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诫励宗室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六
奉天明命。虔受睿图。
而皇室子弟。未能称职。
堂侄馀庆承煦绍宗行淹祚洽再从弟璲志谦等。不能谨身奉法。
而乃轻侮国章。摈斥边隅。
未为塞责。朕悯其愚昧。
法申恩。并追赴京。
令于国子监安置读书。如悔过自新。
克复先训。所司条奏。
当议其官。皇宗亲更有左贬岭南远州
非恶逆缘坐等色。亦宜准此。
其有见任别驾。年齿尚幼。
未堪理百姓者。宜委中书门下新兴郡王李思训等择追赴京。
其禄俸一事巳上。并委本州勾当
每季附送入京给付。其馀庆等本州禄亦准此。
宗亲中有才行灼然为众推挹者。按察使具名以闻。
朕当擢以不次。自今后有犯赃私违礼经者。
准法科处。刑兹无舍。
庶敦睦之情。必闻于九族。
自家刑国。允洽于偫心。
宜各勉励。以识朕意。
三贤论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或曰。
吾读古人之书。
而求古人之贤未获。
嗟夫。
遐叔谓曰。
无世无贤人。
其或世教不至沦于风波。
虽贤不能自辩。
况察者未之究乎。
郑卫方奏。
正声间发。
极和无味。
至文无彩。
听者不达。
反以为怪谲之音。
太师乐工。
亦皆失容而止。
曼都之姿。
杂于憔悴。
缊絮
蒙萧艾。
美丑夷伦。
以为陋。
此二者既病不自明。
又求者亦昏。
将剖其善恶。
在迁政化。
端风俗。
则贤不肖异贯。
而后贤者自明。
而察者不惑也。
余兄事元鲁山而友功曹
此三贤者。
可谓之达矣。
或曰。
愿闻三子之略。
遐叔曰。
元之志行。
当以道纪天下。
刘之志行。
当以六经谐人心。
萧之志行。
当以中古易今世。
元齐愚智。
刘感一物不得其正。
萧呼吸折节而获重禄。
不易一刻之安。
元之道。
刘之深。
萧之志。
及于夫子之门。
则达者其流也。
然各有病。
元病酒。
刘病赏物。
萧病贬恶太亟。
奖能太重。
元奉亲孝。
居丧哀。
抚孤仁。
徇朋友之急。
莅职明于赏罚。
终身贫。
乐天知命焉。
以为王者作乐崇德
殷荐上帝。
以配祖考。
天人之极致也。
而词章不称。
是无乐也。
于是作破阵乐词。
是乐也。
协商周之颂。
推是而论。
则见元之道矣。
刘名儒史官之家。
兄弟以学著称。
乃述诗书礼乐春秋为五说。
条贯源流。
备今古之变。
推是而论。
则见刘之深矣。
萧以史书为繁。
尤罪子长不编年陈事。
而为列传。
后代因之。
非典训也。
将正其失。
自春秋三家之后。
非训齐生人不录。
次序缵修。
以迄于今。
志未就而殁。
推是而论。
则见萧之志矣。
元㨿师保之席。
瞻其形容。
不俟其言而见其仁。
刘被卿佐之服。
居宾友之地。
言理乱根源。
人伦隐明。
参乎元精。
而后见其妙。
萧若百鍊之钢。
不可屈折。
当废兴去就之际。
一生一死之间。
而后见其大节。
视听过速。
欲人人如我。
志与时多背。
恒见诟于人。
取其中节之举。
是可以为人师矣。
学广而不偏精。
其贯穿甚于精者。
又文方复雅商之至。
当以律度百代为任。
而古之能者。
往往不至焉。
超蹈孤厉。
不可谓不知言也。
茂挺父为丞得罪。
