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裴耀卿检校考功员外郎716年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
朝散大夫河南府士曹参军裴耀卿
士行纯密。
文词典丽。
时人许其清秀。
职事推其综核。
惟才是举。
方凭止水之明。
在位斯闻。
伫考观光之彦。
检校考功员外郎
突骑施毗伽可汗736年8月7日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突骑施毗伽可汗
天地有正位。
鬼神有正主。
敢此违犯。
必有祸殃。
不信朕言。
但试看取。
可汗虽为君长。
实在幽荒。
阴阳之气。
偏僻如此。
纵欲自大。
其如天何。
往年可汗初有册立。
以我国家常为势援。
诸蕃闻此。
不敢动摇。
是我有大惠于可汗。
行阴德于彼国。
自尔以后。
二十馀年。
情义相亲。
结为父子。
可汗身自不觉。
岂不知彼之大援。
而戎俗少义。
见利生心。
故阙俟斤入朝。
行至北庭有隙。
因此计议
即起异心。
何羯达所言。
即是彼人自告。
踪迹已露。
然始行诛。
边头事宜。
未是全失。
朕以擅杀彼使。
兼为罪责。
北庭破刘涣之家。
仍传首于彼。
可汗纵有怨望。
亦合且有奏论。
朕若不依。
举兵未晚。
而乃总无来状。
即起凶谋。
侵我西州
犯我四镇。
连年累月。
马死人亡。
于偫胡已闻怨嗟。
于国家岂能大损。
中閒使哥德都耽及安胡数半泥临河来此求和。
朕亦信受。
故遣使相逐。
具宣往意。
其后审观形势。
全是诈欺。
故密敕半道令回。
岂是元心有负。
自尔之后。
侵犯不绝。
可汗有何兵众。
遂此凭陵。
诸国闻此。
岂不得计。
约算已西诸国。
未敌我一两大州。
可汗亦应先知。
何烦遂尔为恶。
安西北庭将士。
皆是铁石为心。
可汗具谙。
不烦更道。
此则承前轻举。
彼自无义。
却以我为失。
无乃重其过乎。
可汗向若有礼。
以理论奏。
俟斤下羊马数虽稍多。
欲为补答。
亦何足难。
惟费一州庸调酬还。
则已大多。
而乃无义为雠。
暴我边镇。
孤城小堡。
仓卒见危。
大率而言。
其数非少。
彼若计索马价。
我亦须得此物。
忝是有识之类。
可不自解思量。
又可汗正为寇败。
阙伊难如从我界过。
葱岭捕获。
并物奏来。
所有蕃书。
具言物数。
朕皆送还赞普
其中一物不留。
可汗亦以此为词。
谓言朕留此物。
且蕃中贫薄。
所见不广。
银瓶香子。
将作珍奇。
黑毯赤縻。
亦为好物。
我中国虽在贫下。
固不以此为贵。
可汗宜识此意。
勿妄生词。
且阙伊难如越界。
可汗复边头作梗。
如此不捉。
更捉何人。
适是边军明其用命。
观可汗求和之意。
似未有真心。
只拟诱引国家。
乘便取利。
如此等事。
何用为之。
我国守信如天。
终不欺物。
谓天无信。
物自无知。
然于四时。
终不差也。
可汗若遂能为恶。
朕当别有处分。
三二年内。
试看若为。
必其自省前非。
思恩旧。
朕即弃舍大过。
父子如初。
可汗更有何忧。
百姓皆得安乐。
一任可汗自料。
朕亦不复多言。
一一在使者口具。
秋中渐冷。
可汗及公主衙官纛官首领百姓并平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藉田赦书735年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门下。昔者受命为君。
体元立极。未有不谨于礼而能见教于人。
朕其庶乎有惭作者。方册存而可举。
旧章绝而复寻。自古所行。
无一而废。将以上乞灵于宗社。
下蒙福于黎元。朕兹精诚。
天实降鉴。今嗣岁初吉。
农事将起。礼有先于耕藉。
义缘奉于粢盛。是所严祗。
敢不敬事。故躬载耒耜。
亲率公卿。以先万姓。
遂终千亩。谓敦本之为小。
何布泽之更深。宜有顺于发生。
俾无偏于行惠。可大赦天下。
开元二十三年正月十八日昧爽已前。大辟罪无轻重。
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咸赦除之。
其犯十恶死罪。不在赦限。
自馀死罪。特宜配流岭南远恶处。
官典犯赃本犯。至死贬与岭南远恶。
左降官至流者亦量贬与远。官典配诸军效力。
计赃至徒。仍不得却上。
天下诸州。损免处地税先矜放。
其非损免处。有贫乏未纳者。
并一切放免。京兆河南府秦州百姓。
有诸色勾徵。及逋悬欠负。
亦宜放免。其在官典及仓督等腹内者。
不在免限。天下色役。
爰及支用。节减。
并诸州贡赋。先令中书门下均融减省。
宜准前敕。速即条奏。
损免州税户钱未纳。并七等已上户租先未处分。
及五色资钱课未纳。灼然不辨者。
并放至蚕麦秋收已来赎纳。损免州逃兵健儿。
承前访捉不获。合取籍人充替。
自资送装送军。程期逼迫。
颇亦辛苦。并放至蚕麦已后发遣。
仍令所司预与军州计会。诸军征行人。
令州县存恤。其行人有父母年七十已上者。
本道采访使检责取实。牒报本军。
即放还本贯。军司据阙数。
募取健儿充替。行人及防丁有身亡者。
为造棺榇。递还本处。
诸州应发遣防丁。去本贯一千里已上。
比来除正课之外。给一丁充资。
多不济办。宜更量与资助。
两京城内今年所有诸杂夫役。并宜免放。
应须使役。以诸色钱和雇取充。
农桑是时。不得妨夺。
州县长官。倍加劝课。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旌表门闾。𩻴寡茕独。
不能自存。量加优恤。
天下侍老。百岁已上版授上州刺史
九十中州刺史。七十已上上州司马
其九十以上。所由仍量给酒肉。
各令存问。亚献皇太子鸿赐物二千匹。
终献庆王潭赐物一千匹。邠王守礼等各赐物一千匹。
王浚已下各赐物三百匹。夹侍正衣进圭捧圭汝阳郡王淳等各赐物二百匹。
