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李娃(句) 其一 中唐 · 元稹
 押灰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平常不是堆珠玉,难得门前暂徘徊任渊《后山诗注》二《徐氏閒轩》注引)
其三 北宋 · 吕蒙正
 押灰韵
拨尽寒炉一夜灰宋任渊《山谷诗集注》卷一六)
其八 北宋 · 苏轼
 押微韵
冉冉绿雾生人衣宋任渊后山诗注》卷二《黄梅五首》注引)
书旅邸壁 北宋 · 王谹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雁外无书为客久,蛩边有梦到家多。
画堂玉佩萦云响,不及桃源欸乃歌宋任渊《山谷内集注》卷一《次韵王稚川客舍二首》题注引)
《山谷内集诗注》:彭山黄氏有山谷手书此诗云:王谹稚川元丰初调官京师,寓家鼎州,亲年九十馀矣。尝阅贵人家歌舞,醉归书其邸壁间云云。余访稚川于邸中而和之。
潭州张芸叟二首 其一 1098年 北宋 · 陈师道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湖岭一都会,西南更上游。
秋盘任渊《山谷诗注》卷二引作霜林)堆鸭脚,春味猫头
宣室来何暮,蒸池得借留。
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
赠二苏公1086年 北宋 · 陈师道
 押阳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岷峨之山中巴江,桂椒栌枫柞樟。
青金黄玉丹砂良,兽皮鸟羽不足当。
异人间出骇四方,严王陈李司马扬。
一翁二季对相望,奇宝横道骥伏(各本作服)箱。
谁其识者有欧阳,大科异等固其常。
小却盛之白玉堂,典谟颂雅(各本作雅颂)用所长。
度越周汉登虞唐,千载之下有素王。
平陈郑毛视荒荒,后生不作诸老亡。
文体变化未可量,万口一律如吃羌。
妖狐幻人犬(高丽本、赵本、四库本、库注本作大)陆梁,虎豹却走逢牛羊。
上帝惠顾祓不祥,天门夜下龙虎章。
前驱吴回炎皇,绛旂丹毂朱冠裳。
从以甲胄万鬼行,乘风纵燎无留藏。
天高地下日月光,授公以柄扶病伤。
士如稻苗待公秧,临流不渡公为航。
如大医王治膏肓,外證已解中尚彊。
探囊一试黄昏汤(高丽本、库注本任渊校:一本云愿借上古黄昏汤),一洗十年新学肠。
老生塞口不敢尝,向来狂杀今尚狂,请公别试囊中方。
邓州杜侍郎1097年 北宋 · 陈师道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南阳老幼如云屯,连日城东候使君
后者排前旁捷出,争先见面作慇勤。
六年重来已白发,一日再见回青春。
道傍过者怪相问,共言杜母真吾亲。
使君虽老心尚壮,文采风流诸谢上。
名家从昔杜陵人,盛德于今丈人行。
我昔卧病老彭城,画船鸣鼓千里行。
致书馈奠初未识,丁宁劳苦如平生。
人言此事今未有,古人中求还得否。
忘年屈势不虚辱,公自(高丽本、库注本作取,任渊校:一作自)为德吾何取。
菊潭之水甘且洁,潭上秋花照山白。
请公酌此寿百年,奕奕长为此邦伯。
孰先一州后四方,重金叠盖登庙堂。
请从今日至云来,月三十斛输洛阳
国香 宋 · 高荷