清河张惟一时佐廉使
按成之。
茂挺初登科。
自洛至
道邀使车。
发词哀乞。
惟一涕下。
即日舍之。
且曰。
萧赞府生一贤才。
资天下风教。
吾由是得罪亦无憾。
夫如是。
得不谓之孝乎。
或曰。
三子者各有所与游乎。
遐叔曰。
太尉房公。
可谓名公矣
每见鲁山
则终日叹息。
谓予曰。
紫芝眉宇
使人名利之心尽矣。
司业苏公。
可谓贤人矣。
每谓当时名士曰。
使仆不幸生于衰俗
所不耻者。
元紫芝
广平程休士美端重寡言。
河间邢宇绍宗深明操持不苟。
弟宙次宗和而不流。
南阳茂之季丰守道而能断。
赵郡李㟧伯高含大雅之素。
族子丹叔南诚庄而文。
族子惟岳谟道沈邃廉静。
梁国乔潭德源昂昂有古风。
宏农杨拯士扶敏而安道
清河房垂翼明志而好古。
河东柳识方明遐旷而才。
是皆慕于元者也。
刘在京下。
尝寝疾。
房公时临扶风
闻之。
通夕不寐。
顾谓宾从曰。
挺卿(集本作柄卿英华亦作柄卿注云唐书作捷一作挺)若不起。
无复有神道。
刘公每有胜理。
必诣与谈。
数日忘返。
退而叹曰。
闻刘公清言。
见皇王之理矣。
陈郡殷寅直清有识尚。
恨言理少对。
未与刘面。
常想见其人。
河东裴腾士举精朗迈直。
弟霸士会峻清不杂。
陇西李广敬仲坚明冲而粹。
范阳卢虚舟幼直质方而清。
颍川陈谠言士然淡而不厌。
吴兴沈兴宗季长专静不渝。
颍川陈兼不器行古之道。
渤海高适达夫落落有奇节。
是皆重于刘者也。
工部侍郎韦述修国史
推萧同事。
礼部侍郎杨浚掌贡举
问萧求人。
海内以为德选。
汝南邵轸纬卿词举标干。
天水赵骅云卿才美行纯。
陈郡殷寅直清达于名理。
河南衍季融粹微而周。
会稽孔至惟微而好古。
河南陆据德邻恢恢善于事理。
河东柳芳仲敷该练故事。
长乐贾至幼邻名重当时。
京兆韦收仲成远虑而深。
南阳张有略维之履道体仁。
有略族弟邈季遐温其如王。
中山刘颖士端疏明简畅。
颍川韩拯佐元行备而文。
乐安孙益盈孺温良忠厚。
京兆韦建士经中明外纯。
颍川陈晋正卿深于诗书。
天水尹徵之(集本英华作徽之英华又注云一作微)诚明贯百家之言。
是皆厚于萧者也。
尚书颜公。
重名节。
敦故旧。
茂挺少相知。
颜与陆据柳芳最善。
茂挺赵骅邵轸洎华最善。
天下谓之颜萧之交。
殷寅衍睦于二交之间。
不幸元罢鲁山终于陆浑
刘避地逝于安康
萧归葬先人殁于汝南
今复求斯人。
有之无之。
是必有之。
而察之未克也。
三贤不登尊位。
不享下寿。
居易委顺。
贤人之达也。
不蒙其教。
生人之病也。
予知三贤也深。
故言之不怍云。
邢宇司封员外郎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六
敕。
户部员外郎邢宇
雅志冲澹。
敏识精达。
养闲移疾。
亦有岁年。
南宫地清。
列宿虚位。
擢才进善。
以佐邦理。
可守司封员外郎
广丧朋友议 唐 · 崔祐甫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
殿中侍御史安定皇甫政
字公理
尚书左丞之子。
文行兼茂。
不忝前烈。
雅度精识。
其俦盖寡。
祐甫昔年尝为左丞使介。
而公理又余之族甥。
故狎焉。
大历七年
余寓滁。
而公理寓楚。
适有来讯。
示余以所著丧朋友议。
余美其重礼义。
有古之遗范。
