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大唐有天下一百十三年。开元十有八载。龙集庚午。冬十二月戊申。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薨于位。享年六十四。呜呼哀哉。皇帝悼焉。素服举哀。废朝三日。乃下制赠太师。盖师傅之旧恩。礼有加也。诏葬先远。丧事有日。又特赐御词。表章琬炎。公义有忘身之勇。忠为社稷之卫。文武可宪之政。公侯作捍之勋。皆巳昭昭于天文。虽与日月争光可矣。公讳说。字道济。范阳方城人。晋司空壮武公之裔孙。周通道馆学士讳弋府君之曾孙。庆州都督讳恪府君之孙。赠丹州刺史刑部尚书讳骘府君之季子。自上世积庆。及公而祥发。神明所府。道德为枢。生以宁济。幼而休祥。鹰扬虎视。英伟磊落。越在诸生之中。已有绝云霓之望矣。初天后称制。举郡国贤良。公时大知名。拔乎其萃者也。起家太子校书。迄于左丞相。官政四十有一。而人臣之位极矣。尚书国之理本。公悉更之。中书朝之枢密。公亟掌之。休声与偕。升降数四。守正而见逐者一。遇坎而左迁者二。其馀总戎于外。为国作藩。所平除者。惟幽并秉节钺而巳。至若三登左右丞相。三作中书令。唐兴巳来。朝佐莫比。盖圣贤之运有会。师臣之道欲行。人虽求多。我每馀地。
馨香之发。敷闻自久。宜其翊戴圣后。师范百寮。功烈过于如神。德声出于咸一。此固与版筑崛起。屠钓作合之类。亦云异也。公志元远。而性高亮。未尝自异。会节乃有立。何所不可。体道以为宗。既定国于一言。亦保身之大雅。其于经理代务。杂以军国。决事如流。应物如响。纷纶辐辏。其犹指掌。及夫先圣微旨。稽古未传。缺文必补。坠礼咸甄。与经籍为笙簧。于朝廷为粉泽。固不可详而载也。始公之从事。实以懿文。而风雅陵夷。巳数百年矣。时多吏议。摈落文人。庸引雕虫。沮我胜气。邱明有耻。子云不为。乃未知宗匠所作。王霸尽在。及公大用。激昂后来。天将以公为木铎矣。斯文岂丧。而今也则亡。呜呼。克生以辅时。而臣道不究。致用以利物。而人将安仰。上抚床以念往。下辍相而哀至。复见之于公焉。太常议行。谥曰文贞。二十年秋八月甲申。迁窆于万安山之阳。燕国夫人元氏祔焉。夫人故尚书右司员外郎武陵公赠幽州都督讳怀景之女也。动为柔范。皆可师训。及公之贵。连姻帝室。虽处荣盛。若非在已。内执谦下。外睦亲疏。古之贤明。未始兼有。开元十九年三月壬戌。薨于东都康俗里第。享年六十四。长子均。中书舍人。次曰垍。驸马都尉卫尉卿。季曰椒。符宝郎。泣血在疚。皆我之有后也。呜呼。元堂永閟。何事春秋。幽篆斯在。亦云不朽而巳。铭曰。天有密命。滋液百宝。时无大贤。谁与明道。我公允叶。我德孔昭。翰飞戾天。羽仪清朝。功遂身谢。名由实美。言而有立。古无不死。南山之下。诏葬于兹。后之与归。惟我太师。
唐湖州杼山皎然传 唐 · 僧福琳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释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康乐侯十世孙也。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于篇什中。吟咏情性。所谓造其微矣。文章俊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后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者。然其兼攻并进。子史经书。各臻其极。凡所游历。京师则公相敦重。诸郡则邦伯所钦。莫非始以诗句牵劝。令入佛智。行化之意。本在乎兹。及中年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与武邱山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故时谚曰。霅之昼。能清秀。贞元初。居于东溪草堂。欲屏息诗道。非禅者之意。而自悔之曰。借使有宣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扰我真性。岂若孤松片云。禅座相对。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哉。吾将入杼峰。与松云为偶。所著诗式及诸文笔。并寝而不纪。因顾笔砚曰。我疲尔役。尔困我愚。数十年间。了无所得。况汝是外物。何累于人哉。住既无心。去亦无我。将放汝各归本性。使物自物。不关于予。岂不乐乎。遂命弟子黜焉。至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再移为湖守。初相见。未交一言。恍若神合。素知公精于佛理。因请益焉。先问宗源。次及心印。公笑而后答。他日言及诗式。具陈以宿昔之志。公曰不然。因命门人检出草本。一览而叹曰。早年会见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此。奈何学小乘见。以宿志为辞耶。遂举邑中词人吴季德。梁常侍均之后。其文有家风。予器而重之。昼以陆鸿渐为莫逆之交。相国于公頔颜鲁公真卿命裨赞韵海二十馀卷。好为五杂俎篇。用意奇险。实不忝江南谢之远裔矣。昼清净其志。高迈其心。浮名薄利。所不能啖。唯事林峦。与道者游。故终身无惰色。又兴冥斋。盖循燋面然故事。施鬼神食也。昼旧居州兴国寺。起意自捐衣囊施之。尝有军吏沈钊。本德清人也。夕从州出。乘马到骆驼桥。月色皎如。见数人盛饰衣冠。钊怪问之。如何到此。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然公修冥斋。在此伺耳。钊翌日往覆。果是鬼物矣。