国香,荆渚田氏侍儿名也。黄太史南溪召为吏部副郎,留荆州,乞守当涂待报,所居即此女子邻也。太史偶见之,以为幽閒姝美,目所未睹。后其家以嫁下俚贫民,因赋《水仙花》诗以寓意,俾予和之。后数年,太史卒于岭表,当时宾客云散。此女既生二子矣,会荆南岁荒,其夫鬻之田氏家。田氏一日邀予,置酒出之,掩抑因悴,无复故态。坐间话当时事,相与感叹。予请田氏名曰国香,以成太史之志。政和三年春京师会表弟汝阴王性之,问太史诗中本意,因道其详。乃为赋之。诗曰:
南溪太史还朝晚,息驾江陵颇从款。
䌽毫曾咏水仙花,可惜国香天不管。
将花托意为罗敷,十七未有十五馀。
宋玉门墙纡贵从,蓝桥庭户怪贫居。
十年目色遥成处,公更不来天上去。
已嫁邻姬窈窕姿,空传墨客殷勤句。
闻道离鸾别鹤悲,藁砧无赖鬻蛾眉。
桃花结子风吹后,巫峡行云梦足时。
田郎好事知渠久,酬赠明珠
憔悴犹疑洛浦妃风流固可章台柳
宝髻犀梳金凤翘,尊前初识董娇饶
来迟杜牧应须恨,愁杀苏州也合销。
却把水仙花说似,猛省西家黄学士
乃能知妾妾当时,悔不书空作黄字。
王子初闻话此祥,索诗裁与漫凄凉。
只今驱豆无方法,徒使田郎号国香宋任渊《山谷内集诗注》卷一五《次韵中玉水仙花》之二注引)
任渊山谷后山诗注序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 宋 · 许尹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山谷内集诗注》卷首、《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皕宋楼藏书志》卷七六
六经所以载道,传之后世,而《诗》者止乎礼义,道之所存也。
周诗三百五篇,有其义而亡其辞者,六篇而已。
大而天地日星之变,小而虫鸟草木之化,严而君臣父子,别而夫妇男女,顺而兄弟,群而朋友,喜不至渎,怨不至乱,谏不至讦,怒不至绝,此诗之大略也。
古者登歌清庙,会盟诸侯,季子之所观,人之所赋,与夫士大夫交接之际,未有舍此而能达者。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又曰:「不学《诗》,无以言」。
盖诗之用于世如此。
周衰,官失学废,《大雅》不作久矣,由汉以来,诗道浸微,陵夷至于晋、宋、齐、梁之间,哇淫甚矣。
曹、刘、之诗非不工也,如刻缯染縠,可施之贵介公子,而不可用之黎庶。
陶渊明韦苏州之诗寂寞枯槁,如丛兰幽桂,可宜于山林,而不可置于朝廷之上。
李太白王摩诘之诗,如乱云敷空,寒月照水,虽千变万化,而及物之功亦少。
贾岛之诗,酸寒俭陋,如虾蟹蚬蛤,一啖便了,虽咀嚼终日,而不能饱人。
杜少陵之诗出入古今,衣被天下,蔼然有忠义之气,后之作者未有加焉。
宋兴二百年,文章之盛追还三代,而以诗名世者豫章黄庭坚鲁直,其后学黄而不至者后山陈师道无己
二公之诗皆本于老杜而不为者也,其用事深密,杂以儒佛,虞初稗官之说,巂永鸿宝之书,牢笼渔猎,取诸左右。
后生晚学,此秘未睹者,往往苦其难知。
三江任君子渊博极群书,尚友古人,暇日遂以二家诗为之注解,且为原本立意始末,以晓学者,非若世之笺训,但能标题出处而已也。
既成,以授仆,欲以言冠其首。
予尝患二家诗兴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醒,如痿人之获起也,岂不快哉!
虽然,论画者可以形似,而捧心者难言,闻弦者可以数知,而至音者难说,天下之理涉于刑名度数者可传也,其出于刑名度数之表者不可得而传也。
后山秦少章云:「仆之诗,豫章之诗也,然仆所闻于豫章,愿言其详,豫章不以语仆,仆亦不能为足下道也」。
呜呼,后山之言殆谓是耶?
子渊既以所得于二公者笔之于书矣,若乃精微要妙如古所谓味外味者,虽使复生,不能以相授,子渊尚得而言乎?