瞻望德门。
轨躅无替。
亦感思者之所慰幸也。
公理又谂余曰。
从事于文。
舅氏未尝以一言见诲。
岂所望哉。
盍示今议之利病。
猗欤公理
年未四十。
班在赤墀。
簪笔持简。
为王近臣。
顷又佐廉问。
董淮海之部。
名遂矣
权厚矣。
固当缓步阔视。
光车美服。
为贵为达而已矣。
乃不遗我謏狭
不略我衰惫。
念噬肤之戚。
收门吏之旧。
周爰咨询。
以师道见待。
吾亦何有。
但美子之求益不倦。
虽一勺而进。
可以浸天壤。
一卷之多。
可以镇方域。
况其渺㳽既广。
崭崒已峻。
增之廓之。
于成名乎必矣。
皇甫氏有子哉。
因览斯议。
忽忆永泰中于穆鄂州宁会客席。
与故湖南观察韦大夫之晋同宴。
适值有发远书者。
知郑郴州炅知庞歙州浚。
或以疾而殁。
或遇戕于盗。
韦氏出涕沱若而言曰。
刺史之晋之交友也。
于是敛匕箸。
离筵席。
因归于所次而哭之三日。
人来吊之者。
韦则尽哀长号。
不徒戚容而已。
又间岁。
祐甫江南西道连帅尚书
时属幕中参佐有加官者。
聚合乐饵。
卜日为宴。
宴前行人至。
团练副使考功邢郎中宇捐馆于荆南
邢与魏乡国接近。
邢郎中则诸魏之出。
尚书为内外昆弟。
适受朝命。
尚书倅。
仆感杜篑规平公之事。
将入言于府主。
请罢宴。
若不可。
则请彻乐卒事。
而同列之士。
恶我者嗤鄙之。
词充牣于听。
谓我樵夫农叟之智也。
好我者颦戚而相诲曰。
慎无以方枘圆凿
自取辱焉。
谆谆如不能已。
仆懦夫也。
因是而自悔。
乃其宴也。
大庖具酒车。
倾郑卫之女。
列于宾席之末。
俳优侏儒。
设于公堂之下。
昼日不足。
继之以烛。
使膳夫歘来酌曰。
旷饮斯。
必当见舆曳之无算。
又焉得终其词哉。
使我不言。
适其宜也。
今者追想。
湖南犹孔门之训。
其他则吾不知。
因纵言之。
以报公理
示之义当矣。
又何以规。
议既成。
客谓祐甫曰。
湖南江西二观察。
颇尝知其风味。
公直简谅。
魏则先之。
饰情强仁。
韦之志也。
今吾子之论。
无乃剥魏而附韦乎。
且子魏之上介也。
论议不隐。
恐非春秋内鲁故宋之义。
盍辨焉。
祐甫应之曰。
噫。
宁以他规我。
是论也。
吾复之熟之有日矣。
湖南之晋饰情强仁。
诚如来议。
礼不云乎。
先王制礼。
贤者俯而就之。
不肖者企而及之。
子张曰。
先王制礼。
不敢不至焉。
韦氏之丧朋友。
纵不由衷。
亦与夫二者之义合矣。
吾虽欲不与。
其可得哉。
至于故府公尚书
公直简谅。
清身敬职。
郡人戴于下。
朝听满于上。
狼籍甚盛。
岂造次之所尽哉。
但于邢副使之丧。
若忍悲而就宴。
可谓哀乐失其节。
乃左氏传所载乐祈告人曰。
君与叔孙。
其皆死乎。
及子招乐忧之谓也。
若情不至焉。
率而为宴。
则礼经所谓直情而径行者。
戎狄之道也。
吾虽欲勿议。
又不可得也。
且吾之所论者。
因皇甫公理所著丧朋友议。
故纵言及之。
非敢定二观察之褒贬。
湖南吾取节焉而已矣。
来议又以吾尝为魏公使介。
今兹著论。
异于春秋隐鲁故宋者。
兹又近而非中也。
仆才虽不腆。
中台之剧曹郎
且兼柱下史
有名于著定矣。
受命为尚书介。
弥缝润色之职事。
安可见责以敬故君之礼。
呜呼。
晋悼公魏绛之君也。
悼公之弟。
韩厥赵宣之所任也。
宣子之仆。
及其终也。
悼公魏绛曰。
无重寡人之过。
宣子曰。