皇太子侍正衣等各赐物一百匹。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
自其翊赞。诚有忠益。
颁赏以序。等数须优。
宜与一子官。仍各赐物三百匹。
二王后各赐物一百匹。长公主公主各与一子官。
仍各赐物二百匹。嗣王郡主县主各赐物一百五十匹。
在京文武官见任及致仕。并诸色陪位官。
一品赐物八十匹。二品七十匹。
三品六十匹。四品五十匹。
五品四十匹。七品六品三十段。
八品九品二十段。节度使副大使三都留守京兆尹各一百匹。
大都督府长史诸道采访使各八十匹。诸赐物应两给者。
从一处给。其耕官及侍耕官。
各赐勋两转。丞相萧嵩与一子官。
仍赐物二百匹。摄九卿诸侯等各与一子出身。
仍各赐物一百五十匹。侍耕执牛官各赐物一百二十匹。
升坛行事官修礼仪官及刺史判官等。更赐一阶。
应入三品及五品官阶相当。减四考听入。
司徒信安郡王祎。礼仪官韦绦
既不叙阶。与一子官。
赐物二百匹。与一子出身。
赐物一百五十匹。其升坛及修礼仪两兼者。
从一加阶。应与一子官及出身者。
若无子。听回与周亲。
供奉及押阶不升坛。并坛下行事。
及助耕勒牛官。别敕差中书门下差定人等。
泛阶合入三品五品官阶至考未定者。待考定日听叙。
非待考者赐勋四转。未承别赐者各赐一等。
知顿使赐物一百匹。修坛场长官屯官撰玉册文官各赐物八十匹。
书玉册官赐物五十匹。管藉田县令赐物六十匹。
东京文武官朝集使外官充十道采访使。并判官诸道节度副大使
并诸方通表使诸敕使判官。新除五品已上官未赴任都城县令见陪位者。
三品以上转爵一级。四品已下进一阶。
皇亲诸亲及九庙子孙不入等陪位者。并外文武官九品已上。
各赐勋一转。诸蕃入朝及贺正蕃客应陪位者。
共赐物五十匹。节级分付。
南北衙行从宿卫宫者。及文武官押当有职掌。
并诸色杂职掌。并应耕公卿从官等。
各赐勋一转。万骑及飞骑见当上者。
各赐勋一转。其宿卫宫者
加赐物三段。仗内坊侍诸色行从人。
各赐物三段。彍骑番兵角弓手弩手官马主见当番。
及留帖人掌闲幕士驾士供膳习驭工人乐人见当上有职掌。并庶人应耕者。
各赐物三段。斋郎礼生赞者行事者。
并减两年劳。无劳可减者。
斋郎放出身。礼生赞者选口稍优与处分。
三卫七色见当番。并流外行署及蕃官见上有职掌者。
各转一勋。河南洛阳县陪位父老。
各赐物五段。近坛百姓。
各免今年杂差科。宗庙致享。
务在丰洁。礼经沿革。
必本人情。笾豆之荐。
或未能备物。服制之纪。
或有所未通。宜令礼官学士详议具奏。
朕自临天下。二纪于兹。
不敢荒宁。日加兢业。
而灾眚未弭。黎人未康。
若有由而然。则在予之责。
有能直言极谏者。具以状闻。
每渴贤良。无忘鉴寐。
顷虽虚伫。未副旁求。
其才有王霸之略。学究天人之际。
智勇堪将帅之选。政能当牧宰之举者。
五品已上清官将军都督刺史各举一人。孝悌力田。
乡闾推挹者。本州长官勘实。
有才堪应务者。各以名闻。
致仕官久历清资。始终称著。
年渐衰迈。情有可矜。
量与改职。依前致仕。
宗子中有才行著闻。比尚沈屈者。
宗正勘实奏闻。唐(此处隆字避元宗讳)元年两营立功官任。
折冲并改与郎将郎将改与中郎
其亡官失爵。量加收叙。
五岳四渎。名山大川。
及自古圣帝明王。忠臣良相。
并令所在长官以礼致祭。赦书有所未该者。
所司比类奏闻。亡命山泽。
挟藏军器。百日不首。
复罪如初。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
以其罪罪之。都城内赐酺三日
赦书日行五百里。布告遐迩。
咸使知闻。主者施行。
贺平奚契丹 唐 · 裴耀卿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七
奚及契丹
尤近边鄙。
侵轶是虑。
式遏成劳。
臣庶常情。
欲其防禦
所谓长策。
无出此者。
陛下独断宸襟。
高夺偫议。
以为顿兵塞下。
转粟边军。
旷日持久。
役无宁岁。
若不因利乘便。
一举遂平
使迁善者自新。
为恶者就戮。
事若不尔。
无息我人。
且命大兵临之。
凶徒必溃。
不出此岁。
当并成擒。
臣等初奉圣谋。
高深未测。
及闻凯捷。
晷候不差。
两蕃遗噍。
莫不稽颡。
缘边戍卒。
咸巳返耕。
卧鼓熄烽。
诚自此始。
斯皆陛下睿谋先定。
神算非常。
观变早于未萌。
必取豫于无象。
臣伏以成功不宰。
君人所以为量。
有美不宣。
臣子所以成罪。
臣虽蒙瞽。
安敢无言。
既豫闻始谋。
又幸见成事。
岂可使天功虚往。
日用不知。
竹帛相传。
复纪何事。
请具状宣付史馆
垂示将来。
仍许将吏等刊石立颂。
以纪功德。
耀卿等不胜区区抃跃之至。
谨奉状以闻。
谨奏。
裴耀卿侍中张九龄中书令李林甫礼部尚书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三
门下。
春秋之义。
尚量卿才。
王国克桢。
莫先相位。
用增其命。
必正其名。
中大夫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宏文馆学士赐紫金鱼袋上护军裴耀卿
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修国史紫金鱼袋上柱国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
经济之才。
式是百辟。
正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李林甫
泉源之智。
迪惟前人。
枢密载光。
而亲贤称首。
审能偫会。
所莅有孚。
宁惟是日畴咨。
故以多年历选。
国钧繄赖。
邦礼克清。
宜命曰鼎臣。
置之廊庙。
耀卿银青光禄大夫侍中
学士勋如故。
