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腊月初六日初雪柬崇雨舲中丞丙辰 清 · 何绍基
 押灰韵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七
敝庐新卜城南隈,庭下槎牙森老
蓓蕾虽多瘦未足,暖候似妒寒枝开。
正求一冻不可得,雪花渺莽横天来。
何暇为余老喜,念彼宿麦方含胎。
城上初阳乍流景,阶前积素难成堆。
侧闻大府屡祈祷,诚为民事心烦摧。
军兴南北纷未已,旱蝗千里嗷鸿哀。
饥寒岁暮怕风雪,不雪更恐明年灾。
好送流民返乡井,勤除草窃搜根荄。
祥霙从此可大沛,要看天地成琼瑰。
今日之泽特先犒,我对老梅迟举杯。
知公望岁甚似我,珠泉日绕几千回。
荣事堂诗 宋 · 韩驹
安阳太守韩公子,晓带鱼符出卿寺。
一朝帝语传人间,转觉公家有荣事。
公家请从忠献论,高牙大册来疏恩。
往时醉白堂中醉,手自列戟留诸孙。
诸孙尽是璠玙器,悃愊无华汉循吏。
大钱方送使君归,竹马争迎细侯至。
公不见大小二郑公,五十年间风化同。
岂如五马来接武,作堂崔嵬刊帝语。
又不见韦家两世侯,父出传舍子入州。
岂如世作本郡守,坐令卓异惊千秋。
安阳遗民识忠献,眼见王孙四封传。
请公静夜占此堂,定有荣光属天半。
述意十六章 其十一 清 · 姚燮
 押佳韵 出处:复庄诗问卷三十
伯伦一杯酒,万古黄土埋。
安顾醒眼人,束手看云霾。
断石眠荒沙,削之不成厓。
巫咸正求诉,可惜天无阶。
愿乞大化垆,一锻道之骸。
今年春扈跸于曲阜济宁各题碑侧一行曲阜学官颜衡斋宁同知黄秋盦为勒诸石拓其文来各为一诗寄詶 其二 庚戌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十
廿载回环二郑碑,追陪黄易李东琪。
剔铭惭愧淮阴客,焦麓江船噀墨时济宁汉碑石上有淮阴张力臣题字,墨迹如新。右寄秋盦。)
相逢行赠江韬叔秀才 清 · 董兆熊
巀嶪吴城高几许,登登声断皋桥杵。
张眼看天不见人,闭户飘萧还独语。
曈曈日出阊门开,十街九陌飞红埃。
诸于绣镼撇裾过,咄哉一閧如蚊雷。
市上酒香新酿熟,死拌一醉炉头宿。
顾影翻为陆云笑,发声欲效唐衢哭。
少年何处有江郎,跋扈飞扬太白狂。
置酒碎琴踪拓落,睨柱斫剑声雷硠。
逢君下马与君揖,此客风尘诚独立。
软玉蔫香十万家,要君一洗绮罗习。
方今平津正求士,杜陵萧育真男子。
人生苦要致身早,投笔从戎今日是。
血战前年东海头,鬼号白昼声啾啾。
杀气连天陈云黑,阳春三月寒于秋,江郎何不输边筹。
读书十年奋已见,世人那敢谓儒贱。
时危正赖出群才,妖气扫却仍清晏。
我歌商声杂徵多,江郎听之当如何。
且为《朱鹭》铙歌曲,勿作人间《五噫歌》。
郑从谠河东节度使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六
古者公卿。在朝则辅主致理。
有事则统众出征。是以郤縠行师。
爰求说礼。祭遵推毂。
不废雅歌。今者羌寇未宁。
烽烟尚警。慎择镇安之路。
尤资柱石之功。若非文武兼才。
将相全业。夙蕴峻望。
为吾鼎臣。岂倾丹赤之怀。
以授股肱之任。开府仪同三司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宏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从谠
秀禀岳灵。操含冰洁。
赵衰冬日。乐广青天。
端操而峭壁宁偕。旷度而澄波未测。
周密得大臣之体。诚明宏君子之儒。
许月品题。人伦自警。
膺门步武。明彦知归。
奋飞早践于修途。育德迈高于舆论。
仗节三光于侯府。题剑累涉于崇班
洎擢处钧衡。若来麟凤。
才惟应物。动必研几。
屹若嵩峦。炳符台曜。
磊落。长标构厦之姿。
和璧温良。克表如虹之气。
朕以北门重镇。兴王故都。
披全晋之山河。有陶唐之风俗。
以尔曾施惠化。尚有去思。
方当用武之时。暂辍调元之职。
尔其厚抚战士。谨备粮储
必使黠虏革心。征师贾勇。
善守训齐之令。以图台鼎之勋。
帖以上公。式光元辅
伫歼凶丑。副我忧勤。
往惟钦哉。可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尹充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管内观察处置兼行营招讨等使。
