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南村耦耕图为湘皋丈作甲午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五
昨夜一犁春雨好,阿兄叱犊出门早。
季也相从天喜晴,回头猛忆长安道
长安道上车马光,登高一望尘飞扬。
川原衮衮日趋下,南至兖豫兼徐扬。
连州接邑多大水,岁比不登民困矣。
可怜十室九沦散,时见孤垣绝邻里。
何如弟若昆,薄有田与园。
晓听山鸟到檐下,夜看露珠生稻根。
南山何时云,北山何时雨。
田中后先有俦侣,归来团栾粲儿女。
颇怯耕深泥滑足,那有途长口生土。
乌乎嘻,方今西北水利亦已休,东南海堰烦宸忧。
两翁学道峙怀抱,岂得无意苍赤谋。
琴衫拓落郁真气,茅屋倡和怡天游。
时闻长吁到民瘼,快泻苦酒销牢愁。
只余何事录录不得息,夜㝱自寻车与舟。
世上有谁知种田,两翁者是农家流。
相从暂借南村住,愿为弟子勤把锄与耰。
寄一舟禅师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龟巢稿卷十七
葱葱双树林,井井百丈规。
钦钦响钟鼓,棣棣慎威仪。
空庭苾刍草,净瓶杨柳枝
满眼皆祖意,此身丁盛时。
热客不相过,清风堪自怡。
或剪葛藤话,竟织骈俪词。
陵谷变未久,山水知音希。
我本六日蟾,视同五总龟。
儒墨各有趋,支许交忘机。
眷言独孤桧,曾觅一二诗。
禅缚想自急,诗筒来乃迟。
南风非不竞,北山何用移。
请拈木毬子,聊作逢场嬉。
金华何生还乡觐省 其二 元末明初 · 刘基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尚想高人何北山,谈经论道此山间。
故家文物依然在,似汝须归玉笋班
孙宗礼题画 明 · 张宁
巍峨泰岳当空起,齐鲁苍茫青未已。
东连奎壁下平林,白石神鸡鸣泺水。
近峰砥柱高插天,远山如砺含苍烟。
就中绝壁千万仞,青萝紫蔓垂飞泉。
上方楼阁凌霄汉,叠榭回廊环赤岸
桧柏阴森灏气深,杉松半映岚光见。
依微下界入芳蹊,蹊上人家四望迷。
树影匝檐晴亦雨,鸟声当户歇还啼。
野桥鸣濑通幽谷,小径荒凉闭屋。
屋底幽人不出门,十年心事书千束。
清风明月澹悠悠,野鹤林猿寂寞秋。
英华不与世同泯,意气直欲穷冥搜。
云雷一旦生林壑,凤翼腾霄虬奋角。
石田花野迹萧疏,青琐黄门事轩豁。
自从恩谴赋西行,万里关河百感生。
落日咸阳一回首,尽是乡山离别情。
今年天上阳春布,赐归却踏来时路。
旧游松菊未全,去日门墙尚如故。
北山何必诮移文,南亩还应卧白云。
晓雨移舟鸥近渚,晚凉开圃鹿成群。
从来宦达怜长往,得失荣枯共萧爽。
白璧终藏志已非,赤松相候真成妄。
君不见郑子真,平生散逸无怀民
又不见贺季真鉴湖一曲辞朝绅。
穷通出处只如此,高尚岂必双朱轮。
古人风致何殊绝,昭代求贤甚如渴。
彦博衰微尚入朝,仲舒老去犹持节
重来事业不须期,招隐诗成欲寄迟。
乱峰残雪梅花夜,好忆咸阳西去时。
北山文集跋 宋末元初 · 谢翱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三、《北山文集》卷末
金华郑子有家藏其祖北山先生所作《感雪竹赋》。
其匠意造语,与后所为事业以至谪死辄相应,不差毫发。
