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跋蔡公帖十二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一
蔡帖惟《观书记》真行草诸体皆备,当为公遗墨之冠。
此轴若使灵宝见之,必穴厨后窃去;
使京东学究见之,必设计豪夺;
使米颠见之,必要作赝本脱换。
敬则其善藏之,无落诸人奸便(《观书记》)
世人临书,全如崔琰假作魏武桓温貌类刘司空,亦可遮瞒俗眼,弟恐为匈奴使及刘家旧婢勘破耳。
蔡公临《转授诀》九分逼真,使率更见之,不能辨也。
呜呼,可谓艺之至者矣(临率更《转授诀》)
右蔡公十帖,虽或止半幅,或止数行,皆有义味可研寻。
如云「至杭未尝游览」,足以见其勤于政也;
云「忝知制诰,家世孤贫,母氏思归」,足以见其难于进也;
云「造宅已毕,田未有涯」,又足以见其贵而贫也。
至于论《瘗鹤铭》、诸葛渐笔、唐供奉墨、问歙郡墨工姓字,皆翰墨家所愿见者。
于时杜丞相唐彦猷与公皆以书名世,杜饷公鼠须笔,公叹其精妙。
故相以十笔遗从官,私觌之礼止此,今人寄毛锥子少亦百枝,安得有佳笔哉?
墨似廷圭法者,竟不知其为何人。
十帖中或有可疑者,然真迹要非赝笔所能乱。
又先贤言语自有一种意度,后人强学之,不近也。
内《卜葬帖》云:「地里家说无了期,但无风水,免乡人言可矣」。
通人之论也。
近世尤尊用《葬书》,魏元履葬于平坂,穴地三丈六尺,梯而下棺,蔡季通所卜也。
既而元履之后遂绝。
古人所以行营高燥者,高则远水,燥则辟风,魏公之窆无乃太卑湿乎!
莆人重黄涅槃、厉伯韶两墓师如神,其所点穴或在高峰,或在广野,有凤凰展翅、玉带出匣之说。
为其学者无二师眼力,块守死法,高则入云,下则及泉,惜无以公之说药之。
《论乐帖》云:「欲知古乐,必由胡部乃能通」。
世儒谓删后无诗,公之于乐,虽胡部亦不废,皆学者所当知也。
此帖隶法尤妙。
按:杂帖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又见《后村题跋》卷七。
重修姑苏馆咸淳二年五月 南宋 · 吴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一、《吴都文粹续集》卷一一、洪武《苏州府志》卷四七、民国《吴县志》卷三○
炎宋中天,翠华南幸,杭为行在所,遐方拱卫,奔走率职。
惟是一介行李,其过都国必馆。
为馆二,以南北名,从其便也,门而扁之曰「姑苏」。
最后为百花洲,洲旁胥门故址,台而居之,亦曰「姑苏」。
群山拱揖,西爽朝暮,耕畴渔浒,华门茨舍,天作地产,绮错而棋布也。
山之外阳波宅焉,其上楼馆翼然,有光虹贯,遐晞近照,景态万千。
尚想驿官过从,瞻仰闳壮,固已目眩心骇,不烦专对而语寒内慄。
嗣是数十馀年,兵革稍息,馆亦浸浸入于坏。
部使者亦无复知去日始至之义,虽寓此,不三宿辄脱去如遗,鲜过问者,大抵丰狐蚍蚁据而宫之矣。
太守陈公均以老手承敝绪,治理勤止。
期有月,郡始神复气还,乃新娄齐二门,将缮斯馆。
会命召弗果,出少府储钱凡万五百,数告新守古栝季公镛,愿讫图之。
公延见吏民,兴行政教,迨我暇日,爰即尔工。
既成,费视永嘉公有加,大合国寄公落之,属隽滨人吴必大为之记。
客或进议曰:「台馆常并称,馆非台无以示壮丽,台非馆无以款游观,子必为记,台为先」。
予曰:「若安所得此语!
始吴筑台姑胥,高可三百丈,宴安鸩毒,故自败也。
今明天子在上,贤卿相在左右,宫室苑囿,无所增益,珠胎翠羽、雕文刻镂之贡,先是而戒。
方万里,有孚颙若,咸曰君王俭德,太平其今日乎。
承流宣化,伊太守职,何壮丽游观为!
《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台名之存,以志古也。
姑舍是,吾请为若言馆。
古者王人出聘,馆于诸侯之祖庙,若朝王,若相聘,乃舍之他所。
故觐礼侯氏天子赐舍。
晋文公无观台榭,惟诸侯之馆是崇大子产称之。
国无寄寓,县无施舍,单子知陈侯之必有咎。
吴去天咫,恭行肆觐,实京师通逵,宾旅或以岁事尊于天子,此之弗务,至者何观,吾侪小人,且滋愧矣。
万一有高车华轩,驰传骛至,俨然辱而临之,将何容焉,寒暑燥湿无所避,谁其废礼!
则夫翼卑以高,砥洼以平,规隘以宽,登也有台,濯也有池,步也有亭,射也有圃,堂立五丈之旂,庑环万兵之帐,主恬从安,各赡其事,夫安得不汲汲!
入如得归,出重回首,斯馆也,其昔所谓传舍之尤者乎!
方千里王畿之内,人从日边来,入有逆劳,公其庶岁承事无违,以教天下之勤于典职者」。
客谢非所及,则书以记,而又援爱棠之意告后之人,俾勿坏。
曰:惟二康侯,萧规曹随。
停舫行艘,驻节来麾。
于我乎馆,是适是宜。
是隆藩服,实邦之仪。
匪惟一邦,四邻视之。
曰治天下,亦如此屋,先民之辞。
三极与立,非人畴依。
人之能然,惟志所之。
以是心志,孰颠不扶,孰危不持?
将多前功,毋替后思。
来今亿年,敢以此规。
宋咸淳二年五月既望奉议郎添差通判平江军府、兼管内劝农事吴必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