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余知古秀才散卓笔十管软健笔十管书859年 唐 · 段成式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
窃以孝经援神契。夫子搢之以拜北极。
尚书中候。周公授之以出元图
其后仲将稍精。右军益妙。
张芝遗法。庾氏新规。
其毫则景都愈于中山。麝柔劣于羊劲。
或得悬蒸之要。或传痛颉之方。
起自蒙恬。盖臻其妙。
不惟元首黄琯之制。含丹缠素之华。
软健备于一床。雕锼工于二管而已。
跗则大白麦穗。临贺石班。
格为仙掌之形。架作莲花之状。
限书一万字。应贵鹿毛。
书纸四十枚。讵兼人发。
前寄笔出自新铨。散卓尤精。
能用青毫之长。似学铁头之短。
况虎仆久绝。桐烛难成。
鹰固无惭。兔或增惧。
足使王朗遽阁。君苗欲焚。
户牖门墙。足备其阙也。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847年9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唐叶十五。
谥昭肃
始以太弟
茂对天休。
遂临西宫。
高庙
将以准则九土。
指麾三灵。
乃顾左右曰。
我祖宗并建豪英。
范围古昔。
史卜宵梦。
震嗟不宁。
是用能文。
惟睿掌武
以永大业。
今朕奉承天命。
显登乃辟。
庸不知帝赉朕者。
其谁氏子焉。
左右惕兢威灵。
迷挠章指。
周讷扬吃。
不能仰酬。
既三四日。
乃诏曰。
淮海伯父。
汝来辅子。
霞披雾销。
六合快望。
四月某日入觐。
是月某日登庸。
渊角奇姿。
山庭异表。
为九流之华盖。
作百度之司南
帝由是尽付元机。
允厌神度。
左右者咸不知其梦邪卜邪。
金门朝罢。
玉殿宴馀。
独衔日光。
静与天语。
帝亦幽阐。
徵召诰说命之旨。
定元首股肱之契。
曰我将俾尔以大手笔
居第一功。
麒麟阁中。
霍光且图于勋伐。
元洲苑上。
魏收别议于文章。
映前修。
允兼具美。
我意属此。
尔无让焉。
公拜稽首曰。
臣某何敢以当之。
在昔太宗有臣曰师古曰文本。
高宗有臣曰峤曰融。
元宗有臣曰说曰瑰。
代宗有臣曰衮。
至于宪祖则有臣祢庙曰忠公。
并禀太白以传精神。
纳非烟而敷藻思。
才可以浅深魏邴。
道可以升降
而又富僧孺之新事。
庾持之奇字。
清风濯热。
雪生
淮南王食时之工。
裴子野昧爽之献。
王粲之夙构。
祢衡之加点。
然后可以宏宣王略。
辉润天文。
岂伊乏
可纂旧服。
帝又曰。
舜何人也。
回何人也。
朕思丕承。
汝勉善继
无忝乎尔之先。
公复拜稽首曰。
易曰中心愿也。
诗曰何日忘之。
臣敢不夙夜在公。
以扬宏烈。
会一日。
上明发于法宫之中。
念兆人之众。
顾九州之广。
永怀不待之痛。
式重如存之敬。
公伏奏曰。
惟先后懋守丕基。
允资内助
南顿嘉禾之瑞。
烈山神井之祥。
河洲。
淑肩沙麓。
将显降妫之配。
未宏褒纪之恩。
渝美椒涂。
掩华兰掖。
缘山破㧙。
夙闻齐主之悲。
采石传形。
早降汉皇之恸。
今绕枢有庆。
鸣社承辉。
而懿号未彰
贞魂莫祔。
恐无以懋遵圣绪。
慰孝思。
公于是承命有宣懿祔庙之制。
初。
文宗皇帝思宗社之灵。
祧祖之重。
传于夏启
既不克终。
归于与夷。
又未能立。
乃推帝尧敦叙九族之道。
魏文荣乐诸弟之志。
常曰颍邸。
吾宁忘邪。
武宗让踰三四。
