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奏举留丙杨恕叶澄俞迁张清臣许祓徐清叟方大琮乞赐旌擢状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后乐集》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九、《续文献通考》卷五一、《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五二
臣误蒙圣恩,再分江右之阃,玩愒罔功,日夕惧惕。
惟念事君以人,荐贤报国,尚可少效万分。
故于一道之官吏孳孳搜访,其为政有实绩者,敢不悉为陛下言之。
臣窃见朝请大夫、知抚州军州事留丙禀资重厚,赋政和平。
虽生相门,谙练民事。
抚之郡计堇堇,到官五月,不趣迫而事以办,镇静不扰,田里安之。
年事已迫,若速加擢用,犹足以得其数年之力。
朝散郎、权知临江军杨恕器识沉静,学术醇明。
备更繁难,晓畅吏事。
到郡逾年,临政不事察察,力行摩抚,崇尚教化。
财计昔迫而今宽,讼牒先繁而后简,军民相安,人称其贤。
朝奉郎添差通判隆兴军府叶澄文行粹夷,资性诚悫,不以馆阁清流而不屑吏事,不以耆儒宿齿而简略讼牍。
每事详审,精力彊明,有德有材,人爱而敬之。
朝奉郎通判隆兴军府事俞迁克守家学,卓有能声。
昔宰溧水,其政已为诸邑之最。
今倅是邦,一力裨赞,郡事多赖之。
搜剔蠹弊而吏不敢肆,灼知情伪而民不敢欺。
施于内外剧烦之任,必有可纪。
通直郎通判南安军张清臣生自名门,习于吏事,扬历州县,安于平进。
南安斗垒,自溪峒挻变以来,民产失耕冒佃,而经总制次额数多,几于束手。
清臣于关决平允之馀,能条理财赋以无乏供,人所甚难者。
承议郎通判隆兴军府事许祓胄出世家,持身清谨,存心职业,不事表襮。
到官方及数月,其见于关决者已多可观,吏民信之,略无间言。
从事郎、充江南西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徐清叟学业醇茂,奋身甲科。
分教当涂,邻境士类从之如归。
今兹婉画,率皆可行之实,守正不阿,足为远器。
从事郎、充江南西路转运司干办公事方大琮志气好修,文采亦赡。
早为南宫雅选,士论称之。
主画漕幕,剖决详明。
考其行事,允有贤业。
已上八人者,在本路守贰干官之内考察颇审,诚未多得。
其间率皆累经监司论荐,欲望圣慈乞赐甄擢。
蒙斋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七、《西山文集》卷三三、《古文集成》卷五一
桂阳史君张侯某以蒙名斋,西山叟真某取「果行育德」之义为之铭,其辞曰:
物盈两间,有万其数。
天理流行,无一弗具。
维象之显,理寓乎中。
反而求之,皆切吾躬。
观天之行,其敢遑息?
察地之势,亦厚于德。
天人一体,物我一源。
验之羲经,厥指昭然。
卦之有《蒙》,内险外止。
止莫如山,险莫如水。
曷不曰水,而谓之泉?
滥觞之初,其流涓涓。
其出之微,若未易达。
其行之果,则不可遏。
有崇兹山,润泽所钟。
维静而止,出乃不穷。
始焉一勺,终则万里。
问奚以然,有本如是。
是以君子,取法于斯。
维义所在,必勇于为。
维行有本,繄德焉出。
是滋是培,其体乃立。
静而养源然一心。
动而敏行,万善毕陈。
厚化川流,初岂二致。
溥博渊泉,其用弗匮。
于惟简肃,赉有此孙。
揭名斋扉,目击道存。
养正,奚必童稚?
终身由之,作圣之地。
徐通判 南宋 · 舒璘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二、《舒文靖公类稿》卷四
言念亲夫子于四京市,仅俄顷间;
仰盛名如北斗高,又二十载。
方将展事贤之敬,讵容通怀旧之情。
惟理义之所同,匪尊卑之有间。
礼则分定,心以书传。
恭惟判府寺簿刚大养源,诚明笃志。
议论深明乎治体,文章夐出乎时流。
《周礼》致太平之书,讲之有素;
汉庭求方正之士,言也无烦。
是宜为国子先生,其可处治中别驾
静究名公之出处,益令我辈之咨嗟。
委质立朝,要在有为而有守;
当职论事,讵容相熟以相同?
