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汝南主客文集序1128年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嵩山文集》卷一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士有有其实而名不与之俱,或得名一切而违其实,方以耻我,乃欲以我荣诸?
此人君当宁日以求士,而左右大臣蔽之之术也。
或有千百而一,自达于人主前者,不蔽之,则忌之,幸得逃罪谴者鲜矣。
无曰此细事也,实世之治乱兴亡系焉。
说之从世父新知蔡州、故尚书主客郎中,生知所学,少有辞赋声名出诸生上,其仕既久矣。
大臣方平居无心于除吏时,每见公,曰:「诏刊七史,公也」。
且复叹曰:「『礼乐终梁绝,文章过魏残』,真是绝唱」。
是公礼部优等奏名时所赋诗也。
公释褐以甲科为常州司理参军
知州事陈公襄,四先生之一也,肇兴学校,躬横经为诸生以讲,勤甚。
王平甫以布衣专主说书,有霍汉英李公弼者豪英,不特为东南之秀也,且以头角诸生数百人。
公有职事在学校,诸生从公,有闻见,服膺无异辞。
嗟夫,公少仕以文学著也如此。
逮公三年免丧之后,始有新学,而先王之经亦以新名之,公自伤焉。
乃为青州寿光县主簿,或不以簿书勾考待公者几希。
清献赵公帅青,公独叹曰:「吾不得于薄而得于厚矣」。
清献公初入境时,荐公为州教授
时相滋不喜曰:「赵阅道以谓文学士也」。
公自兹久于粗官而甘心焉,亦绝口不为人道简编中一字。
居无几何,上念高丽表章美可观,诏掌高丽书状者慎其选,无自屈。
宰相谓公乃可奉诏,于是公复以文学称。
或谓公是行也,有母老可辞,而公白相府曰:「幸与高丽国王并通闺籍,顾书状官礼数如何,非不荣,斯赏格懋也」。
盖前未有以朝臣职是行焉者。
公乃复与刀笔吏游,而钱谷得意少年,谓公易与也。
公出有使节郡符,入而闲居挂冠,默以文章事付诸后进,意若讳其少时所能者,茫然自不省平生藁草尝有无也。
公季子谦之年十有三岁,窃有志焉,如人适嗜好而勤收拾,无远迩,唯恐公一字留落也。
乃得公诗若干,杂文、论、表章若干,定著为若干卷,以待后之览者。
泰山或有不见者,而岩为万国之尊则自若也。
东坡兵部尚书,公丞太仆,以事谒省部
时天寒甚,东坡命酒手以觞公。
公色动,若不自安。
东坡叹曰:「何姬公三十年时,今乐府辞盛于诸公间,窃与游焉。
孰谓公嗟咤至是乎」!
公与豫章黄鲁直周旋而唱和多矣,齐鲁彼此者,果孰为笃论也?
公于一世交游真得泛焉而亲焉者,以有德归范彝叟,而心向之馀则宁轻富贵。
而不忌语言,以轩轾一坐,若无人焉者,难谓公以他人并范也。
公之不愧屋漏则然矣,而于屋漏有愧者,果足以知之乎?
惟知公于士,泾渭源委湛如,不可荡漾,然后知公之文先灌后索云。
谦之与说之同避地海陵,偶兵火未服两骖时,难忘五世承平图书之好,乃请说之序公见存之集,何以辞!
公讳端仁,字尧民,末得知蔡州,未果行,以疾卒。
谨题其集曰《汝南主客集》。
建炎二年戊申九月十六日,从侄具官说之谨序。
宋故朝请大夫提点亳州明道宫吴公墓志铭宣和元年八月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九、《嵩山文集》卷二○、民国《潍县志稿》卷二七
文肃吴公有子讳琼,字彦琳,其发强刚毅似其先正,而蕴崇卒不少施
其问学蒙前人之光,无待苦辛如异日,而专儒术,排释氏异端,不自名家。
故欲得公而书之者实难。
虽乡里或终身莫之知,乡老非无在位得时者,亦莫能挽之以进。
彼边幅望誉之士,忌焉而不往以一言,盖犹不知公也。
贾侍郎丞相政事堂,曰:「吴琼难进者,愿相公礼之,以为多士劝」。
丞相遽问公氏族,贾侍郎曰:「故资政殿大学士吴公子也」。
丞相异之,曰:「是吾魏忠献公三朝同秉政大臣之子,其可不用」!
