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五代 · 沈彬
尺素隐清辉,一毫分险阻(《题画山水图》)
金翅动身摩日月,银河转浪洗乾坤(《献马殷颂德》,《五代史补》)
须知手笔安排定,不怕山河整顿难(《献李昪山水图诗》)
九衢冠盖暗争路,四海干戈多异心(《纪事》)
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题法华寺》,《零陵总记》)
数家鱼网疏云外,一岸残阳细雨中(《湘江行》)
欹晚影离坛草,钟撼秋声入殿风(《潘天锡同题古观》,《郡阁雅谈》)
压低吴楚遥涵水,约破云霞独倚天(《望庐山》,《野客丛谈》)
半身落日离秦树,一路平芜入楚烟(以下《锦绣万花谷》)
清占月中三峡水,丽偷云外十洲春。
幽鸟唤人穿去,野猿寻果出云来。
赐太师尚书令马殷谥法诏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
天策上将军守太师尚书令楚国王马殷。品位俱高。
封崇巳极。无官可赠。
赐谥及神道碑文。仍以王礼葬。
将相署名敕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
朝廷每有将相恩命。
准往例诸道节度使平章事侍中中书令
并列衔于敕牒后侧书使字。
两浙节度使钱镠
元帅尚父
使相名殊
承前列衔。
久未改正。
湖南节度使马殷
先兼中书令之时。
理宜齿于相位。
今守太师尚书令
南省官资。
不合列署敕尾。
今后每署将相敕牒。
宜落下钱镠马殷官位。
仍永为常式。
李思敬马殷湖南节度使 唐 · 卢说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一
门下。
十国为连。
万夫是长。
兼文武之寄。
居方岳之重。
握我兵符。
畴咨人杰。
而又束神京襟带。
扼衡越咽喉。
疏五畤之封疆。
三湘之土壤。
节制之重。
柬求惟难。
允叶佥谐。
爰膺并命。
具官李思敬
族著山西
神交圯上。
鼎钟刻伐。
带砺誓盟。
探义府之根源。
畅和门之方略
双鞬小戟。
承家而猿臂推奇。
叔豹季狸
济美而牛头入梦。
具官马殷
夙彰奇节。
素挺英才。
究六韬三略之微。
得十围五攻之要。
诛暴救乱。
战必胜而攻必取。
安人和众
近者说而远者来。
既有勇而知方。
善胜残而去杀。
怀仁抱义。
履信资忠。
载张四维。
俱崇七德。
或贰戎车之政令。
缓不苛。
或列雄镇之偏裨
动用安重。
使茕婺怀其惠。
桀黠畏其威。
为我宝臣
咸彰嘉绩。
有以难兄告老。
沥恳以闻。
俾谐内举之诚。
爰颁试守之命。
有以元戎殒丧。
军俗上陈。
言其以得士心。
可使为帅。
姑徇人欲。
爰假武符。
或曾未半期。
或始逾星纪。
皆闻报效。
允叶陟明。
而善守化条。
克固吾圉。
绥怀有庶。
协比其邻。
底贡率循于旧章。
赋事罔愆于彝制。
不有即真之命。
曷明劝赏之文。
是用授以旌旄。
锡之鈇钺。
或升其驭贵。
启以邑封。
洎夫端揆之崇。
并壮方隅之寄。
各竭诚节。
奉明恩。
抚字蒸黎。
尊奖王室。
无穷九贡。
须布六条。
咸思不溢之言。
以谨有终之戒。
服我谟训。
往惟钦哉。
溪州铜柱 后唐 · 李宏皋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三
粤以天福五年岁在庚子夏五月
楚王天策府学士李宏皋谓曰。
我列祖昭灵王
汉建武十八年
徵侧龙编
树铜柱于象浦
其铭曰。
金人汗出。
铁马蹄坚。
子孙相连。
九九百年。
是知吾祖宗之庆绪绵远。
则九九百年之运昌于南夏者乎。
五溪初宁
偫帅内附。
古者天子铭德。
诸侯计功。
大夫称伐。
必有刊勒。
垂诸简编。
将立标题。
式昭恩信。
敢继前烈。
为吾纪焉。
宏皋承教濡毫。
载叙厥事。
盖闻牂牁接境。
盘瓠遗风。
因六子以分居。
五溪而聚族。
上古以之要服。
中古渐尔羁縻。
洎师号精天
相名姎氏。
汉则宋均置吏。
称静溪山。
唐则杨思兴师。
遂开辰锦。
迩来豪右。
