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海陵李少府元易文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
维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某月朔日。
右金吾卫兵曹参军权德舆
谨以清酌庶羞之奠。
敬祭于故海陵县李君元易之灵。
我得元易。
于兹三年。
粹秀清和。
仁义在焉。
行有馀裕。
其文灿然。
五字之中。
含写风烟。
岩扉旧隐。
常闻清兴。
诸生讨论。
雅有时称(初与卢偫德伦同隐居于谯山)
理实归研。
境无逃胜。
嘉招既至。
虚中以应。
从容解巾
作尉江滨。
退以直道。
进无其人。
性志弥笃。
郊居食贫。
衡茅之下。
孤石丛筠。
连墙者何。
则有元钧元钧名喻君之族父)
探味元奥。
疏适心神。
晚获觏止。
心乎爱矣。
扁舟往复。
就馆于子。
静赏烟霞。
深穷名理。
友直友谅。
惟君是以。
行不苟容。
必俟良工。
栈絷绝足。
椟闭铦锋。
竟嗟不试。
一命沦踬。
身没迹晦。
靡申素志。
惟富与寿。
君则不至。
人皆有子。
君独无嗣。
繐帷飘飘。
灵座深閟。
幽显此殊。
呜呼元易。
尚飨。
续寄一章 北宋 · 王冲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骀荡青郊祓禊辰,东池冠盖集嘉宾。
逍遥共入华胥国,绰约谁逢洛浦神
展障露花长乐际,袍敧烟草曲江滨。
遥知台旆行春暇,起作元钧辅弼人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三三)
北宋 · 家氏客
 押敬韵
笙歌陪酒圣(《净德集》卷二三《家府君墓忐铭》)
咏古诗十二首 其六 北宋 · 刘敞
 押词韵第十一部
元钧运洪炉,昼夜不少停。
万物更相禅,一气纷异形。
驹掇出灶下,久竹为青宁。
孰知范氏牺,晚就南亩耕。
至人友造化,逝与一世冥。
善恶故不屑,宠辱何足惊。
代上许州贾侍中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祠部集》卷三○
爰初还台,以迄补郡。
台光在望,曾无数舍之遥;
俗状增劳,都缺单函之献。
负芒而引愧,难擢发以论愆。
窃繄上宰之量洪,未识下僚之礼废。
伏惟坐班藩政,参向天和。
恭以某官业履崇高,智谋广大,抱诚明之正性,秉忠谅之一心。
早简帝衷,首谋王体。
师尹当国,有具瞻之民;
阿衡代天,无不被之德。
以至畴咨旧德,登冠鸿枢
珍策立成,远人坐至;
帷幄以肃,京师其尊。
位长百工,允极宗臣之贵;
柄更二府,弗收造物之功。
恳列壤封,请临寰服。
对宸缗之均逸,露公冕以观风。
居外弗异于中,敛大以施于小。
行膺徽册,复图文武之才;
还秉元钧,寖造邦家之福。
王内翰上贾梁二相书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三、《祠部集》卷三二
某擢始孤生,躐跻近侍。
与材散木,繄化匠之为容;
获器寒金,繇宰钧之所铸。
旋冒复门之华选,寖疏翘馆之盛游。
居企台仪,间劳禁职,曾缺音函之献,莫咨德宇之宁。
伏惟静镇会都,乐班宽诏;
神明所右,福祉其蕃。
恭以某官识交天人,诚贯日月。
上公之印绶,拥方伯旌旗,威行列城,令肃外阃。
身任安危之重,远俗独闻;
才通文武之兼,万邦以宪。
虽衮衣愿封于东邑,欲留周公
舟楫能济于巨川,当用商相。
行膺徽册,还秉元钧
殿中侍御史吕陶左司谏兵部员外郎贾易右司谏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二、《彭城集》卷二三
官以谏为职者,所谓以义致身,以道事上者也。
将顺其美,补助其阙,耳目之寄,孰重于此乎?
风力干济,守正不回,率职中台,屡形谠议;
学术精敏,好古自喜,效官南宫,绰有令誉。
是用跻之二省之联,付以五谏之任。
尔其慎虑竭己,正学劘上,副吾简求,无夺素守。
乞勘会吕陶上官均是否论列张舜民事奏元祐二年五月 北宋 · 傅尧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
臣等伏见殿中侍御史吕陶监察御史上官均初皆称罢监察御史张舜民不协公议,各言曾有章疏论列。
尝于理检院众坐间自举疏中语,亦尝于御史厅对王岩叟韩川口诵其章,并谓四月二十五日进入,臣等信以为然。
窃睹今月九日内批圣旨,召臣尧俞、臣焘、臣岩叟、臣光庭、臣觌、臣升、臣等七人赴都堂宣谕,而惟不预召。
御史自来言事不关白长官,臣等非强等论列,自是等对臣尧俞、臣岩叟言有奏章。
都堂之召既不预数,方疑未尝有言。
如此乃是公肆面欺,何以保信?