又长城赳胥钱沛行役。泊舟吕山南。见数十百人行。并提食器。负束帛。怡然语笑而过。问其故。云赴然师斋来。时颜鲁公为刺郡。早事交游。而加崇重焉。以贞元年终山寺。有集十卷。于頔序集。贞元八年正月。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天下荣之。观其文也。亹亹而不厌。合律乎清壮。亦一代伟才焉。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𦹛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或簪组。或布衣。与之交结。必高吟乐道。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故著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时贵流布。元和四年。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过旧院。就影堂伤悼弥久。遗题曰。道安已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余亦当时及门者。共吟佳句一焚香。其遗德后贤所慕者。相继有焉。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陈仓石鼓(其石粗有鼓形,字刻石旁,其数有十,初在陈苍野中。韩愈为博士时,请于祭酒,欲以数橐驼舆致太学,不从。郑馀庆始迁之凤翔,愈以为宣王鼓,韦应物以为文王鼓,宣王刻,欧阳修集古录始设三疑,郑樵摘丞殹二字,见于秦斤、秦权,而以为秦鼓,程大昌又云成王之鼓,《左传》成有岐阳之蒐,其字乃番吾之迹)又(一作文)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苍颉古文或异。秦李斯、胡毋敬辈,改省为小篆。程邈献隶书,主于徒隶简易,王次仲作八分。盖小篆古形犹存其半,八分已减小篆之半,隶又减八分之半,本谓之楷书,楷隶大范相同。张怀瓘谓程邈以后之隶与钟、王之今楷为一意。欧阳修以八分为隶,洪适因之,迄无定说)。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苦县光和(苦县老子碑,蔡邕书,樊毅西岳碑,汉光和中立)尚骨立(一作力),书(一作画)贵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一作可)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昌黎人),骑曹蔡有邻(济阳人)。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一作千)金,蛟龙盘拿肉屈强。
吴郡张颠誇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
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一作江)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和翰林吴舍人兄弟西斋 唐 · 顾况
押东韵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同。
新裁尺一诏,早入明光宫。
西斋何其高(一作远),上与星汉通。
永怀洞庭石,春色相玲珑。
久怀巴峡泉,夜落君丝桐。
信是怡神所,迢迢蔑华嵩。
鸟飞晴云灭,叠嶂盘虚空。
君家诚易知,易知意难穷。
易言 中唐 · 韦应物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长风如刀剪枯叶,大河似箭浮轻舟。
投石入水岂有碍,走丸下坂安得留(见影印本《新编纂图增类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七。按《全唐诗》卷一九五收韦应物《易言》一首,与此诗全异。)。
复理西斋寄丘员外 中唐 · 韦应物
押东韵
前岁理西斋,得与君子同。
迨兹已一周,怅望临春风。
始自疏林竹,还复长榛丛。
端正良难久,芜秽易为功。
援斧开众郁,如师启群蒙。
庭宇还清旷,烦抱亦舒通。
海隅雨雪霁,春序风景融。
时物方如故,怀贤思无穷。
秋夕西斋与僧神静游 中唐 · 韦应物
押词韵第六部
晨登西斋望,不觉至夕曛。
正当秋夏交,原野起烟氛。
坐听凉飙举,华月稍披云。
漠漠山犹隐,滟滟川始分。
物幽夜更殊,境静兴弥臻。
息机非傲世,于时乏嘉闻。
究空自为理,况与释子群。
新理西斋 中唐 · 韦应物
押词韵第四部
方将氓讼理,久翳西斋居。
草木无行次,闲暇一芟除。
春阳土脉起,膏泽发生初。
养条刊朽蘖,护药锄秽(一作荒)芜。
稍稍觉林耸,历历忻竹疏。
始见庭宇旷,顿令烦抱舒。
兹焉即可爱,何必是吾庐。
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唐 · 裴敬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四