子有既求名画写雪竹于前,复扣诸公作行草古篆书其后。
最先秋台叶公阊,草法类小王,劲洁可爱,作于咸淳辛未,至今宝之以为妙。
余尝评《北山赋》于穷约时作,疑一时率然以气为文者皆可能,至曰「观负荷兮类积羽之将沈,忽奋起兮信泥涂之可拔」,则不特一时之气淩轹埃壒,而状物之妙,因以发其胸中之所蕴者,殆不减古人。
此其所以卒忤相而客死临封
其屈也,乃所以自拔而伸,而物莫得而沈之也。
秋台晚亦有志于自拔者,卒沈焉,可伤已。
后之欲拔乎流俗者,其毋为积羽之所沈哉。
辛未十九年正月
北山之高寿北山何先生北山之高,美咸淳天子也。天子能继志师贤,而聘何夫子焉)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四言诗
北山之高,表我东底。
惟山降神,生何夫子
何夫子,文公是祖。
是师黄父,以振我绪。(一章)

翼翼夫子,令德在躬。
道广心平,不外以衷。
北山之阳,盘溪之将。
以处以安,不骄不亢。(二章)

昔在理宗,维道之崇。
既表程朱,亦跻吕张。
谓尔夫子,缵程朱绪。
卿士率连,百辟咸誉。(三章)

咨尔夫子,设教于乡。
即命于家,长此泮宫。(四章)

夫子曰辞,辞是好爵。
玉几导扬,燕翼是托。(五章)

明明天子,丕承皇考。
曰求多闻,曰咨有道。
天子曰都。
咨尔夫子,为世宗儒。
来游来歌,东观石渠(六章)

夫子曰止,臣非索隐。
士各有志,亦既耄只。
天子曰猷。
咨尔夫子,汝予交修。
讲殿维帷,尔优尔游。(七章)

夫子曰道,惟帝之蹈。
臣何容力,亦聿既耄。
天子曰吁。
鸿飞冥冥,罔终弃予。
(原作凛,据率祖堂本改)宫祠,寓我渠渠。(八章)

夫子由(原作曰,据四库本改)由,匪诡匪随。
匪傲匪求,云受奚为。
孑孑干旌,侯伯是将。
凤皇于飞,亦集爰止。(九章)

北山之阳,优优夷夷。
盘溪之流,可以乐饥。
明明天子,肇彼四海。
乐学师贤,有永无怠。(十章)

岩岩北山,其高极天。
障此东南,利欲之澜。
敢拜稽首,天子万年。
充保四海,好德之端。
敢拜夫子,眉寿无愆。
金玉尔音,以永斯文(右北山之高十二章。二章八句,四章四句,三章九句,二章八句,一章十二句。)(十一章)
鲁斋先生文集目后题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五、《仁山文集》卷三
右《鲁斋先生王文宪公文集》,今所编次其第录如上。
初,公之大父焕章公与朱、张、吕三先生为友,父仙都公早从丽泽,又以通家子登沧洲之门。
公天资超卓,未及接闻渊源之论而早孤。
年长以壮,谓科举之学不足为也,而更为文章偶俪之文;
又以偶俪之文不足为也,而从学于古文、诗律之学,工力所到,随习辄精。
今存于《长啸醉语》者,盖存而未尽去也,公适不谓然。
因阅家书,而得师友渊源之绪叙,间从撝堂先生刘公、船山先生杨公克斋先生陈公考问朱门传授之端,而于杨公得闻北山何子恭父之名。
于是寻访盘溪之上,尽弃所学而学焉。
黜浮就实,攻坚研深,间因述所考编,以求订證,谓之《就正编》。
迨至端平甲午,学成德进,粹然一出于正。
自是以来,一年一集,以自考其所进之浅深,所论之精粗。
甲午癸卯,凡五卷,谓之《甲午稿》,其后类述仿此。
甲辰稿》二十五卷、《甲寅稿》二十五卷、《甲子稿》二十五卷。
其杂著成编者,《论语衍义》七卷、《涵古图书》一卷、《研几图》一卷、《诗辨》二卷《、书疑》九卷、《涵古易说》一卷、《大象衍义》一卷、《太极衍义》一卷。
