以为米,其饭绝香。
元素有诗云:「和露摘残云浅碧,带香炊出玉轻黄」。
余先太中贫,尝作小茅屋三间,而未有门扉,干元卿求一扉,元卿以绝句送至云:「三间茅屋独家村,风雨萧萧可断魂。
旧日相如犹有壁,如今无壁更无门」。
昌英有绝句云:「碧玉寒塘莹不流,红渠影里立沙鸥。
便当不作南溪看,当得西湖十里秋」。
吾州诗人泸溪先生安福王民瞻名庭圭,弱冠贡入京师太学,已有诗名。
有绝句云:「江水磨铜镜面寒,钓鱼人蓼花湾。
回头贪看新月上,不觉竹竿流下滩」。
绍兴间宰相秦桧力主和戎之议,乡先生胡邦衡时为编修官,上书乞斩,谪新州
民瞻送行诗:「一封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
百辟动容观奏议,几人回首愧朝班?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落南州瘴海间。
不待百年公议定,汉庭行贾生还」。
「大厦元非一木支,要将独力拄倾危。
凝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秪心知。
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
有欧阳安永上飞语告之,除名窜辰州
孝宗登极,召为国子监簿,以老请奉祠,除直敷文阁宫观
尤延之尝诵吴则礼诗:「华馆相望接使星,长淮南北已休兵。
便须买酒催行乐,更觅何时是太平
满船卖了洞庭,雪色新裁白纻衫。
唤得吴姬同一醉,春风相送过江南」。
又:「枫叶芦花满钓船,水风清处枕琴眠。
觉来失却潇湘月,却问青山觅酒钱」。
神宗徽猷阁成,告庙祝文,东坡当笔
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陈无己毕集,观坡落笔云:「惟我神考,如日在天」。
忽外有白事者,坡放笔而出,诸人拟续下句,皆莫测其意所向。
顷之坡入,再落笔云:「虽光辉无所不充,而躔次必有所舍」。
诸人大服。
润州火,爇尽室庐,惟存李卫公塔、米元章庵。
元章喜题塔云:「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
有轻薄子于「塔」「庵」二字上添注「爷」「娘」二字。
元章见之,大骂。
轻薄子再于「塔」「庵」二字下添注「飒」「糟」二字。
元章母尝乳哺宫中,故云。
「糟」字本出《汉书·霍去病传》云「鏖皋兰山下」,注云:「今谓糜烂为鏖糟」。
轻薄子用「糟」字黏「庵」字,盖今人读「鏖」为「庵」,读「糟」为子甘切。
添注遂成七言两句,云「神护卫公爷塔飒,天留米老娘庵糟」矣。
乡先生刘尚书才邵字美中,云刘弇伟明献《南郊大礼赋》,首句云:「粤惟古初,豺獭有祭」。
(音惰)小大南郊大礼,祭天地祖宗,而比之豺獭之祭,此譬如千乘万骑羽猎长杨,而于其间说斗虾蟆。
刘侍郎岑字季高,居建康
中书舍人张孝祥字安国,时为师,还往甚密。
一日安国忽具衣冠造季高季高惊异未出,先令人问盛服而来何故。
安国曰:「欲北面书法」。
季高不辞让,著道服而出。
安国即令人扶季高纳再拜者再,季高亦不辞让。
安国请曰云云,季高答曰云云,大意令安国李邕书。
徽宗尝问米某:「苏轼书如何」?
对曰:「画」。
黄庭坚书如何」?
曰:「描」。
「卿书如何」?
曰:「刷」。
高宗初作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
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
最后作孙过庭字,故孝宗与今上皆作孙字。
韩退之《答李师锡书》云:「思元宾而不见,见元宾之所与则如元宾焉」。
此用石勒语。
王浚麈尾,悬之壁间,每瞻仰之云:「王公不得见,见王公之玩好如见王公焉」。
退之作《河南少尹李素铭》云:「高其上而坎其中,以为公之宫,奈何乎公」!
此用东方朔武帝董偃云:「奈何乎陛下」!
退之上宰相书》云:「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
此用《左传》语。
南蒯将叛,邑人歌之曰:「恤恤乎,湫乎,悠乎」!
