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671年1-2月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若夫三清上列。瑶关控日月之图。
八洞深居。贝阙吐山河之镇。
虽复扶桑大帝。传赤字于东华。
安宝神君。受青符于南极。
犹未能发挥不宰。复归无物之功。
开凿妙门。言谢有为之业。
冯冯翼翼。百姓存焉而不知。
杳杳冥冥。万族死之而无愠。
独为众化之宗者。其惟元始天尊乎。
暨乎蹩蹩为仁。跛跛为义。
鸿胪传小儒之具。缄縢为大盗之术。
尧禹生而天下火驰。出而偫方鼎沸。
则有氤氲帝祖。发皓鬓于东周
兆朕皇舆。飞紫云于西道。
凤交开景。返徐甲营魂
龙光照天。杜宣尼之神气。
得一吹万。有大造于苍生。
把十蹈五。树灵基于宝祚。
能使秦皇东指。见赤舄而长怀。
汉帝北游。望青烟而下拜。
于是灵山水府。俱为鍊玉之场。
甲第离宫。多入空歌之地。
青牛道士。按锦节于中都
白鹿仙人。列瑶坛于八表。
剑门西拒。邛关南望。
星桥对斗。像牛汉之秋横。
月硖萦城。疑兔轮之晓落。
武骑路。冠盖云飞。
文翁讲肄之堂。英灵雾聚
岩开菌桂。蕴金碧之祥光。
涧吐夭桃。积神仙之粹气。
至真观者。隋开皇二年之所立也。
寻属炀帝骄淫。蜀王奢僭。
冕旒多事。有惭七圣之游。
几杖不朝。未遑八仙之术。
紫台初构。霜露沾衣。
碧洞新开。蓬莱变海。
仙居制度。与云雷而共屯。
象帝威仪。将市朝而犹梗。
皇家缵戎牝谷。乘大道而驱除。
盘根濑乡。拥真人之阀阅。
高祖汾阳如雪。当金阙之上仙。
太宗以峒山顺风。属瑶京之下视。
武皇帝凝旒紫阁。悬镜丹台。
运璇极而正乾坤。坐闿阳而调风雨。
变铜浑于九洛。鳞羽登歌。
鸣玉銮于四清。烟霞变色。
焚符破玺。更闻绳燧之初。
剖斗折衡。重睹人伦之制。
银书纪岱。登日观以论功。
玉牒封梁。下云邱而校美。
千龄胎化。申以驾羽之期。
万岁岩音。献以华封之寿。
耕田凿井者不知自然。鼓腹击壤者不知帝力
呜呼。岂非道风幽赞之效欤。
乃回舆诏跸。亲幸樵谷。
奉策老君太上皇帝。仍令天下诸州各立观一所。
于是碧楼三袭。上接虹蜺。
绛阙九成。下交星雨。
乘云御气。日夕于关山
荐璧投金。岁时于岳渎。
此观地当极要。任切会昌
南邻覆锦之城。西逼吞珠之界。
使星连注。皇华结辙。
既而绿地榛芜。朱宫板荡。
非夫位膺金策。名载琼轩
为紫帝之偫宾。列黄庭之上格。
孰能居此。栋梁平圃。
丹雘长楼。大开流电之庭。
广制明霞之宇。观主三洞法师
姓黎讳某广汉雒人也。
金天命秩。即有天地之官。
火正分司。实掌羲和之任。
夏殷之际。代为伯相。
食邑于鲁。或书社于卫。
故鲁之黎城。卫之黎阳
即其地也。魏晋之交。
或立功于吴。剖符于蜀。
在吴者其后封于寿春。黎将故城有黎氏之墓。
石文石阙之字在焉。在蜀苻坚奉为蜀郡太守
北齐时练山为益州刺史。故子孙因家于蜀。
法师练山之六代孙也。祖宗父泉。
为州郡都主簿平正七职之任。蜀文公之好智。
固让朝恩。秦子整之多才。
终从郡辟。礼仪体制。
乡校取式于公曹。狱讼章程。
府主责成于平正。时无留事。
复闻坐啸之谈。野有让耕。
重听行歌之乐。元珠结庆。
江汉之圆流。紫胞贻祉。
动岷精之垂曜。豫章七岁。
非复常材。朝阳五色。
岂云凡鸟。初登小学
之神劳。一见元书。
为已任。玉笈云囊之术。
龙缄凤蕴之图。莫不吞楚梦于胸中。
鲁城于掌上。临长水而饮犊。
不就尧徵。卧巨泽而牧羊。
徒劳汉使。冥邱耸驾。
左肘符观化之辰。谆壑停装。
横目传栖真之地。贞观之末