时恣陆梁。
去就在心。
否臧由巳。
溪州彭士慭(一作士然
世传郡印。
总州兵。
布惠立威。
识恩知劝。
故能历三四代。
长千万夫。
非德教之所加。
简书而可畏。
亦无辜于大国。
亦不虐于小民。
多自生知。
因而善处。
无何。
忽承间隙。
俄至动摇。
我王每示含宏。
常加姑息。
渐为边患。
深入郊圻。
剽掠耕桑。
侵暴辰澧。
疆吏告逼。
郡人失宁。
非萌作孽之心。
偶昧戢兵之法。
焉知纵火。
果至自焚。
时晋天子肇创丕基。
倚注雄德。
文皇帝之徽号。
武穆王之令谟。
册命我王。
开天策府。
天人降止。
备物在庭。
方振声明
又当昭泰。
眷言僻陋。
可俟绥怀。
而边鄙上言。
各请效命。
王乃以静江军都指挥使刘勍
率诸部将
付以偏师
钲鼓之声。
震动溪谷。
彼乃弃州保崄。
结砦凭高。
唯有鸟飞。
谓无人到。
刘勍虔遵庙算。
密运神机。
跨壑披崖。
临危下瞰。
梯冲既合。
水泉无汲引之门。
樵采莫通。
粮糗乏转输之路。
因甘衿甲。
岂暇投戈。
彭师杲为父输诚。
刺身纳。
我王悯其通变。
爰降招携。
崇侯感德而归周。
孟获畏威而事蜀。
曰。
古者叛而伐之。
服而柔之。
不夺其财。
不贪其土。
前王典故。
后代蓍龟。
吾伐叛怀柔。
敢无师古。
夺财贪地。
实所不为。
乃依前奏授彭士慭溪州刺史
就加检校太保
诸子将吏。
咸复职员。
锡赉有差。
俾安其土。
仍颁廪粟。
大赈贫民。
迁州城
下于平岸。
溪之将佐
衔恩向化。
请立柱以誓焉。
于戏。
王者之师。
贵谋贱战。
兵不染锷。
士无告劳。
肃清五溪
震詟百越。
底平疆理。
保乂邦家。
尔宜无扰耕桑。
无焚庐舍。
无害樵牧。
无阻川涂。
勿矜激濑飞湍。
勿恃悬崖绝壁。
君亲之厚施。
我不徵求。
感天地之至仁。
怀宁抚。
苟违诫誓。
是昧神祇。
卫于子孙。
庇尔族类。
铁碑可立。
敢忘贤哲之踪。
铜柱堪铭。
愿奉祖宗之德。
宏皋仰遵王命。
谨作颂焉。
其词曰。
昭灵铸柱垂英烈。
手执干戈征百越。
我王铸柱庇黔黎。
指画风雷开五溪
五溪之险不足恃。
我旅争登若平地。
五溪之众不足凭。
我师轻蹑如春冰。
溪人畏威仍感惠。
纳质归朝求立誓。
誓山川兮告鬼神。
保子孙兮千万春。
五代 · 欧阳彬
 押东韵
无钱将乞樊知客,名纸生毛不为通初投谒马殷,知客樊姓者索贿不得,不与通,后为九州歌干之,又不问,因入。见《南部新书》)
桑柘残阳里,儿孙落叶中有子稚齿,作田父诗云云。廖凝见之,知其不寿,寻果卒。见《郡阁雅谈》)
马希隐 南汉 · 刘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九
武穆王奄有全楚。
富强安靖五十馀年。
正由三十五舅三十舅兄弟寻戈。
自相鱼肉。
举先人基业。
北面仇雠。
今闻唐兵已据长沙
窃计桂林
继为所取。
当朝世为与国。
重以昏姻。
睹兹倾危。
忍不赴救。
已发大军。
水陆俱进。
但令相公舅永拥节旄
常居方面。
五代 · 徐仲雅
屋面尽生人耳朵,篱头多是老翁须(《闲居》)
平分造化双苞去,拆破春风两面开(《合欢牡丹》)
云路半开千里月,洞门斜掩一天春(《马希范夜宴迎四仪夫人》)
凿开青帝春风国,移下姮娥夜月楼(《马殷明月圃》,《野客丛谈》)
珠玑影冷偏黏草,兰麝香浓却损花(《春园宴》)
山色晓堆罗黛雨,草梢春戛麝香风。
寂寞含愁绿,小妖娆弄色红。
旁搜水脉湘心满,遍揭泉根梵底通。
水□滴残青□瘦,石脂倾尽白云空(缺二字)
深浦送回芳草日,急滩牵断绿杨风。
藕梢逆入银塘里,迹潜来玉井中。
篱疏临野渡,落梅村冷隔江枫。
剪开净涧分苗稼,划破涟漪下钓筒(以上见《湘湖故事》)
湘湖1085年 北宋 · 孔武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九四、《宗伯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湖南省湘潭市
长沙有碧湘湖者,自马氏始也。
僧惠严,吴人,自杭州来依马武穆王,武穆重之。
一日思归,武穆曰:「公忆西湖耶」?