又《杜兼铭》云:「事在于人,日远日忘」。
此用《晋书》张骏语,谓「中原之于晋,日远日忘」。
又《平淮西碑》自「皇帝曰光颜汝为陈许帅」,曰重胤云云,曰弘云云,曰文通云云,曰道古云云,曰愬云云,曰「度,惟汝予同,汝遂相予」,此用《舜典》命九官文法也。
柳子厚《答韦中立书》云:「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
此用《周礼·考工记·函人》句法,云:「视其钻空,欲其惌也,视其里,欲其易也;
视其朕,欲其直也。
櫜之欲其约也;
举而视之,欲其丰也;
衣之欲其无齘也」。
韩退之《行箴》云:「宜悔而休,汝恶曷瘳?
宜休而悔,汝善安在」?
柳子厚《忧箴》云:「宜言不言,不宜而烦。
宜退而勇,不宜而恐」。
二箴相似,未知孰先为之者。
曾子固王无咎字序》云:「以颜子之所以为学者期乎己,余之所望于补之也。
假借乎己而已矣,岂予之所望于补之哉」!
此用孟子句法:「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
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
介甫《送陈升之序》云「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陈升之而已矣。
煦煦然仁而已矣,孑孑然义而已矣,非予所望于升之也」。
子固《送王希序》、介甫《九曜阁记》言洪抚两州山川之胜、游览之乐,亦大略相似,未知孰先为之者。
竹溪所藏方次云与夹漈帖1265年9月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后村题跋》卷一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
昔闻之林井伯、孔初平诸老,言麟台方公给札时,院吏先送策题,却之曰:「何待我之浅也」!
发策者遂以三国六朝形势战守为问,廋辞僻事,若傲以所不知者。
一挥六千字,条列缕析,如响答声,凡陈寿王隐孙盛习凿齿沈约魏收诸书所载,无毫漏失。
学士大夫读之失惊。
入馆未几而去。
性高亢,惟友夹漈,善艾轩
今遗文惟诗卷,又律赋「一马渡江,五龙夹日」之联见于《夷坚志》。
素妙心画,今大字惟存「祥应庙」三字,行草惟竹溪所藏此帖,有二王笔意。
以公精博,眼空四海,而犹艾轩相聚,尽借夹漈新书读之,前辈尚友服善如此。
然则谓公恃材傲物,不容于馆阁者,非笃论也。
公子景严有父风,赵介庵德庄以子妻之。
景严死,其后遂衰。
咸淳乙丑九月,与竹溪会于海月堂,窃观墨本,因题其后。
跋徐氏二诰 其一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一、《后村题跋》卷一三
徐先辈唐季擢第,不肯仕朱梁,归死于莆。
其墓只书「徐先辈」,与朱文公书「处士陶潜」何异?
史失其传,至六世孙昶仕于本朝。
家藏二告,一雍熙告,自前晋州汾西县主簿三考授曹州司理判官
其告犹用制,首云:「徐某年三十九戊申,身材中形,面貌黄白色,少有髭」。
次云:「兴化府莆田县崇业乡,身为户,曾祖夤」。
先辈朝名士,见遗于史,而独见于裔孙告身如此。
端拱告赞书云:「郡司理,古小国之秋官也。
比来佐僚皆用郡吏,朕重惜人命,乃选士流。
以尔曹州司理判官徐昶佐彼狱官,绰有能声,言事者达予闻听,召赴阙廷。
嘉其俸薄而能廉,位卑而不屈,升为佐邑,用劝下僚。
慎尔初终,无忝恩宠。
可授楚州宝应县主簿」。
除卑官而有训词,历郡掾而授邑佐,由文林而升登仕,殊不可晓。
此纶言出于知制诰王元之笔,此公非轻许可者,其人之廉而不屈可谓「无忝尔祖」矣。
前告杨公徽之苏公易简皆系衔,后告太保兼侍中普、右仆射昉、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蒙正
以《实录》考之,岁月职位悉合。
于此时虽抱关击柝亦可乐,岂必显融哉!
次云方先生诗集序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一、《鬳斋续集》卷一二
余尝因论世尚友之言,而后知古人所以慨惜人物者。
夫以友天下之士为未足,而必求之诗书,是岂忽近而骛远哉?
盖宇宙茫茫,人物能几,同乎伊尹,犹有莱朱献子之友,已忘其三。
向非孟氏一言,则俱泯泯矣。
网山先生尝曰:「在昔乾、淳,莆之人物最盛,其间数大老,若文节、次云、景韦、渔仲,皆千载人物」。
艾轩以集行,夹漈《通志》、溪东《艺圃》久传于世,可以读其书而知其人。
麟台方公既殁,其后浸微,平生著述,片纸不存。
其可传者,惟古律诗两卷,亦复沉没不显,姓氏仅见于艾轩铭,是岂非可重慨惜也耶!
