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纪变绝句(作者注:「壬戌(1862)旧作。」此组诗又载吴子光《一肚皮集‧芸阁山人集》、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一肚皮集‧芸阁山人集》题作〈纪变诗有序〉,四首诗顺序及小注与《小草拾遗》所录略有不同,录于后。) 其三 清 · 吴子光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吴子光《一肚皮集‧芸阁山人集》、陈汉光《台湾诗录》
咸丰壬戌(1862)夏彰邑奸胥戴万生作乱,镇道歼焉,从官或死或逃避,莫知踪迹者,大与守土之例相背。时群贼据彰城,鼙鼓之声日夜闻,四境南北路,咫尺不通孽矣。初戴逆意叵测,似欲收拾馀烬,作江城发匪,掎角者不知,塘报官军屡得胜仗,金陵王气剋日即闻收复,虽有闯、献,岂能作死灰之燃哉。今台地平治将二十年,痛定思痛,其间哀鸿磔鼠事,犹在人耳目前也,诗以纪之。〖编者按:《芸阁山人集》诗题后序云:「壬戌(1862)之乱,余居逼近贼氛,时官军不至,感赋数绝,殆所谓长歌当哭者欤。」
吴发休论短与长,墨磨盾鼻愿谁偿。
九千岁(作者注:「戴逆自称千岁。」)事君知否,太白游踪老夜郎(编者按:此诗内容与底本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吴发何论短与长,墨磨盾鼻愿谁偿。九千岁事君知否,太白游踪近夜郎(贼下禁薙发之令,故云然)。」)
念奴娇 其二 用前韵自题六十一岁小像二首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押词韵第十八部
此翁六一,是追陪洛下,耆英时节。
少与浮荣多与健,马上飞腾休怯。
如意天花,官袍芳草,全与人殊别。
樊南遗事,西都士女能说。

应笑老去韦郎,玉箫安在,长忆人如月
本领何关歌曲事,宛转渭城三叠。
一范临关,百坡照颍,朝士都心折。
清朝看镜,一痕霜在吴发
假日壬戌 清 · 彭孙遹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松桂堂全集卷二十二
帘外酸风触欲僵,隙中斜日澹无光。
寒煁不爨荧荧碧,病叶如人冉冉黄。
老去漫云吴发短,愁来且放楚歌长。
连朝急假蒙恩便,起就南窗检药方。
倦知以五酬四才字韵遂至十六叠余仅十四叠耳勉答六章以满廿数 其五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十一
壮心底复鸣雄剑,失计谁当撞玉杯。
寻约定知吴发短,神锥会待祖椎催。
越人预计三年艾,郑灶多言四国灾。
我自毗耶长杜口,昔人占事已知来。
题明宫詹陈醴原先生 其一 丁巳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七
由来沧海日,时有披缁削发人。
今日人人吴发短,谁知菩萨宰官身。
文玉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十六
扁舟迎得柳枝娘,银烛当筵照晚妆。
仙雨着衣成酒气,美人私语作兰香。
尊前吴发怜侬短,席上秦声爱汝长。
喜字自书三十六,剪笺拟学郁林王
刘介庵入都 清 · 袁枚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补遗卷一
一年两年颜色老,一个两个故人少。
客去梁园碧草新,乌啼白下江村晓。
江村三月杏花红,江淹赋别愁春风。
三千里路去云外,十六载事来心中。
我昔见君未华颠,君昔见我美少年。
高歌酣颜能几日,盛年一过如云烟。
秦淮水榭歌成队,金钗挂烛留髡醉。
各折花枝当酒筹,同参金母飘霞佩(谓金郎。)
江外传呼令尹来,琴堂屡报云仙会。
扶桑一夕天风改,我竟抽帆先过海。
回首昆明劫后人,淮南只有刘安在。
草草黄金信手消,轻轻乌帽被风飘。
帐中未散弹筝伎,吴市先吹乞食箫。
丁期甘为桓玄死,狎客都成患难交(闻金郎为君破家。)
可怜六十已平头,重整羸骖北地游。
上界星多官易补,将军缘尽客难留(大府不肯奏留。)
征途落日长安,珍重萧萧吴发短。
苦道相逢未必逢,思君肠共车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