乃为置寺湖西,有辟湖于寺外,旁引群山,下通湘水
其后惠严卒于寺,至今堂中有真身存焉。
马氏乘唐之乱,窃有一方,恃其兵力,北斗高氏,南盗岭表,遂为强国。
武穆始称王,卒,传子希声。
希声卒,弟希范立。
希范卒,弟希广立,而湖南乱矣。
希范最为奢侈,事土木,作会春园兴诸佛庙,增赋于民,上下彫困。
是时,牙将丁思勤力谏不从,遂自杀,其无道如此。
武穆守节俭,号为长者,待士有礼。
然绝山障水,以奉一浮屠,亦过甚矣。
其父子之所为,岂相远哉!
然至今为湖西之异观。
余至真身寺,遂游湘上,憩乔木之阴,观鱼鸟之乐,日暮忘归。
感马氏之兴废,而慨然于怀也,因录其本末云。
郴行录 其二 北宋 · 张舜民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八、《画墁集》卷八
丁巳泊镇岸,自入龙峰港,趣蕲州四十里,港口依山有寺,丛翠可爱。
戊午发蕲口,顺风。
东岸行,临岸皆小山培塿,可二十里抛西岸,可三十里过新野夹上口,又五里过道士矶、散花洲
舟过矶上,风势方急,为山所转,帆或倒掩,船即回旋,久之方能整行。
惟此与马当山有风,乃山势使然也。
辛酉晴,风逆。
循北岸牵行可十馀里,过巴河口,北岸无山平旷,南岸培塿童秃;
又十里至菜园,步以风止。
此距黄州五里,南岸下江中有石如伏牛,曰节度石
舟人云:「或者重载而下,此石往往触而覆之,谓节度者,戒之也」。
壬戌,早次黄州,见知州大夫杨寀、通判承议孟震团练副使苏轼,会于子瞻所居,晚食于子瞻东坡雪堂
子瞻坐诗狱谪此已数年。
黄之士人出钱于州之城东隅地筑矶,乃周瑜曹操之所。
州在大江之湄,北附黄岗,地形高下,公府居民极于萧条,知州厅事敝陋,大不胜处。
国朝王禹偁尝谪此。
丙寅,招苏子瞻武昌樊山
山之巅有郊天台,即孙权即位郊天之处。
食罢,移舟离黄州,泊对岸樊溪口苏子瞻以舟涉江,同诣武昌县
县在樊溪之东,隔樊山五里许,即吴之西都,有吴王城
县令李观、佐吴亮、严𡵓及子瞻诸人游武昌樊山,步出西门,涉寒溪,迤逦步上。
凡两寺,在山中景致幽邃,下寺有观音泉,澄澈可爱。
丁卯,会食李令宅,射于县圃
苏子瞻言近获一鱼,似鲇而四足,能履地而行,不敢杀,复纵之江中;
或曰此鲵鱼也。
鄂州城孙权所创,与润州子城金陵覆舟山城、武昌吴王城制作一体,皆因山附险,止开二门,周环不过三二里,乃知古人为城欲牢不欲广也。
丙子会,群登石城。
最西临江,即黄鹤、白云,最东即头陀寺
寺与楼下枕大江,对瞰汉阳,江中即鹦鹉洲黄祖祢衡之所;
上接湖湘,下临沔汉,乃古今绝景也。
白云、黄鹤楼者,取费袆上升之地,仙洞尚存,袆始乘白云而去,久之复乘黄鹤而归也。
汉口少南,即故汉阳军,军今废为县。
军西附城,有山浑然独起,即大别山,《禹贡》所谓过三澨至于大别也。
戊寅阴。
早率檀宣义魏夫人阁。
观在庙之西南山麓,少上半里许,据大石作屋,规模颇狭;
阁上为二女人像,云麻姑魏夫人也。
夫人晋魏舒之女,故尝嫁为王氏妇,生息男女,既而学道升仙,《列仙》自有传。
阁前有二石相重,上石如菌形,可半间屋,谓之乘云化石
下石如棋盘,为上石所压而破分为二,相著处才可数寸,下临溪,望之如坠,至为危险。
以碗酌水置之石上,一指微按之,水即动摇,以两手极力推托,水复不动,传云魏夫人麻姑麻姑山乘此石飞空而至,又云乃所乘之云及地而化为石也。
己卯夜雨,至旦少霁。
解舟顺风西南行十馀里,过五家洲。
江流两山之閒,势尤偪狭而水急,非迅风不可上;
又五里过雷家步石岸,有寺名兜率,云韦宙所建。
庚辰雨雪,循岸牵行,宛转二十馀里,过思塘铺,有庙,曰思唐相公,不知为何神也?
