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放鹤亭记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一、《皇朝文鉴》卷八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三、《记纂渊海》卷四四、六○、《文章正宗》续集卷一三、《文编》卷五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五九九、《八代文钞》第二十八册、《名山胜概记》卷七、《明一统志》卷一八、《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九四、道光《铜山县志》卷一八、同治《徐州府志》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放鹤亭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天骥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揖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閒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閒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听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记参寥龙丘答问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二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慈湖
慈湖程氏草堂,瀑流出两山间,落于堂后,如悬布崩雪,如风中絮,如群鹤舞。参寥问主人,乞此地养老。主人许之。东坡居士投名作供养主,龙丘子欲作库头。参寥不纳,曰:「待汝一口吸尽此水,即令汝作」。龙丘子无对。
事不能两立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三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乐天作庐山草堂,盖亦烧丹也。欲成而炉鼎败。明日,忠州刺史除书到。乃知世间、出世间事不两立也。仆有此志久矣,而终无成者,亦以世间事未败故也。今日真败矣。《书》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信而有徵。绍圣元年十月二十二日。
箴仲殊 宋 · 孚禅师
押支韵
大道久凌迟,正风还陊隳。
无人整颓纲,目乱空伤悲。
卓有出世士,蔚为人天师。
文章通造化,动与王公知。
囊括十洲香,名翼四海驰。
肆意放山水,洒脱无羁縻。
云轻三事衲,瓶锡天下之。
诗曲相间作,百纸顷刻为。
藻思洪泉泻,翰墨清且奇。
惜哉大手笔,胡为幽柔词。
愿师持此才,奋起革浇漓。
骛彼东山嵩,图祖进丰碑。
再续辅教编,高步凌丹墀。
它日僧史上,万世为蓍龟。
迦叶闻琴舞,终被习气随。
伊予浮薄人,赠言增忸怩。
倘能循我言,佛日重光离(《中吴纪闻》卷四 《中吴纪闻》:仲殊,字师利,承天寺僧也。工于长短句,东坡先生与之往来甚厚。慧聚寺诗僧孚草堂,以其喜作艳词,尝以诗箴之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