其馀编另集,不在此类也。
其程课交际、出处事为,著述前后,则见于《日记》。
履祥又尝集公与北山先生来往问答之词,为《私淑编》。
咸淳甲戌七月九日,公殁,书藏于家,后又分藏他所。
丙子以后,散失几亡。
履祥切念自淳祐乙酉得侍函丈,自是以来,无日不陪书册几杖之右,凡有诗歌,间得次和,及有论著,首得披观,故于诸书具得本末。
一时多事,不料散逸。
比年以来,收访裒录,未之得全。
己丑庚寅之间,天相斯文,募得诸稿之全,其他著述虽间逸亡而未尽丧也。
于是与同门之士相与䌷绎诸稿,各以类聚,其他杂著卷帙少者,用《朱子大全集》例,亦各附入。
《就正编》、《大象衍义》,北山先生亦俱有答语,与履祥所集《私淑编》,当依《延平师友问答》之例,别为一书,但《大象》乃公所拈出,谓为夫子一《经》,故其《衍义》亦自入集。
讲义虽尝刊于天台,而未尽闻,其再讲者今皆入集。
古者有图有书,自《易·大传》以后,书存而图亡。
公尝因《先天图》之出与《太极图》之作,谓图学中兴,故公建图亦多,今亦立门编入云。
北山先生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八、《仁山文集》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八二
维咸淳五年岁次己巳二月丁丑朔,越十有一日丁亥,门人金履祥偕张必大、金麟、童偕、余泽、童俱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敢昭告于先师北山先生故国史殿讲观使何公之灵:呜呼先生
问学得圣贤之正传,存殁关世道之隆污。
是惟知德者足以知此,而众人将谓吾言之为迂。
夫自尧舜以至孔、曾、思、孟,又千五六百年而后有程、朱。
前者曰「以是传之」,后者曰「得其传焉」。
不知所传者何事欤?
盖一理散于事物之间,俱真实而非虚。
事事物物莫不各有恰好之处,所谓万殊而一本,一本而万殊。
先生盖灼见于此,故广采精择以求,而笃信恪守以居。
著于语默出处之义,而粹于践履之实、存养之腴。
又间尝指此以示门人也,此其传授之符乎?
然自朱子之梦奠,以及勉斋之既殂,口传耳受者,或浸差其精蕴,而好名假实者,又务外以多诬。
先生纂师言以发挥,剔众说之繁芜。
以为朱子之言备矣,学之者惟真实之心地,与刻苦之工夫。
能此者虽不及吾门可也,又何有开门而授徒?
众方决性命以干进,世滔滔皆利欲之途。
然而广厦细毡之召,先生犹不受也,而况爵禄之区区!
盖闻其教者,有以知为学之非外,而闻其风者,足以廉天下之贪愚。
先生之有关于世道也,何一朝而已夫!
先生之论世,每恳切以嗟吁。
虽病老于山林,与斯世其若疏。
隐然玉府之有钧石,而岿然隆冬之有后枯。
今也先生之终,甚矣吾道之衰矣,竟世道以何如!
虽朋从之有传,奈晨星其益孤。
呜呼哀哉!
履祥等获供洒埽之役,迭陪文席之隅。
意谦谦其和可即,语悃悃其尽无馀。
顾资识之弗强,又探讨之不劬。
盖悠悠然恃有先生在也,今一朝而失之,始咨嗟恸哭,悔昔日求教之疏。
抑恰好之妙旨,与真实刻苦之训谟,言犹在耳,其敢忘诸。
惟玩索而不舍,益服行以弗渝。
尚有以继先生之志,而读尽圣贤之书。
纷绖带以皇皇,沥鸡絮以渠渠。
惟昭明之未遐,犹愀然其监予。
呜呼哀哉,尚飨!