癸未,循丁家洲北岸牵行,可二十里过昭坎,为正南行,少间风作,西北来,势横掩岸,吹使船侧。
可二十里次茅州洑,居人云:旧无此洑,昨六月内,一夕无风,但水汇所成。
昨夕丁家洲夜半水发,浪急崖崩,舟人云下有蛟蜃所作也,然自鄂以南,江无完岸。
丙戌,观万石船,船形制圆短,如三间大屋,户出其背,中甚华饰,登降以梯级,非甚大风不行。
钱载二千万贯,米载一万二千石。
岳州,日方辰巳间行一百二十馀里。
知州大夫黄休,晚登岳阳楼,即岳州西门也。
下临湖水,北望荆江,自西北流东南,至岳州城下与湖水合而东流,始为大江。
凡绝湖而西南趋鼎澧,西北趋荆峡,一湖之间,分此四路也。
每岁十月以后,四月以前,水落洲生,四江可辨;
馀时弥漫云涯相浃,日月出没,皆在其中。
望水中如覆斗者,即君山也。
岳州西南,山势如覆舟,东连众山而孤绝;
山之南即石桥港,舟行缓急避风之地。
辛卯,登岳阳楼
楼有牌极大,乃前知州李观所记吕洞宾事迹。
李先知贺州,日有道士相访,自言遇吕先生,诵其《过岳州》诗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始亦不知其由,其后李为岳州,有白鹤寺僧见过,道吕先生题老松诗,与道士之言相符。
吕憩于寺前松下,有老人自松梢冉冉而下,致恭于吕,吕问之为何?
乃曰某之精也。
今见先生过,礼当候见,因书二绝句于寺前壁间:「独自行兮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
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又云:「朝游百越暮三吴,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醉吟飞过洞庭湖」。
郡人因构亭名曰吕仙亭云。
据图志,岳阳楼经始于张燕公,终唐之世,屡圮皆完葺。
庆历中滕宗谅谪守,始大加增饰,规制宏敞,甲冠上流,取宋梁以来所题诗记,刻石于夹楼。
壬辰,群食于岳阳楼
坐客有杨维承议者,乃鼎州人,能言武陵桃源之事。
桃源前后上升者凡六人,一洞天,二福地;
桃源观有二乌,自晋太康以来见之,驯扰山林中。
中閒改换,不可知也,然二乌如故,其馀乌雀服之。
每有游人贵客,未及数十里,乌已先报之。
近岁为人猎去其一,即时复有一乌充之。
天庆观木柱上有「谢仙火」三字,体兼篆隶,皆倒书,入木至寸,笔画雄劲,非人力所能为,然莫究其端。
或云永州何仙姑道幽隐事,因走人具事致问,既还报云:此雷部中火神也。
兄弟三人形质如墨,然其长各不过三尺,此用铁笔倒书也。
既再使人就书验之,一如所报。
天庆观西庑有石刻二诗,词致清婉。
其道人云:至道中有卖墨人,仪状雄伟,尝此游息,一日于扉上题诗二绝句而去,或云吕洞宾所书也。
郡人争刳之以治病,今字字刳痕深寸馀而墨迹不灭。
癸巳,次晚洲
洲上平广,土壤如北方,居人止一两家。
自朱洲之西,水中处处有三石,形如坏冢,土人谓之黄牛石,出没水中,颇为舟船行旅之患,过者避之。
行次晚洲,有诗云:「腊月遭霖雨,孤舟舣暮滩。
数声归雁断,半岭野梅残。
无复论偕老,何时展急难?