窃恐前后所上封章亦非情实,有误圣听,不敢不奏。
伏望令勘会,如果无章疏,乞赐指挥施行。
延平挽词 北宋 · 吕陶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雍睦传家本,诗书教子心。
平生潜德在,他日漏泉深。
往事铭幽石,新阡长茂林
孝思何以慰,章句尽悲音(以上《净德集》卷三二)
郡斋春暮 北宋 · 吕陶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自觉劳生万事非,宦心从此更迟迟。
凄凉好饮悲春酒,閒暇犹吟送老诗。
轩冕去来皆外物,云山早晚是归期。
怀民报国终无术,空负惭颜对一麾(以上《净德集》卷三四)
唐君益 北宋 · 吕陶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秋日晴如春日迟,山间水际尽光辉。
江湖顿减骚人咏,父老争誇太守归。
岁晚莫惊易叶,时来又见锦为衣。
门前行马虽崇峻,应许衰翁一叩扉(以上《净德集》卷三五)
皇甫秉彝殿丞 北宋 · 吕陶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征车千里极关河,特遣离怀赋绿波。
晚节不随华发变,归装还载异书多。
云霄有约增攀望,文酒相逢异啸歌。
若相清朝许投笔,生平孤剑愿重磨(以上《净德集》卷三六)
过剑关 北宋 · 吕陶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一别京华十七年,野情长是恋家山。
谋身太拙真堪笑,头白重来度剑关(以上《净德集》卷三八)
和初食嘉鱼 北宋 · 吕陶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子美尝誇丙穴鱼,天涯聊此试珍腴。
西风消息江南兴,未免樽前忆脍鲈文津阁本《净德集》卷三八)
王仲高 北宋 · 吕陶
五言排律 押真韵
从政宜师古,为儒贵席珍
承流仰循吏,虑患属孤臣。
休戚同千里,轻肥止一身。
虚名称有土,惭色见斯民。
罗网甘投足,波澜耻问津。
狂言干重辟,冷笑待憸人。
琴瑟方调节刍荛愿采询。
闭关聊度日,开卷易经春。
地暖畦蔬足,年丰瓮陈。
惟特三不愧,通塞任天钧(以上《净德集》卷三三)
闻蛩和长句 北宋 · 吕陶
七言排律 押虞韵
唧唧微吟透绮疏,乍令人意少欢娱。
留连夜景萧条甚,引惹秋声迤逦殊。
似向蜗庐频学啸,恐随蛙鼓亦吹竽。
能鸣岂羡蚣蝑股,不语堪嗤蛱蝶须。
赋就情诗感长信,惊回仙梦失苍梧
虽知物性何喧寂,应念年华却叹吁。
从此渐为寒月计,凭谁与画小轩图。
西堂忽起东归兴,望断青嵩接绿芜(以上《净德集》卷三七)
即席送尧天 北宋 · 吕陶
 押皓韵
行行重行行,千里秦蜀道。
落日飞孤云,秋风荡衰草。
极望快归目,深思感幽抱。
吾俗有谣言,公还一何早(以上《净德集》卷二九)
孔毅甫州名五首 其五 北宋 · 吕陶
羡君诗格雄,非谓文胜质。
长篇自博雅,短语亦温密。
笔端时一挥,锋利不少屈。
高情寓祥云,幽意及疏荜。
豪纵叹李贺,难以宪度一。
穷愁伤孟郊,不欲怀抱佚。
铺陈黄堂上,一案凡几帙。
先倡乃前辈,形容何以物。
瑁圭施华藻,锦段副朱绂。
测海至千仞,穿杨无一失。
宝器藏巨剑,古声发琼瑟。
凤羽翔德辉,龙种搜骏骨。
嗟予泽畔吟,继唱辄连日。
果榜误收采,小榛齐大栗(以上《净德集》卷三○)
奉寄单州太守王圣钦(诗中所叙,皆圣钦来书之意) 北宋 · 吕陶
 押词韵第七部
昔尝请郡归东川,衰迟幸会使者贤。
开诚论议简条目,一境草木沾春妍。
公斋清暇弄诗笔,更唱迭和多长篇。