再奠北山先生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八、《仁山文集》卷一
维咸淳五年岁次己巳十有一月朔,越二十有六日,门人金履祥,谨以清酌庶羞致祖道之奠,昭告于先师北山先生何子曰:呜呼先生,道德之隆。
孰能形容,已有鲁翁
昔我侑奠,能言一二;
今此祖行,祗言微意。
念昔多歧,中心漾漾,既得鲁翁,指我宗师。
甲寅季秋,时始受学,「截断为人」,一语梦觉。
谓古圣贤,一敬畏心,曾子终身,临渊履冰。
然所敬畏,匪拘匪慑,常以为重,则罔或越。
谓凡事物,用各不同,曷云万殊,一理所通。
盖凡事物,有恰好处,万殊一本,维此之故。
谓昔程子上蔡初来,曰此可望,展拓得开。
予亦谓子,于此可进,难乎有常,戒尔所病。
出入师门,馀十五年,受教虽多,愧负师言。
閒关悠悠,绪业未卒,今丧夫子,嗟悔何及!
比岁卜居,求义所安,先生曰然,大书「仁山」。
先生既没,我始成室,揭揭庭颜,依依典则。
北山之南,先生所盘;
南山之北,先生所宁。
伏哭柩前,诀此一奠,哀我斯文,曷以报称!
寻恰好处,存敬畏心,终期展拓,不辱师门。
呜呼哀哉,尚飨!
鲁斋先生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八、《仁山文集》卷一、《王鲁斋先生传集》卷二、《鲁斋集》附、《宋元学案补遗》卷八二
维咸淳十年岁在甲戌十一月癸酉朔越十日壬午,门人金履祥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先师鲁斋先生堂长聘君王公之灵,曰:文运重明,鼎盛乾淳,集厥大成,越维考亭
考亭之亡,道散四方,鳌峰之传,北山之阳。
猗欤先生,世际渊源,考亭上有,一二遍参。
卒于北山,师资就正,有的其传,立志居敬
方其少年,英迈无前,议取秦关,俯视中原。
及既闻道,悉敛豪英,克己似颜,弘毅似曾。
攻坚钩深,高视旁通,即事即物,无理不穷。
论定诸经,决讹放淫;
辨析群言,折衷圣人。
究其分殊,万变俱融,会诸理一,天然有中。
见其全体,靡所不具,度其大用,随其举措。
表里辉映,动止准绳,山立时行,肃然众人。
日晶霜洁,玉金精,内明外齐,闺门朝廷。
遇事理棼,神运权称,如有用我,风飞雷兴。
出其绪馀,施诸造成,皋比所至,鸢鱼高深。
孰是人斯,而不用世,晚益油然,行藏无意。
庙堂群贤,明扬荐闻,元祐访落,伊川弓旌。
如何昊天,不相斯文!
何先生,乃梦奠楹!
隐居求志,行义达道,有如先生,乃隐弗耀。
呜呼哀哉!
履祥登门,今二十,转迷起弱,弘偏矫轻。
进之北山,馆我岁寒,施及其徒,鳞次朋升。
昔我大故,贫不克葬,先生赒之,复视其圹。
引义返正,师训有严,始拘谬愆,卒践师言。
涵养拓充,虽未克称,环堵飧蔬,罔敢越陨。
勉我力学,以大发挥,方其卒业,远游来归。
时夏请益,至已微疾,为我坐言,不踰其则。
谓喜介宁,竟闻渊冰,哀我兹今,有问无徵。
我思仪则,俨其如在,岂闻先生,而容有改。
九二刚中,而不见龙,我怀先生,亦哀道穷
斯文不磨,先生不亡,侑奠以辞,监我哀恫。
呜呼哀哉,尚飨!
又率诸生鲁斋先生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八、《仁山文集》卷一
维咸淳十年岁次甲戌十一月癸酉朔越十日壬午,门人金履祥等,请以清酌庶羞,敬祖奠于先师鲁斋先生王公之灵,曰:呜呼!