李翰林名白。字太白。以诗著名。召入翰林。世称才名占得翰林。他人不复争先。其后以胁从得罪。既免。遂放浪江南。死宣城。葬当涂青山下。李阳冰序诗集。粗具行止。敬尝游江表。过其墓下。爱其才。壮其气。味其嗜酒。知其取适。作碑于墓。且曰。先生得天地秀气耶。不然。何异于常之人耶。或曰。太白之精下降。故字太白。故贺监号为谪仙。不其然乎。故为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视尘中屑屑米粒。虫睫纷扰。囷蠢羁绊蹂躏之比。又尝有知鉴。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又尝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军门下。其文高。其气雄。世稀其本。惧失其传。故叙传之。太和初。文宗皇帝命翰林学士为三绝赞。公之诗歌与裴旻将军剑舞洎张旭长史草书为三绝。夫天付上才。必同灵气。贤杰相投。龙虎两合。可为知者言。非常人所知也。夫古以名德称占其官谥者甚希。前以诗称者。若谢吏部何水部陶彭泽鲍参军之类。唐朝以诗称。若王江宁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杜员外之类。以文称者。若陈拾遗苏司业元容州萧功曹韩吏部之类。以德行称者。元鲁山阳道州。以直称者。魏文贞狄梁公。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以武称者。李卫公英公。以学行文翰称者。虞秘监。唐之得人。于斯为盛。翰林其以诗称之一也。予尝过当涂。访翰林旧宅。又于浮图寺化城之僧。得翰林自写访贺监不遇诗云。东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味之不足。重之为宝。用献知者。又于历阳郡得翰林与刘尊师书一纸。思高笔逸。又尝游上元蒋山寺。见翰林赞志公云。水中之月。了不可取。刀齐尺量。扇迷陈语。文简事备。诚为作者。附于此云。会昌三年二月中。敬自淠水草堂南游江左。过公墓下。四过青山。两发涂口。徘徊不忍去。与前濮州鄄城县尉李劭同以公服拜其墓。问其墓左人毕元宥。实备洒扫。留绵帛具酒馔祭公。知公无孙。有孙女二人。一嫁刘劝。一嫁陈云。皆农夫也。且曰。二孙女不拜墓已五六年矣。因告邑宰李君都杰。请免毕元宥力役。俾专洒扫事。嘻。享名甚高。后事何薄。谢公旧井。新墓角落。青山白云。共为萧索。巨竹拱木。如公卓荦。天长地久。其名不朽。此为祭文。写授元宥。又为碑曰。贵尽皆然。名存则难。故余重名不重官。作李翰林碑。十五字而已。
句 唐 · 李绅
押先韵
君咏风月夕,余当童稚年。
闲窗读书罢,偷咏左司篇(韦应物为滁州刺使,有《登北楼诗》,绅后为刺史继和,存句止此。见《方舆胜览》)。
苏州举韦中丞自代状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状上中书门下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朝议郎守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韦应物。右。臣蒙恩授苏州刺史。伏准建中元年正月五日制。刺史上后举一人自代者。前件官历掌剧务。皆有美名。执心不回。临事能断。今领职虽重。本官尚轻。伏以当州口赋。首出诸郡。况经灾沴。切在抚绥。尚省无能。辄敢公举。司榷筦之利。诚藉时才。流岂弟之风。实惟邦本。非敢臆说。以塞诏书。今具奏闻。
题浔阳楼(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 唐 · 白居易
押词韵第七部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礼部试策五道 其四 第四道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九
问。天地有常道。日月有常度。水火草木有常性。皆不易之理也。乃至邹衍吹律而寒谷暖。鲁阳挥戈而暮景回。吕梁有出入之游。周原变堇荼之味。不测此何故也。将以传信乎。抑亦传疑乎。
对。原夫元气运而至精分。三才立而万物作。惟天地日月。暨水火草木。度数情性。各有其常。其随事应物而迁变者。斯人之所感也。何哉。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盖天地无常心。以人心为心。苟能以最灵之心。感善应之天地。至诚之诚。感无私之日月。则必如影随形。响随声矣。而况于水火草木乎。故有吹律于寒谷。和气生焉。挥戈于曜灵。暮晷回焉。神合乎水。游吕梁而出入不溺。化被于草木。周原而堇荼变味。盖品汇之生。则守其常性也。精诚之至。则感而常通也。静守常性。动随常通。是道可于物。而非常于一道也。夫如是。则两仪之道。七曜之度。万物之性。可察矣。可信矣。夫何疑焉。谨对。
与元九书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
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所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爱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率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馀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偫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窦也。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矣。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苏李骚人。