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三和淡叟韵 其二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九○第八
文字由来仅记名,交游我辈独钟情。
满朝贤俊皆腾价,一代熙雍欲迓衡
谁数词章穷杜甫,自怜经术老桓荣
何人独有苍生望,出处宁非系重轻。
龙头会 明 · 李承召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三滩先生集卷之七
光岳气全道方亨,奎璧粲粲昭文明。
列圣重光趋大平,玉帛求贤最励精。
大张罗网搜四溟,学海文龙皆汇征。
风云毕会相雄争,禹门悬水高峥嵘。
首登三级驱雷霆,须臾直上九万程。
有时御日行青冥,有时作霖苏下氓。
文能华国炳丹青,泽可济世而迓衡
同心况复如兰馨,龙头有会寻前盟。
华堂高处敞云屏,玳瑁筵开列簪缨。
望若群仙会蓬瀛,珊瑚树映冰壶清。
笙歌上遏行云停,银烛焇残报深更。
羽觞传飞琥珀轻,玉山颓里金樽倾。
淋漓醉墨风雨惊,一斗百篇俱诗鸣。
人间此会孰与京,盛事足为邦家荣。
君不见世上多少读书生,穷年兀兀伴雪萤。
一朝富贵志易盈,岂念昔日劳神形。
我辈共保岁寒贞,努力相期勋业成,与国终始垂鸿名。
怀梅水村十绝用张小山 其三 宋末元初 · 赵必𤩪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小山山人为衣,松梅为屋为篱。
檐花细雨青灯句,独忆郑老同襟期。
何执中司空政和二年四月庚戌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宋大诏令集》卷六四
门下:朕奉循圣绪,遹骏丕图,永维四德之作求,敢替友恭之大义。
勒诸信史,对扬天地之休;
总其宏纲,永赖钧衡之重。
奏篇来上,宠册诞敷,协以刚辰,告于列位。
特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四千四百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何执中,器函敦裕,履尚粹夷。
造几有成务之才,居简得镇时之望。
尊德乐道,是惟旧学之臣;
经体赞元,克懋交修之志。
迪庶明而励翼,躬一德以周旋。
穆穆迓衡,惓惓尽节。
弼违献可,既勤入告之辰猷;
比事属辞,备载无前之伟绩。
渊然谟训,炳若丹青。
岂专笔削之能,式契绍承之美。
是用参稽劳烈,特峻官班。
宏父之崇资,涣公台之备物。
优加井赋,申衍真租,并示恩荣,益昭仕遇。
于戏!
书存二典,唐虞遂冠于百王;
位正三槐,丞辅孰先于一相。
往钦异渥,永格丕平。
可特授司空、依前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勋、封如故。
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蔡京加恩制(明堂礼成)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八、《宋大诏令集》卷六四
门下:朕若昔大猷,教民美报。
诞举宗祈之典,燕及皇天;
实惟论道之臣,式是百辟。
励肃雍而显相,致福禄以来崇。
宜有褒章,用畴多绩。
太师、鲁国公食邑一万四千九百户、食实封五千二百户蔡京,高明而方重,博大而宏深。
协千载之亨期,维持国是;
膺两朝之异眷,敷遗朕躬。
讫登三事之崇,迨此十年之久。
有如傅说,绍乃辟于先王;
端若周公,笃前人之成烈。
险夷一致而无累,酬酢万变而不穷。
琴瑟载张,振和声于旧律;
斧斨罔缺,发游刃于新硎。
兴礼乐于百年,布胶庠乎四海。
货通物阜,财足政成。
爰荐集于岁祥,方灵承于祀事。
济济多士,罔不祗师言;
穆穆迓衡,惟助成王德。
大正缉熙之典,尤殚夙夜之勤。
肆申衍于食封,以共承于神惠。
于戏!