位当九五。
出潜离隐。
跃泉在天。
八彩
挺二肘于汤臂。
故外则上公列辟。
内则常侍贵人
咸愿拟议形容。
依稀彩饰。
公搢圭归美。
吮墨摛词。
咏日月之光华。
知天者之事也。
赞乾坤之易简。
作易者之事乎。
公于是有圣容之赞。
天宝季年。
物丰时泰。
骨鲠者慕偃武
肉食者效晋清谈。
豕不豮牙。
虿因摇尾。
氛兴燕易。
狩巴梁。
九十年銮辂不东。
三千里华戎遂隔。
日者上元降鉴。
元圣恢奇。
遂于首乱之邦。
先有纳忠之帅。
复我疆理。
平我雠仇。
负羽蒙轮。
巳闻于深入。
赤茀邪幅。
将事于骏奔。
陈万贿以展仪。
备四旂而告捷。
仍愿于箕星之分。
巫闾之旁。
追琢贞珉。
彰灼来叶。
以文上请。
属意宗臣。
公乃更
重吞罗鸟。
町疃河济。
呼啸神祗。
述列圣之英猷。
答藩维之深恳。
既事包理乱。
思属安危。
不惟嵩岳降神
固亦文星助彩。
螭蟠龟戴。
虫篆鸟章。
构思而君苗砚焚。
洒翰而元常阁。
公于是有幽州纪圣功之碑。
天街之北。
獯鬻攸居。
结以阏氏。
降我皇女。
奉春君娄敬尝为远使。
下杜人杨望长作画工。
乘以无年。
遂忘旧好。
分侦逻于瓯脱。
遣祭酹于蹛林。
俾我刁斗晨惊。
兜零夜设。
公乃上资宸断。
旁耀军谋。
心作灵台。
手为天马。
充国四夷之学。
此日方知。
薛公三策之徵。
他时未爽。
既而鬼钳飞辨。
邳石降筹。
不使郭闳。
仍谗于段颎
宁教李邑。
更毁于班超
势协声同。
火熸水灌。
遂得朝还贵主。
暮遁名王。
辖柳塞之归车。
复梅妆而向阙。
晋城赤狄。
丧帅归圭。
阏伯之弟兄。
景升之儿子。
将凭蜀阁
欲恃吴钱。
姑务连鸡。
靡思缚虎
既垂文诰。
尚有偫疑。
公乃挺身而进曰。
重耳在丧。
不闻利父
卫朔受贬。
祇以拒君。
今天井雄藩。
金桥故地。
跨摇河北
胁倚山东
岂可使明皇旧宫。
坐为污俗。
文宗外相。
行有匪人。
忠谋既陈。
上意旋定。
俄又埃昏晋水
雾塞唐郊。
懿公之东徙渡河。
纪侯之大去其国。
稽于时议。
惮在宿兵。
公又扬笏而言曰。
彼地则义师。
帅惟宗室。
乃元王勤商之邑。
后稷造周之邦。
瓜瓞具存。
堂构斯在。
苟亏策画。
不袭仇雠。
则是奖夙沙縳主之风。
冒顿射亲之俗。
武安君用钺。
坑卒四十一万。
齐桓公受胙。
立功一十二国。
今真将军为时而出。
贤诸侯代不乏人。
况其俗产代地之名驹。
富管涔之良璞。
有抱树辞荣之节。
漆身报德之风邪。
蹑足以谋。
屈指而定。
谢安围棋尚劫。
曹参之饮酒正酣。
适有军书。
果闻戎捷。
牛邯谢众。
丕豹出奔。
乐毅不归
邹阳巳去。
砥磨周钺
水淬郑刀。
万里来袁尚之头颅。
二冢葬蚩尤之肩髀。
何其纂立大效。
树建嘉绩。
若是之速与。
宗英可汗既畏王威。
遂闻请吏。
留犁径路。
对潼酪以知羞。
毳幕毡裘。
望衣冠而有慕。
大毕伯士之允。
呼韩单于之师。
或执玉而朝灵囿。
或解辫而拜甘泉。
并垂于册书。
光彼明命。
百王共贯。
三代同规。
公于是奉命有讨北狄之诏。
上党之制。
谕回鹘之命五。
坚昆之书四。
每牙管既拔。
芝泥将乾。
上辄曰。
尔有独断。
朕无疑谋。
固俟沃心。
可不假手。
公亦分阴可就。
落简如飞。
故每有急宣。
关于密画。
内庭外制
皆不与闻。
此又岂可与美洞箫而讽于后庭。
闻子虚而嗟不同世者。
论功而校德邪。
其有势切疾雷。
机难终日。
宣室未召。
武帐不开。
公莫暇昌言。
且陈密疏。
贾太傅之忧国。
固动深诚。
山吏部之论兵。