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诗未远。梗槩尚存。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于时六义始缺矣。晋宋已还。得者盖寡。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之流。又狭于此。如梁鸿五噫之例者。百无一二焉。于时六义寖微矣。陵夷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巳。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悯征役也。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也。采采芣苢。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矣。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有感兴诗十五首。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馀篇。至于贯穿今古。覼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仆尝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辍哺。夜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呼。事有大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试。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又请为左右终言之。凡闻仆贺雨诗。而众口籍籍。已谓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不相与者。号为沽名。号为诋讦。号为讪谤。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孺之戒焉。乃至骨月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而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馀则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之意。不欲使下人之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偫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弮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日者又闻亲友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传为准的。其馀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誇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到通州日。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复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乐娱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虽前贤如渊云者。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仆是何者。窃时之名已多。既窃时名。又欲窃时之富贵。使已为造物者。肯兼与之乎。今之迍穷。理固然也。况诗人多蹇。如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而迍剥至死。李白孟浩然辈。不及一命。穷悴终身。近日孟郊六十。终试协律。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彼何人哉。彼何人哉。况仆之才。又不逮彼。今虽谪在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微之微之。勿念我哉。仆数月来检讨囊箧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首。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閒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閒适诗。又有事务牵于外。情性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短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异时相见。当尽致于执事。