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赤城书堂记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一、《南宋文录录》卷一三、光绪《宁海县志》卷二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台之宁海,其先贤曰赤城先生罗公,德业为元祐名臣,道义为一乡师表。教思无穷,踰二百年,清风肃然,闻者兴起。旧祠于学,犹未特祀,邑之宿儒前进士胡君元叔倡率乡人,仿古闾塾之制,即公游息之地创为书堂,合乡之俊秀子弟而淑艾之。诹诸乡评,延笃学多闻之彦、前进士舒君岳祥为之长,前进士孙君钧、赵君孟礼、胡君三省、前太学陈君应嵩、刘君庄孙为之录。训之以孝弟敬逊,其规约如蓝田、丽泽;而稽经订史,种学积文,以为有用之实。衿佩济济,弦诵洋洋,邹鲁之风蔼如也。某闻而叹曰:美哉,教学之意乎!古者立教始于乡,仕焉而已者归教闾里,谓之乡先生。上老、庶老朝夕坐于塾,是为左右师。入而事亲从兄,出而诵诗读书,小而洒扫应对,大而明德新民。上帝之衷,蒸民之彝,师徒所教之伦,冢宰所降之德,少而习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以礼义兴,风俗淳,成人小子皆士君子之行也。昔有正素戚先生,讲道睢阳,始建学舍,文忠富公、文正范公皆游习于斯,为一世伟人,家法之粹,延及后昆。正素子孙若维、纶,若舜宾、舜臣,世学相承,睢阳遂为四书院之冠,简策有光焉。今宁海耆德鸿生,咸克宪慕前哲,启迪后进。俾之尊德性,求放心,以进于诚明,养其原而即理以应事,孝弟忠信培其根,而馀力以学,师道立,善人多,庶几见睢阳之盛。《诗》云「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罗公有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子其懋哉!某病耄不能文,然居相迩。他日海濒为沂泗,门人若安定,孝友睦姻任恤如成周之时,家稷契而户曾闵也。行其野则冀缺之耨、茅容之耕。攸介攸止,日多髦士。推家之教为天下法,将自兹始,故乐为之书。
八月二十八日与潘少白刘君英草酌耕养堂时刘正仲以求免役入城予亦为群小见厄者也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二子论秋夜,秋蛩是四邻。
叶黄狐下陇,灯暗鼠欺人。
借誉门多客,临危俗少亲。
平生刘正仲,于此见情真。
乱后寄正仲因谂恕斋枢相朔漠音耗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山人水南北,别业瀼东西。
落叶屏风石,斜阳水碓溪。
门荒翟公雀,野迥孟尝鸡。
枢相徂沙漠,酸风万里迷(自注:石屏风,正仲所寓地名。水碓溪,予所寓地,俗名捣曰奥。)。
天门杂咏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棋寻五老智识长,茶煮八公肌骨仙。
应是青牛遗旧迹,不知白鹿去何年(清王瑞成光绪《宁海县志》卷二○引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 《舒阆风先生行状》:时八十,无疾病。一日赋《天门杂咏》,甫成三章,其一云云。此绝笔也。)。
近作对江牡丹吟七章呈正仲正仲于拙吟无不亟和者独此七章未和携而归茭湖半月矣递筒未至歌以趣之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邵子花开二十四,吟诗惊动洛诸公。
我家两株三十枝,欢喜亦与邵子同。
作诗七绝恼正仲,过旬不见回邮筒。
正仲材高气浩博,鄙我琐细无豪雄。
文叔今见小敌怯,八骏岂肯盘蚁封。
再三思索得其意,笑我不知时节异。
洛阳城中天地中,春色花光好天气。
此时高韵一两篇,流出胸中真乐事。
我生初见钱塘春,歌舞西湖早已颦。
如今不见湖山面,鸟歌似哭花为尘。