学者宜自得之可也。
子渊名渊,尝以文艺类试有司,为四川第一,盖今日之国士、天下士也。
绍兴乙亥冬十二月鄱阳许尹叙。
按:《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卷首,台湾中央图书馆藏南宋建本。
有宋楚国太夫人周氏墓志铭 南宋 · 康执权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八、《东瓯金石志》卷六
夫人姓周氏,开封人,故少傅感德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赠太师、谥忠节高公世则之夫人也,昭淑贵妃之侄孙女。
皇曾祖鼎,赠太师恩平郡
皇大父士安,赠监门卫大将军
皇考师锡,赠武义大夫
夫人生而静秀,蹈履粹和。
蚤适忠节,其事姑听而婉,其事夫柔而□。
姑晚多病,夫人躬亲药饵,虽祈寒隆暑,昕夕侍侧,未尝懈倦,宗族称□孝焉。
忠节际会风云,驱驰险阻,备宣羁绁之劳,卒成翼戴之业,龙蛇之章,焜耀当世,夫人有助焉。
初,忠节从王使虏,论事不屈,虑贻他衅,夫人然顶灼臂以祷。
既回,复为参议官
时虏情叵测,府属惮往者多,夫人谓公:「事君不择事,居官不避难,见危授命,臣子之职也,公其毋辞」。
忠节遂行。
滏阳之变,拥佑圣躬无虞。
上即□位,顾公恩礼有加,赉予优渥。
旋奉祠禄
公思永嘉山水之胜,拟欲卜居,夫人曰:「我幼时记昭淑授以诗,有『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之句,真乐土也,宜家焉」。
于是买田负郭作园圃,莳名葩,植佳木,以备游息。
忠节喜曰:「吾始尽忠于国,今得休于家,皆吾妻之力」。
其后忠节被召,除判温州,夫人劝以疾辞。
未几,民居灾,吏以不职被黜,而公适就閒,人皆谓夫人有先见之明。
公之既薨,夫人哀毁,恳请于朝,以毕襄事。
上慨念南阳故臣,眷恤其家,锡之土田,加其子职,自贰车而持使节,俾奉安舆、便甘旨。
三衢岁饥,盗发□邑,声势张甚,其子以使者躬行赈济,州赖以安。
时夫人春秋高,日起归兴,会温阙守,上即以命其子。
不数年,居父官府,时人荣之,而能镇静不扰,有父风烈,盖贤母之教也。
初,伯氏承宣亡于兵火,闻诸孤幼弱,夫人拊之如己出,稍长为毕婚嫁
又以忠节任子恩及其孙子,或告之亲孙荫补未遍,夫人不恤。
其悯孤重义,人所不能及也。
夫人生平薄于自奉而厚于施与,辅佐忠节,由下位以致台辅,历更艰危,不易其志,终享厚福。
忠节之薨,屏去铅华,专意清净,有幽人之风。
疾革,呼家人与诀,神爽不乱,安然而逝。
绍兴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也,享年八十有二。
初用夫恩,累封至吴国,后用子加封为楚国太夫人
卜以明年正月庚申,祔于温州瑞安县崇泰乡仙岩寺之东山忠节公之墓右。
子一人,百之,右奉议郎、前直秘阁、知温州
孙男七人,长子津,承事郎
次子汝、子演、子满,承奉郎
子溶,承务郎
子津知婺州永康县,子汝监临安府楼店务,子演监湖州新市镇税,子渥、子渊未仕。
孙女四人,长适敷文阁直学士右朝请郎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秦埙,次许嫁左修职郎温州瑞安县赵伯昌,馀未行。
曾孙男四人,不疏、不倚、不群、不若。
曾孙女九人,尚幼。
建炎初执权承乏给舍忠节时寓维扬,因获邂逅。
忠节居温,亦数会见,然方扰攘,皆不克从容以接论议。
暨徙居永嘉,而忠节已下世,乃与公子直阁往来甚款,熟闻夫人之行实。
今丐铭于仆,仆义不得而辞。
铭曰:
自昭淑,门阀始盛。
泽逮亲族,尊崇莫并。
谁其似之,楚钟其庆?