天其以殿斯文之传也欤?
而吾益有感于世道之变也。
盖其禀刚大之气,高明之资,固一世之伟人,宁百年之几见也。
方其抱膝长啸,熟窥天下之大势,南北之治乱,议将因蜀取秦,以俯拾中原,如建瓴之便也,惜也而不获用于宝、绍、端平之旦也。
及其中年,敛迈世之豪,慕曾子之贯,穷格事物,会一于万,勇诣旁搜,臣细无间。
意其经世综物,必雷行而日焕也。
迨其晚年,德成而义精,养至而仁惯。
有不动声色而措诸事业,有潜移而默转者。
然慨其忧世之心,已不胜悠然乐天之分矣。
虽誉望之日高,与群公之交荐,于先生了无与焉,独可怜夫信者之尼与忌者之讪也。
肆今天子之访落,视见大夫而若憾之,畴咨于公府,起先生以讲劝,而不知翛然长往,已不疾而梦奠也。
呜呼!
望其人,如泰山之岩岩,如秋霜烈日,不可狎玩也。
读其书,如日月之为光,雷霆之为威,如霜风之为劲也。
孰为天地之至宝,而终藏深山大泽之畔也!
吁,此吾所以深嗟痛哭,有感于世道之变也欤。
然自朱、黄之日遐,属北山其浸远,岿然灵光之独存,耿晨杓其明峻,天以为斯文之殿矣,何一朝而遽殒邪?
噫!
是迨未可以近论也。
盖自儒先犹有未竟之言,而近年浸有不一之见。
先生执明睿之高标,以义理而刚断;
开图书之妙机,辨风雅之淫窜;
析群言之纠纷,分诸书之经传。
信大业之规模,骇里耳之闻听,圣贤复起,不易吾言,又安知其非天之所建也?
呜呼远矣!
始自履祥之登门,继率朋从而旅见。
涵岁寒之清幽,耳濡目浃之观感。
盖均蒙追琢之盛心,亦俱恨卒业之犹欠也。
今也先生不可复见矣!
曾日月之几何,又灵车之将发也,兹诸生之毕来,敬祖庭以侑奠。
非敢独哭其私,而于世道斯文,为是恸哭而永叹也。
悠悠斯世,知德鲜矣,惟神魄之陟格,尚回翔其一监也。
呜呼哀哉,尚飨!
鲁斋先生谥文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八、《仁山文集》卷一、《王鲁斋先生传集》卷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八二
岁次己丑十月辛亥,门人金履祥等,敢昭告于故赠承事鲁斋先生文宪王公:窃惟先王之制,生有爵以摅其德,殁有谥以表其行
是皆命于天子,而太史定其赐,小史读其诔。
幼而不诔长,贱而不得诔贵,诸侯不得私相为谥。
至春秋之世,则国自谥矣,然卿大夫之谥,犹命于其国之君。
若夫生不能用,死而诔之,子贡犹讥其非礼。
下至汉、晋、随、唐,德或不见用,爵或不称德,于是清议在下,而朋友门人始私谥其师,若陈文范陶靖节、王文中、孟德曜之伦是也。
横渠子张子之丧,关中学者欲以明诚中子谥之,而温公以为非古。
然则上遵朝廷已定之命,而下伸门人清议之公,此岂非古今之通义,而礼意之兼得者乎?