作诗告人谁为听,当哀而乐非天真。
我谢正仲此意厚,请不吟诗但饮酒。
六月十四夜久雨新霁见月极佳坐观万堂中收拾尘霓湛然不作久不见此趣因书之以寄正仲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押词韵第一部
久雨新霁如发蒙,嫩月出海来屋东。
开轩静听百虫语,清光入沼翻帘栊。
白日劳劳生万事,不如淡月含冥濛。
收心展体且高枕,合眼不管东方红。
我缘居贫得清省,晏起一粥黄昏钟。
更深一顿白汤饼,坐送落月沉西峰。
眼昏灯下不看字,与书相忘如不逢。
渐收少年辟谷效,养取眼力成方瞳。
自行此法颇简易,有能修之神气充。
临役多忧刘正仲,少忍一月毋匆匆。
刘正仲和陶集序(祥兴元年九月)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一、《阆风集》卷一○、《南宋文范》卷五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自唐以来,效渊明为诗者皆大家数。王摩诘得其清妍,韦苏州得其散远,柳子厚得其幽洁,白乐天得其平淡。正如屈原之骚,自宋玉、景差、贾谊、相如、子云、退之而下各得其一体耳。东坡苏氏和陶而不学陶,乃真陶也。梅林刘正仲自丙子乱离崎岖,遇事触物,有所感愤,有所悲忧,有所好乐,一以和陶自遣,至立程以课之。不二年,和篇已竟,至有一再和者。尽橐以遗予,予细味之,其体主陶,其意主苏,特借题以起兴,不窘韵而学步。于流离奔避之日,而有田园自得之趣;当偃仰啸歌之际,而寓伤今悼古之怀。迫而裕,乐而忧也,其深得二公之旨哉!予于二公之诗,窃有感焉者。渊明自言性刚才拙,与物多忤,然其诗文无一语及时事,纵横放肆,而芒角不露,故能名节凛然,而人莫测其涯涘。《归去来》之作,人谓其耻为五斗米折腰耳,不知是时裕之威望已隆,渊明知几而去之,此燔肉不至之意也。苏公始以言语犯世,故罹忧患,自以为吐之则逆人,不吐则逆己,卒吐之。岁晚谪居岭海之外,交游息绝,独尚友古人而追和遗音,则言有可寄之地,不至于不吐而逆己,吐之而逆人也,此昔贤处变之法。予固多言者也,方愿学焉。予和陶在正仲之先,编未成,而正仲不予后也,其启予者多矣。正仲名庄孙,台州宁海人。戊寅九月望日。
篆畦诗序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一、《阆风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篆畦者,予宅西之小园也。阆风之山,自天台华顶、天封东下,过宁海分水为雁苍,东踰岭为紫洞。二山腹背为西谷。紫洞之山逆海而上,为龙舒山。自龙舒起为大山,曰香岩,又伏而为小山,曰花架尖。尖北为大雾山,其里为阆风,其村为尚义。此山周回七十里,是为雁苍、紫洞之面目也。花尖之麓引而为二,其南下为长陇,予种梅植桃之地也,曰平皋;东骛十里而为樟海,其北下曰下泽,为予五亩所居之庐。庐当北麓两臂之阿,其右臂伸而东,旧为竹杏之陇;其左臂自花尖大雾之閒,有小涧出焉,昔人尝名之为曲水流觞之观。水南过左臂之曲,趋于平田,田实分受其灌溉之利。有咸平间古松,偃蹇周覆百步,据左臂之曲曰篆畦,盖右臂之肘腋也。其门与松相对。予少而喜曰:「真佳山水」。又思为䌽衣板舆奉亲之适,二亲暇日游焉休焉,虽未树亭宇,然洼隆曲折,隐见于竹树之隙,南可以眺宁海黄溪归帆落雁之缥渺也;东可以揽月中峰云归石室洞,西可以眺玉峰之双竦、锦屏之九叠也;北可以思故埼天封沧海之吐吞、蓬岛镇亭神物之变化也。二亲指顾之所,颇得要领,予唯唯而退,经营其中,一手茨葺,积岁月而成。予以其行径纡馀贯穿,若篆文焉,故曰篆畦,以扁其门(以上东西南北以地里方位言。)。门于宅为东向,入门为小径,横障以桧,折而西入分为三径:一为归樵岭,陟而登也;一为小轩三间,曰无弦琴,夹径植官梅、香杏;其一为长径,绕堤而步,夹径植玉毬、红茶、月丹、宝相、蔷薇、金沙、酴醾。徘徊玫瑰、锦春、月季、林禽、紫薇、八仙、海棠,下植素馨、冬萱、山姜、杜若。俯临土谷,谷中望径侧之众芳,皆覆冒于岸,若珠璎步摇之粲翠。