登师傅,子拥藩屏。
芝兰满庭,青紫辉映。
寿而臧,屡膺宠命。
锡之土田,恩礼有称。
从子宦游,吏命将迎。
轺传鱼轩,涂歌里咏。
母子之荣,光生路径。
晚悟真乘,一味清净。
翛然返真,廓然见性。
岌岌仙岩,谷幽地胜。
归欤佳城,福祥延亘。
黄太史精华录序 宋 · 任渊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四
万宝集于前,则万其价,万其色,因不无去取。
及择而千之,亦自具一可否,有上选焉。
黄太史《山谷集》几万其篇章,走尝节其略而缪注之,十之一也。
然其间犹有丛兰幽桂,奇玉特珠,萃类出拔者,走又别帙焉,是上选也。
一日,雷子诚过而见之,喜而欲寿梓,来索帙实版,故并述其所以然而与之。
天社任渊序。
按:《黄太史精华录》卷首,民国铅印本。
后山诗注序 宋 · 任渊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八、《后山年谱》卷一、《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四
读后山诗大似参曹洞禅,不犯正位,切忌死语,非冥搜旁引莫窥其用意深处,此《诗注》所以作也。
近时刊本,参错谬误。
政和中,王云子飞得后山门人魏衍亲授本,编次有序,岁月可考。
今悉据依,略加绪正。
诗止六卷,益以注,卷各釐为上下。
作之有谓而存之可传,无怪夫诗之少也。
衍字昌世,作《后山集记》,颇能道其出处,今置之篇首,后有学者得以览观焉。
天社任渊书。
按:《后山集》卷首,四部备要本。
施司谏东坡诗序嘉泰二年正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三、《渭南文集》卷一五、《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一○、《诗林广记》后集卷三、《永乐大典》卷九○七、《东坡事类》卷一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古诗唐虞赓歌,述禹戒作歌。
商周之诗,皆以列于经,故有训释。
汉以后诗,见于萧统《文选》者,及高帝项羽韦孟杨恽梁鸿赵壹之流歌诗见于史者,亦皆有注。
唐诗人最盛,名家者以百数,惟杜诗注者数家,然概不为识者所取。
近世有蜀人任渊,尝注宋子京黄鲁直陈无己三家诗,颇称详赡
东坡先生之诗,则援据闳博,指趣深远,独不敢为之说。
某顷与范公至能会于蜀,因相与论东坡诗,慨然谓予:「足下当作一书,发明东坡之意,以遗学者」。
某谢不能。
他日,又言之。
因举二三事以质之曰:「『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遥知叔孙子,已致鲁诸生』。
当若为解」?
至能曰:「东坡黄州,自度不复收用。
故曰『新扫旧巢痕』,建中初,复召元祐诸人,故曰『已致鲁诸生』,恐不过如此耳」。
某曰:「此某之所以不敢承命也。
昔祖宗以三馆养士,储将相材。
及官制行,罢三馆,而东坡盖尝直史馆,然自谪为散官,削去史馆之职久矣,至是史馆亦废,故云『新扫旧巢痕』。
其用字之严如此。
而『凤巢西隔九重门』,则又李义山诗也。
建中初韩曾二相得政,尽收用元祐人,其不召者亦补大藩。
东坡兄弟犹领宫祠
此句盖寓所谓不能致者二人,意深语缓,尤未易窥测。
至如『车中有布乎』,指当时用事者,则犹近而易见。
『白首沉下吏,绿衣有公言』,乃以侍妾朝云尝叹黄师是仕不进,故此句之意,戏言其上僭。
则非得于故老,殆不可知。
必皆能知此,然后无憾」。
至能亦太息曰:「如此,诚难矣」。
后二十五六年,某告老居山阴泽中,吴兴施宿武子出其先人司谏公所注数十大编,属某作序。
司谏公以绝识博学名天下,且用工深,历岁久,又助之以顾君景蕃之该洽,则于东坡之意,盖几可以无憾矣。
某虽不能如至能所托,而得序斯文,岂非幸哉!
嘉泰二年正月五日山阴老民陆某序。
虞丞相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六、《九华集》卷一二
敬闻外论浩然归重,迩日力挽同列之举。
一,以示协恭之意。
二,若舍是翁,则他人益可虑,未必更有纯笃者。
三,上前同议大事,若体理未安,两人尚可执论,回天意。
彼去则上必尽畀先生以难继之事,孤介争之则愈难,不争则群谤必兴。
今如此区处之,甚善甚善。
外论尽云即日顺动,此无他,盖见朝廷近日稍稍诸将起废及建节还节等事。
此事何预顺动,而外言乃尔,度必有诸人伺听于门下者。
今从庸众之言则多玩弛,从捭阖之论则必生事。
二者咸不可用,盖今日之事当作一意守之,争于上前,亦只一意。
何谓一意?
