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尚书职方郎中通判西京留守司兼畿内监牧劝农事专切提举西京内园司园课等事上护军赐绯鱼袋杨君墓志铭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五
君讳构,字起宗,其先华阴人
太尉杨震华阴,其后子孙传其谱为最,君之先在其籍中。
曾王父某赠刑部员外郎郁始徙居荥阳,至君乃复来居苏州
王父右谏议大夫、赠礼部尚书覃,父司农少卿、赠司农卿文友。
君始以荫补官,举进士,为永州推官,权淮南节度掌书记,知杭州临安县事,监在京曲院
坐法谪监淄州酒税。
司言其过薄不当治,复起知衢州江山县
未行,大臣有荐君者,留编枢密院文字。
通判扬州,以亲丧去。
通判明州江宁河南府,未之河南而卒。
其为临安也,以著作佐郎,六迁为职方郎中
君好学,善属文,日诵数千言。
事继母以孝闻。
所至其职以不废,民乐其政而利其所兴作。
尤笃意于学者,所至必兴建学舍为事。
士以此多从之游。
明州,筑钱湖,潴水数千顷以救凶旱,而民不以为劳。
太守死,家远,贫无以归,君与之俸租数百斛;
不足,则又发其囊褚以继之。
族人之丧不能举,而君与之襄事者十馀人。
君格当为州,以母故,江宁河南皆其自请。
知本爱人,厚于其亲而不昵于货利。
士至于此,盖可以无憾矣。
熙宁六年十一月望日,君过故人僧法云,与之论死生变故之情,喟然有所感,曰:「吾其死乎」!
于座为吾言,请以自见,意若知其有所往者。
人盖未之信也。
明日州守饭,暮归拜其亲,召其子若孙而告之以疾,伛然若将降榻,则盖已逝矣,年五十有八。
娶高氏,封金华县君
子男五人:曰持,楚州宝应县主簿
曰瑰,颍州团练推官、知襄州中庐县
曰󰬜,光州司理参军
瑁、琛皆世其学。
女子嫁封州军事推官郑夷甫。
二女子尚稚。
后某年将葬君于苏吴县长洲乡黄村善坞,其孤使来谋铭。
君之亲,某之姊也,方哀君之不幸,而又感君之有以成其终也,是以为铭。
铭曰:
曷之来兮,则未始以往也。
为飘风,为断荄,似寓而非寓者欤!
曷之往兮,则未始至也。
孰丧孰取,似寤而非寤者欤!
子既知其往矣,抑又知夫或莫之往者欤?
是疆是亩,荆樲惟旅。
孔作既固,子孙之祜(《长兴集》卷二八。)
某:疑衍。
库部员外郎临江军范君墓志铭嘉祐五年十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七、《元丰类稿》卷四三、《曾文定公集》卷一四、《文章正宗》续集卷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嘉祐五年六月辛巳尚书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事范君卒于位,年五十有三。
其年十月辛酉,葬于江州德化县之仁贵乡万家山前。
将葬,其孤属君之故人李中考次君之官氏邑里,与其功行之实为状,授使者,使告于巩曰:「先君葬既得日月,宜有铭,孤安期也,敢请」。
巩曰:「君之行宜有述」。
乃为之志其墓而铭之。
其叙曰:惟范氏传叙受姓,自刘累以来,其后居江州者,出于晋豫章太守宁之后。
君讳端,字思道江州德化人也。
秘书省著作佐郎,赠太常少卿讳成象
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光禄卿讳应辰
君始以父任为太庙斋郎转至尚书库部员外郎,历德化、江宁主簿江都,知南昌飞乌彭山三县,通判通州,徙泰州,又为勾当开治畿内沟洫,提举陕西河北路,便籴粮草,至知临江军事。
而飞乌,以乞养太夫人,得监江宁府盐税。
彭山,用荐者得监云安军盐井
二县皆不至。
君聚书万馀卷,强力笃学,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饬,门内之治肃如也。
及施于为政,以谨法能持廉名于世,而世之能观其内者亦少也。
始为江都,会岁旱,张若谷扬州,遣吏数人,与君皆出视民田,他吏还者白岁善,君还独白田实旱。
若谷初不是之也,君持旱苗力争,乃卒是君所白。
吴遵路、蒋堂为淮南转运使使君护河役,君往视之,还言河不可为,遂罢君,用他吏护役,而河果不可为。
三人者,其初皆怒,已乃感寤,共荐之。
而当是之时,天下之主财利者,方务于急聚歛,治民者以立声威为贤,交四方之宾客者,又往往向意于卑辞貌飨燕赠送之礼,以其故能倾士大夫,以干天下之誉。
君乃独推息民教化之意,以简易自守。
故为云安主盐利,而议蠲盐课以数万。
为临江,以兴学教人为先,而厨传宾客之奉,十去其七八。
四方之往来者,或出语讪君,君不为之动也。
正行直道如此。
太夫人李氏,赞皇县太君,父尚书工部侍郎虚己
元配郑氏,父龙图阁直学士向。
次配周氏,清河县,父尚书司封员外郎陵。
子男六人:安期安仁、安之、安世、安寿、安礼。
女五人,长适和州司户参军郑夷,次适都昌主簿周咏,次适郊社斋郎周佺,馀尚幼。
孙男六人:萃叟、岩叟、渭叟、商叟、蒙叟、真叟。
太夫人之丧,君哀感疾,四年乃能起。
凡君之所既立,可谓有士君子之行非邪?
自不遵先王养士用人之法,而士在闾巷之间者,用力于空文;
居朝廷者,驰骋于虚名,以哗世取宠。
士之能修其内、洁身累行者,非自好之笃莫能至,而世亦罕能知之也。
故君之事,予喜为之见于文,使后之君子得览焉。
君于文章,尤长于诗,有集三卷,藏于家。
其铭曰:
君性温温,好退持卑。
及其临事,择义而为。
一世之弃,君独从之。
一世之慕,君独违之。
行己有常,在官无疵。
曷以知之?
视此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