李铁桥济宁学掘得范式碑赋此奉寄兼呈小松己酉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八
任城宝墨熊光起,天意助成黄与
李家耽古今两世,黄子到官馀一纪。
得碑图与剔碑图,范额王碑出未已。
二郑全碑复旧观,金丝声中瞻问礼孔子见老子象。)
今者缄来绝奇特,鄱阳鲁峻推乡里。
夏侯丁马剩几人,四横径尺参差是。
谁知正面森有芒,眩晃不敢凝眸视。
一片山阳烈士心,硉兀轮囷照青史。
莽莽画痕皆耸立,真气千年尚如此。
百六十字十二行,字字行行百金抵。
顾视苍茫两行额,十年前记临渠水(碑额戊戌夏胶州崔君得于龙门坊水口。)
尅期似觌张元伯,裂书漫结陈平子
八分小字记碑右,黄李同镌为狂喜。
不知何与吾辈事,石不能言果谁使。
卯秋黄子得宋本,我为龂龂研蔡体。
范耶蔡耶神式凭,不在烟煤一幅纸。
任城五碑兹已八,何况郎中尉氏
昔所不见忽聚之,二千年迹今完矣。
郑汝器张力臣,恨不同时共窗几。
寄声贺李因报黄,姓名已与东山峙。
虹光破碧有昔言,窃喜区区获窾启。
却近鄱阳洪氏居,篷窗夜梦驰东济(曩题秋盦所得宋拓本诗,末句云「任城城隅剔草莱,恐有虹光破空碧」,若为今日兆者。)
唐慈恩雁塔题名残拓本宣和庚子十月大名柳瑊摹勒。)丁巳 清 · 翁方纲
 押蒸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十
宣和旧墨黟云蒸,豁眼快与神飞腾。
恍见慈恩曲江宴,濡豪几辈挥缣缯。
无漏寺址永徽塔,北枕三殿南五陵。
岑参薛据杜老共,秦山破碎青崚嶒。
想初得句最高顶,目纵千里如飞鹰。
杜老题字不可见,闻在四卷跋可凭(尝见涿鹿冯文敏手跋云:「杜甫颜真卿题字在雁塔第四卷。」)
鲁公之题孰先后,惜未此卷同钞誊。
柳伯和摹极刬剔,王隐士早披榛艿。
廉卿序拟晋唐褚,二李手压官私幐。
会昌一品平泉客,何苦士类区淄渑。
向来留题一扫迹,后身似是涂塔僧。
李牛党论吾弗辨,玉溪正及诸郎朋。
少年齐肩前进士,青袍白足筵閒承侍御史令狐绪右拾遗令狐绹前进士蔡京前进士令狐纬、前进士李商隐大和九年四月一日蔡京即同在天平坐中者。)
后十六年禁职笔,却感前记怆不胜(「后十六年,与缄绚同登,忽见前题,黯然悽怆。时方忝职禁□,大中四年二月廿三日。」)
何如三董与二郑五客来缅梯三层。
西北梁间鲁公札,校书岁月谁考徵(五人:郑知章董季之、董居中、董从直、郑武元和十年□月十七日同登。更上从此第三层,西北梁上见颜鲁公校书时手札题名。)
感旧怀贤抚时事,神龙宴并开元称。
杏园花发烂蕊榜,打毬阁子开月灯。
孟郊卢仝亦诗客秘省校书郎孟简进士孟郊进士崔元亮、进士寅亮进士崔纯亮,贞元九年正月五日李存诚李存范、卢同元和九年十一月题。),迹以人重珍逾增。
柳家斯集意有在,后来观者宜兢兢。
不独流传江左体,隶肥楷瘦芒生棱。
一代人才在国史,勿虚饼餤誇红绫。
游人题字亦非偶,山河眺览嗟废兴。
此塔西南石重立,有唐书学馀精能。
褚公序记宛啄磔,奘师结构基救陾。
回环千秋递赞诵,矧此两卷关劝惩。
卅七叶装记馀纸,悬磬室楷如细蝇。
径须重镌更加羃,他时墨妙追服膺。
我依陈思写序跋,敢貌屋漏交古
或希长沙醉草尾,姜牙脚攀同登。
送彦材居贞 其一 元末明初 · 蓝仁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二郑才名世并传,自成同气亦家贤。
石渠有待书重校,宣室遥知席欲前。
对雪肯过安道里,临风长望季鹰
春光浩荡青云阔,目送双鸿上九天。
阮籍求全1098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五、赵刻《志林》题作《张华鹪鹩赋》、《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五、《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八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阮籍张华《鹪鹩赋》,叹曰:「此王佐才也」。
观其志,独欲自全于祸福之间耳,何足为王佐才乎?