可贺我矣。
无罪焉。
岂不慎重当公正之世。
论议之与刑罚。
当岂异哉。
子何见过深也。
呜呼。
天下有至公。
有至当。
知贤而举用之。
至公也。
临事而平处之。
至当也。
各守其分。
复何尤哉。
汉徐孺子于故举主之丧。
徒步千里。
而行一祭。
厚则厚矣。
其于传继非可也。
历代莫之非也。
近日张荆州九龄又刻石而美之。
于是后来之受举为参佐者。
报恩之分。
往往过当。
或挠我王宪
舍其亲戚之罪负。
举其不令子孙。
以窃名位。
背公私党。
兹或近之。
时论从而与之。
通人又不救。
遂往而不返。
徐生徐生。
得非失中之履霜也。
常积愤懑。
因而书之。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许国公太尉韩公神道碑铭823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韩姬姓
以国氏。
其先有自颍川徙阳者。
其地于今为陈之太康
太康之韩。
其称盖久。
然自公始大著
公讳宏。
公之父曰海。
为人魁伟沈塞
以武勇游仕许汴之间。
寡言自可
不与人交。
众推以为钜人长者。
官至游击将军
太师
乡邑刘氏女。
生公
是为齐国太夫人
夫人之兄曰司徒元佐。
有功建中贞元之间
宣武军帅。
有汴宋亳颍四州之地。
兵士十万人。
公少依舅氏。
读书习骑射。
事亲孝谨。
侃侃自将。
不纵为子弟华靡遨放事。
出入敬恭。
军中皆目之。
尝一抵京师明经试。
退曰。
此不足发名成业。
复去从舅氏学。
将兵数百人。
悉识其材鄙怯智勇。
指付必堪其事。
司徒叹奇之。
士卒属心。
诸老将皆自以为不及。
司徒卒。
去为宋南城将。
比六七岁。
汴军连乱不定。
贞元十五年
刘逸淮死。
军中皆曰。
此军司徒所树。
必择其骨肉为士卒慕赖者付之。
今见在人莫如韩甥。
且其功最大。
而材又俊。
柄授之。
而请命于天子。
天子以为然。
遂自大理评事工部尚书
代逸淮为宣武军节度使
悉有其舅司徒之兵与地。
当此时。
陈许帅曲环死。
吴少诚反。
自将围许。
求援于逸淮。
啖之以陈归汴。
使数辈在馆。
公悉驱出斩之。
选卒三千人。
会诸军击少诚许下。
少诚失势以走。
河南无事。
公曰。
自吾舅没。
五乱于汴者。
苗薅而发栉之几尽。
然不一揃刈
不足令震駴
命刘锷以其卒三百人待命于门。
数之以数与于乱。
自以为功。
并斩之以徇。
血流波道。
自是讫公之朝京师。
廿有一年。
莫敢有欢呶叫号于城郭者。
李师古作言起事。
屯兵于曹。
以吓滑帅。
且告假道。
公使谓曰。
汝能越吾界而为盗耶。
有以相待。
无为空言。
滑帅告急。
公使谓曰。
吾在此。
公无恐。
或告曰。
剪棘夷道
兵且至矣。
请备之。
公曰。
兵来不除道也。
不为应。
师古诈穷变索。
迁延旋军
少诚以牛皮鞋材遗师古
师古以盐资少诚
潜过公界觉。
皆留输之库。
曰。
此于法不得以私相馈。
田宏正之开魏博。
李师道使来告曰。
我代与田氏约相保援。
宏正非其族。
又首变两河事。
亦公之所恶。
我将与成德合军讨之。
敢告。
公谓其使曰。
我不知利害。
知奉诏行事耳。
若兵北过河。
我即东兵以取曹。
师道惧。
不敢动。
宏正以济。
吴元济也。
命公都统诸军。
曰无自行以遏北寇。