惟圣为能飨帝,莫重精禋;
非贤罔与守邦,宜膺休享。
往惟不怠,永洽丕平。
李相公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五言排律 押寒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五十三
相室开三运,师臣总庶官。
紫薇长启曜,仙李旧能蟠。
天子尊伊陟,苍生倚谢安
鸿文标正始,嘉绩迈贞观。
位极平章府,名通泰乙坛。
君臣同德易,父子上公难。
韦笥传来久,虔刀佩去寒。
迓衡真穆穆,尚父自桓桓。
职衮将丝补,堤沙共抟。
山河排作绣,日月捧如丸。
麟扰黄扉外,鸾回䌽笔端。
引经千佛会,押字百花攒。
绶曳圭恒辑,金镕印岂刓。
招携开阁邸,吐哺罢堂餐。
九宇遮成障,三街望似磐。
明心垂宝鉴,密语傍金銮。
钟傅驱车小,萧何赐第宽。
年才臻恪,学已过甘盘
论语行将半,丹青写未完。
他年灵寿杖,会作应龙看。
待漏院(议政府文臣。赋诗清字韵。) 明 · 金宗直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五
丹凤门前拥火城,苍龙阙角看明星。
相君戾止整冠佩,院吏跪报鸡初鸣。
黼座金莲燄未吐,玉漏点滴花外声。
凝神端坐柱手板,百虑皎皎来襟灵。
善恶之几只抄忽,天下以之为重轻。
前有王范后章蔡,谁为院辱谁为荣。
宋室隆衰已陈迹,个中龟鉴何分明。
三复棘寺琼琚文,千载炳炳如丹青。
我愿后来待漏人,勿为挠栋为迓衡
天工天职正吹万,所贵激浊而扬清。
史浩右丞相淳熙五年三月十七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四、《玉堂类稿》卷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门下:朕仪图俊杰,劢相邦家。
受命溥将,协济艺祖兴王之业;
治民祗惧,共恢光尧复古之勋。
念弄印者累年,尝命龟而载卜。
人惟求旧,既朕志之素孚;
民具尔瞻,亦物情之众允。
涣以大号,扬示外朝。
少保观文殿学士、充醴泉观使侍读永国公食邑七千五百户、食实封三千三百户史浩,道广而智周,才宏而德备。
经纶之蕴,早自许于功名;
宽裕之怀,时莫窥于器量。
东学翼天飞之运,中阶符帝赉之祥。
自弼亮于初元,即宣昭于美业。
王如孟子,非仁义不陈于前;
告后若君陈,有谋猷乃顺于外。
方参和于鼎饪,旋力解于机衡。
比趣召环,进陪经幄
姬公遄返,初无四国之言;
裴度来归,尚使两河之畏。
属宵旰励精之日,适辨章虚席之时。
宜续前功,再膺大任。
零陵之旧壤,荒淇水之新封。
增衍土田,并隆体貌。
惟待之不轻,则望之弥重;
惟始之不易,则终之实难。
予其仰成,人且观政。
于戏!
兆姓辑于下,然后可以调阴阳;
四维张于朝,然后可以正法度。
坚忠实之志,则诞谩罔不革;
绝亲党之私,则除授罔不公。
使奠枕淳化端拱之间,而迓衡至和皇祐之际,庶益光于旧学,斯无负于殊知。
例合升次国,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今拟次国名如后,伏乞御笔点定一处,以凭遵依施行:卫、随、蔡、广。
右谨录进呈,伏取圣裁。
按:三月十七日奉御批,更不改官,封卫国公
史浩罢相除少傅保宁军节度使醴泉观使侍读加封制淳熙五年十一月十四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四、《玉堂类稿》卷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门下:一相勤劳处内,既怀均佚之心;
三孤德义弼予,斯厚优贤之礼。
眷言宿望,恳避繁机。
诞推从欲之仁,显布告廷之命。
少保右丞相卫国公食邑九千五百户、食实封四千一百户史浩,恭宽敏惠,明允笃诚。
浃万事之周材,见诸施设;
贯六经之要道,发以词华。
会风云于潜跃之中,翊日月于照临之始。
燮调元化,经纶之誉孔昭
宁辑黎民,屏翰之功亦著。
粤从再相,浸阅三时。
邦彝循清静之规,王度向粹夷之美。
方深注意,共底迓衡
乃荐控于衷忱,殊弗居于宠利。
囊封莫遏,陟典难稽。
絺冕篆车,进新班于亚傅,雕戈锡盾,还旧节于东阳
表仪虎观之儒先,燕息祥源之使领。
拓其奉邑,衍以真畬。
昌朝敷皇祐之经,创班联于秘殿;
而公亮释熙宁之政,兼将相内祠
兹参两朝优异之恩,庸作一代耆英之宠。
于戏!
仲山甫既明且哲,夙高补衮之勋;
房玄龄善始以终,宁复吝权之意!