顺动不可一日先,备禦不可一日后是也。
伏乞钧意再三深惟之。
外论近日宰执榷货务关子会子事,坚卧不出,此事虽草草,然是人略有虚名,前日与子渊先生略加曲折,甚善。
见说皆一二贩者作之使然。
况关子会子利害卓然,若归朝廷,则版曹平日为无策,前后手足俱露。
万一有缓急,则谁受其害者?
此与临邛盐关子大意略同,况诸司告病已久乎?
外论王天觉、林井等事甚喧,或云朝廷皆有以宾礼之,此法不可长也。
若果是诸葛张兵,必不先画阵图,从邪径。
见说谏议已具姓字面奏,不可不知也,愿再三审谛之。
外论甚渴王泉州之来,今闻移信守,岂欲为之渐耶?
日已薄矣,先生孤孑无助之状如前,得张严州之书,甚以为忧也。
虞丞相小简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九、《九华集》卷一六
某一向窜伏穷山,艰难百罹,然万里浩恋勋德之门,寝食以之,所谓穹卑有间,而心则无间也。
冬事将艾,恭惟机政惟新,燮辅休明,钧候万福。
某已三熏欲趋屏下,以聆謦欬之音。
梦想顾瞻,无须臾之置。
谨先布惓惓之诚,惟钧慈少加亮察。
某身堕一隅,犹坎井然。
岁月不悉,南州之事,其要者可不问而知,知而喜。
窃聆大贤之进用,因卜朝家之休隆耳。
伏惟某官望高一代,勋冠百辟,其雍容宿德,故已不朽,于前修则或见之矣,于今未始见也。
既积天下之誉,徐回久之,今始本五兵,跻两地,是岂以他岐异辙致之哉?
天故丰之,自叶流根,使中外衣冠熟其德,播其馨,而后见之用也。
故所得虽迟,而所就大矣,甚盛甚休。
某辱知遇之恩最倍夷等,其为忻豫不能已已。
自馀益几保槔,永庇海县,曷胜祈祝之私。
某恃仁者宿昔之照,钧阃崇严,敢冒言之。
某向多困踬,非惟自怜,虽蜀学公论,亦或有相悯者。
今毛发种种矣,其业履颇亦近古,且欲持是安归乎?
使乡来不第,尚欲冀幸当世名达有推振者,如张愈苏洵一时荐录,为文、韩所知是已。
某且久叨第,复为西蜀,稍见题品,自循其中,未必尽出下也。
又特膺大贤之知,故相公于某久怀悼屈之叹。
今者入秉机政,器足运,力足施,茍复略而后之,则亦无告耳矣。
韩退之保籍、湜之不畔去,故韩之道日尊,而籍、湜获为其徒。
不然后世何有籍、湜哉?
伏望相公兴念于此,则大恩大德岂归他门?
某所述外史于幽人豪士稍有著见,似于国朝大训不无寸补,非敢愚诬自赞也。
某孤露艰棘之馀,心驰德门,无由即造,有不自聊。
北辰斗星,恭惟外身勤国,定劳万里,天相神辅,钧候万福。
敢几为眷注之重,保鍊至粹,以究光复之勋,钧播万类,下悰不胜叩叩。
某比因兵留南者,辄伺其归,归即询以诸军声势,敌人消息,诸将勇怯。
虽细人不足以权大事,然即其言,类皆拱手稽首称道。
两淮荆襄,自魏公及先生,皆抚摩安慰,懦习渐革,国威渐立。
虽无险塞,若荆襄为甚,而今声势亦见矣,诸军幸甚。
又某官先生醲赏给均劳逸,日夜亲抚士卒,如此则上下气势不隔矣。
气势不隔则利害均,利害均则驱东而东,驱西而西,虽蹈水赴火,皆为吾用者。
故曰令其一信,将仁以勇,士选以饱,胜之道也。
先生已负海内之望,将帅无前之功,事适机宜,而政兼畏爱,跬步登两地,乃馀事耳。
然区区有怀,非门下肺腑之事,不敢以禀。
韩退之李尚书深之曰:「藩维虽重,閤下居之似稍外。
若虑有所及,宜密以上闻,不宜以居外自待。
接过客俗子,不宜泄时事,务崇深,以拒止嫉妒之口。
亲近医药,以致和宣滞」。
此三言者,皆退之诚于李公之言,而亦门下今日之龟鉴也。
李公不鄙退之之词,卒为名相,况先生盛德重望,倍万于李哉?