公请使子公武以兵万三千人会讨蔡下。
归财与粮。
以济诸军。
卒擒蔡奸。
于是以公为侍中
而以公武为鄜坊丹延节度使
师道之诛。
公以兵东下。
进围考城
克之。
进迫曹。
曹寇乞降。
郓部既平。
公曰。
吾无事于此。
其朝京师。
天子曰。
大臣不可以暑行。
其秋之待。
公曰。
君为仁。
臣为恭。
可矣。
遂行。
既至。
献马三千匹。
绢五十万匹。
锦纨绮缬又三万。
金银器千。
而汴之库厩。
钱以贯数者尚馀百万。
绢亦合百馀万匹。
马七千。
粮三百万斛。
兵械多至不可数。
初公有汴。
承五乱之后。
掠赏之馀。
且敛且给。
恒无宿储。
至是公私充塞。
至于露积不垣。
册拜司徒兼中书令
进见上殿。
拜跪给扶。
赞元经体。
不治细微。
天子敬之。
元和十五年
今天子即位
公为冢宰
又除河中节度使
在镇三年。
以疾乞归。
复拜司徒中书令
病不能朝。
长庆二年十二月三日
薨于永崇里第。
年五十八。
天子为之罢朝三日。
太尉
赐布粟。
其葬物。
有司官给之。
京兆尹监护。
明年七月某日。
于万年少陵原京城东南三十里。
国夫人翟氏祔。
子男二人。
长曰肃元。
某官。
次曰公武。
某官。
肃元早死。
公之将薨。
公武暴病先卒。
公哀伤之。
月馀遂薨。
无子。
以公武子绍宗主后
汴之南则蔡。
北则郓。
二寇患公居间。
为已不利。
卑身佞辞。
求与公好。
荐女请昏。
使日月至。
既不可得。
飞谋钓谤
以间染我。
公先事候情
坏其机牙
奸不得发。
王诛以成。
最功定次。
孰与高下。
公子公武。
与公一时俱授弓钺。
处藩为将。
疆土相望。
公武以母忧去镇。
公母弟充。
金吾代将渭北。
公以司徒中书令治蒲。
于时弟充自郑滑节度宣武之乱。
司空居汴。
自唐以来。
莫与为比。
公之为治。
严不为烦。
止除害本。
不多教条
与人必信。
吏得其职。
赋入无所漏失。
人安乐之。
在所以富。
公与人有畛域
不为戏狎。
人得一笑语
重于金帛之赐。
其罪杀人。
不发声色。
问法何如。
不自为轻重。
故无敢犯者。
其铭曰。
在贞元世。
汴兵五猘。
将得其人。
众乃一愒。
其人为谁。
韩姓许公。
磔其枭狼
养以雨风。
桑谷奋张
厥壤大丰
贞元元孙
命正我
公为臣
处得地所。
河流两壖。
盗连为偫。
雄唱雌和。
首尾一身。
公居其间。
为帝督奸。
察其嚬呻。
与其睨眴
左顾失视。
右顾而跽。
蔡先郓锄。
三年而墟。
槁乾四呼。
终莫敢濡。
常山幽都
孰陪孰扶。
天施不留。
其讨不逋。
许公预焉。
其赉何如。
悠悠四方。
既广既长。
无有外事。
朝廷之治。
许公来朝。
车马干戈。
相乎将乎。
威仪之多。
将则是矣。
相则三公
释师十万。
归居庙堂。
上之宅忧
公让大宰
养安蒲坂
万邦绝等。
有弟有子。
提兵守藩。
一时三侯。
人莫敢扳。
生莫与荣。
殁莫与令。
刻文此碑。
以鸿厥庆。
宗室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右武卫大将军使持节舒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清源郡食邑二千一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赠安化军节度观察留后高密郡公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九、《华阳集》卷五四