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閒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其馀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徵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清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閒澹。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然后人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閒适者思澹而词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千百年后。安知复无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如今年春游城南时。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艳小律。不杂他篇。自皇子陂归昭国里。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里馀。樊李在傍。无所措口。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当美景。或花时宴罢。或月夜酒酣。一咏一吟。不知老之将至。虽骖鸾鹤游蓬瀛者之适。无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微之微之。此吾所以与足下外形骸。脱踪迹。傲轩鼎。轻人寰者。又以此也。当此之时。足下兴有馀力。且欲与仆悉索还往中诗。取其尤长者。如张十八古乐府。李二十新歌行。卢杨二秘书律诗。窦七元八绝句。博搜精掇。编而次之。号元白往还诗集。众君子得拟议于此者。莫不踊跃欣喜。以为盛事。嗟乎。言未终而足下左转。不数月而仆又继行。心期索然。何日成就。又可为之叹息矣。又仆尝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巳尚病之。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律。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在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微之。知我心哉。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无睡。引笔铺纸。悄然灯前。有念则书。言无次第。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也。微之知我心哉。乐天再拜。
吴郡诗石记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贞元初。韦应物为苏州牧。房孺复为杭州牧。皆豪人也。韦嗜诗。房嗜酒。每与宾友一醉一咏。其风流雅韵。多播于吴中。或目韦房为诗酒仙。时予始年十四五。旅二郡。以幼贱不得与游宴。尤觉其才调高而郡守尊。以当时心。言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及今自中书舍人间领二州。去年脱杭印。今年佩苏印。既醉于彼。又吟于此。酣歌狂什。亦往往在人口中。则苏杭之风景。韦房之诗酒。兼有之矣。岂始愿及此哉。然二郡之物状人情。与曩时不异。前后相去三十七年。江山是而齿发非。又可嗟矣。韦在此州。歌诗甚多。有郡宴诗云。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最为警策。今刻此篇于石。传贻将来。因以子旬宴一章。亦附于后。虽雅俗不类。各咏一时之志。偶书石背。且偿其初心焉。宝历元年七月二十日。苏州刺史白居易题。
永州龙兴寺西轩记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永贞年。予名在党人。不容于尚书省。出为邵州。道贬永州司马。至则无以为居。居龙兴寺西序之下。予知释氏之道且久。固所愿也。然子所庇之屋甚隐蔽。其户北向。居昧昧也。寺之居。于是州为高。西序之西。属当大江之流。江之外山谷林麓甚众。于是凿西墉以为户。户之外为轩。以临偫木之杪。无所不瞩焉。不徙席。不运几。而得大观。夫室。向者之室也。席与几。向者之处也。向也昧而今也显。岂异物耶。因悟夫佛之道。可以转惑见为真智。即偫迷为正觉。舍大闇为光明。夫性岂异物耶。孰能为予凿大昏之墉。辟灵照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与为徒。遂书为二。其一志诸户外。其一以贻巽上人焉。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至陕府与吴十一兄端公崔二十二院长思怆曩游因投五十韵 中唐 · 元稹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
小年闲爱春,认得春风意。
未有花草时,先醲晓窗睡(醲:厚。《广雅·释诂三》:“醲,厚也。”)。
霞朝澹云色,霁景牵诗思。
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
长安车马客,倾心奉权贵。
昼夜尘土中,那言早春至。
此时我独游,我游有伦次。