江湖卧周岁,此夕最难安」。
甲午,早发岳州
自东山又五里许,过阁子湖口,即灉湖也。
《尔雅》所谓春夏有水,无水,曰灉也。
张燕公幕府题灉诗甚多,在岳阳楼上。
顺风放湖,是时冬深水落,港浦可辨。
东岸向西南行十里许,过灵妃庙,在东山下水次,极望甚远。
过扁担山,势如覆舟,东连众山而孤绝,上有小塔,望之岿然,曰哑女塔
昔有士人女生数岁而不能言,一日涉湖,女见塔即语其父母,故名曰哑女塔
巴陵以南,渔者皆用连网罩水中,延袤可一二百步,有如城郭,谓之栏滩网。
过巴溪十里许曰鹅洲,以风急止鹅洲下。
丙申,阴晦欲雪,岸洪宛转,尚未全出,湖中午际,风微雨作。
可十五馀里,东岸始有人烟。
曰龙渥,水色极深,乃湘水也。
有水自东出,曰归义江口
入口十许里,即汨罗也。
一水中分,南曰汨,北曰罗,洲上有忠洁侯庙,即三闾大夫也。
东望培塿,迤逦林薄,曰鹿角,有巡检司
又十馀里,西岸有沙洲,堆阜隆起,即青草庙
下有一湖,湖之中有此洲,南名青草,北名洞庭,所谓重湖也。
申后次庙下,舟人展贺,大率南行至此,北行者至庐,舟人皆致贺,以其万里江湖,至此方保平善也,乘舟人当有酒肉之赐。
庙居洲上,南向;
门内一排三殿,中曰劝善太师,乃一僧像;
西曰安流大王,东曰昭灵大王
劝善,即泗洲大圣也;
昭灵,马援也;
安流者,莫知其为谁?
小碣一,乃梁开平中马殷所建,然堂庑颓圮,湫溢为甚。
西殿有一铁锅,可容五斗许,下有木刻龙头三锅,上有字云:准宣铸利州黑龙船上铁锅。
祝云:此二物自川峡流下,自湖中溯流至庙也。
庙外有巡检司,居民十数家,以渔钓为业;
樟木数百株,径数围,遍覆洲上,冬青可爱。
是夜船上不敢打更,提举舟人云:「庙中自打更报牌也」。
夜深倾听,亦有所闻。
青草湖旁有朱陵洞,亦谓之朱陵仙府,有唐人题刻散满岩上,岁久荒凉。
至庆历中,因其地建为石鼓书院,虽略为规制,然僻在江郊;
又三寒露,学者未尝游焉,唯守将之好事者岁时一为登览。
燕游之地黄陵庙,即舜二妃,榜曰懿节
庭宇湫隘,竹木蓊郁,二妃并坐,傍设舜像。
马殷尝加营葺,退之记,沈传师书。
碑石讹剥,更以石模刻之,字体多失。
诗云:「青草仍残照,黄陵一望中。
壁书迁客泪,帘卷过湖风。
斑竹痕犹浅,苍梧恨莫穷。
年年秋水上,瑶瑟伴惊鸿」。
癸卯,逆风循西岸牵行可五里,有江自东南出,其大与湘江等,曰浏阳江
西岸有庙曰三沙,榜曰武威王,石刻乃天祐二年马殷为马援建而远祖之也。
甲子,晴无风。
潭州,循西岸牵行,舣舟王公亭,奠南岳行祠,游岳麓;
升中洞真观汉文帝庙、岳麓书院塔院
大抵诸寺相邻,惟升中寺最高,宛转登陟,可百馀步。
门外小溪激射竹木,其声泠然,稍稍露石角。
寺后有法华台,高绝山顶,僧法崇者笺《法华经》于此。
槱数本,其大如,云陶士衡手植也。
王公亭,湖民为王宰少卿所立。
洞真观记》云:「邓固真人上升之所」。
岳麓书院孔子堂御书阁,堂庑尚完,清泉经流堂下,景意极于潇湘。
升中寺法华台下有白鹤泉,涓涓有声,味极甘冷。
橘洲,湘江中,南北与城等,有巡检司、僧寺两三所,居民业渔者数百家,景物最佳处。
秦少游藤州,其子护丧,藁殡潭州黄鲁直有诗云:「长眠橘洲风雨寒」。
丁卯晴无风,抛东岸,牵行五里许过车子矶。