九龄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
集贤院修国史勋如故。
林甫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
门下三品勋如故。
主者施行。
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尚书左右丞相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三
门下。
燮和阴阳。
仪刑端揆
自非人杰。
孰副佥谐。
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宏文馆学士上柱国稷山县开国男裴耀卿
才实国桢。
望为人范。
怀匪躬之节。
竭奉上之心。
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始兴县开国男张九龄
器识宏远。
文词博赡。
负经济之量。
有谋猷之能。
自翼赞台阶。
彝伦有序。
直道之心弥固。
謇谔之操逾坚。
并可以仪刑百寮。
缉熙庶绩。
宜回掖垣之任。
俾列宫师之表。
耀卿可守尚书左丞相
九龄尚书右丞相。
散官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遣祭郊庙山川敕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五
时和年丰。神所福也。
精意备物。祭之义也。
朕每为苍生。尝祈稔岁。
微诚有感。丕应乃彰。
今宗社降灵。神祇效祉。
三时不害。百谷用成。
遂使京坻。遍于天下。
和平之气。既无远而不通。
禋祀之典。亦有期而必报。
宜令兵部尚书中书令晋国公李林甫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邠国公牛仙客即分祭郊庙社稷。尚书左丞相裴耀卿中岳
礼部尚书杜暹东岳御史大夫李适之西岳
太子宾客王邱北岳国子祭酒张说南岳
其四渎四海四镇及诸名山灵迹等。各委所繇州长官祭。
仍令所司。即择日闻奏。
务修蠲洁之礼。以致精明之德。
冀申诚恳。如朕意焉。
谥让皇帝文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八
维开元二十九年岁次辛巳十一月戊申朔二十五日壬申
皇帝若曰。
于戏。
古者崇德考行。
谥大名
饰终追远。
亦应徽册。
况乃元昆之戚。
天伦之重。
岂循常典者哉。
咨尔故太尉宁王宪
纯粹禀灵。
冲和成象。
孝友之性。
发乎天然。
仁义之道。
彰乎日用。
加以好学不倦。
乐善有闻。
休问掩于閒平。
清猷光于鲁卫。
实谓仪型邦家。
保乂藩维。
景命不融。
奄从薨逝。
兴言震动。
哀疚缠怀。
惟王地居元子
合膺主鬯。
昔朕上禀先训。
克清群凶。
遂固守撝谦。
恳让储副
然则深仁厚德。
茂行已表于生前。
宝位尊名。
盛礼宁忘于没后。
是用谥王为让皇帝
今遣使尚书左丞相裴耀卿副使太常卿韦绦持节礼册。
因心之感。
备物饰情。
瞻典策而哀深。
想棣华而望绝。
所冀幽穸。
嘉兹宠荣。
追册让皇帝故妃元氏为皇后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八
维开元二十九年岁次辛巳十一月戊申朔二十五日壬申。皇帝若曰。
于戏。尊名备礼。
所以悲友于也。恩亲袭号。
所以申悼往也。让皇帝故妃元氏。
门承华烈。代袭清猷。
柔范夙著。徽音允穆。
自伉俪天人。能修壸训。
克茂诗箴之教。载修图史之文。
岂谓福善无徵。遽先殂逝。
天伦有感。追悼兼怀。
福贵从尊。事资饰赠。
有行梁苑。早膺藩幼(疑)之荣。
将祔寿原。允叶椒房之位。
是用册妃为恭皇后。今遣使尚书左丞相裴耀卿副使韦绦持节礼册。
章服式陈。典韦攸备。
永惟神格。嘉是哀荣。
荣王郑妃文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八
维开元二十三年岁次乙亥十二月壬子朔二十七日戊寅。皇帝若曰。
于戏。作配藩维。
以正风训。莫不明慎聘纳。
聿求仪范。咨尔前相州邺县郑博古第二女。
素闻淑哲。自禀幽闲。
习玩不华。图史成则。
宜其发祥茂族。高选当代。
俾因邦媛之求。式叙阃闱之化。
今遣使侍中裴耀卿副使吏部侍郎席豫持节册尔为荣王妃。尔其勉兹孝敬。
诫彼满盈。祗率大猷。
永膺宠数。可不慎欤。
论荐书 盛唐 · 王泠然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四
将仕郎太子校书郎王泠然谨再拜上书相国燕公阁下。孔子曰。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
则仆所以有意上书于公。为日久矣。
所恨公初为相。而仆始总角。
公再为相。仆方志学。
及仆预乡举。公在官于巴邱。
及仆参常调。而公统军于沙朔。
今公复为相。随驾在秦。
仆适效官。分司在洛。
竟未识贾谊之面。执相如之手。
之正道。之要务。
焉得与相公论之乎。昔者公之有文章时。
岂不欲文章者见之乎。公未富贵时。
岂不欲富贵者用之乎。今公贵称当朝。
文称命代。见天下未富贵有文章之士。
不知公何以用之。公一登甲科。
三至宰相。是因文章之得用。
于今亦三十年。后进之士。
公勿谓其无人。何者。
长安裴耀卿。于开元五年掌天下举。
擢仆高第。以才相知。
尚书右丞王邱。于开元九年掌天下选。
授仆清资。以智见许。
然二君者。若无明鉴。
宁处要津。是仆亦有文章。
思公见也。亦未富贵。
思公用也。此非自媒自衒。
恐不道不知。有唐以来。
无数才子。至于崔融李峤宋之问沈佺期富嘉谋徐彦伯杜审言陈子昂者。