昭庆大法师。魁岸堂堂。
威仪肃肃。裂圆冠而焚俗制。
横大帐而抗山谷。声若坻颓。
辩均涛发。仲尼河目。
飞电惊人。子贡斗唇。
连环动坐。昂昂不杂。
如独鹤之映偫鸡。矫矫无双。
状真龙之对刍狗。于时三蜀耆老咸相谓曰。
道者。其在兹乎。
初袭羽裙。且莅真阳小观。
才麾玉柄。已驰天下大名
寻而广汉士人固请法师为灵集观主。去长桑之故苑。
临隐弅之新邱。经之营之。
既雕既斲。银台中天而孤出。
珠树匝地而丛生。同赤城之建标。
有黄房之贞构。观中先有天尊真人石像。
大小万馀区。年代寖深。
仪范凋缺。沈沈宝座。
积万古之埃尘。邈邈琼颜。
被千龄之苔藓法师睹斯而流涕曰。
不图先圣尊容。零落至此。
乃重趼即路。无胈永哀。
栉沐几于四时。栖遑周于百舍。
誓将崇辑事毕。然后寝食为期。
乡曲争持钱物。竞施珍宝。
费馀巨万。役不崇朝。
还开紫翠之容。更表圆明之色。
益州刺史驸马都尉乔君。主婿懿亲。
勋门盛族。任高方面。
寄切西南。法师道叶半千。
神疑正一。而至真福地。
荒凉日久。不有上德。
其谁振之。又表请师为至真观主。
法师升堂慷慨。吐纳元科。
摄齐嘹喨。分明紫诀。
词峰云郁。触剑石以飞扬。
义壑泉奔。横玉轮而浩荡。
入其门者披烟雾于九天。闻其音者听咸韶于三月
由是户外之履。鱼贯江水。
堂下之宾。鸿行关塞。
之学。复于今矣。
则有王孙之党。都公之伦。
名亚春陵。气高韩魏。
鹴裘玉剑。散圆庭以陆离。
骥子银鞍。委山衢而沛艾。
法师以兹众施。即于天宫后起讲堂。
并造长廊二十馀丈。琳堂郁其峙起。
星闱忽以环周。仰䆗窱以嶙峋。
下峥嵘以广朗。阴娥假道。
窥玉女南轩。阳乌回辔。
炤青禽于北阁。又于观内铸铜钟一口。
重七十斤。立石坛三级。
周回一百步。悬玑于碧落。
明月流光。建琼乳于元都。
飞霜蓄韵。坛开锦砌。
类江浦之澄霞。庭列瑶阶。
疑昆邱之积雪。每至三辰法会。
八景真游。霓裳荡耀魄之华。
羽盖转风云之路。通天亘景。
兼造化之全模。带鸟衔虹。
连飞动之奇势。可谓德光而功济。
道胜而名扬者也。前长史范阳公
一代羽仪。门倾四海。
长史谯国公。两朝肺腑。
威动百城。并屈银黄
俱伸元素法师雍容坐镇。
啸傲行藏。虽郭先生之礼峻晋侯
蒙庄子之身轻梁相。不能尚也。
若夫言出于口。龙骥所不能追。
行成于心。王公所不能及。
悲怀徇物。风雨晦而逾勤。
苦节横秋。冰霜急而逾固。
户居环堵。而岁计有馀。
道周稊稗。而日用无竭。
又于学射灵山别立仙居一所。即至真之珠庭也。
栽松。与月树而交轮。
刻角雕甍。共星楼而接翼。
苍郊却倚。犹太行之北登。
锦肆前通。似灞陵之南望。
华表千年之鹤。未见成都
津亭八月之龙。时归乡里。
法师出家入道。三十馀年。
弟子所得儭施。不可称量。
尽入修营。咸供众用。
见诸疾苦。便开五色之囊。
遇彼饥寒。辄有千金之费。
巾拂之外。馀无所留。
凡所经过。洪济多矣。
法师又于咸亨二年正月十八日寝疾之际。闻空中有声曰。
天上今欲相烦为玉京观主。法师辞以至真功德未就。
固请不得行。少选之间。
所疾便愈。左右侍者
无不同闻。自是远近道俗。
咸共惊嗟。曰。
天上知余不肖。将弃余矣。
上座监斋某等。并回流左映。
地景于丹田。浩气中升。
养天倪于紫室。虽复同班玉籍。
并列仙宫。每屈宗师之道。
仍修弟子之敬。亦犹披衣齧缺。
同德而相尊。云将鸿濛。
比肩而相下。大弟子并仙庭十哲。
道家童师。闭门鍊火。
啸父之高烟。卜肆驱筠。
记壶公之远御。咸用辑琼台之坠典。
正搴树之颓风。散在人间。
敷扬道教。可谓庚桑畏垒。
致大壤以匡时。范相鸱夷
行计然而济俗。佥曰。
吾师也。整万物而不以为义。