伏惟先生禀刚明高大之操,躬格致服行之学,真传的绪,高视旁通。
其功力宏拓,足以济世综物;
其著述规为,足以解棼立度。
虽道足经纶,而远厌进取;
虽名播缙绅,而安老陋巷。
咸淳癸酉侍从有列荐之章,迨至甲戌,先朝有特诏之义。
先生固未必起也,而适不幸以卒,朝野惜之。
于是国子祭酒杨公文仲等,列请于朝,乞谥北山何先生,追赠先生,仍乞一体赐谥。
公朝敷奏,特赠承事郎、仍同赐谥。
事下太常,以一德一心、践行不爽,谥北山曰「定」;
广闻多能、行善可记,谥先生曰「宪」。
事上得可,以劄付其家照应矣。
北山生有累命之爵,故谥告即下
先生殁有始赠之命,故诰赠先下。
又以一字之谥,乃七先生节一之例,而文公师生上自罗、,下迨黄、陈,例从二谥,上悉连文,所以明一原,尽众美也,故再加北山曰「文定」,已形告词,再加先生曰「文宪」,将颁后命。
而警告日急,大势阽危,礼文之事未遑,变故之来已极。
自尔以后十馀年,故旧凋零,生徒散佚,大惧履祥等一旦沦胥,上未能竟先朝之再命,下无以表清议之同尊,郁而弗彰,无补世道。
夫以先生盛德,追崇之礼,异世同符,固非有待。
然近代门人私谥其师,初非有待于请也,况有前朝之遗命乎?
谨依省劄谥「宪」之明文,述朝旨加「文」之馀意,敬谥先生曰「文宪」,改题墓道之碑,式昭崇德,允终节惠,兴起方来,永远无斁。
先生之神,尚歆受之。
敢告。
祭何南坡文北山先生之兄)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八、《仁山文集》卷一
维咸淳五年岁次己巳二月丁丑朔,越十有一日丁亥,后学金履祥,偕张必大、童偕、金麟、余泽、童俱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漕元居士南坡何公之灵:呜呼!
考亭洙泗,勉斋曾、颜,公与叔子,俱亲其传。
始侍宦游,临川之浒。
父师同寅,伯仲步武。
终焉退老,盘溪之滨。
颀颀两公,翼翼典型。
勉斋遗言,被于后进。
实公始传,叔子订定。
公举计台,卒隐邱林。
叔子特诏,亦辞执经。
叔子云亡,公乃恸闷。
曾是信宿,相继而殒。
孰无兄弟,惟公怡怡。
孰无生死,惟公同归。
师学匪殊,埙篪一律。
清风不孤,夷、齐双骨。
峨峨北山,道脉攸传。
有公与兄,允为二难。
我登师门,并获趋拜。
教语温良,重重燕赉。
昔登公门,乃玉乃金;
今登公堂,有联铭旌。
令德寿终,于公奚憾?
仪型俱隔,兹之永叹。
奉醴以奠,写哀以辞。
不亡者存,其尚监兹。
呜呼哀哉,尚飨!
北山何先生故宅 宋末元初 · 于石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青云不在金华巅,白云孤起金华岑。
百世相传勉斋学,四书谁识晦翁心。
水流盘涧自深浅,月照北山无古今。
人问故庐何处是,门前松桂蔚成林。
寓绰墩寿宁 其二 明 · 袁华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北山何处境清绝,藤轩阴阴生昼寒。
明月飞来散清影,金沙布地为君看。
从邻家乞鹤 清末 · 郑文焯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一鸡飞地即青田,古梦同游大鹤天。
东海久思归倦羽,北山何意怨孤鶱。
更无好爵甘縻尔,合伴幽琴老学仙。
莫使竹阴虚引跂,倚风残笛且招延。
风入松 建业宋荔裳观察 清 · 丁澎
 押词韵第六部
新亭啼鴂不堪闻。
明月亦愁君。
乌巷衣冠江令宅,多换取、岭树江云。
疏拙宁如仆辈,眼看裘马何人。
河桥残角拥行尘。
极目楚天分。
悲哉秋气青枫下,招山鬼、石竹罗裙。
东郭肯容安枕,北山何用移文。