与公连飞并驱。更唱迭和。
此数公者。真可谓五百年挺生矣。
天丧斯文。凋零向尽。
相公日新厥德。长守富贵。
甚善甚善。是知天赞明主而福相公
当此之时。亦宜应天之庥。
报主之宠。弥缝其阙。
匡救其灾。若尸禄备员。
则焉用彼相矣。仆闻位称燮理者。
则道合阴阳。四时不愆。
则百姓无怨。岂有冬初不雪。
春尽不雨。麦苗继日而青死
桑叶未秋而黄落。蠢蠢迷愚。
嗷嗷愁怨。而相公温服甲第。
饱食庙堂。仆则天地之一生人。
亦同人而怨相公也。京房易传曰。
欲德不用。兹谓张。
言人君欲贤者而不用。徒张此意。
厥灾荒。云大旱也。
阴阳不雨。复曰。
师出过时。兹谓旷。
其旱不生。夫天道远。
人道迩。仆多言者也。
安知天道。请以人事言之。
主上开张翰林。引纳才子。
公以傲物而富贵骄人。为相以来。
竟不能进一善。拔一贤。
汉高祖云。当今之贤士。
岂独异于古人乎。有而不知。
是彰相公之暗。知而不用。
是彰相公之短。故自十月不雨。
至于五月。云才积而便散。
雨垂落而复收。此欲德不用之罚也。
仍闻六胡为孽。日寇边陲。
邦家连兵。来往塞下。
已西诸将必不出师。过时之咎也。
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也。
不知庙堂肉食者何以谋之。相公在外十馀年。
而复相国。险阻艰难。
备尝之矣。民之情伪。
尽知之矣。今人室如悬磬。
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天则不雨。公将若之何。
五月有恩。百官受赐。
公官既大。物亦多有。
金银器及锦衣等。闻公受之。
面有喜色。今岁大旱。
黎人阻饥。公何不固辞金银。
请赈仓廪。怀宝衣锦。
于相公安乎。百姓饿欲死。
公何不举贤自代。让位请归。
公三为相。而天下之人。
皆以公为亢极矣。夫物极则反
人盛必衰。日中则昃。
月满则亏。老子曰。
功成名遂。则身退。
天之道也。今公富贵功成。
文章命遂。唯身未退耳。
相公昔在南中。自为岳阳集。
有送别诗云。谁念三千里。
江潭一老翁。则知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宽。
贾谊非流窜不能作赋以自安。公当此时。
思欲入京华。归老田里。
脱身瘴疠。其可得乎。
今则不然。忘往日之栖迟
贪暮年之富贵。仆恐前途更失。
后悔难追。主上以相公为贤。
使佐社稷。若弃德不让。
是废明君之举。岂曰能贤。
仆见相公事方急。不可默诸桃李。
公闻人之言或中。犹可收以桑榆。
诗曰。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相公五君咏曰。
凄凉丞相府。馀庆在元成
苏公一闻此诗。移相公于荆府。
积渐至相。由苏得也。
今苏屈益部。公坐庙堂。
投木报琼。义将安在。
亦可举苏以自代。然后为朔方之行。
抑又闻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报国之重。莫若进贤
去年赦书云。草泽卑位之閒。
恐遗贤俊。宜令兵部即作牒目
名奏闻。而吏部起请云。
试日等第全下者。举主量加贬削。
条目一行。仆知天下父不举子。
兄不举弟。向者百司诸州长官
皆无才能之辈。并是全躯保妻子之徒。
一入朝廷即恐出。暂居州郡即思改。
岂有轻为荐举。以取贬削。
今闻天下尚有四百人应举。相公岂与四百人尽及第乎。
既有第差。由此百司诸州长官
惧贬削而不举者多矣。仆窃谓今之得举者。
不以亲。则以势。
不以贿。则以交。
未必能鸣鼓四科。而裹粮三道。
其不得举者。无媒无党。
有行有才。处卑位之閒。
仄陋之下。吞声饮气
何足算哉。何乃天子令有司举之。
相公令有司拒之。则所谓欲德不用。
徒张此意。事与京房易传同。
故天以大旱相试也。去年所举县令
吏部一例与官。举若得人。
天何不雨。贤俊之举。
楚既失之。县令之举。
齐亦未得。夫有贤明宰相
尚不能燮理阴阳。而令庸下宰君。
岂能辑熙风化。相公必欲选良宰。
莫若举前仓部员外郎吴太元洛阳。必欲举御史中丞
莫若举襄州刺史吴靳。清辇毂之路。
非太元不可。任台阁之风。
非吴靳不可。仆非吴靳亲友。
但以知其贤明。相公有而不知。
知而不用。亦其过深矣。
抑又闻之。昔闵子骞为政。
曰仍旧贯。如之何。
何必改作。凡校书正字
一例不得入畿。相公曾为此职。
见贞观以来故事。今吏部侍郎杨滔
目不识字。心不好贤。
芜秽我清司。改张我旧贯。
去年冬奏请。自今巳后。
官无内外。一例不得入畿。
即知正字校书。不如十乡县
明经进士。不如三卫出身。
相公复此改张。甄别安在。
古人有坐钓登相。立筹封侯。
今仆无尚父之谋。辥公之策。
徒以仕于书苑。生于学门。
小道逢时。大言祈相。
仆也幸甚幸甚。去冬有诗赠公爱子协律
其诗有句云。官微思倚玉。
文浅怯投珠。吕氏春秋云。
尝一脔之肉。知一鼎之味。
请公且看此十字。则知仆曾吟五言。
则亦更有旧文。愿呈作者。
如公之用人。盖已多矣。
仆之思用。其来久矣。
拾遗补阙。宁有种乎。
仆虽不佞。亦相公一株桃李也。
此书上论不雨。阴阳乖度。
中愿相公进贤为务。下论仆身求用之路。
事繁而言不典。理切而语多忤。
其善也必为执事所哂。其恶也必为执事所怒。
傥哂既怒罢方解。则仆当持旧文章而再拜来也。
裴耀卿黄门侍郎张九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唐 · 徐安贞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
敕。风云之感。
必生王佐。廊庙之任。
爰在柱臣。中大夫京兆尹护军借紫金鱼袋裴耀卿
含元精之休。体度宏远。
正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挺生人之秀。