西岸有小山,又行十里过昭潭,其水澄湛如墨,俗云傍通江南
壬申,夜大雨。
顺风行五里许,水中多乱石,三十里至昭灵滩,有昭灵庙
凡四滩,皆行乱石中,而复湍急,自三门船上执色倡道皆土人,谓之滩子,舟人束手,一不与焉。
官舟过者,击鼓呼之,即时来集舟上,至昭灵出滩,方各舍去,在湘中最为险处。
癸酉十月朔,抛西岸;
十里许,江转自西来,北望武口,又三十里过青山矶,临岸培塿。
丙子如岳下,出衡山县西门,长松高下,夹道三十馀里。
或云三十里,马希萼所植,马长而无髭,遂祷于岳神,种松而髭生。
丁丑阴,朝谒岳祠,退食真君观,谒北门侍郎神位,食后率檀宣义登山。
岳西小涧,以转轴轿子,迤逦挽行。
路皆直上,略无盘曲。
一轿至十馀夫方可举而前,可里许至石桥,亦谓之石梯,凿成阶级,长可二十馀步,必履而登之。
其石每在山之面蔽路,凿乃能通也。
其端有小寺,可数楹,谓之石桥寺,乃游人憩足之所,主僧必具茶食。
又登陟可五里许,左之福岩,右之南台寺,在福岩之下,峰侧架空为之,制作奇巧,殿堂皆板瓦,宛转下上,始能及奥。
梁天监中,惠海法师始开而居之,其后六祖之徒惠迁筑庵于石上,人谓之石头和尚,死谥无际大师,塔号见裴休书榜,尚在庭中。
有石如案,乃无际落发之所,庞居士亦曾居之。
西隅有寿星殿,内有木根如龟形,有水泉涓涓,寺众仰给其源,曰洗钵池,亦石头故物也。
主僧维圣,嘉州人,居此十馀年,质重可嘉。
子雨,晚往花药山寺浴,其山州城之南,培塿竹木可周数百步;
其寺则居怀抱之中,寺后有回雁峰,高可数百步,俯见城邑;
其上有面岳亭,北望衡山之阳,有如屏扆。
陷池五里许至汤泉,在涧底,大如车轮,热不可插手,稍稍下流,始可盥濯,浸溉田亩,流数里。
左右山径偪侧,略无与人之地,瘴岭蛮溪亦有此泉,渴饮猿鸟,污濯侬徭,物同而其致异,亦可叹也。
陷池过岭少南,下有清池,隐出山腹,泓澄可二十亩,即是也。
传云:昔有万氏居此,一日雷雨,全家沦陷,遂为此池。
故当时有谣言,当陷万家,万氏一家当之。
今岁旱,则以牛数十淘搅其中,或能致雨。
郴之通惠禅师院,有唐杨惠之手塑九子母一堂,每躯自地坐立,不以床具,至于装绘采饰,皆以纯色,不甚华彩,开户𢥠然,观者皆以为生动也。
嘉祐中大卿解程守郴,率僚属同观。
,朴野士也,见其生态,俾具工以彩饰之,又欲以俸钱作床坐而荐之,以命主僧,僧不从,解怒,欲加之罪。
僧曰:「吃棒不辞,可惜坏了四百年手迹,而损大卿好事之名」。
解竟不能夺而止。
马默单州人,气干老而不衰,言广西事甚详;
熙宁中邕州未陷覆,常有怪异大蛇见,若瓮粗,重八十斤,食猪几尽;
州衙厅前井中白气干霄,蝴蝶无数飞集林木上,不久陷覆。
今复完葺,然寺中泥佛手足常动。
城下郁江旧浑浊,上人云:「清则有兵」。
今已清,有二龟伏其下,鳞甲可数。
曹谷能星历数术,言事如神,为王钦若作《知命书》云:「七十年中一一加,弄珠滩上贵堪誇。
碧油幢下闻啼鸟,千日徵还上汉槎」。
钦若年七十二,建节知襄州,正得一千日召还。
又云:「周匝将临壬戌岁定鼎门前春色异。
一千日止少三还,再入和羹宜尽瘁」。
其后钦若西京,得七百日再入,卒于政府,尽瘁谓卒,乃壬戌岁也。
又云:「临去尚犹闻禁漏,异姓嘉名在史书」。
王死在京,是时夜漏将尽,无子,女婿张瑰主后事。