岸上望谷中,桃李、芙蓉、杂卉,恍与岸平,若云霞之兴于步履之下也。外环以墙,墙之外,又皆芙蓉、杨柳冬青,有谷之势焉。墙与谷合,故曰谷口。径至此北歧而为径者二:其一折而北,又折而东,至指竹亭之南,夹径植岩红、栀子、密囿、百结、紫荆、雀李、金雀之属,又折而南,过三角畦之地,遇列桧而斜避,与长径双驰,隔以月丹;其北则丛桃,桃有千叶、真红、粉红、合欢、碧色之异,又折而过丛桃之东,老桂之西,北为好翁亭,又折而东为橘径,又折而东,北与无弦琴之径合,而入于轩中。由轩而西,入小廊为大亭,即好翁亭也。亭北为坛三级,下植桂,中植山榴、天竹、鹿葱、玉簪之属,上植桧。自好翁亭而西,为小廊,入指竹亭。亭北三面为小廊,自廊北入,累级而登,为乘桴亭。亭势颇高,东南见海,其下植梅,梅有千叶、红香、黄香、绿萼、真红、粉红之别。指竹左右,皆列桧为屏,环而合于亭之南,结为洞门以出,而达乎前月丹之径。由乘桴而北,为小廊三间,达乎耕养堂。面列桧为障,穹然如小山,即好翁亭北之上级也。植牡丹、芍药、柽柳、含笑、赪桐、红蕉、锦带桃、独带玉毬、千叶栀、水栀、天竹之属,中有径可环绕而行也。堂有二:斋左曰方寸地,右曰静明天:此旧所居堂西之扁也。堂既改造,移置于此,不忘旧也。由耕养而东,为小廊,南入长友亭、书味轩。轩亭皆有复轩,前为长友,而后为书味也。长友北有大柑树二株,盖百年物也。取楚颂之辞以明之,亦取其甘之义也。由其左为小廊门以出,又折而为廊三间,经归樵岭西达山亭,曰羽人台,盖台可以见东山,山有陶隐居、张少霞鍊丹之故迹也。谷口之横径,自篆畦直入,至于老樟之东,凿墙为门以出,曰山扉。扉前有竹林,竹有黄甘、旱筀、斑筀之品。指竹之为指竹,其殆指此竹以名之也。由竹林开径折而东下,临荷田为舫亭,曰燕嬉舟,右曰杨柳筏,左曰芰荷洲。燕嬉,亦旧亭名也。亭之西夹径植海棠,循坡西北植木笔、拒霜、辛夷、紫笑。径形正方,与山扉之前径合,其中斑竹之林也。由山扉北入,植丹桂木犀中,有亭曰丹林。由丹林西折而北,为桧障。穿障为洞,又以八桧为两亭,亭左右相对,揽结而成,可蔽暑日,不假般斧,旁植棕榈、丝杉、罗汉树。又于两亭之间凿土为井。井环以小廊,穿桧为门,南出为菊畦,曰花隐;自井北入为橘井之药圃,中外皆有径。径列植黄杨。由桧亭橘圃夹径以东,植栝松。东折而南,又沿桧障以东,右植蜡梅,左植白茶,为阶三级以上,即指竹亭西之桧障也。障外皆植梅,与乘桴亭西之梅接。梅间横开小径,以入指竹之右腋,又阶以升乘桴也。虽无壮武之观,华丽之饰,然步武寻常,萦回往复,若陶朱之鱼,九岛千里也(以上南北东西,以居屋之前后左右而言。)。此篆畦之大略。畦创于宝祐丙辰,今三十年矣。畦中花木多自旧都买致,有可慨然者。二亲既弃世,念此先人之旧游也,不忍使榛莽之翳而斤斧之入也,葺而不废。世殊事异,予既不仕,以农自食,又不得安其职而乐其业也。一觞一咏,虽不减往昔,然几嬉笑而几痛哭也。同志刘正仲居梅林而遁于雁苍,每一过余畦一相唁也,前后唱和多矣。就中过余最久者,惟癸未留半岁,有子戚而归。甲申春冬凡四至,今岁又为余来,穷老不相忘,来当未已也。为余写前后诗成卷轴,请予序。噫!辋川之游,惟见裴迪;金谷之赋,仅存潘生。相得之难如此,而可传者益少,岂不悲夫!引笔识之,实眼暗久不能书。正仲之小楷精妍可爱,更二十年后,亦恐不能逮今也。篆畦之花残木老矣,此非可久之道,书以遗我后人,他日傥有衣食馀赀,其锓于予墓之左,以光远也。岁在乙酉三月望日,阆风舒岳祥序。
跋刘正仲作潘君石林记 宋末元初 · 舒岳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二、《阆风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丙子春夏閒,予尝行所谓石林之境矣。自阆风西行二十里,涉深圳蛟湖,由支径上峭壁。下临峻壑,戴履皆石,与肩相摩,荦确百折,过者无憩息之所,目炫胆掉,不暇以为观。又南五里,东入为雁苍山,石径豁然,夹以长松,宛转如螺,盘盘囷囷,跻为幽谷,有僧院据石上。寺前后皆石无穷,其戴土者辄产茶竹。下有良田百亩,其居人皆寺之隶也。