器识通明。并风望素高。
人伦是仰。可以叶彼寅亮。
当兹启沃。干时待士。
既资鼎实之和。为国急贤。
宁惟金革之事。耀卿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宏文馆学士
散官勋如故。张九龄可起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修国史
馀如故。主者施行。
宋州送姚旷之江东刘冉河北748年4月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吴兴姚旷至自洛阳中山刘冉至自长安
俱以文博我。相与交欢于睢涣之涘。
始则开青天豁其云雾。亦既窥武库见其矛戟。
凡旬有五日。而姚适吴。
刘济河。余归梁。
各有四方之事。将为千里之别。
夏四月。抗手于卢门。
议别故也。夫别与会。
悲乐存乎其中。故贤智所不能遣。
然达者游世。随变所适。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异乎金柅之有系。匏瓜之莫食。
子其行矣。别何为者。
北斗在已。南风始来。
丛台草长。京口水阔。
何以送远。唯当赋伐木以为仁人之赠。
夔州论利害第二表824年5月14日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臣某言。伏准今年四月五日德音。
宜令诸道观察使刺史各具当处利害附驿以闻者。伏惟皇帝陛下睿哲自天。
缵承列圣。善述先志。
发扬德音。率土人臣。
不胜庆幸。臣虔奉诏旨。
宣示蒸黎。伏以华夏不同。
事宜各异。详求利病。
谨具奏闻。伏乞圣慈。
俯赐昭鉴。臣伏览国史。
窃见开元十八年朝集使至京。元宗临轩。
亲问利害。时宣州刺史裴耀卿上便宜事。
论转运甚详。竟不行下。
至二十一年耀卿京兆尹。再以前奏论。
方见允纳。比及三年。
漕运七百万石。省脚费三十馀万贯。
耀卿前不见纳。必有人非之。
及后数年。方展其效。
臣僻守远郡。敢望言行。
祗奉诏书。或冀万一。
伏惟明主择之。无任恳悃屏营之至。
太子少保尚书左仆射京兆韦府君神道碑806年5月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山之大者。匿峰峦。
含气象。积高无倪。
而不见其险。孕粹有物。
如不知其神。此其所以为大也。
德之全者。毁圭方。
黜皎厉。灵机密运。
而智不惊愚。遐标特立。
而迹无变俗。此其所以为全也。
然则泰山高而可陟。全德近而难知。
我求其伦。见之于少保公矣。
公讳某。字某
京兆杜陵人。其先帝尧光宅。
让德储庆。建国命氏。
列于夏商。相冑卿族。
繁于汉魏。代济不殒。
焕焉盛门。大王父讳某
皇朝主客郎中莱济商三州刺史。王父讳某。
仓部郎中太原少尹。赠秘书监
烈考讳某。检校都官郎中岭南节度行军司马
同州刺史。或以瑚琏之器。
才施郡政。或以岩廊之姿。
仅及戎佐。与时俱息。
从道而污。屈不试于当年。
启莫京于身后。公生而岐嶷。
弱而老成。浑粹不散。
清明虚映。朱弦遗音。
而宫商自韵。大圭不琢。
而符彩溢发。邈矣天爵。
烂乎人文。鼓钟之声日远。
乡曲之誉来逼。释褐太子正字
与仲弟正卿以贤良偕徵。策入异等。
冥鸿双举。当代荣之。
高陵主簿。迁监察御史
改殿中内供奉东都留守判官。即拜东台殿中侍御史
参画惟允。持绳不回。
河洛之间。风声尚在。
德宗躬决庶政。本于尚书
责成曹郎。综练材实。
荐出方伯。时超贰卿
二十年间。斯为极选。
公由是前后迁刑部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奏议推美。
弥纶成绩。南宫之故事存焉。
于时戡复日近。勋勤者众。
都市惰游。尽垂金组。
邦畿豪夺。半赐丹书。
轻禽逸于疏网。悍马骇于柔辔
上思惩抑。必假良能。
公由是前后历奉天长安县令。仁护鳏茕。
智钤豪右。舆人之道咏在焉。
望由实济。任以望重。
选曹未几。迁给事中
既居駮正之司。不挠当官之论。
属东南岁歉。俾乂惟难。
出为常州刺史。天宝之后。
中原释耒。辇越而衣。
漕吴而食。一隅重困。
五纪于兹。公临之清贞。
结以忠恕。固存惠寡。
务啬勤分。一法以去其侵渔。
多方以备其灾患。以逸道而使缮完允济。
以与道而取赋入先期。声闻天朝。
考绩连最。转苏州刺史
二境之间。百里而近。
灵源自出。殊派共清。
膏泽所沾。异壤同润。
下车期月。报政如初。
加秩赐金。借留累岁。
无何。彭沛丧师。
兵骄地偪。安危所系。
朝论难之。乃以公检校秘书监御史中丞
赐紫金鱼袋。充徐泗节度行军司马
重其威望。将委旄钺
而未命程伯。徐方之轨既同。
不见贾生。宣室之徵遽至。
吏部侍郎。伦品甄明。
通简节适。势有探汤之热。
我以静濯。众有鼓簧之喧。
我以心听。驯致其美。
闇然日彰。不求无失职之人。
人自以为不失职矣。辍拜京兆尹
德刑交修。宽猛相济。
匪设钩距。物无遁情。
匪曜锋铓。机无滞断。
浩穰之理。不肃而成。
不求无不欺之吏。吏自以为不能欺矣。
俄改太子宾客。辞剧就閒。
图南之势一息。选德求旧。
居东之命惟重。迁检校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充东都留守东都汝州都防禦使。自盗起幽陵。
兵屯诸夏。涉淮而北。
军国异容。分陕以东。
古今殊寄。公讲信修睦。
外张保釐之政。完备训戎。
内寓折冲之令。矛戟不露。
德耀蔼然。遐迩顿首以承风。
强暴革心而知惧。今上嗣统。
就加检校吏部尚书。方入谐佥属。
毗赞大化。不幸婴疾。
表求退颐。优诏除太子少保
冀其休复。将有后命。
神祇竟昧。药祷无真。
元和元年三月十二日。薨于东都履信里之私第。
享年六十有四。宠赠尚书左仆射