惟皇从兄高密郡公讳宗望字子国太宗皇帝之曾孙,潞恭宪王元佐之孙,安远军节度使、密国公允言之第七子。
初命为供奉官,先帝念邢王之后不可以无祀,命公以内殿承制实嗣邢国,是为文惠王元杰之孙。
景祐中,朝廷始用卫府之秩,宠加同姓,改右监门卫将军
庆历中,诏封诸王之裔,遂爵清源郡
皇祐二年,秋祠合宫,除右领卫大将军,积迁右武卫大将军舒州防御使
公少聪警,力学,善属文。
其进止方重,驭内外严而有法,然不以富贵加人。
喜亲师友,每陈书于前,观自昔忠义之士,未尝不掩卷而叹。
作《戒子文》,刻石斋楹下,其大略以世禄骄华为戒。
初,先帝尝敕宗室子弟学虞永兴之书,公退阅字法,亟书《千字文》一卷以进,上嘉其笔翰精婉,特宠以刺史之拜。
后复于延和殿试宗室子弟所学书,令宗正第其高下,以公书第一。
比献所为文,上问所欲,愿尽赐国子监书,以勉诒子孙之学,遽从其请。
先帝好飞白书,侍从蒙赐者以为荣,公前后所得殊多。
又尝以金泥纹罗书「宗望好学乐善」及「为善最乐」字以赐之,非它儗也。
公因请建阁第中,贮帝所赐书。
既成,上又为亲书阁名,其见宠遇若此。
公所被赐予,多赒人之急。
外姻之贫未葬者,公为出金缯,歛而葬之,闻者高其谊。
今年春,闻先帝寝疾甚,因谓族人曰:「虽托肺腑,而不得进侍左右,吾积沈忧,恐先犬马,不能以报厚恩」。
未几,果发疽,太医驰视,已不及。
其终,嘉祐八年三月十七日也。
启手之夕,召诸子床下受遗令,其言如《戒子文》。
享年四十四。
上闻,恻然为哀,命入内供奉官梁从政典护丧事,所以赙襚之礼甚厚。
安化军节度观察留后高密郡
其年十月甲午仁宗皇帝昭陵,遂举公之丧西祔于文惠之园。
夫人张氏,封永嘉郡夫人,赠太师、兼中书令徐国公耆之女,先公亡。
子男七人:长仲合,次仲嘉,皆右监门卫大将军
次仲炎、仲峭,皆右千牛卫将军
次二子蚤亡,次尚幼。
女五人:长适侍禁天益封南阳县君
次适侍禁李庠封华容县君
次二女蚤亡,次尚幼。
铭曰:
天子仁恩,闵族弗绪。
有贤维公,实大邢宇
其来有仪,组䩛镂膺。
以烝以尝,孝孙是承。
夙志于学,德日俊茂。
锄首金葩,赐书盈构。
讣闻几何,忽出缀衣
素车之从,万祉无期。
宋国怀州河内县利仁乡担掌村重修尧圣庙记 北宋 · 李勃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三、《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七、道光《河内县志》卷二○
窃夫圣德神于当时,仁道泽乎后世,恩沾民庶,利益邦家,名闻而四海无穷,迹存而万代莫废,不惟道而皇、德而帝,仁智圣义贤皆可以建庙兴祠,民祈省赛而已。
凡我帝尧,遗兹迹者,德而帝之然也。
覃怀《图经》云:郡城乾隅三十馀里,古有圣庙境,乃国家省赛之祠,及庶民乡祈之庙也。
且夫昔在帝尧,稽古钦明,亲睦九族,翊善俊德,协雍万邦,仁如天而望如云,智如神而就如日。
仲尼删《书》定《礼》,首唐序虞,为百王立法之师,作万世常行之道
昔庙于斯,虽群经不载,诸子无文,况询诸耆艾,传乎古老?