山顶有石屋唅呀,容数十人,昔有一僧膜拜趺坐其间,今其旁惟茨阖一二家焉。斧条枚,剪椔翳,而后能入。箕踞夷犹,众峰岫仰闯其下。由寺门之前溯溪而东行二里,得高岩穹然,常有宿云其上,皆与紫洞、龙湫通一脉水。行其趾,又以石为底。其凸水面者,盘礴馀五十步,童子以石扣击,有大声起如鼓,是谓石鼓山。予尝与之铭矣。出雁苍口,又南五里,东入谭山。以昔有隐者谭姓居之,故以名焉。山上流泉至半山,劈大岩以出,其势不得纵,丝丝如马尾。值天宇新霁,如雪崩练曳,而联鹤积鹭,下于千仞也。水烟溅扑,飞雨袭人,群鱼瀺灂,驾湍欲上,为岩所遏,口喁喁迎受飞沫,有嗛然意。潭旁有岩穴如蜗牛庐,虽浅而明,可三四人环坐。去穴十馀步,有亭三间,宜小憩以观瀑也。出谭山,望前峰窈窕处,漫为坡麓,林薄郁苍,人烟出没,霞鹜断续,亦台、剡閒一通道也。有指以示予曰:「此其下,潘君所居也」。时予避地雁苍,孤绝无邻,虽未识君,意甚羡之。今观正仲为君记石林,正予昔所经行之地也,故因潘君而识之,且以补地志之阙文也。庚辰五月二十二日。
书叹七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戴表元
押支韵
王生困缧绁(自注:泳道。),刘子急徵追(自注:正仲。)。
舒叟挈家走,几遭鞭与笞(自注:东野。)。
我无三人辱,阖门但穷饥。
饱死世更多,徒忧何以为。
敢作小夫叹,聊为才士悲。
春愁曲次刘正仲韵 宋末元初 · 戴表元
山翁隐居雁苍谷,春树年年为翁绿。
耕休坐树作劳歌,山光水影相徵逐。
歌成无人祗自娱,行人颇怪歌声殊。
循踪历历见井舍,恐是避秦来此居。
花烟溟濛乱晴雨,山前仓庚后杜宇。
客来不喜亦不惊,但道寒暄无俗语。
山中今岁是何年,黄旗徵树装楼船。
浅村已尽到深谷,逢人未说先凄然。
忧来宛转歌不已,我树非材端后死(自注:刘号樗园。)。
五陵当日蓊如云,如今何处悲风起。
山南老农亦不忧,机浅不为妻子谋。
日高饭饱牛背坐,日晚放牛溪上游。
人生逐名被名误,十年车马长安路。
长安路绝云雾昏,归来弃笔寻农具。
旧游年少难与随,梦境一笑难重追。
惟有剡源穷掌固,相思望断西天垂。
南康道中答刘石梁 明 · 陈光颖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菊径樗园亦主恩,焚鱼跃马出郊门。
如弦岂用疑三黜,折羽何当到九阍。
马鬣未封疑宿草,雁行中断怆荒原。
维舟向暝逢渔父,指点春流有落矾(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
按:钟东整理
小住樗园经月将归白门留别琴溪主人四律 其一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七
浮生何处泛仙槎,小住樗园胜若耶。
卢氏修篁能请客,淮南丹桂正开花。
但知白发堪娱老,忘却青溪尚有家。
半为养痾半修道,终朝来往只烟霞。
题张敬业小照 其三 清 · 赵翼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瓯北集卷三十九
隔断红尘似涧阿,竹梧亭馆绿阴多。
一椽欲彷樗园例,借作尧夫安乐窝(君家樗园屡借蒋春农、袁子才作寓,故戏云尔)。
戏燕谋 现当代 · 钱钟书
樗园谁子言殊允,作诗作贼事相等。
苦心取境破天悭,妙手穿窬探椟蕴。
化工意态秘自珍,讵知天定还输人。
偶然漫与愁花鸟,奇绝诗成泣鬼神。
此中窃亦分钩国,狡狯偷天比狐白。
诛求造物不伤廉,岂复贪多须戒得。
偷势终看落下乘,卑无高论皎然式。
昌黎窥盗向陈编,太息佳人为钝贼。
夙钦吾子诗才妙,我法行之忽逼肖。
竟如道祖腹中言,可许拂衣引同调。
我欲诚斋戏南湖,君莫魏收斥邢邵。
诗窖宵来失却匙,知君不拾道行遗。
无他长物一敝帚,留与贫家护享之。
注:《乾嘉诗坛点将录》有樗园先生题词云:我谓作诗如作贼,横绝始能跻险绝。张南湖《怀筠州杨秘监八绝句》自注云:诚斋戏谓,君诗中老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