故借韩之词以为请,幸澄亮之。
某属者多辱手书存记,自念摧颓多难之馀,疲神古书,星霜馀四十矣。
曲折不遂,其槁项空山,岩居藿食固当。
不谓某官累番之墨,渠渠慰勉,不忍俾之贱等瓦砾,同弃于道,似欲论举,使少伸眉于世。
自谓庸陋,何挟何能,而可报称先生
虽达士遴才,不间亲外,而某日抱玷知之恐,一味感惧而已。
七月初,终不子之愆,日月飞流,尚安所视息哉?
独怀扬名之念,异时勉之,可奉丘垄,而某非其人也。
伏惟某官先生出忠入孝,为世所推,愿推锡类之意,挂名言端,使曲学俚音粗有所立,以偿亲志,则如何其为感为慕也!
伏惟特赐亮察,进之誉之,翼而致之,幸甚幸甚。
某惟门下数膺大赐,情倍夷等,若三山之高,莫可言喻。
州榜得刘季高侍郎一纸,遂成伟观。
山川以人物重轻,字画亦然。
王公之流,字非不劲丽,然有如时花,旋落旋弃。
鲁公《乞米帖》,千载俨然,此义可察也。
钧谕以刘公名节文章德齿俱高,谨已达之冯守矣。
志修字亦有法式,宜为一方所钦重耳
某窃食三馆,遽已数月,每推省大恩崇荫,相望万里,无以酬称。
比于乡人及去兵道襄汉者,皆连上起居之问。
盖自九月末轮对之后,天语甚渥,不免有忌恶之者。
小臣知悉心事君而已,其馀进却,皆不能计。
尧俞人行,已令面禀曲折,度恩屏未之知也。
往日在汉中见义士为诸将所贱甚困,故前日劄子专及之。
劄中指弊病,盖已十七八,此先生素所知悉,且欲大有所矫革者也。
今得志得位,不为则何以慰西人之望?
况幕宾如王能父,必能为先生同力区置,祖其先人之故智也。
此劄已下使司多时,见黄仲秉说先某劄子,一日前使司亦申明,事目相符如此,盖利病灼然。
彼巧者以为有心言之耳,可发一笑。
某自秋后连以胃疾在假,迩来彊扶头,体弱颇费支梧,先生远我,谁念之者?
又旅地私挠百出,仓卒未可立具,念赦邮最迅,故寄心一纸,匆匆叙瞻仰。
不宣。
某自长江鹢首,瞻违俯仰之顷,周流半岁矣。
羁情远意,与日增结。
即日庚火俱流,恭惟颐护作止,天相神休,候万福。
某冒颜三馆,日费俸钱,虽首末仁贤识擢之举,然才下官微,未能努力,不知补报之所,仰恃英明必赐照念耳。
近闻屡遣旌车,相公今日出处,又关人代兴衰,不可不重也。
唐肃、代能惩大难,化理清明,独李泌为之经营,至矣。
身著白衣不受职,故士不忌;
不离香案而待君命,故谗不行。
两河叛贼随其手而举之,之所为有以至此也。
若谋之不坚,已复自外,职相联而士必忌,君多疑而谗易入,虽才若太公,何以善其后?
一日黾勉彊为之,首尾衡决,前日魏公是已。
相公纤悉此义。
蒙德思报,不计轻重,务罄其诚,故辄出此言,不赐督过,幸甚。
某窃闻事君有量而后入,无入而后量。
先生决于中,必素尽量入之说矣。
其他人情物态,事势险易,子渊子辅必具言之。
子辅之去甚高,某怅然无侣。
他事对面荆棘,未易宣心若尔。
相公即为言之,不久能为先生再出否?
端人未易得也。
子渊详明,又故客,能盘桓侍钧鉴俱来乎?
