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黎埴”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朋党论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二、《云溪居士集》卷一七
昔之言朋党者多矣。
陈司败曰:「吾闻君子不党」。
则是小人然后有党也。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
则是君子亦有之。
盖党,类也。
人之德志万殊,要其大致,两端而已:不出于义,则出于不义。
出于义,则义者之类,君子之党也;
出于不义,则不义者之类,小人之党也。
君子有党而无比,故无适无莫,惟义之从,而不害物。
小人有党则比周,故忘公徇私,惟利之得,而恶直丑正。
是故正邪不可并进,而朋党在所察也。
虽然,膏壤不能无稂莠,山林不能无樗栎,治世不能无奸憸。
要之,增收倍穫之田,良苗无稂莠之害;
明堂路寝之材,杞梓无樗栎之杂;
光明盛大之世,君子无朋党之患。
何则?
良农早辨而不使滋蔓,大匠精别而不使参错,明主照知而不使封殖故也。
驩兜尝舍舜禹而引共工矣,尧识其是非,而小人之数不售;
管蔡尝比霍叔而谤周公矣,成王悟其奸妄,而君子之道不消;
上官父子亦尝与燕盖、桑羊为朋而倾霍光矣,昭帝察其情状,而妖燄自息。
李德裕牛僧孺、李宗闵挟世隙之私,立党相轧,文宗听之不明,择之不审,断之不果,执之不固,而使德裕进则去宗闵之所善,宗闵用则去德裕之所进,四十年间,为󲦤绅忧。
文宗叱宗闵之辨杨虞卿,拒黎埴之论李德裕,非不知党人之所在,贤否之所归;
卒使二人更为用舍,而进退朝士大夫,未尝少问其当否功罪也。
二三人者,片言援之,则宠以爵位;
单辞却之,则加以窜逐,至于荧惑舛误而不自得,乃谓去此难于河北之盗,为之慨然叹息,是不明、不审、不断、不固之甚也。
驩兜、管蔡、上官、牛李之事观之,明主能消朋党而已,不能使小人不为也;
小人能为朋党而已,不能使朋党必立也。
为之在下,立之在上。
人主进退予夺之权,不为小人窃取以援己之类,而去异己者,则朋党无自而立矣。
然君子以公义相与,犹小人以私爱相昵,迹似而情不同。
禹、稷、皋陶相先以官,萧何、曹参相许以政,汲黯言事常先公孙,房乔决疑必引如晦。
此君子之迹似为党者也。
小人欲售其奸者,必托君子之事以荧惑世主。
君子进,必引君子而退小人;
小人进,必引小人而退君子。
故君子、小人之间,不可不察。
君子、小人之辨虽微,然察之则得。
文宗之不睿,犹足以知宗闵深巧之情,而况明哲之君乎?
是以人主贵察之明;
既明矣,贵择之审;
既审矣,贵断之果;
既果矣,贵执之固。
明则君子小人辨矣;
审则取舍不失其所矣;
果则所取必用,而所舍必去矣;
固则用者必终,而去者不复取矣。
四者备,而进退予夺之权不见窃于小人矣。
下之为党者,虽重信如虞卿之厚魏齐,赴急如朱家之与季布,死交如齐楚魏之四豪,慕义如甘陵之南北部,亦将彫落溃散,而无所聚其类;
又况俯仰声势,趋竞锥刀,佻巧轻脆之人,又安得胶漆之约,金石之信,坚不可破,牢不可拔之势,而为国患哉?
人主务明察以谨操而已。
操柄不失,而朋党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