不从刘卞言,竟与贾氏之祸;
畏八王之难,而不免伦、秀之害。
正求全之过,失《鹪鹩》之本意也。
东庵方处士(珩)荔枝并诗 南宋 · 陈宓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肺热(原误作熟)仍当六月间,文园多病正求安。
何人乞与黄金掌,玉屑清秋露作团。
其十八 北宋 · 晁迥
 押真韵
南郡正求太守西垣须辍旧词臣(送陈舍人荆南府
省郎诸兄 其十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十五
松轩当国我流离,梦里谁曾有此思。
二郑况今参大议,一家完聚果何时。
范寺丞仲淹1026年 北宋 · 林逋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犹欣接绪馀。
去棹看当辨江树,离尊聊为摘园蔬。
马卿才大常能赋,梅福官卑数上书。
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
归自筠庄得似表弟晚步高字韵继和 宋 · 李弥逊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一行作吏苦吹毛,小隐非关索价高
懒傍月边持玉斧,静看花上试霜刀。
近人鱼鸟曾相识,入眼溪山昔未遭。
谁与着鞭春色里,雁行风急正求曹。
穴情赋 宋 · 蔡发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二、牧堂公集
龙贵踊跃,气妙冲和。
穴法最难,宜加目力。
莫道无头无绪,横看定踪;
休言是木是金,动中取穴。
顺受逆受,何拘对定于天心;
傍求正求,犹在消详于龙虎。
横担横落,无龙须葬有龙;
直下直扦,有气要安无气。
鱼尾摆开,看后倚前亲之势;
虹腰双下,认横扦直就之情。
横山凑脊处曰斗斧,直山扦柔处曰入檐。
囟门玉枕,至高之穴至贵;
合襟金坠,最下之情最玄。
会窝打透肉盘弦,韧中取脆;
软腌下寻交骨起,柔里钻坚。
抛鞭须隐节,刺背要离根。
反手粘高骨,冲天打囟门。
侧裁如把伞,平视合抯壶。
摆出情难缓,横飞势合翻。
穴是神仙穴,龙分厚薄身。
脉来分左右,势落定君臣。
大临弦出,雄粗带侧循。
打尖休动骨,点颌要粘唇。
急缓随形使,高低著意亲。
五直宜横下,三停妙影寻。
枕蓝扦鼠尾,侧耳定龙心。
牛鼻防牵水,鱼腮要合襟。
更须详要法,转闪直折斜。
突脉须寻窟,窝中妙泡金。
金斜宜剪火,生尅要通精。
玄微天意措,举世少知音。
代林丈再任谢表 北宋 · 郑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西塘集》卷七
术学荒唐,误居守长。
睿慈宽假,再锡麾符。
指穷旧戍之期,笥启新恩之拜。
弛张无改,褒宠有光。
中谢
臣伏闻竭忠尽己以向公,同是事君之道;
总众分方而居外,尤重守土之臣。
盖其任千里之安危,系一时之休戚。
得其人,则虫鱼之微犹得受赐;
非其任,则朝廷之上不免贻忧。
于皇盛时,正求良吏,如臣无取,何遇之优?
付此湖山之州,如授掌握之物,因仍被命,荣涣倍初。
此盖伏皇帝陛下乾健御天,离明照世,体浑元而载治,因朴散以用人。
谓臣起于孤寒,周知小民之艰苦;
察臣勤于职业,能率下吏以俭勤。
庶几勉至于循良,其惟稍缓于督责。
是用借之岁月,俾得效其釐分。
臣敢不衽席简书,冰霜肺胃,强于弗逮,增所未能?