公尝自言:「吾文如雨,沛然而作,则奔注百川,㳽满万壑。
常时一滴无之,蓄之渟泓,发之闳肆」。
其抱负果何如哉!
闻公初给札时,吏白策题例先得,公挥手叱之,翰长闻而不乐,遂取三国六朝兵争险要,错综其问以困之。
公入擒文,一览而笑,雍容奋笔,终篇万馀言,南北数百年攻守得失,如指诸掌,何愧于哉!
是所谓沛然如雨者也,使其全藁幸传,岂在古人之下?
乃若其诗,则或长或短,可兴可观,是谓学问之鼓吹也。
其飘洒即谪仙,其浑重即子美,得遗音于《风》、《雅》,寄逸思于《庄》、《骚》,虽,亦当北面,馀子何数焉。
余年二十一时,得公此集,昼夜讽味,如见其人。
故箧久留,蠹蚀殆尽,访公之家,则屋易主矣,况集板乎?
每一追思,怅然如失。
今公族孙岩访寻,幸得录以寄余。
得鼎还珠,不足喜也,叙而藏之,因语岩曰:「千岁而下,有论世尚友者,必求之吾侪,相与珍惜可乎」?
陈西轩集序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一、《鬳斋续集》卷一二
士莫难于知道,文直寄焉尔。
因其所寄,而后知者存焉,然则文亦不可忽也。
茫茫宇宙,知道者能几,苟有矣,存而用不见于时,没而文不垂于后,是非尚论人物者所惜哉!
西轩陈先生,有道有文者也。
生游洋万山中,而学得圣贤之心,文接神明之奥,趣诣幽眇,出吻芬葩,率皆蝉脱于尘浊之表。
其在当时,与次云、老艾、溪东、溪西为同出,是盖孟子所谓豪杰之士。
艾轩一字不轻许人,独谓公之学「不缘师授,其视横渠,为同时独晓者」,集中诸铭,独次云曰子方子、公曰子陈子而已。
至于其文,则曰:「今之良者,与玉同色,岂不以人知黄之为金,而不知白者尤贵乎」?
盖为不知公者叹也。
公年不盈六十,仕不过一邑,生不求闻于人,而后之志人物于莆者亦于公缺焉,金玉之言,盖于是信矣。
余生最晚,年二十时,得公「月圆沲沲」之赋于先师乐轩,吾师深敬公者,余固焚香慕尚久矣。
最后始传此集于公曾孙子高
观其记、序、论、赞,颇有《檀弓》、《谷梁》、太史公之风;
古今五七言可与子昂、元结、浩然相上下。
至如《桃花》、《瑶华》诸赋,使孙卿屈原见之,亦当击节。
而《西轩》一首,自为态度,又与争幽洁焉。
此其所得所寄,艾轩不可作,谁与论其樊者?
然公游戏于此,岁月浩矣,岂应所传止尔。
苟非残篇败箧,沦委于地,蒸为灵芝,流为醴泉,则其光芒蕴积,必且为华星卿云矣,又孰得而见之?
此余所以重惜于此书也。
公讳某,字某兴化人承议郎、知长乐县
政和辛卯,卒乾道丁亥艾轩所为窆铭与墓志在。
其出处言论略见于《黄钟燕话》。
余大母即公族孙也。
后村集序淳祐九年二月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二、《皕宋楼藏书志》卷九○
作者不祈人之知,知之者常在数十年之后,自古诸名人皆然。
盖未有其人之好恶未齐,而其文之声价已定者
摘其小疵,而指为大谬,悠悠穹壤,异喙同词。
昔之人固有愤恨于时,而弃掷其平生所作者,或瘗以冢,或泛于瓢,岂非痛识真之难耶?
独我祖宗盛时,儒学明而士具眼,文章家之品目未尝以穷达为高下。
若欧、曾、苏之名以文,之名以诗,虽其身困踬寂寥,诮者詈者,附和同声,而片文只字,人人赏重,其传则自若也。
中兴百年,以文字行于今者,其最大亦十数家,大半手自编次。
一时或遇或否,互为升沉,于文何加损焉?
此我朝人物议论之公,有非前代所可及也。
后村先生刘公得文名最早,排抵于时亦最甚。
仆才少公七岁,而畴昔受学乐轩时,已尝诵公《南岳藁》。
盖吾师一日得之,喜甚,呼而语仆曰:「子于诗喜义山禹锡二氏,是编犹有刘、李所未到者」。
余受而味之,曰:「此世所称二刘诸孙者耶?