闲行曲江岸(曲江:在今陕西西安市南,秦为宜春苑,汉为乐游原,有河水曲折盘桓,故名。隋文帝以其名不正,更名芙蓉苑,唐复名曲江。开元中复加疏凿,为长安游赏胜地。《唐两京城坊考》卷三:“曲江,龙华寺之南有流水屈曲,谓之曲江……南即紫云楼、芙蓉苑,西即杏园、慈恩寺。花卉周环,烟水明媚,都人游赏……以为盛观。”),便宿慈恩寺(慈恩寺:在长安晋昌坊,今西安市南郊。《唐两京城坊考》卷三:“大慈恩寺,隋无漏寺之地,武德初废。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高宗在春宫,为文德皇后立为寺,故以慈恩为名。”)。
扣林引寒龟,疏丛出幽翠。
凌晨过杏园(杏园:在长安通善坊,故阯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大雁塔南。每年春,赐新及第进士宴饮于此。),晓露凝芳气。
初阳好明净,嫩树怜低庳。
排房似缀珠(排房:指杏树枝头排列成行之花房。),欲啼红脸泪。
新莺语娇小,浅水光流利。
冷饮空腹杯,因成日高醉。
酒醒闻饭钟(饭钟:指寺院中僧徒提示进餐之钟声。),随僧受遗施。
餐罢还复游,过从上文记。
行逢二月半,始足游春骑。
是时春已老,我游亦云既(既:尽,完。《广雅·释诂一》:“既,尽也。”)。
藤开九华观(九华观:在长安朱雀门街之西第一街街西自北向南之第二坊通义坊,开元十八年(730)唐睿宗女蔡国公主舍宅所立。),草结三条隧(三条隧:泛指京都之纵横大道。隧,《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毛传:“隧,道也。”)。
新笋踊犀株,落梅翻蝶翅。
名倡绣毂车,公子青丝辔。
朝士还旬休(旬休:古代官吏每十天休假一天,称旬休。《唐会要·休假》(卷八二):“永徽三年二月十一日,上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与百僚休沐。”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九日驰驱一日闲。”),豪家得春赐(春赐:春天以朝廷或皇帝之名义赏赐权贵之物。寒食过后取榆火以赐贵近,即其类也。)。
提携好音乐,剪铲空田地。
同占杏花园,喧阗各丛萃。
顾予烦寝兴(寝兴:见本卷《秋堂夕》注。此泛指日常起居。),复往散憔悴。
倦仆色肌羸(肌:类苑作“饥”。),蹇驴行跛痹。
春衫未成就,冬服渐尘腻。
倾盖(倾盖:车上之伞盖靠在一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司马贞索隐引《志林》曰:“倾盖者,道行相遇,軿车对语,两盖相切,小欹之,故曰倾。”亦指初次相逢或订交。)吟短章(一作草),书空忆难字。
遥闻公主笑,近被王孙戏。
邀我上华筵,横头坐宾位。
那知我年少,深解酒中事。
能唱犯声歌(犯声:指词曲变调。宋陈旸《乐书·犯调》(卷一六四):“乐府诸曲,自古不用犯声,以为不顺也。唐自天后末年,剑气入浑脱,始为犯声之始。剑气,宫调;浑脱,角调。以臣犯君,故有犯声。”),偏精变筹义(变筹:即在律令中使用“改令”手段以变换酒令。)。
含词待(一作徙)残拍,促舞递繁吹。
叫噪掷投盘(投盘:即骰盘,唐代酒令之一,用于活跃酒筵气氛。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自注:“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皇甫松《醉乡日月》载骰子令云:“聚十只骰子齐掷,自出手之人,依采饮焉。‘堂印’,本采人劝合席;‘碧油’,劝掷外三人。骰子聚于一处,谓之‘酒星’,依采聚散。骰子令中,改易不过三章,次改鞍马令,不过一章。又有旗幡令、闪擪令、抛打令。”),生狞摄觥使(生狞:犹言狰狞,凶恶、凶狠之意。摄:代理,兼理。《广韵·叶韵》:“摄,兼也。”觥使:宴席上掌管行酒之人。参卷11《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自注。)。
逡巡光景晏,散乱东西异。
古观闭閒门,依然复幽閟。
无端矫情性,漫学求科试。
薄艺何足云,虚名偶频遂。
拾遗天子前(拾遗:古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始置左、右拾遗二员,从八品上,分隶中书、门下,掌供奉讽谏,为士人之清选。此指拾遗之职责拾遗补阙。元稹元和元年官左拾遗。),密奏升平议。
召见不须臾,憸庸已猜忌(憸庸:奸佞无能之辈。憸,《说文·心部》:“憸,憸诐也。憸利于上,佞人也。”)。
朝陪香案班(香案班:朝班。香案,放置香炉烛台之条桌。《新唐书·仪卫志上》:“朝日,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暮作风尘尉(风尘尉:指河南县尉。元稹元和元年九月由左拾遗出为河南县尉。)。
去岁又登朝,登为柏台吏(柏台吏:指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四年二月除监察御史。柏台,御史台之别称。《汉书·朱博传》(卷八三)载汉代御史台列植柏树,故称。)。
台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寓直劳送迎(寓直:寄宿于其他官署当值,后泛指夜间于官署值班。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谓“寓直”二字始于潘岳《秋兴赋》。),上堂烦避讳。