又与冯拯作书云:「太常乐阕,都门遇雪」。
葬在刘太后丧中,不给卤簿,是日大雪
鬼门关在山岭上,凿石通路,崖壁如削,虽盛夏亦凛然寒凉。
金山在水中,岭岫崛起,有类金山,自馀亭榭基址甚多,竹木侵云,游者竟日乃可尽也。
乞于龟塘堤岸及时栽插奏绍兴七年三月十九日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一○九(第六册第五九二八页)
五代时楚马殷湖南潭州东二十里因诸山之泉筑堤潴水,号曰龟塘,灌溉公私一万馀顷,惠及一方。
其后堤堰废坏,经百馀年,有失修治。
去年旱灾,民皆失食。
臣雇募饥民修成堤岸,以为久远之利。
今来栽插是时,欲令安抚司潭州摘那数百人并力栽插,及将来芟除蒿草。
御赐陈康伯金线谱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四、《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一三○、康熙《广信府志》卷三三、康熙《西江志》卷一七七
吏部尚书左仆射、进封福国公陈康伯请于朝而作家谱,上赐诰以褒之,命史臣汪藻以叙之。
端拜而言曰:夫六朝以来,家有谱系之学,又有谱系之书。
隋《经籍志》载天下郡县国氏族谱若干卷,唐世此学此书盛行。
五季淆乱,四方割据,马殷湖南,独能薄赋轻徭,又招纳贤者,故中州士多归之。
后以希声兄弟争国,士稍稍散去。
今观陈氏之谱,其先世系出颍川陈乡。
晋永嘉之乱,太尉广陵郡公准之六世孙步兵校尉鼎南迁,分为五大支。
太尉十九世孙云骑将军真,二十二世孙常侍将军峤、沆,迁于睦州,宗系载于碑碣国史,为官族
二十四世孙太监太公逵,自睦州因官担簦而来,乃息肩于信之辉光黄銮社。
后五年,徙居怀玉山下隐浆社居焉。
生三子,长材析居于前,号曰前陈
次林析居于后,号曰后陈
三为僧。
但缘山水秀奇,风气完固,陈氏又世多积德,泽及子孙,由是英杰辈出,开科业儒者一百三十馀人,蕃衍盛大。
析居于祥符九年,分二十有一支。
三十二世孙仁瑞遭难避地于亳州谯县三里,后迁于弋之峦山下,爱山水之胜,遂迁居焉。
生一子钦,拜官莆田,寻擢承直郎,判信州谥明道,以明堂及以孙贵恩,赠太师追封英国公,实起家之祖。
生二子,长文义,早年高尚,晚以礼聘玉山书院山长,谥学正,以孙贵赠太保追封镇国公
文清,以文荐知东阳尉
文义生仕尧,以孙贵赠太师追封越国公谥孝靖
生三子,长林仲,以皇恩赠上骑军都尉
次荣仲,以力名封上骑轻车都尉
亨仲,登绍圣甲戌进士,拜左承议郎,寻擢江浙提举转运副使,以子贵赠太师追封秦国公谥忠肃
生二子,长康侯,登建炎己酉进士,授迪功郎,累擢防御支使大中大夫统制
康伯,登宣和丙午进士,拜左右仆射进封福国公
家声世范,赫赫播扬,世不乏人。
夫木之茂者必盛,流之远者必深。
兹谱之作,上不忘其所自,下不忘其所传,又所以收人心暴怒之性,为尊尊亲亲之念,昭穆以之而明,亲疏以之而辨,庆吊以之而往来,患难以之而矜恤,服虽尽而情不尽。
后之子孙继述而起者,溯流而寻源,斯谱之所以不可不作焉。
方今圣皇在上,天成地平,相协厥居,彝伦攸叙,时乃化行于上而俗美于下也。
吁!