岁丰民乐尚蚕市,撼罍斗鼓殊喧阗。
东山西寺(文渊阁本作市)颇壮观,饮帐或在山之巅。
踏青摸石循故事,浣花亦仿成都船。
相从对酒每一笑,聊与远俗同欣然。
北岩石穴广似洞,疑是古昔栖神仙。
火云烧空赤日猛,及到此地如冰渊。
清风满怀兴未尽,四望晚景增留连。
平生宦游此最适,不觉弦晦相推迁。
邮筒忽报谪书至,君命严重敢不虔。
试思衡岳询远近,里堠去蜀凡八千。
苍黄去郡别我友,一意调琴中断弦。
回首乡邦止数驿,欲顷血泪辞松阡。
藩候迫逐仓使促,争向坠羽誇鸣弦。
天恩旷汤置不问,投放裔土惩其(文渊阁本作小)愆。
阖门良贱三百指,孤舟一叶何翩翩。
瞿唐滟滪遍涉历,内讼过咎归之天。
洞庭阻浅辄三夕,怒风急两声相喧。
此身恐污盗贼刃,不尔定沾蛟鳄涎。
偶逢渔艇相援济,稍觉神观来归还。
长沙既下尤怪骇,半夜雷雹如烹煎。
桅倾缆断船脊折,四十馀里中流漩。
舟人恐惧难致力,儿孙顾我皆泪涟。
尝闻死生有定所,顷刻由此归重泉。
东方渐明浪渐息,忽造平岸逃危颠。
胸中悲愁虽未艾,分外岁月疑少延。
寓居衡阳味亦恶,地接炎荒风气偏。
每逢三伏如坐甑,突焰已炽犹吹煽。
是时回禄得乘便,取次薰灼须及椽。
回环四顾求避计,往往啜食不下咽。
深冬屡见温瘴起,洒作昏雾飘为烟。
勇夫壮士尚抱疾,嗟我衰惫何由痊。
雀罗当门人迹少,宾榻不解尘生毡。
难希杜甫遣秋兴,易学边韶昼眠
碧湘万顷望不尽(文渊阁本作极),青岳数峰高莫攀。
江山信不与人事,日送佳景来目前。
长腰缩项兼二美,早晚尝稻时差鳊。
浮生一饱亦已足,下箸何必求腥膻。
亲朋书问寂绝久,杳似隔世冯谁传。
平居分义重胶漆,一旦争敢通寒暄。
匪惟物态尚流薄,抑恐罪戾相攀缘。
古之交情贵贱见,而况利害生其间。
君乎存守异于是,特特万里邮华笺。
穷通傥来极慰勉,疾疢愈否深哀怜。
高标岂为霜雪减,雅操诚如金石坚。
羡君高堂有慈母,寿发鬈腻犹垂肩。
䌽衣趋庭奉燕喜,玉盘洁膳罗珍鲜。
复有佳儿富文史,阔步直登英俊躔。
行闻清庙献雅乐,伯仲交奏篪与埙。
事亲教子两如意,此外纷纷乌足言。
君在山东我剑外,一书往返须经年。
馀生再会谅难必,我往应在君之先。
作诗寄君重感慨,交道多阙君能全。
子孙他日有显者,勿以衰门相弃捐(以上《净德集》卷三一)
诫厉诸路监司修举职事诏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九
朕思古之人君,恭己无为,而恩之所加者深,威之所制者远。
群黎百姓,莫不悦怀畏服,而无一夫不获者。
其道非他,盖有法度以为治世之具,张官置吏,奉而行之,足以整齐天下,而导其德泽,以及于远近幽深故也。
今四海之广,判为诸部;
部有使者,以督察郡县,乃为朕行法度而导德泽者。
比岁以来,或不胜职,以茍且为易简,以解纵为宽裕,以惩奸去恶为惨暴,以度用均财为刻剥。
政有先务则置而不问,事有中道则违而不循。
是以赋役不均,刑罚不中,盗贼不戢,疾苦不除。
其事骎骎然日趋于偷惰弛废之域而不知止,朕何望焉,元元何赖焉!
朕夙兴夜寐,讲求治要,论议所先,诏令数下,率从宽厚者,盖欲安养生民而跻之富寿尔,非谓使汝一切废事而窃禄备位也。
《诗》不云乎:「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书》曰:「敬尔有官,乱尔有政」。
斯皆士大夫之所习闻也。
尔其励志意,修职业,持准绳以肃庶务,推仁惠以苏疲民。
使四方无怨咨憔悴之叹,而朝廷享太平之实,岂不美欤!
茍蹈前愆,必罚无赦(《净德集》卷八。)
事:右引作「势」,义似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