昔帝因巡狩帅师至此,《隋志》云「三皇述职,五帝巡狩」者是也。
困息思浆,求无获济,忽睹斯境,犹掌润泽,帝乃圣意阴符,龙指按担,寻感醴泉,应手源涌无涯,滔滔而莫测浅深,混混而不舍昼夜。
夏则冷而太清,冬则温而益暖。
鱼游而跃同灵沼,钓乐而坐状磻溪
止渴疗饥,聚朝散暮。
迄今竹木森耸,蒲蕃滋,水渌萍薸,池香菡萏
解亢希灌溉之济,后稷田丰
去垢赖浣濯之能,蔡伦𫷏富。
浩流十五馀里,济民百万馀家。
故因而村名担掌,乡号利仁,莫不圣德之殊,仁道之大哉!
寻有贤明好事者,选方择地,建庙兴祠,放勋而御驾飞龙,帝尧当殿,重华而台阶辅相,虞舜奉承。
所以古往今来,民祈而匪阙。
前朝后代,省赛以罔亏。
乡忧水旱,信祈者济物无涯。
人病灾危,诚祷者救民可验。
领财纳马,显灵祐碧潭
飨酒歆香,受恩福于紫殿
而后岁时代谢,寒暑往来,直得神像倾隳,殿基墤坏。
今有清河公张允济者,祖世山阳,家住庙侧,识兆几先,行修人表。
忽因暇日,游息是祠,喟然叹曰:「噫哉!
圣生而富有四海,没而灵庇一方。
仁厚民财,则前储水利;
义供民用,则后育山林」。
又西厢下睹琬琰之书,盖古殿并暖帐,寔祖父张重宁之修。
念乃祖乃父之虔,切恳堂恳构之志,然而自谓曰:「不继祖宗,是不仁也,不修故旧,是不智也」。
是以深启洪愿,创造头题,□发善言,众皆响应。
家家有罄财之恳,人人有尽力之诚。
寻乃命匠邀工,选材埏埴,经营作矣,不日成之。
庙殿既毕,廊屋皆完,耸叠阶墀,巍安兽吻。
徘徊殿宇,乃雁翼以宏空;
塑绘圣仪,真仙姿而降世。
颙若垂裳而治,俨然传圣之尊。
然则竭众之力,人不以为劳;
乏众之财,人不以为困。
盖泽宽恩久,润民济物之感也。
今者功毕告成,宜形文记,故以远命良工,精选奇石,颇曾崇祖之德,非敢诉己之劳,因而告谕里人及我子孙百嗣,必有贤明好事者,绍我祖宗,绪我功力,经久勿令隳废者,必获圣祐
所以砺石刊文,依功序事,欲赞无为之德,须形不朽之铭。
况勃等虽未识管见,寡学陋闻,勉伸应命之辞,聊成斐然之序。
庶几髦彦规琢,幸焉。
赞曰:
昔在帝尧文思昭昭。
神化治国,仁德临朝。
身继天命,位禅舜韶。
巡狩掌息,担地泉潮。
济民泽普利国功饶
温冬清夏,散暮聚朝。
𫷏赠伦濯,田助稷浇。
林林竹木,森耸枝条。
年年蒲,蕃庶根苗。
池香菡萏,沼绿萍薸。
建庙岂忝,立记宁憿。
门临紫陌,殿插青霄。
像塑真绘,棁藻墙彫。
圣位尧帝,台陛舜僚。
祷而请福,误而降祅。
乡依肃肃,州镇夭夭。
清河公子,特作英□。
重修古迹,再绍宗繇。
建兹碣志,告谕相招。
里人我嗣,必有贤超。
续世完葺,勿令隳凋。
记久明远,万古谣谣。
时绍圣二年岁次乙亥十二月癸亥朔初二日甲子辰建。
都维那张允济副维那王秘。
镌字高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