都下有他委,异日敢不敬承。
某比于蜀兵王宣处,具曲折之记,度以次浼钧座矣。
心旌控薄,无顷不在门下。
有怀瞻溯,与日俱流。
大冬又薄,恭惟藩翰之间,外控湖海,候动止集福。
蜀固天远,国大事,此不当传,传之或未信耳。
闻迩者凡尊主庇民、勤边外身者,已皆为首拔。
此举也,甚休甚伟。
乡士有鲍朝卿,秀爽有立,久从仆游,乡行甚敦。
即获第,到天阙参部,同辈中最寒约。
念勋德名世者,近自家山,谊当执贽于前耳。
若有艰棘处,望为提撕。
不胜僭越之祝,敢以为请,逖听崇亮。
某秪奉劄命,畀职承明,实惟君相早夜急才,推择至此。
然某浮食三馆,讫无他技。
重以生平多难,积忧成疾,弥月在枕。
退惟清朝优选,大典所寄,动流无穷,安可令病弛者冒焉居之?
伏望钧慈特与敷奏,改畀望士,庶几公言得伸,而亦某退安职分之一也。
炯炯孤诚,伏乞明照。
某自惟弱植所以培拥,而霜露其英华,咸自德门发之,旦旦敕励此志,犹惧不能千一报也。
今又辱丞相先生周泽之渥,分仁寿之原委,以祝其赋形之初,藉名德硕大之老,二书畀焉。
羁人非独有感,亦有惭也。
敬再拜以致悃臆之谢,诚蕴微悰,默付言外。
苏氏回文锦诗图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六、《攻愧集》卷七三
《晋史》载窦滔苻坚时秦州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之,织锦回文旋图以赠。
滔宛转循环以读之。
武氏及见《晋史》之成,不知何所据依,记载如此之详。
滔字连波,记之末云:「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
故山谷题此图云:「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幕雨何。
亦有英灵苏蕙手,只无悔过窦连波」。
正用武氏之记。
任子渊止以《晋史》注之,岂未考此记耶?
余前后见旧画数本,大小不侔,未有如此卷之精者。
自序 南宋 · 张演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二、《爱日斋丛钞》卷三、《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五
余往岁和任子渊梅花诗有云:「梦随影瘦溪横月,诗与香深竹拥门」。
子渊喜曰:「新语也」。
又和张惠之诗云:「有月婵娟来伴住,无人寂寞为谁香」。
元发屡相叹曰:「清语也」。
后在双峰,戏和陈齐正诗云:「醉馀钗拥横枝睡,梦破香随浅笑来」。
查元章偶见之,笑曰:「韵语也」。
举酒相饮。
今十数年矣,子渊元发元章皆下世,念之怅然,久不复为赋诗。
徘徊月庭,双树盛开,幽香袭人,偶成一章。
刻琢之词,不能复为子渊元发所称;
而绮靡之习,亦不能复为元章所笑,老怀真如止水也。
豫章外集诗注序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平斋集》卷一○、《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七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故《嵩高》、《烝民》之咏,不于人物之盛而于其生。
我列圣以人文陶天下,学问议论文章之士,莫盛于熙、丰、元、绍间
其生也,类在神文朝。
如诗家曰,曰
苏公生于景祐,陈公生于皇祐,而豫章生于庆历。
天地清宁,日月正明,禀于气者全也。
公得清宁正明之全气,气全而神王,挟丰隆,骑倒景,飘飘乎与造物者游。
放为篇章,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坡翁盖心服之,而后山师焉。
其集尝拟《庄子》分内外篇。
外集如韩淮阴驱市人背水而战,暗与兵法合;
内集如诸葛武侯八阵,奇正相生,鬼神莫窥其奥。
汇分之意严矣。
君子之学日进而日新,日新而日化。
进则人,新则道,化则天,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正以是也。
文与诗亦然,论诗者不溯其始,无以知其进而新,不极其终,无以知其新而化。
内集断自入馆以后,极其终矣;
外集起初年溪上吟,溯其始也。
眉山任处士骥天成摆落科举之累,真积于学,书无不览,爱公诗若嗜欲然。
以内集有任子渊注,因注外集十二卷。
考年谱以推出处,用事必求其意,用字必探其原,勤且博至矣。
或以诗尝经公手删而疑其多爱,然使学者尽见前辈少壮至老之作,以观日新日化之功,虽多不厌也。
子逢博习有家法,方注诗时,两髦耽耽,捡书捧研,领退而学诗之意。
今以名卿守蜀,白首矣,惧父书无传,力自雠校,锓而公诸世。
万里信来,俾序之。
某晚出,未闯其樊,何敢赘?