夫何一形于言辨之间,便乃不取于朝廷之上。
竞爱浓阴之桃李,惟怜特操之松筠。
风月平分,何妨啸咏!
云霄阔步,第见昂藏。
惟君子能素位而行,在贤者则引类以进。
已见拔茅而连茹,罔有遐遗;
行看大木之为杗,独胜巨任。
某才无所取,学不自强。
尚论古人,虽信有为亦若是;
退省终日,欲求寡过而未能。
奚敢遽为人师,盖亦谩为禄仕。
念平昔愿承于矩矱,乃暮年获际于门墙。
窃深喜幸之私,犹恨遭逢之晚。
老矣不能用也,惟嗜学以难忘;
忠焉能勿诲乎?愿指迷而不倦。
我之怀矣,公其念哉!
赠日者黄朴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烛湖集》卷一○
赤城黄朴自号白云山人,以艺游四方,推人始生岁月日辰,考步五行五星,知其性行、气骨、薄厚、美恶、丰瘠及终身贵贱、寿夭,辄奇中。
尝识予兄伯起,间遂谒余,试其术,一日阅数十人,道往事悉验。
余友叶君养源困场屋久,黄曰:「是来岁必第进士」。
及言陈生用之亦然。
至馀人,或轻锐自负,或郡士所推许,黄一未可。
明年复皆如其言。
嘻!
亦可谓艺之精者。
盖占命与占相皆有此理。
相法自春秋来有之,而命之说繇唐以后特盛。
要之形气因受于天,决不可易,虽复逆知祸福,亦何所避就,此圣贤所以不语怪神,而独有顺受其正之说。
世道益下,士大夫汲汲惟利与名是谋,故奔走于占,而业之者亦益出新奇,往往得志斯世,可叹也夫。
然黄生为人疏野,喜面折,不顾忌,不候伺人词色为高下,或逢盛怒终不改,久而皆信。
又时时能指切心术行事得失为劝戒,类有益于人,不与他日者比,余以是赏焉。
于其行也,胡君子宝为之请序,乃书以遗之。
潘太博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六、《烛湖集》卷五、光绪《上虞县志》卷四七
某顿首再拜端叔提干尊兄:昨养源来,曾附谢腊中一纸之赐。
后两日,又领岁初所惠书。
不肖无状,朋友不忘弃,宁不敬感!
某初拟灯夕后过四明归,当诣兄款别,已而无暇。
沈兄过上虞,云当来访,遂留俟之。
二十六日,沈兄来。
二十九日,仆继往。
又数日回,体中感冒,不可风。
自初十日后,日日具舟欲行,不以事牵,辄遇风雨。
今则行日已迫,定不暇远出矣。
四方师友常苦隔阔,吾辈乡社近耳,犹不能合并如此,固坐不勇,又或尼之,良自惭叹。
某齿长学荒,方愿专静读书,且常有负笈武夷之想。
偶兹趣戍,当复投身朱墨间,职分诚不敢不敬,然德薄才短,惧便为俗吏,犹未必胜任,为吾党羞。
惟兄爱我素厚,幸一一教之。
岁月飘忽,兄终制亦复不远,小心敬德,举动准的古人,毋为精神意气所轩举而不自察。
区区亦甚有欲面论者,不及究也。
时中,节抑自重,不宣。
答潘宣干书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六、《烛湖集》卷五、光绪《上虞县志》卷四七
某顿首再拜恭叔县尉尊兄:向来家居,固常欲一诣自请,作旬日款。
今当远役,咫尺心交之地,乃不能面别而去。
吾辈大抵不能摆落俗状,以追古人风味,此亦其明验,而先施之责在某,负愧尤多矣。
区区自解,略具端叔书。
每见养源说兄笃志近思,朝夕从事,工用益密,意度益远。
自省荒落无状,极思相从,以求发浚。
况兹不韪试邑,恐贼夫人之子。
兄不弃我,何以教之?
虚心克己,固是难事。
从来师友交以相病,仆诚不肖,窃自感厉,著鞭焉,兄毋疑其不受而啬于言也。
沈季文兄要是强毅,截然不缴绕媚世,真古学者气象,他日宜相与展尽馀怀。
不及究,惟千万强食自护,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