此章泉、涧泉诸老之所畏者耶?
此水心所谓可建大将旗鼓者耶」?
两乡相望,虽未能数舍,而其人则未之识也。
既而仆走江淮后村以谗废十年矣。
身虽诎而文日传,时从数千里外,有能道其名而诵其诗语,以为今人,率不信,亦知公之诗名久而传者远矣。
端平初,余留太学,偶谒计幕汤公巾,后村时以西府掾对,晦静语余曰:「子得潜夫对疏乎?
言所难言,非特词章为妙。
西山之门,此为巨擘」。
余于是知公于诗之外尤有过人者,然犹未及登门也。
余成进士南归,后村旋亦去国,始克见于其居。
挟策过从凡一再载,颇常闻所未闻。
中间揆携,时蒙寄以新藁,闻者必争求之。
丙午,余待罪校雠府,公自江左召,甫见上,即锡第,长蓬山,专史事;
未几日,又入经幄,直纶省
仆于公为列属,遂得时见讲卷词草诸篇,每每精妙绝出。
无何,乃以留黄不奉诏去,而掖垣诸藁,脍炙于人,好文者至传写以相遗。
是公之连蹇不得志虽甚于诸贤,而文字之传,亦非意见不同、嗜好相背者所可得而抑遏也。
昔者李定之于东坡,且以奇才见予,况他人乎?
然世犹以全集不尽见为恨。
去秋,余补外此来,间得语从容,屡以此请,而公谦避再三,不之许。
余曰:「莆,名郡也前辈诸闻人文字散落不少。
夹漈著书最多,可名者七百种,今之存无一二。
艾轩没五十年,遗文始裒集,仅得二十卷,放失知几何。
他如次云之诗、西轩之赋,与先正二刘所作,则世无复见者矣。
前之守于斯者能无愧乎?
仆将逃此愧于后,公独何所靳于今?
此非为仆赐,为国人赐也」。
公于是不得已而出之。
余既尽得公所藏,刊之郡斋,且连月讽咏不去手。
乃敛衽而叹曰:夫文章非一体,能者互有短长。
王粲他文不如赋,子美无韵者难读,温公不习四六,南丰文过其诗,此皆前辈评论也。
以余观于后村,自非天禀迥殊,学力深到,何其多能哉!
诗虽会众作而自为一宗,文不主一家而兼备众体。
摹写之笔工妙,援据之论精详。
其错综也严,其兴寄也远。
或舂容而多态,或峭拔以为奇。
融贯古今,自入炉鞴。
有《谷梁》之洁,而寓《离骚》之幽;
相如之丽,而得退之之正。
霜明玉莹,虎跃龙骧,闳肆瑰奇,超迈特立。
千载而下,必与欧、梅六子并行,当为中兴一大家数也。
至于伦纪奏篇,涂归谏疏,与夫某人谢事之词,此又公立朝大节,来者宜焚香诵之,不然,文岂能徒传哉?
公名克庄字潜夫莆阳人后村者,因其居以自号也。
淳祐九年,龙集己酉中春既望竹溪林希逸书。
按:《后村集》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跋富文方公行状艾轩作)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三三、《鬳斋续集》卷一三
某少读艾轩书,知先生所与交者,如方次云陈西轩、溪东溪西二郑大著正字二刘,片文只字,忘饥渴以求之,幸而得,昼诵夜梦,思见其人。
尝谓莆于是时人物如此,是皆千百年间见之士,何其盛哉!
何其盛哉!
北山礼部又以远祖富文公行状寄余,曰:「此艾轩先生所作也」。
余喜而拜,奁香而诵,则知富文之于老艾,犹为前一辈,老艾初年尝问学焉。
状公几二千言,且以门人自称。
先生于人,一字岂轻与?
又言,公识拔溪东、休斋于未知名时,而溪西亦以奇书奥义求质于公。
然则富文之于莆,又为诸名人所敬畏者,是为何等人物!
惜其文未及见,而遗言卓行仅于志状中得之。
使此数纸不传,后来谁复知者?
北山方有盛名于世,今既表而出之,富文之名自是显显矣。
方舆之后,八世殿中,祖以孙著,表于河东北山其有焉。
玉鸽乾隆癸酉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八
蜀岭春花状,蓝田瑞物呈。
传书堪并雁,入画欲欺莺。
双翼如方翥,圆喉未易鸣。
灵禽称善合,妙义示恒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