輤车西归。制使赙吊。
太常褒议。谥曰某公
哀荣备矣。夫人河东裴氏。
侍中耀卿之孙。给事中皋之女。
德门钟美。淑问充塞。
蕣华早落。兆叶期。
即以是年五月二十一日。合葬于万年县高平乡少陵原。
礼也。公孝悌天至。
行有馀力。仁义性德。
匪俟服膺。不饰表以近明。
每纵心如中矩。清虚简淡。
而应物不倦。通旷夷易。
而及门无杂。不尚意气。
而然诺笃志。不好臧否。
而鉴识超伦。与故相国江西映穆宣州赞赞弟侍御史员为文章道义之友。
可以视其所亲矣。今吏部郎中扶风窦偫
抗迹毗陵。退身进道。
公三揖郡榻之上。一振天墀之下。
不数岁间。蔚为重器。
可以视其所与矣。分正东郊。
开府辟土。则有今右司郎中燉煌段平仲
仓部员外郎安定皇甫镈礼部员外郎清河张贾
京兆尹韦词。陇西李景俭
中山卫中行平阳路随。
彦之秀出。一时之高选。
可以观其所任矣。加以志尚幽远。
冥搜好古。所居第必有松石之致。
退公暇日。常以图籍自娱。
一字惬心。金玉不顾。
片言同趣。布褐无间。
亹亹然若见道之所存。陶陶然不知岁之云晏。
于戏。策名从事
四十馀年。朋友罕闻得丧之言。
家人莫见喜愠之色。坦怀以处。
推分而行。无怨于人。
人亦无怨。无猜于物。
物亦无猜。履信顺以优游。
保福禄而终始。其名教之大雅者欤。
有九子。长曰元贸。
常州义兴县尉。次曰谷。
邠州司仓。次曰璋。
贡进士。能修词立诚。
克家致美。茂扬风训。
休有令闻。其次某某。
皆殊资异识。登于童龄。
庆善之馀也。以某获窥墙仞。
见托篆述。究贤人之业。
信而无愧。申孝子之志。
直而不文。其词曰。
利建于商。介圭作宝。
爰立于汉。缁衣改造。
克昌厥允。奕世载考。
亚尹擅名。郎中怀道。
莫跻贵仕。莫享难老。
蕴灵储休。以启少保
丕显少保。其德愔愔。
有绰遐姿。旷哉灵襟。
显仁山立。藏用渊沈。
煦如阳。蔼若春阴。
白圭三复。克保明心。
黄钟九变。莫匪和音。
静专动直。谦进柔克。
宜践公辅。以桢王国。
促路顿轨。中天堕翼。
少陵右原。拱树寒色。
穷壤可敝。唯名不失。
金石垂之。以慰罔极。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致仕上柱国宏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司空杨公墓志铭831年4月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
杨喜追杀项羽。以功封侯。
后数世生敞。官至丞相
敞曾孙宝。不应王莽之命。
光武特徵。老病不到。
宝生震。诸儒谓之关西孔子。
位至大司徒太尉。卒以忠死。
杨氏由是益大。载于史传。
世不绝人。曾祖圭。
辰州司户。赠膳部员外郎
大父冠俗。奉先县
吏部郎中。父太清。
宋州单父县。累赠至太保
公讳于陵字达夫
年十八举进士第。选补润州句容主簿
鄂岳观察使奏为判官。转左骁卫兵曹
累改评事监察御史。历殿中。
得绯衣银鱼。使迁江西
公随之。加侍御史著作郎
及府除。屏居建昌
不至京师贞元八年徵拜膳部员外郎
考功。知别头举。
吏部员外郎。及判南曹
宰相之亲。有以文书不足駮去者。
宰相召吏人诘之。坚执不改。
遂以公为宣武吊祭使。故事南曹郎未尝有出使者
公既出。宰相之亲由是判成矣。
故公卒不得在诏诰之清选。遂为右司郎中
郎官惰于宿直。临直多以假免。
白右丞。建立条例。
郎官不悦。为作口语。
宰相有知其事者。遽以公为吏部郎中
京兆少尹。出为绛州刺史
有言公弗当居外者。德宗召见。
遂以为中书舍人。其年知吏部选事
京兆尹李实有宠。去不附己者。
给事中许孟容太常少卿。而公改秘书少监
德宗崩。为太原幽镇等十道告哀使。
持节之遗。并辞不受。
复命。除华州刺史
赐三品衣鱼。所取宾僚
皆一时名人。后皆显官。
有至宰相者。其年冬浙江东道团练观察使
越中大饥。人至相食。
公奏请度支米三十万斛。又乞籴他道以赈救之。
民得生全。入为户部侍郎
未到改京兆尹。奏请诸军使有犯罪者。
皆禁身推罪。以状牒送本军。
又请属诸军诸使人置挟名敕五丁者。推两丁属军。
立节限。以便于治。
诏皆可其奏。京师称之。
复为户部侍郎。人望益重。
佥以公遂为宰相。会考制举人
奖直言策为第一。中贵人大怒。
宰相有欲因而出之者。由是为岭南节度使
是时得考策者凡四人。公既得岭南
员外郎韦贯之再贬巴州刺史。而李益郑敬皆抵于患。
其在广州。以韦词为节度判官
任之以政。改易侵人之事。
凡一十有七。岭外之人至兹传道之。
节度使徐申以己俸薄。月加三十万。
且曰。后来所期共守。
公引常衮所奏敕皆罢之。撤去蒲葵。
陶瓦覆屋。遂无火灾。
民赖以安。监军许遂振。
好货戾彊。而小人有阴附之者。
故遂振密表谮公。直言韦词李翱惑乱军政。
于是除替罢归。遂振既领后事。
捶挞吏人。求公之非。
吏人大声呼曰。杨尚书他方所遗。
尚不收去。岂有侵用官钱乎。
遂振遽令取他方所遗。及其既至。
封印不启。遂振惭而止。
宰相裴垍素未知公。及遂振之谮。
遂以公为吏部侍郎。重修甲敕
用备奸源。又于南曹更置别历。
以相检覆。奏令选人纳直。
为出签告以给之。吏息奸欺。
官收羡钱。公食丰絜。
廨宇以修。迄兹守行。
遂为故事。凡历四年。
补内外官三千馀员。皆当其分。
无怨诉者。转兵部侍郎御史大夫
判度支。当淮西用兵。
漕挽供馈。盐铁积欠官钱。
与之廷辩。高霞寓以唐邓之师攻蔡州
怯懦不敢直进。欲南抵申州
出于空虚不守之地。其路险狭。
粮运难继。公面于上前累言利害。
并以疏陈霞寓逗遛之状。请于北道直进。
足以援许汝之师。贼势自蹙。
上许之。霞寓深怨之。
遂内外结构。出为郴州刺史
霞寓果败。由是谈者知公之冤。
其为郴州。躬勤于治。
不以卑远为薄。明年召拜原王傅
数日又为户部侍郎。复知吏部选事
元和十四年淄青平。兼御史大夫
以本官充东平宣慰处置使。是时初诛李师道
兖郓州等十二州。列为三道。