苟斯民财力是馀,则愚臣犬马之报。
遐望宸扆,无任瞻依。
上殿论人主之心义理所安是之谓天劄子乙酉二月五日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五
臣不佞,待罪史臣,获际陛下龙飞御极,命侍从言语之臣以次面对。
切惟澄源正本,罔不在初。
臣不敢掇拾细微,具文应诏
臣闻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又为天地之太极,以主两仪,以命万物,不越诸此。
故天之神明,春秋冬夏,风雨霜露。
地载神气,为风霆流形,庶物露生。
其于人也则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盖贯通上下,表里民物,自继善以及于成性,皆一本而分也。
而人心之灵则所以奠人极,人极立而天地位焉。
孔子曰:「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子思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夫天高地下,人位乎其中,判然三才,若不相接也。
而五行二气,自一而分。
故上下同流,彼动此应。
使行乎宫庭屋漏之间,炯然清明,无少愧怍,则仰观俯察,光洁昭著,前参后倚,流布充塞,无非此心之发见。
一有不慊,则视上帝而梦梦,顾四方而蹙蹙。
虽日星草木,亦若随人意而不舒者。
陛下谓此心之外,别有所谓天地神明者乎,抑天地神明不越乎此心也?
正月之朔,风来自乾,丁丑既望,月蚀于翼
占者以为兵戈之应迫近之象。
而雷电先时而发,雨雪继雷而降,刘向亦以为阳不闭阴,阴见閒而胜阳之应。
然而此有感而后为应,既应则复为感,不可以其变在外而忽之,其事已应而幸焉。
侧闻陛下尝谓讲读之臣:「夜来雪作,朕终夜为之不安,益恐惧修德」。
大哉圣言!
正求端用力之要也。
且陛下居深宫之中,十手十目所不睹闻也,而惕然终夜,若有临乎其前者,以此见天非苍苍之谓也。
陛下之心与亿兆人之心,义理所安,是之谓天。
不愧于人,是不愧于天也;
不畏于人,是不畏于天也。
臣愿陛下即此不安之心而益加推广,其见天地也,毋专以祷祠为事,常使此心兢兢惕惕,如与天陟降,如在帝左右,可以对越而无愧。
奉宗庙也,毋专以备物为飨,常使此心油油翼翼,如见乎其位,如闻乎其容声,可以受终而无怍。
太母也,毋专以俨恪为恭,常使此心洞洞属属,如执玉奉盈,如将弗胜,可以感通而无间。
对公卿百执事,毋徒以尊严为仪也,常使此心宽虚平夷,尽下而无所伏。
对经生学士,毋徒以诵说为功也,常使此心缉熙光明,日新而不可已。
播告于万方有众,毋徒以言语为化也,常使此心明白洞达,观感而无所惑。
心有未喻,反覆问辩以求之,毋厌烦以自画也。
心有未可,孰复思念以图之,毋耻过以成非也。
夫如是,息养瞬存,朝习暮益,无顷刻之间,则大本既立,何事不可为?
以證诸庶民,以考诸三王,以建诸天地,以质诸鬼神,以施诸后世,何往而不可合也?
不然,则庶民且弗信,而况其他乎?
圣学浅深之候,气数屈伸之感,世途理乱之变,人物消长之几,根于此心,决于此时,惟陛下速图之。
〔贴黄〕臣伏睹陛下潜邸旧名,即躬行日用之至要。
臣今所陈一篇,大意无出此字。
臣窃见祖宗朝惟周敦颐避英庙藩邸名字,改名敦颐
其馀文书格式,于累朝旧名止是不得连犯二字。
如蒙睿旨,下有司检照祖宗故事施行,亦足以仰见陛下谦冲表厉之意,并乞睿照。
秋夕芝麓先生绮季苕文友沂周量贻上紫来诸子集筑影斋得残秋二韵 其一 清 · 吴绮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林蕙堂全集卷十五
秋至易为感,况兼离别难。
酒寻燕市饮,月共庾楼看。
坐促兰觞密,更深蜡残。
起闻鸦绕树,三匝正求安。
八月十二夜。散步林亭口号。示叔度 其一 明 · 金䜣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颜乐堂集卷之一
帆挂扶桑一问津,多情唯有月随人。
行吟▒受风吹面,散步从教露垫巾。
华国文章多谢郑,济时勋业已输申。
往来屑屑成何事,嬴得秋光入鬓新郑文忠梦周。申文忠叔舟俱使日本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