讵因夙习。
凡所奏御。
罕或依违。
武宗下武重光。
崇名再易。
公又观图东序
按牒西昆。
率亿兆归心。
列公卿定议。
以一十四字。
垂百千万年。
藻缛辞华。
铺舒名实。
秦晋于玉检瑶绳之内。
于绿畴谗鼎之间。
方将命礼官
召儒者。
访匡衡后土之议。
采公玉明堂之图。
考肆觐之礼于梁生。
封禅之书于犬子。
尽皇王之盛事。
极臣子之殊功。
而轩鼎将成。
禹书就掩。
然犹进先尝之药。
献高手之医。
藏周旦请代之书。
汉宣易名之义。
作为大诰。
祈于昊天。
始终一朝。
绍续九德。
其功伐也既如彼。
其制作也又如此。
故合诏诰奏议碑赞等。
凡一帙一十五卷。
辄署曰会昌一品集云。
纪年。
追圣德也。
书位。
旌官业也。
不言制集。
崇论道也。
惟公字文饶
姓李氏
赵郡人
盖大昴中邱。
有风雨翕张之气。
丛台高邑
有山河隐轸之灵。
萃于直躬。
庆是全德。
许靖廊庙之器。
黄宪师表之姿。
何晏神仙。
叔夜龙凤。
宋玉閒丽。
王衍白皙。
马援之眉宇。
卢植之音声。
此其妙水镜而为言。
托丹青而为裕。
至于好礼不倦。
用和为贵。
敬一人而取悦。
谦三位而无咎。
意以默识。
确乎寡辞。
车匠胡奴。
罔迷于半面。
背碑覆局。
无俟于专心。
聿成俭训。
有长物
昔犹卑官。
端坐心斋。
江革谢朓之旧襦。
便为卧具。
周正得袁宪之谈柄。
常在讲筵
五车自娱。
三箧能识。
丽则孔门之赋。
清新邺下之诗。
重以多能。
推于小学
王子敬之隶法遒媚。
皇休明之草势沉著。
异时相逼。
当代罕俦。
不妄过人。
慎于取友。
齐名者少。
愿侨札交贶者稀。
故能应是昌时。
媚于天子。
章皇极。
燮理元穹。
烛耀家声。
粉饰国史。
侔帝典之灏灏噩噩。
尊王道之荡荡平平。
而又不节怨嗟。
知进忧亢。
张良竟称多病。
王充方务颐神。
颍阳之善田。
好畤之巨产。
何曾之食既去。
虞悰之鲊方尝。
忧其厚味。
有爽和气。
肴蓛无在。
琴鹤有馀。
成万古之良相。
为一代之高士。
繄尔来者。
景山仰之。
某昔在左曹
每事先帝。
虽诡词望利
不接于话言。
而深义约文。
庶归于风采。
代天之言既集。
蟠地之乐难忘。
盖属才华。
用为序引。
邹衍之迂怪。
将颍严之浅近。
忽焉承命。
何所措辞。
五岭幽遐。
八桂森爽。
莫逢博约。
宁遇切磋。
处无价之场。
率然占玉。
登不枯之岸。
粗尔论珠。
虽常有意焉。
亦不知量也。
某叩头再拜上。
司直陈公墓志铭900年1月17日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之教。
与日月以悬天。
之馨。
而出地。
可不诔清尘于桂苑。
揭贞石于松阡
白杨之别生悲风。
示黄壤之下藏嘉气者哉。
汉太邱长二十三世孙南安县讳真
处士
大理评事齐。
忠信笃敬。
不类今世。
尝有白雀巢其庭宇。
佳莲产其池塘。
识者谓其后必大。
有子九人。
皆力儒学。
公其长也。
讳峤字延封
龆龀好学。
弱冠能文。
高阳许龟图江夏黄彦修居莆之北岩精舍。
五年而二子西去。
复居北平山
两地管宁之榻。
十霜索随氏之珠。
然后应诏诸侯。
求试宗伯
而以咸通乾符之际。
龙门有万仞之险。
莺谷无孤飞之羽。
才名则温歧韩铢罗隐
退黜不已。
故公自丁丑之及丙申
高价驰而逸步踬。
既而大盗移国。
德公文行之深者。
安州郑郎中孙拾遗泰叹而勉之。
久乃持辇下之屈名。
适蜀中之贡府。
卿士倒屣场席。
开路清风。
既而窃为权官沽诸。