刘悟既除滑州。犹未出郓。
及公至。出迎。
公促之。即日遂发。
颁行赏赐。皆得其实。
上甚悦。谓宰臣曰。
杨某不易得。及浙西观察使李脩死。
上问宰臣崔偫皇甫镈曰。何不进浙西人名。
皇甫镈知公方有恩。惧作相。
遂言公所至皆有理绩。以臣所见。
莫如杨某。凡数百言。
上惟以一字应之曰惜。人闻之者。
且以必为相矣。是时裴门下既出太原
崔中书所谮。又改尊号中上旨
计竟行。而公不相矣。
明年户部尚书又一年太常卿
又一年改东都留守兵部尚书御史大夫。充蕲汝都防禦使
既三年。方将告休
会以疾而罢。乃叹曰。
年老致政。本吾夙志。
兹则负吾平生心矣。疾平。
检校左仆射太子少傅。或劝求分司以自便者。
公曰。年至力惫。
便当乞骸骨于朝。何用分司为。
遂西至京师。朝谢讫不到中书
遂还私家。不判上案。
三上表乞自退。诏迁左仆射致仕。
全给俸料。数月。
上表固让。乞就半俸。
许之。庙享之外。
不复经过人家。每佳辰体安。
则以子弟孙僮侍游于园沼之中。用以为适。
太和四年十二月癸亥。以疾薨于新昌第。
享年七十有八。天子为之废朝。
凡朝廷之贤。设位而哭者。
不知几人。册赠司空
明年四月庚午。归葬郑州荥泽县先太保之兆。
祔于颍川韩氏赠华阴郡太夫人之茔。夫人丞相少师休之孙。
丞相晋国公滉之女。柔顺之德。
纪于前铭。下从舅姑四十有三年矣。
子景复。卫尉卿
曰嗣复。户部侍郎
曰绍复。举进士宏词科
师复。未仕。
用文为业。女适右司郎中公素
孙承涣。试大理评事鄜坊节度巡官
涣之下及在童稚者十有一人。大卿侍郎以翱之受恩也久。
来请为志。铭曰。
公生六年。太保弃捐
未及成童。虢国又终。
漂泊江湖。谁食谁衣。
服习文学。不劳于师。
爰始有名。既于永归
六十一年。祗慎德仪
由直屡黜。进无异词。
凡所临莅。去而可思。
与之厚者。莫匪隽材。
自我进者。多遇良能。
恩建葭莩。濡洽以财。
袒免缌麻。亦尽其哀。
止足告归。偃息丘园。
子裔孙童。十有五人。
列卿曹。贵为侍郎
禄秩且多。膳饮馨香。
门吏诸生。中外显光。
车马盈门。岁时之良。
既寿且贵。示终以常。
福荐攸归。畴可比望。
为庙太祖。百世蒸尝。
李巽相国尚书右仆射郑珣瑜谥议 唐 · 徐复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四
郑珣瑜令德清规。
坐镇风俗。
理人而善政浃洽。
作相而谋猷密勿。
其终始事迹。
当时罕俦。
所以表贤易名。
实曰文献
夫文者焕乎大行。
献者轩然高名。
今而褒之。
厥有经义。
亦犹贞惠文子累数其功。
至于再三。
以劝事君者。
今奉驳议。
议其无进拔。
无是非。
无赈施。
无謇谔。
且曰二字之谥。
非三代两汉事。
愚以为巽之驳。
所谓进拔者。
岂不推择偫萃致之于庭乎。
珣瑜往司铨衡
暨当钧轴。
流品式叙。
英髦在朝。
若无奖拔之明。
则何以至此。
但如来议寡言慎行。
故其端兆不可得而窥也。
当先朝之日。
上体不平。
奸臣王叔文招权作朋。
将害于国。
其视丞相如无也。
轻诣相府。
不循旧章。
珣瑜意虽能诛。
力固不足。
移疾高谢。
万情所归。
则是非之明。
孰大于此。
夫所谓赈施者。
在礼。
家施不及国。
贤人君子。
广爱为心。
莫不开称物之源。
布厚生之政。
曩者恤灾患。
免逋租。
亦既当之矣。
其于笃亲庇族。
衣无常主。
践名教者。
谁则不行。
若以分孤寡之资。
同于赈施。
珣瑜所羞言也。
奚谓无哉。
至如謇謇匪躬。
前议已书其微婉矣。
承高论。
敢不指明。
德宗季年。
李实京兆尹
殊恩昼接。
贵幸无比。
羡馀称贷。
莫之敢非。
珣瑜众诘所繇。
上陈利害。
且曰。
取于人而未酬其直。
焉得有馀。
是其言不可谓之无謇谔矣。
伏以国朝宰辅。
谥文而兼字者
代有人焉。
房玄龄谥曰文昭
狄仁杰谥曰文惠
魏徵陆象先苏瑰宋璟张说崔祐甫谥曰文贞
刘仁轨刘幽求姚元崇裴耀卿张九龄谥曰文献
李元纮韩休并曰文忠
薛元超文懿
卢怀慎文成
苏颋文宪
杨绾文简
其馀不可悉数。
若以文包美。
不宜以他字配之。
房玄龄狄仁杰以降。
昭惠贞献忠懿成简。
皆不得正矣。
我唐声名文物二百年。
更阅偫才。
发挥王度
岂拟名之典。
独未得中邪。
不然。
何轻沮之为。
驳正所设。
但当论谥之当否。
不宜诘字之多少。
苟有不当。
一字可乎
若皆允宜。
虽二字何害。
韦巨源附会凶党。
李北海夺其嘉名。
所言至公。
人则悦服。
今既曰贤相
而又非之。
君子于其言。
岂得苟而已乎。
若曰二字非三代两汉之规。
则又异乎愚所学者矣。
夫威烈慎靓。
周王之谥也。
文终文成
汉祖之佐命也。
霍光宣成
孔光为简烈。
中代之勋德也。
刘宽昭烈
杨赐为文烈。
东都之鼎臣也。
安谓其无二字哉。
况文之为名。
其义多矣。
有经纬天地焉。
有忠信节礼焉。
立不慑。
坚强不暴焉。
有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焉。
夫匪一端。
各有所当。
若皆西伯季孙之德。
然后可称文。
鲁侯文伯歜之类。
皆不为文矣。
故诔谥之制。
因时旌别。
前状议珣瑜之行。
曰为一代之名臣。
斯其旨欤。
谨上采礼经。
旁观旧史。
参诸国典。
以定二名。
请依前谥曰文献
牡丹841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余观前贤之赋草木者多矣。靡不言托植之幽深。采斸之莫致。风景之妍丽。追赏之欢愉。至于体物。良有未尽。惟牡丹未有赋者。聊以状之。仆射十一丈蔚为儒宗。词赋之首。声气所感。或能相和。又见陈思王赋序。多言命王粲刘桢继作。今亦效之。邀侍御裴舍人同作。
青阳既暮。鴳鴠已鸣。
念兰若之方歇。叹桃李之阴成。
惟翠华之艳爚。倾百卉之光英。
抽翠柯以布素。粲红芳而发荣。
其始也。碧海霄澄。
骊珠跃出。深波晓霁。
丹萍吐实。焕神龙衔烛