楼攻愧谓宋宗儒摘阮歌、戴道士弹琴诗,不知何以分内外,当有能辨之者。
余闻李卫公好惠山泉,置驿取水,有僧言长安昊天观井水与惠山泉通,杂它水十馀缶试之,僧指其二曰:「此惠山泉也」。
文饶为罢水驿。
欲知内外之辨者,请以是观之。
山谷外集诗注序嘉定元年十二月 宋 · 钱文子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八、同治《义宁州志》卷三三
书存于世,惟六经、诸子及之史有注其下方者,以其古今之变、诂训之不相通也。
而今人之文,今人乃随而注之,则自之诗始也。
诗动乎情,发乎言,而成乎音,人为之,人诵之,宜无难知也。
二公乃以今人博古之书,譬楚大夫而居于齐,应对唯诺,无非齐言,则楚人莫喻也。
如将以齐言而喻楚人,非其素尝往来庄岳之间,其孰能之?
山谷之诗与苏同律而语尤雅健,所援引者,乃多于苏。
其诗集已有任渊、史会更注之矣,而公所自编谓之《外集》者,犹不易通,史公仪甫遂继而为之注。
上自六经、诸子、历代之史,下及释老之藏、稗官之录,语所关涉,无不尽究。
予官成都,得于公之子叔廉而遍阅之。
其于山谷之诗既悉疏理,无复凝结,而古文旧事因公之注,所发明者多矣。
夫读古人之书,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固非区区采之简册而后用之也,而为之注者乃即群书而究其所自来,则注者之功,宜难于作。
而公以博洽之能,乃随作者为之训释,此其追慕先辈,嘉惠后学之意,殆非世俗之所能识也。
白乐天作诗,使媪读之,易知;
扬子云草《太玄》,其词艰深,人不能通,乃曰:「后有扬子云,必好之矣」。
古之君子固有不徇世俗,而自信于后世之知我者。
若公于山谷,既以子云而知子云,其为之训释,则又谆谆然为人言之,是亦乐天之志也。
公,蜀青衣人名容号芗室居士,仕至太中大夫
晚谢事,著书不自休,尝为《补韵》及《三国地名》,皆极精密。
今年馀七十,耳目清明,齿发不衰。
他日传于世者,又将不止于数书而已也。
嘉定元年十二月乙酉晋陵钱文子序。
按:《山谷外集诗注》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刘直之坡诗六帖叙淳祐二年六月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五、《竹坡类稿》卷一
始予欲效白氏六帖,编集坡、杜二诗,以便检阅
居亡何,书肆已板行《杜诗六帖》矣。
继有刊李、杜、韩、、陈、黄共为一集,号《八先生诗六帖》者,如五侯鲭,不劳营度,一一罗列于前,饭肠为之厌饫。
今蘧庵刘君直之手编《坡诗六帖》,既以类摘句,列门会粹,罔有遗失,又随句注事,凡本于经史子集、佛书道经、稗官小说,悉明指所出,大字书其旁,开卷瞭然可观。
盖《白氏六帖》类事而略于诗,《八先生六帖》类诗而略于事,此编事诗与并,一览尽得,如水陆毕陈,无遗恨矣。
抑闻直之雅志未已,谓陈黄二诗,皆宗主坡公,援事益深密,将一体缀纫,以惠后学。
或疑此编积数年之勤而后成,若更及二诗,得无望洋之叹耶!
噫,是未知直之也。
直之好学博览,手不停披,人以为疲,我自乐此。
赵彦材注杜诗矣,复注坡诗;
任子渊注黄诗矣,复注陈诗,有志竟成事也,在直之宜无难。
故书以为《坡诗六帖》序,且为陈黄二诗六帖张本。
直之名长翁给事苕溪先生之曾孙也,源流盖有自云。
淳祐二年六月六日竹坡吕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