乃擢行大理寺丞右治狱,闻者为贾侍郎怒于色,公曰:「如其素所闲习,亦何嫌」!
卒辞之,改丞光禄
公曰:「是无足辞者」。
光禄轨度其仪,虽贵近惮之。
有他丞相子为大官,今势出诸卿上,群媚欢谒,公独未尝一与共饮食语言,乃罢公丞事
未几,丞相贬,其子下吏治,并及其前日得周旋者。
或不知公,谓公可以辩其所以罢者,公乃亟从吏部选,得签书忠武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部使者,势焰薰灼一时,众目之曰祸人也。
其天资好弱人以自戏,一见公之貌而疏,再接其言以屈,卒茹以利则难且惭,彼祸人者独不肆螫毒于许人,繄公阴赉之。
秩满,通判隰州
转运司檄隰之于极边,公不可,曰:「隰人素贫,幸无速毙之」。
而旦夕他州之馈道隰之境,车音尘接,知州武人,亦为公惧,而公持益坚。
赖朝廷之惠,特罢是役,而他州之民孤上恩矣。
隰人乃绘公像而祠之,去隰之日,毁三年公酒特契,众始知公前日不欲苟异挠众,今日能必行其志,无德色。
调知郢州,有蔡之富民李鉴者,故杀人,岳具而不承者再,乃以属已逸其證人矣。
公曰:「勿遽锢,以购亡」。
使家人诉于朝,提点刑狱失朝廷旨,乃不直公。
公罢所居官久之,朝廷是公,还公郢州,公曰:「不辱尔,无能复济汉水」。
宫祠,得提点亳州明道宫,时就养于子浚复州工曹事之舍,政和七年丁酉也。
七月己未,公疾不起,年六十有七。
积官朝请大夫
妻孔氏,孔子四十五世孙,中丞之孙,侍郎之女。
所谓六经之泽者,亦于此在矣。
子二人:浚,从任,登贡士第科;
沾,早卒。
女五人:婿苏雍、晁贯之刘敏脩,皆官人。
季未行。
孙男三人:大方、大端、大中。
大中,将仕郎
公以沾之妇武早寡,志节不肯改行,特怜抚之。
贯之妻,实予从弟之妇,亦能正辞气,令人信其内外家法,则公之为政,阖门可观欤。
前所谓卒不少施者非欤?
浚固能业其家矣。
卜以宣和元年己亥八月甲申,葬公于东阿先茔之次,来请铭于说之。
说之念公实畏友也,每因公之言行,而得古人之风义为不少。
蔡公之文,亦不为不知公者,其言曰:「江汉濯之,秋阳暴之,似乎曾子
不越人之屦,不履人之影,似乎子羔
七十子之后学者,鲜与之伦」。
虽不道人之善者,莫之闻也。
公有文集十卷,盖有德者必有文也。
昔公之弟琯,东坡先生尝为作《日喻》,众遂喜道其姓名。
如公者,亦不见录于东坡,何耶?
铭曰:
鲁礼未失,周道岂衰?
是生君子,与古人期。
古人何姬,我文肃公
训不过庭,自感于中。
有之似之,不约而一。
苟不其然,曷贵乎德?
岂非大有,食贫不足。
言利则惭,莫我能辱。
亦早于仕,周旋四方。
彼弗我知,于德于光。
楚丘年少,政力有馀。
初无学官,匪我孰图。
盖治于穰,岁稔督负。
曰将及赏,则隳其数。
巢之蒲鱼,横税既免。
巢租合淝,疆理亦辨。
刑辞而礼,岂我所官?
亦莫我容,斯道实难。
曰许曰泽,果何能申?
不怵不惧,有思于人。
晚专城,谓可少已。
既斥复还,非公所止。
何去而之,曰予白首。
窭而初仕,始学南亩。
此志挠败,敢保而他。
公死不怨,如勋业何。
世莫之安,松槚于眠。
有子若孙,我铭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