夫已远一日万几之丕务,则将闻三王二帝之昌言。
谋焉就之,遐不谓矣。
可罢右丞相,特授少傅保宁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兼侍读,依前卫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尚书右仆射万俟卨生日诏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二、《杉溪居士集》卷六
禀纯明之德,负经济之才。
象应台符,任当鼎铉。
协宣机政,调燮化元。
茂隆熙绩之功,永致迓衡之治。
兹逢庆诞之旦,宜推宠锡之恩。
以介寿祺,其膺眷意。
今赐卿生日羊酒米面等具如别录,至可领也。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尚书左仆射沈该生日诏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二、《杉溪居士集》卷六
高穹垂佑,良月届时,是生名世之贤,翊赞迓衡之治。
告后罄谋猷之益,调元收燮理之功。
台象增辉,岩瞻愈峻。
令日适逢于诞庆,殊恩宜厚于匪颁。
祗服眷怀,永绥寿祉。
今赐卿生日羊酒米面等具如别录,至可领也。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贺参政(二 代漕)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省斋别稿》卷五、《启隽类函》卷一六
诞布丝纶,进居廊庙。
仰模乾度,粲芒色于辅星;
俯视昕朝,参班联于揆路。
正臣登用,善类欢愉。
观治理之朝,慎择爽邦之俊。
左师右保,既资二相之燮调;
前疑后丞,复赖四邻之启沃。
典谟所载,勋绩具存。
古我先王,图任旧人而共政;
受天明命,咸有一德以享心。
伟此道之复兴,幸是身之亲见。
恭惟某官精微而闳廓,柔惠而直方。
以经纶之学畅皇猷,以黼黻之文鸣圣代。
究心典礼,家传庆普之书;
笃志清高,早慕季真之操。
会黄屋鼎新于政纪,宜紫泥趣召于儒臣。
践历春官,周旋夕拜。
䌷图书于石室,冠讲读于金华
直道不回,岂惟扬近侍之职;
忠言无隐,固已有大臣之风。
况久典于吏铨,实首仪于法从。
大厦方须于杞梓,巨川正倚于艅艎。
越从喉舌之司,擢寘股肱之任。
已新岩石,共瞻赫赫之师;
行筑沙堤,式望堂堂之相。
某充员漕挽,托迹钧陶。
虽遥扣閤之期,喜际迓衡之旦。
泰和在唐、虞、成周之世,方符扬子之言;
圣主得稷、契、皋陶之臣,愿上王褒之颂。
其为欣忭,实倍等伦。
汤丞相左相(二 代吴漕)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省斋别稿》卷五
诞扬孚号,进陟元台
高后以康兆民,久注渊衷之意;
统百官而均四海,式登冢宰之尊。
廊庙增光,簪缨交庆。
窃考迓衡之旦,慎求当轴之贤。
吉士劢相我国家,岂特圣神之有赖;
用真儒无敌于天下,实为华裔之具瞻。
矧专魁柄于中朝,独炳台符于上象。
必契天人之望,乃膺典册之颁。
恭惟某官道大而才高,器闳而量远。
文传正法,与日月以争光;
识洞群疑,如蓍龟之先见。
早由德进,深结主知。
亟参法从于甘泉,旋列词臣于翰苑。
屈燕、许于笔下,蔚为王度之华;
得颇、牧于禁中,久借筹帷之助。
逮正钧衡之拜,力调鼎鼐之和。
削浮费以见损德之修,坚邻欢以赞亲仁之宝。
太平功备,众正路开。
一身独系于重轻,万乘方资于启沃。
庸升左揆,祗答元勋。
异恩迭进于文阶,真食益荒于书社。
九章赤舄,耸上相之新仪;
三公黑头,迈前人之盛事。
某幸逢亨会,仰托洪钧。
一节以趋,方驱驰于江浒;
千里而近,阻奔走于门阑。
徒与旄倪,共深欣怿。
贺两谏官侍读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翰苑新书》续集卷七
恭审恩涣纶闱,道尊经幄
有谋告后,独高骑省之风;
以美诏王,益重虎门之望。
百家退听,六籍增光。
恭惟某官两都纯儒,三代遗直。
立言垂世,周情孔思之源流;
引义正君,《伊训》《说命》之表里。
春映玉墀之度,夜严金钥之听。
念治世或有厝火积薪之忧,而忠臣可无纳约自牖之术。
进补缉熙之学,欲留光大之勋。
不特奏三千牍以为多,方且夺五十席而未已。
虞夏浑浑,商书灏灏,坐而论之;
尧舜汲汲,仲尼皇皇,盛蔑加矣。
从而补衮,于以迓衡
某愒日是虞,闻风亦起。
细旃之上,徒闻讲师三昧之功;
函席之间,莫奉孺子一编之教。
贺浙西王宪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翰苑新书》续集卷一三、《秘笈新书》卷八、《启隽类函》卷八八、《八代四六全书》卷一○、《宋四六选》卷一四、《锡山文集》卷七
恭审文奎寓直,宪节升华。
江上拥麾,已见波涛之帖息;
日边衣绣,更观山岳之动摇。
一道生风,万殊吐气。
恭惟某官学高柱史,望重甘泉。
东坡六君子之游,恨不全于此世;
庆历三谏官之列,记曾见于斯人。
雷破柱而不惊,秋月照潭而自许。
虽时移而多变,终道大以难容。
付万事于醉眼之中,发一笑于尘容之外。
静观颓浪,独能立砥柱于中流;
出镇要津,但见横孤舟于野渡。
有非常之人物,胡不在于朝廷?