分司在东洛(分司:见本卷《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注。),所职尤不易。
罚俸得西归,心知受朝庇。
常山攻小寇(“常山”句:指讨伐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元和四年十月,王承宗反,朝廷以吐突承璀为镇州招讨宣慰使。常山,即镇州,成德军节度使之治所。《元和郡县图志·恒州(镇州)》(卷一七):“汉高帝三年,韩信东下井陉,击破陈馀、赵王歇,以钜鹿之北境置恒山郡,因恒山为名,后避文帝讳,改曰常山。两汉恒山太守皆理于元氏,晋理于真定,即今常山故城是也。”),淮右择良帅(淮右:即淮西。元和四年十一月,淮西节度使吴少诚卒,吴少阳擅杀少诚之子而代立,朝廷发兵讨之。)。
国难身不行,劳生欲何为。
吾兄谙性灵,崔子同臭味。
投此挂冠词(挂冠: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五》:“(逢萌)闻王莽居摄,子宇谏,莽杀之。萌会友人曰:‘三纲绝矣,祸将及人。’即解衣冠,挂东都城门,将家属客于辽东。”又,南朝梁陶弘景,于齐高帝作相时,曾被引为诸王侍读。家贫,求作县令不得,乃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事详《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后因之指辞官、弃官归隐。),一生还自恣。
叙诗 唐 · 张祜
押支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二雅泄诗源,滂滂接涟漪。
宣尼昔道决,豁豁无阻疑。
小开作泾港,大涨为塘陂。
可令万顷澄,可使百派支。
生民苟灌溉,九谷长蕃滋。
何意束晰徒,《补亡》辄继之。
安知去圣远,立旨无乖隳。
五言起李陵,其什伤远离。
雄材耻小用,属咏隅成规。
后时班婕妤,团扇托忧悲。
枚情既云妙,蔡韵肯容卑。
建安陈思王,龙变五不知。
刘桢骨气真,王粲文质奇。
阮公先兴亡,陆氏以才推。
雅怨止潘子,高摽存左思。
延年得殊致,灵运拔英姿。
沈侯美玉蕴,谢守文锦摛。
江词骋奇妙,鲍趣出孤危。
飘飘彭泽翁,于在务脱遗。
陈隋后诸子,往往沙可披。
拾遗昔陈公,强立制颓萎。
英华自沈宋,律唱□相维。
其间岂无长,声病为深宜。
江宁王昌龄,名贵人可垂。
波澜到李杜,碧海东弥弥。
曲江兼在才,善奏珠累累。
四面近刘复,远与何相追。
迩来韦苏州,气韵甚怡怡。
伶伦管尚在,此律谁能吹。
诗人主客图序 唐末 · 张为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若主人门下处其客者。以法度一则也。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上入室杨乘。入室张祐羊士谔元稹。升堂庐仝顾况沈亚之。及门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元范况元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以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上入室韦应物。入室李贺杜牧李馀刘猛李涉胡幽正。升堂李观贾驰李宣古曹邺刘驾孟迟。及门陈润韦楚老。以李益为清奇雅正主。上入室苏郁。入室刘畋僧清塞卢休于鹄杨洵美张籍杨巨源杨敬之僧无可姚合。升堂方千马戴任蕃贾岛厉元项斯薛寿。及门僧良乂潘诚于武陵詹雄卫准僧志定喻凫朱庆馀。以孟郊为清奇僻苦主。上入室陈陶周朴。及门刘得仁李溟。以鲍溶为博解宏拔主。上入室李偫玉。入室司马退之张为。以武元衡为瑰奇美丽主。上入室刘禹锡。入室赵嘏长孙佐辅曹唐。升堂卢频陈羽许浑张萧远。及门张陵章孝标雍陶周祚袁不约。
又元集序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九
谢元晖文集盈编。止诵澄江之句。曹子建诗名冠古。惟吟清夜之篇。是知美稼千箱。两歧綦少。繁弦九变。大濩殊稀。入华林而珠树非多。阅众籁而紫箫惟一。所以撷芳林下。拾翠岩边。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斛。管中窥豹。但取一斑。自国朝大手名人。以至今之作者。或百篇之内。时纪一章。或全集之中。微徵数首。但掇其清词丽句。录在西斋。莫穷其巨派洪澜。任归东海。总其记得者才子一百五十人。诵得者名诗三百首。长乐暇日。陋巷穷时。聊撼膝以书绅。匪攒心而就简。盖诗中鼓吹。名下笙簧。击凫氏之钟。霜清日观。淬雷公之剑。影动星津。云间分合璧之光。海上运摩天之翅。夺造化而雷云喷涌。役鬼神而风雨奔驰。但思其食马留肝。徒云染指。岂虑其烹鱼去乙。或至伤鳞。自惭乎鼹腹易盈。非嗜其熊蹯独美。然则律者既采。繁者是除。何知黑白之鹅。强识淄渑之水。左太冲十年三赋。未必无瑕。刘穆之一日百函。焉能尽丽。是知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虽遗妍可惜。而备载斯难。亦由执斧伐山。止求嘉木。挈瓶赴海。但汲甘泉。等同于风月烟花。各是其楂梨橘柚。昔姚合所撰极元集一卷。传于当代。已尽精微。今更采其元者。勒成又元集三卷。记方流而目眩。阅丽水而神疲。鱼兔虽存。筌蹄是弃。所以金盘饮露。惟采沆瀣之精。花界食珍。但享醍醐之味。非独资于短见。亦可贻于后昆。采实去华。俟诸来者。光化三年七月二日。前左补阙韦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