将求识而荐之。
公时己出经试。
比言之者□荣纸而亡是举。
光启二年收开。
三年荣登故相荥阳郑公礼部上第。
大哉。
公为人谨信
居家纯孝。
事继亲弥善。
庐先君墓。
泣血有闻。
其所为文。
孟轲扬雄户牖。
凡三百篇。
有表奏牍。
颇为前辈推工。
大唐之设网士。
得之于是者。
岁几人焉。
矧复有避宦者之节。
若走冲虚之车焉。
荥阳公自以得人。
其春首门人脱麻摄京兆府参军
司空太原公帅闽。
解榻以礼。
辟之为大从事
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
今府相继拥于节旄
益贤其参画
大理司直兼殿中。
方期辍从藩屏。
入践谏垣
不幸寝疾。
浃辰不起
享龄七十有五。
光化二年十月三日
呜呼。
将来失其龟镜
斲者丧其般倕。
虽登大年
终恨朝露。
三年庚申正月十七日丙午
葬于泉州莆田县崇教里北平故山。
礼也。
公两娶。
鲁国林夫人荥阳潘夫人
其子三人。
仲曰说。
买石太湖刊文。
愚与公同邑。
闽越江山。
莆阳为灵秀之最。
贞元中
林端公藻冠东南之科第。
十年而许员外稷继翔其后。
词人亹亹
若陈厚庆陈泛陈黯林颢许温林速许龟图黄彦修许超林郁。
俱以梦笔之词。
籯金之学。
半生随计。
没齿衔冤。
旷乎百年。
而公追二贤之后。
七年而徐正字寅捷。
八年而愚□莫不以江山之数耶。
猗欤。
昔之负高才不以位而碑者。
襄阳孟先生焉。
今也累懿德不隆位而碑者。
以陈夫子始。
沾巾宿草。
无愧抽毫。
其辞曰。
江山之秀钟乎人。
纯孝高节并其身。
掬兹二美。
摛为雄文。
以之登桂科
以之列莲宾。
斯为君子。
谁曰未仁。
呜呼九原。
宜树贞珉。
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随字 南宋 · 王撝
 押词韵第三部
嵯峨武夷山,中有梁栋姿。
凤凰鸣高岗,隐见视其时。
孰若阿房宫,下容五丈旗。
孰奏箫韶乐,和声召来仪。
才大古难用,论高人先知。
晦翁千载人,源流有馀师。
衣传正大学,时吐蹇谔辞。
国步方险艰,忧端终南齐。
袖有济时策,真言琅玕披。
忠嘉许稷契,不事激与随。
辩论黼座侧,听纳天颜怡。
林林陛楯郎,相顾胥叹咨。
中有张万福,拜贺太平基
正赖中流柱,障澜使东之。
胡为勇于去,神龙不容羁。
平生廉靖操,为国张四维。
西风送汉节,凛凛生霜威。
皇华驰周隰,昼锦辉绣衣。
清台占二星,今夕躔已移。
江右九州地,俗弊民已疲。
高褰赤帷裳,下照及隐微。
刑清民乃服,莠除苗始滋。
烹鲜戒政扰,漏鱼宁网稀。
要令珥笔俗,洗心学书诗。
更令佩犊子,竭力事耘耔。
鄱江歇澜波,贯索韬光辉。
丕变东楚俗,若咏洙泗涯。
小试大儒效,泰山一毫釐。
宁如立本朝,措世复雍熙。
无容席暖,伫兴宣室思。
归来纳绛节,平步登黄扉
富贵推不去,乘留复奚疑(明蔡有鹍编《蔡氏九儒书》卷八《久轩集》附录)
回乡守赵计院戊辰生日)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四
人生百岁,端如过隙白驹
我瞻四方,仅有还乡之黄鹄。
感君侯之善颂,动蒙叟之喜心。
击钵材铿,报琼礼阙。
恭惟某官笑谈霏屑咳唾成珠
君苗士衡,生欲焚其恶札;
味道见审言判,死犹带于羞容。
似怜济南之老生,远引淇澳之君子。
观乡意古,尚齿义高。
某暂设门弧,永为家宝。
岂无爱客,旧雨去而不来
深恐偷儿,半夜负之而走。