安癸仲 南宋 · 吴昌裔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一、《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五
臣窃见高宗绍兴二十八年礼部侍郎孙道夫言:「成都帅不可不择,宜求可以制置四川者二三人置之圣度」。
上曰:「当储人以待缓急之用」。
孝宗淳熙十年太府寺丞勾昌泰奏:「制置使任六十州安危,愿于从臣中常储一二人作安抚使」。
上曰:「须是选择可以备制置使之用者」。
盖蜀去天远,帅当豫储,在乡人先事而力言之,在朝廷加意而急图之,在君上申命而临遣之,此我祖宗虑远储材之规模,实万世子孙之所当法也。
臣以蜀人,待罪言路,若乡有急證而不言,则为有负于乡,国朝有令典而不举,则为有欺于朝廷。
昨于二月妄论四事,备言蜀之危状,而尤以储帅为先。
伏蒙圣慈,俯加容纳,特辍侍从,出帅成都
臣谓陛下此心即高宗孝宗之心也,然命既颁而遄反,使已遣而复回,议论数更,臣窃未喻。
窃惟蜀自二十年以来,私意横流,人情障碍,帅非奉己者不久,总非挟故者不安,幕府非所荐引者不得充数,上下蔽痼,牢为一词,故民有疾病而上不知,兵有饥寒而远不达,战斗有上功而赏不及,溃败有显状而罚不加。
若非得有威风、识大体者肃将明命,改纪而更新之,则剥烂蛊坏之證,无日而可革矣。
今臣遂既已罢行,事往岂敢论列,但储帅一事,所宜亟留圣意。
赵彦呐老病交侵,智勇俱竭,屡上祠请,难以倚靠防,臣于前疏已尝言之。
况今敌兵侵犯,积时当可穫,溃兵肆横,江油贺请病,事势岌岌,民不遑安,而乡人之在列者无有以道夫昌泰之言告陛下,深可叹也。
近闻前总领安癸仲以臣论奏击其奸贪,畏惧驱磨,经营复用,近则托赵彦呐荐代于朝,远则令其子恭行交结于内,甚至嗾利州士民以列功状,啖远方布衣以助游谈,遣干人李真、蒲午、蒲恭以财物请求,结大程官童炳、曾永等以关节搬送,专欲撼动言路,攘窃帅权,如绍兴间钱良臣之事,乡评籍籍,皆能言之。
臣与癸仲初无宿仇,但见其为总饷则暴敛之兴,军民胥怨,为抚谕则侵权夺利,郡县骚然,彼为一使之任尚且不可,况以当专征重寄,岂不误陛下事哉!
且往者辛卯之变,癸仲漕臣先走合阳乙未之变,癸仲以总臣舟至阆州
上下利州之民,怨入骨髓,所列功状,决非情实。
是皆假托撰造,欺罔公朝,若误入其言而轻加信用,则蜀事去矣。
此臣所以痛心疾首,为陛下熟数之。
欲乞睿慈,特命大臣,早择帅材,临朝亲遣,以慰蜀民倒垂之望,仍将癸仲更与镌斥,以为罔上嗜进之戒,所有干人李真、蒲恭、蒲午等扬言交通货赂,污蔑清明之朝,仍乞下临安府密加搜捕,痛行根治,自递押归,亦足以肃吏奸而昭国法。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贴黄〕臣窃见王沂公曾当国,尝曰「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闻者叹服,以为名言。
盖谓大臣事业,不当敛恩避怨也。
臣论安癸仲之贪,至于三矣,每蒙陛下付外从行,而政事堂中,持笔不下,及下检正都司,又复累日不呈,不知治一贪吏,逐三五干人,有何恩怨,而上下覆护至于此哉!
臣言不行,何以分察
欲望圣慈检臣累疏,将癸仲亟与镌罢,并将干人李真等根治押发施行。
赵宰三首(同赵子野吴子隆赵杨子登頫江楼小酌,杨子以约客之北山,先跃马去,急笔赋此) 其三 南宋 · 陈造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北山何意阻清游,似为江山挽得留。
客未言归君好事,此盟端肯再寻不。
寒夜寄友 南宋 · 何基
五言绝句 押阳韵
月色窥人冷,梅花何处香。
遥思栖隐客,高啸白云乡(清胡凤丹辑《何北山先生遗集》卷二引《金华诗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