宜诸公包血指之羞,而天子思沃心之助。
扳援自近,临遣有光。
紫甸持平,要使星沈于贯索;
清朝振武,已看云接于蓬莱。
少焉归奉万年之觞,自此遂前半夜之席。
径烦补衮,坐底迓衡
某尘冗埋头,文移掣肘。
化金无策,五铢赤仄之几何;
舐鼎有缘,一粒丹砂而已足。
弹冠自喜,削牍难宣。
按:本文《启隽类函》诸书题洪适撰,今从《翰苑新书》。下文同。
孟冬朝献祝香文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平斋集》卷一六
伏愿乾文循轨,泰道迓衡
爱日薰和,民遂恬熙之乐;
朔风绝警,军无暴露之忧。
贺太宰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二、《忠肃集》卷中
伏审命出中宸,名登上衮。
千龄际遇,注帝意以弥深;
九牧胪传,浃民情而共庆。
恭惟驩庆。
窃以文昌之职庶政,实为喉舌之司;
仆射之长百僚,时乃腹心之寄。
粤圣神之御宇,酌古昔以经邦,肇新相府之联,增峻台躔之望。
官不必备,久虚位以详延;
道之将兴,宜异才之间出。
伏惟某官学穷精进,识探几微。
下笔属文,焕发群言之蕴;
图事揆策,规恢亿载之基。
进陪熙洽之辰,遍历高华之选。
周旋三省,密勿九年。
稽前圣之典谟,益见大儒之效;
练本朝之制度,独高旧德之施。
逮此畴咨,果膺爰立。
昔萧曹汉之贤相,务清净以宁其民;
若房杜唐之良臣,亦弥缝而藏诸用。
伫推斯道,以福吾人,则名誉垂于无穷,而奸邪为之不起。
曾是庸虚之质,夙叨庇赖之私。
三后协心,尚觌迓衡之治;
百官承式,愿输徯志之勤。
满散朱表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一、《玉堂类稿》卷一四
伏以月纪初冬,时逢载育。
预即邃严之馆,具修清净之缘。
逮此崇成,罄兹精恳。
三辰顺轨,蕲丕扬于休祥;
四海迓衡,庶永销于灾害。
敢忘惕厉,祗监观。
汤右相1157年6月 宋 · 苏籀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五、《双溪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伏审妙柬圣知,参酌民誉;
符梦叶卜,选众与能。
眷巍峨负鼎之英,倚卓尔济川之杰。
天同神比,乾健坤从。
爰立丕图,集贤宠陟。
右揆崇重,百辟由仪;
诏纶诞宣,群听惊喜。
恭惟元圣之作,自得忠智之臣。
以诚明典学,谈帝王之规;
以经术融明,演周孔之躅。
以庙社生灵为己任,以机筹资略为治功。
相须急而遇合难,弼亮劳而致化速。
厥初则干戈戢而疆埸靖,历久则礼乐兴而刑狱清。
将俾华夏之治,轶越汉唐而隆成周;
英乂之谈,微薄管、萧而荣当世。
执此道者,公其人哉!
绿发珥貂,跂其年则不可及;
青衫奏艺,度其才则弥以高。
籀俯伏下风,竦祈先觉。
尝获面台庭而汎扫,今荣观揆路以扬辉。
磊落兮可谓达人,精敏而无复滞思。
倾耳刿目,合气齐心。
赞元之册已行,迓衡之志何远!
士遭斯际,岂不愿谐?
嗟避地山泽之臞,睎上公药笼之物。
究观东閤,引望后尘。
略谈盛美之毫端,允超流俗之度外。
伏惟仆射相公抗浮云之志,养浩气之刚。
竦壑昂霄,拔出伦萃。
绝编汗简,洞澈根源。
高《过秦》、《喻蜀》之篇,富仙禁北都之制。
魏相好文景贾董之故实,姚崇举贞观房魏之便宜。
念天下未获之事,措置设施;
揽海内无穷之材,钩深引达。
奏御赞书之训,大辩英词;
夙夜宥府之谟,深图宏断。
练典常权变,号该洽而贯通
或澄正改更,析群疑而警切。
便蕃显近,烜赫闲详。
外懋九功,内苞一德。
谈笑规随之际,雍容造化之工。
权衡效验于三阶,鼎鼐调燮于六气。
裁成聊发其素蕴,扶持有振于斯文。
再念籀晚托云庥,稍承风旨,借势岂云于借誉,附义愈亲于附贤。
钦同中外之所宗,致忘荣贱之殊等。
游上宰之门闼,皆明廷之孔鸾。
世隆平,逢年亨会。
区区旧习,老未弭忘;
龌龊小知,庶几一得。
更祈予进,乃获依投。
焦卷根芽,仰滂沱之霖雨;
尘埃冠剑,俟披拂于德风。
慕愿之衷,敷述罔罄。
行群官酒宫县和宁之曲 金 · 无名氏
四言诗 出处: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首下
地平天成,时和岁丰。
迓衡弗迷,率惟敉功。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于万斯年,不遐有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