归朝欢 亨衢陟明 明 · 杨慎
 押词韵第十八部
秋尽汀洲未歇。
掩映荻花相向折。
一枝好赠朝天人,还如鳷鹊楼前雪。
琼凹连玉凸。
五城边银为宫阙。
墀声寒,非烟丛里,卿蔼瑞云缬。

五马骄嘶虬漏彻。
鞘静佩鸣鹓簉列。
朱衣引队奏彤帏,天言清问尧阶切。
俞音传衮鷩。
赐金增秩干旄孑。
把勋名,昭回青简,身许稷和契。
除挟书律赋 明 · 梁彭孙
 出处:学圃先生文集卷之一
西周辟雍草离,东鲁之泮水波寒。
吕脤已荐于秦宫,大祸肇萌于儒冠。
六经灰烬于守尉,挟书厉禁于缝掖。
诵法孔子咸阳祸极。
芒砀云起,呈汉家祥。
五星聚井,表斯道光。
睹乾坤马上之乃翁,不能答天意之攸属。
东宫有隙,天假羽翼
四老凤仪,皇帝于是乎定位。
性本宽仁,气锐出治。
斯服厥命,维新厥德。
念结绳代易,书契乃作。
礼乐教化,典章文物。
二帝三王之治具,著在方策而可法。
秦皇何事,不惮焚烧。
阿房灰冷,天道孔昭
一二大臣,为朕画策。
孔壁虽毁,遗书或藏于老师之尘匣。
咸阳虽坑,章甫尚存于邹鲁之二国。
盍祛挟书之敝律,阐庠序之风教。
玉音才发于九重,髦士影从而争效。
洋洋焉于于焉,快然若披云雾睹白日。
孰不弹冠而相庆,伸吾道之蠖屈。
嘘吹寒焰,讲劘经学。
田野之间,辇毂之下。
许稷契之精忠,高谈帝王之风化。
志切经纶,诚恳臣邻。
相与怀瑾握瑜,望汉阙而思黼黻皇猷者,纷不知其几千万人。
祚延文景,暨于武皇
文教益振,道脉渐长。
洛阳贾生之才,广川起董子之儒。
一篇治安,光射典谟。
三策天人,卓越诸子。
遂使民知礼义,士敦廉耻。
三纲立,五尚张。
尊崇,吾道载扬。
至有触斧钺而僵前,奋忠义而踵后。
树元气于名节,镇汉鼎于永久。
纷纷王董迭叛,而仰于天位。
四百之帝业赫若,吾然后知帝祛挟书之律。
大有功于名教,而尤有光于高祖之创业。
噫天位至重,一人独运。
万机繁夥,纲纪日紊。
治不师古,乱亡必至。
夫子六经,载道之器。
不因是书而观鉴,岂识先王之成宪。
孝武六经之表章,光武三雍之建。
以至唐宗有瀛洲之选,宋祖开崇文之馆。
盖有默会于此意,而尤有感于帝之睿算。
且山斗文章,汗澜卓荦。
原道一篇,人纪昭晰。
濂溪道源,上接洙泗。
紫阳学问,研穷义理。
微帝之力,吾道几晦。
余固知帝功之至大,快盯矃于千载。
虽然道原于天,浑沦磅礴。
一元之气,转环不息。
无书何损,有书何益。
明后知之,先正其心。
帝胡独迷,见道未深。
挟书除律,功虽可称。
诚意正心,邈然无能。
笃煦仁于人彘,轻皇考之重寄。
湎曲蘖而戕性,傲宗社之无祀。
桃李惨华于穷律,神器已落于产禄。
傥微能臣,孰回光于汉日。
较功过于当日,准轻重于一权。
滴梅窗之寒露,寓春秋于陈玄
吁嗟乎,人文在世,古今无异。
精神命脉,如水在地。
大东尧天,文化日炽。
半璧清澜,重堂复阁。
凡读儒书履儒行者,沐菁莪之长育。
俯视汉惠于今日,又何足议置于牙舌也哉。
贺新郎 为冒君苗催妆 清 · 陈维崧
 押词韵第七部
迟日娇莺啭。
簸轻风、半栏芍药,参差人面。
珠络流苏犀压角,十里龙绡微捲。
料好梦、一春曾选
节近菖蒲喧笑语,借五丝、先做同心缠。
画梁上,乳双燕。

笙歌沸处莲筹转。
剪银灯、红酥檀晕,暗椽。
小弟陆家工赠妇,春蚓花笺蟠遍。
何况是、丹青能擅。
百种烟峦俱易画,远山眉、第一须葱茜。
看小试,君苗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