皎若木之并日。其盛也。
紫芝连叶。鸳雏比翼。
夺珠树之鲜辉。掩非烟之奇色。
倏忽摛锦。纷葩似织。
其落也。明艳未褫。
红衣如脱。朱草柯折。
珊瑚枝碎。霞既烁而转妍。
红欲消而犹綷。尔乃独含芳意。
幽怨残春。将独立倾国
虽不言兮似人。观其露彩犹泫(一作泣)
日华初照。煜其晨葩。
情若微笑。色虽美而自艳。
河滨之窈窕。逮乎的皪含景。
离披向风。铅华而思荡。
兰泽晚而光融。情放纵以自得。
凝若焕之冶容。既而华艳恍惚。
繁华遽毕。惊宝雉之乍回。
想江而复出。望献珰之玉。
俄以蔽光。感怀佩之川。
怅然如失。客顾余曰。
勿谓淑美难久。徂芳不留。
彼妍华之阅世。非人寿之可俦。
君不见龙骧闬闳。池台御沟。
堂挹山林。峰连翠楼。
有百岁之芳丛(原注今京师精舍甲第犹有天宝中牡丹在)。无昔日之通侯。
岂暇当飞藿之时。始嗟零落。
且欲同树萱之意。聊自忘忧。
卢尚书撰李氏仲姊河东裴氏夫人志文状843年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昔我先君姑臧公以让弟受封。故子孙代继德礼。
蝉联之盛。著于史谍。
王考糺曹君。以隐德不耀。
俛仰于州县。烈考殿中君。
以知命不挠。从容于宾介。
惟我仲姊。实渐清训。
年十有八。归于河东允元
侍中耀卿之孙也。既归逢病。
未克入庙。实历周岁。
奄归下泉。时先君子罢宰获嘉
将从他辟。遂寓殡于获嘉之东。
厥弟不天。旋失所怙。
返葬之礼。阙然不修。
至会昌三年商隐受选天官
正书秘阁。将谋龟兆。
用释永恨。会允元同谒。
又出宰获嘉。距仲姊之殂已三十一年矣。
神符夙志。卜有远期。
而罪舋贯盈。再丁艰故。
且兼疾瘵。遂改日时。
明年冬。以潞寇凭陵。
扰我河内。惧惟樊发。
载轸肝心。遂泣血告灵。
摄缞襄事。卜以明年正月日。
归我祖考之次荥阳坛山。仲姊生禀至性。
幼挺柔范。潜心经史。
尽妙织纴。钟曹礼法。
刘谢文采。顾此兼美。
自平生知。而上天赋寿。
不及二纪。此盖偫弟不肖之所延累也。
铭表之托。本于文人。
将慰归来之魂。实在不刊之笔。
衔哀摧咽。五情已崩。
孤苦苍天。永痛苍天。
宣州开元以来良吏记 南唐 · 陈甫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
君子所贵乎德积于中。
而化行于外。
大可以篆钟鼎。
次可以备讴歌。
所谓古人遗爱。
没而不朽者也。
宣州秦故郡之地。
阻以重山。
缘以大江
封方数百里。
铜陵铁冶。
繁阜乎其中。
故其俗佻而侈。
其人劲而悍。
属鞬揭鈠者。
习以为恒。
易于寇𭤑。
昔号难治。
武德中
天下既定。
唯兹后附。
自是朝廷艰厥官。
非勋贤崇茂者。
文明中正者。
清贞孤拔者。
法令峻整者。
无以刻符为邑焉。
先天之前。
人物纷纶矣。
自开元距今。
惠化浃物。
清修迈伦。
故事传于府中。
淑问存诸故老。
得之数公焉。
有若裴耀卿者。
公辅之器。
受分忧之任。
以为立政在于树本。
树本在于设教。
设教在于率身。
乃洁其源。
举其端。
削烦苛。
布惠。
易得而庶务修。
恺悌行而偫心化。
赭衣垩面者知禁。
乡校党序者胥劝。
自是宣人始服教矣。
开元癸酉岁
国家以天下久平。
四海繁富。
虑吏之不率。
人之不康。
乃诏分十道。
廉察以督之。
此州统江南之西。
包潭衡十有六州。
班公景倩始受命焉。
公清廉以饰躬。
苦节以从政
以为法者国之柄。
天下之评。
则阿。
阿则公室之权削矣。
急则刻。
刻则下民之怨生矣。
江右荒服。
政紊俗讹。
济之以猛。
弛张在我。
乃布甲令。
举直绳。
恤人之疾苦。
除吏之贪暴。
踰年。
坐贿削免者百有馀辈。
澄清之政。
于是乎得矣。
有若竹公承构
特高孤贞。
行懿直方。
秉法以驭下。
去邪以为治。
鳏茕于是乎康。
豪奸于是乎息矣。
代班之政。
不易其旧。
阅岁而属城放黜者几乎前焉。
初上以遐方罔迪邦禁。
思文法之臣。
而二公继莅于兹。
政斯清。
人斯宁。
俾吾楚之俗不愆于度者。
二公是赖。
岂比夫延年有扫墓之称。
郅都苍鹰之号。
彼皆刻深。
而我不滥。
可同年而语哉。
有若裴公敦复者。
班竹之馀。
承法理之极。
变而通之。
使人不倦。
推而广之。
使人知化。
振纲而偫目张。
举大而细故削。
破觚为圆。
齐变为鲁。
浇俗由是观于义矣。
有若泾大夫李称者。
行温而恭。
政清而。
不矫激以干誉。
不严厉以临下。
反躬而令行。
存诚而化达。
天宝初
自太平长迁于泾。
泾与太平。
壤距而俗二。
荐为二邑。
仅盈十稔。
盖久于其道。
惠和之德。
渐于人之气血矣。
故溢于去思。
夥于歌谣。
后卒此州长史
桐乡之爱。
归竁于泾。
而家因寓焉。
广德初
偫盗蜂轶。
连陷县邑。
人士罹难者比肩。
而李公之闾独完。
由偫盗聚而保之。
且曰。
无忘公德也。
于戏。
召公之化。
勿剪其棠。
柳季之仁。
不薪其墓。
岂若凶寇怀惠。
束手侵掠。
又难于古之人矣。
招讨使给事中袁公异而上闻。
诏赠宣州刺史
旌善也。
有若司功掾张邈者。
清而廉。
谨而信。
非自公无以举。
非禄稍无以入。
私谒杜于居官。
馈赠绝于故吏
肃肃然有寒松贞玉之操焉。
由是累辟使车。
令奉丹墀。
青冥之阶。
其在兹也。
昔在汉世。
黄霸课最于颍川
鲁恭流于中牟
皆异时齐芳。
高映牒。
曷若一州之政。
年未三纪。
而循良者六人欤。
大历初
御史中丞陈公总方镇临此州。
想前哲。
徵诸舆诵。
以为旌贤者所以崇德
颂者所以垂劝。
以数君之美。
霈乎在人。
而不播弦歌。
传于竹素。
逶迤颓靡。
与寻常者共贯。
则何以激清风教。
发挥盛业欤。
以小子学乎春秋。
世于文翰。
爰命操。
用纪烈。
其里氏族望。
则世家存焉。
故不书。
大历已酉岁三月二十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