陈氏之子若孙,能体是心而勿替引之,则世泽之衍,世德之深,有以光于前,而谱之传愈远而无穷矣。
藻承圣上命,俾书其端,不敢以不文辞。
监邑八公即席索赋武功诗 元 · 吴讷
七言排律 押文韵 出处:新安文献志卷五十五下
搴旗南破犬羊群,威武声名到处闻。
能以奇兵攻必取,不忧强贼聚还分。
烟村古渡新酣战,昱岭重关旧策勋。
几度弯弓动明月,三回舞剑断行云。
经营河北刘秀,割据湖南马殷
今日休阳谁克复,傍人争道八将军。
长沙竹枝歌十首 其四 明 · 李东阳
 押尤韵
马殷宫前江水流,定王台下暮云收。
有井犹名贾太傅,无人不祭李潭州。
春兴 其二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楼空山远湿烟蒸,返景长天暝色仍。
千里湘皋归雁雨,九江春水钩鱼镫。
马殷冢在生新草,陆逊营荒挂古
梦里白蘋洲上月,遥遥北渚接黄陵
洞庭秋三十首(遥和补山堂作)。(落帆笙来垂二十七年湖量未忘者记持耳昔人评骘画水独以活水为至到记持中何从有活水乎是以捃湖采邈秋容一听之诸公而仆诗最晚出抑不能为驯雅之音但思拂得活水一两波几不远作者未审閒能勿疑殆己酉杪秋记) 其二十二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押阳韵
三秋三楚填淫荒,谁能不断忧思肠。
遥遥极浦浮云树,渺渺生洲迷蒋。
马殷南国飞星白,陆逊西垒落日凉。
咫尺千波杳向往,孰为大壑恣埋藏。
更漏子 本意二首其二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崧台泊,漓江柝。
剑吼匣中如昨。
刘备垒,马殷坟。
閒愁夜几分。

灯烬灭。
寒衾铁。
只有归鸿悽切。
檐溜雨,远鸡声。
心知是五更。
全州松林间六十里至山枣口占四首 其四 己卯 清 · 钱载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二十
秋山为尔夕阳鲜,行旅相誇帽影偏。
不是荆南令公植,料过无量主人年(旧传过零陵石城山处,一路虬松数十里,马殷据楚时所种,今无之矣。《湘山志》云宗慧师化时一百六十六,《广西省志》云一百四十岁。)
剑州荫路庚子 清 · 钱载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四十三
剑门关巅出,志公寺上森六七。
不知挺特荒寒隅,何藉瑰奇古翠质。
入关一舍遍行衢,高低曲直山坡俱。
大柏树湾疏密欲千株,轮囷十围根互络,杈枒百尺柯交扶。
叠叠平石柏下铺,泉峰映带云沾濡。
石洞沟来断不断,讲书台去无处无。
乃知广西李壁剑州正德年间种斯有。
侯之治行明代最,只如种柏堪不朽。
阆州以西梓潼南,数十万株夫岂偶。
剑州土石本自佳,土黄且厚时缘崖。
巨石岿崎小磊砢,生其间一莓苔。
柏身拥石石荫柏阴成衙如柳槐。
爨火斧斤宙雹劫,葛藤榛莽风烟排。
我行广西全州尝见松荫路,百二十里不知数。
此松种自楚马殷,补种后人极培护。
又闻路翠与路青,元说武连松树
剑州全州
乡人之福我民福,夏阴不薄冬阴浓。
三百里苍天下罕,岂惟行路太息为敬恭郭璞武连栽松碑》云:「县路翠,武连贵。县路青,武连荣。」)
五代马楚复溪州铜柱拓本己未 清 · 阮元
 押宥韵 出处:研经室四集诗卷四
此柱朱竹垞检讨旧有二跋吴任臣十国春秋载此文讹数十字且沿五代史士然之讹今观拓本实士愁也柱今在保靖县十里旧茅滩上馆师彭芸楣大司空以拓本属题
伏波铜柱,归车得谗搆。
马殷无功德,天以湘潭授。
酬勋在千年,毋乃是华胄。
士愁一角蛮,岂如徵侧富。
不为锦溪长,甘作辰澧寇。
盗用盘瓠兵,敢与九龙斗。
僭伪当盛时,材力每雄厚。
梯栈破溪塞,焚林缚猿狖。
五姓跪饮血,求誓仅自救。
王曰与尔盟,鬼神质诅咒。
伏波文学博,四羊印曾奏。
当年若勒铭,定能正苍籀。
天策十八人,无出宏皋右。
雄文与功称,所学亦不陋。
赤堇丈二尺,凿字硬且瘦。
惜哉猳掉尾,蛮烟蚀银镂。
前年有苗格,露布出云岫。
拓本来军中,南昌辨其读。
史校薛欧阙,跋订吴朱谬。
吾祖昔征苗,午夜挥兵走。
十战九洞中,碧血染袍袖。
此柱当战垒,刀镮或亲扣。
挟册三摩挲,仰视日中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