利万代而不以为仁。逍遥乎有无之表。
仿偟乎尘垢之外。东郭顺子
无择存而不论。伯昏瞀人
禦寇论而不议。岂使为山九仞。
道不列于珠庭。筑馆三休。
功未书于瑶版。下官迷方看博。
赤斧禺山。失路乘槎。
君平蜀郡汾阳处子。
目击而言忘。汉阴丈人。
德全而机谢。是用搜奇井络。
题片石于灵邱。观艺协晨。
见乘云之飞将。苍苍中野。
同销地媪之魂。眇眇太初。
独昧天师之化。其词曰。
象帝之先。其谁之子。
徒观其妙。莫究其始。
果而勿代。为而不恃。
强为之名。谓之道纪(其一)
太朴云季。孝慈已彰。
邈邈帝祖。绳绳帝乡
曰神曰圣。为龙为光。
千年受箓。万古称王(其二)
于铄帝唐。丕承天秩。
道风吹万。元猷配一。
五载乘云。三山礼日。
荐璧延士。投金访术(其三)
地分舆井。城连剑阙。
锦濑开霞。嵋峰吐月。
白云舒卷。青山回没。
菌阁香飞。桃源花(其四)
紫宸高映。丹宫洞开。
岩舒金碧。地起楼台。
鹤飞龙度。鸾歌凤回。
星雨交接。风烟去来(其五)
宝龟涵影。玉颜乃眷。
神剑九光。华冠万变。
日轩朝敞。云歌夕转。
紫树琼钟。元坛竹院(其六)
伟与上士。昭哉至人。
笙簧道德。粉泽人伦。
汾阳处子。箕山外臣。
遂荒白屋。奄有元津(其七)
玉扃将坠。金阶无主。
草滋红壁。苔凝绣柱。
式伫贤才。崇其彟矩。
福庭霞焕。仙徒雾聚(其八)
缥缈四真。雍容十哲。
俱升紫宇。并邀清节。
松子排烟。焦君卧雪。
辨云悬宇。神游朗彻(其九)
玉垒庭绅。珠乡胜践。
钟鼎纷蔼。江山悠缅。
薛县池平莱州水浅。
悬日月于鳌极。播天人于凤椽(其十)
岳十八高僧 初唐 · 卢藏用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
夫理存于业。理契则业忘。
心宅于形。心寂则形胜。
岂不以体会机化。通同我人。
驰无役有而吻合。出生入死而无际。
古之悬解者。怀挟海岳。
提挈天地。掌掷千界。
身没一丝。前际后际其非动。
无去无来而常乐。岂支离其德。
孟浪其言哉。盖同体大非。
而物不能自物也。则有泳其洪波。
志其小行。指元源以骧首。
扣幽键而少留。亦能捭阖形神。
度越兹数则衡岳思海之列。可得而称矣。
衡岳寺者。梁天监三年本名善思
暨陈改为大明。有隋号为衡岳
衡山之心也二十八宿。上飞翼轸之晶。
三十六都。下蟠吴楚之纪。
霞駮舒蔚灿烂炳焕以万殊。松标玉耸。
清苍璀错以亿尺。水碧严霜而育粹。
云芝伫秀以孕真。幽岫灭氛。
绝顶无迹。游其质者。
则蘧庐清明。挹其静者。
则营魄渊澹。信神明之所栖迟也。
故异人接踵。于此焉游。
灵迹葳蕤。道风绵邈。
自鹫岩西閟。象教东流。
胜躅虽多。宗元或替。
至于仗智慧剑。坏烦恼军。
理以意传。阶惟神遇者。
未有斯美之盛也。然而年代悠邈。
故老或遗。真诠缅微。
后生何述。有沙门惠日
俗姓庆氏濮阳人也。
息心达道。利见观方。
自北徂南。爰憩兹岳。
入空寂舍。觉今昔常然。
到清凉池。知我人非远。
备闻众异。祗觌前修。
而山閒朴略。篇无次。
遂覃思翰墨。博采遗风。
事无虚美。务存摭实。
思大师凡一十八人。著之于传。
藏用早游斯道。颇涉艺文。
承日真之恩奖。闻众公之故事。
心存目想。若见期人。
倘兹理或存。亦旦暮之斯也。
遂怀铅秉翰。序其传焉。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九
惟和尚轮王梵嫡。
号善无畏
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之后。
其先自中天竺回。
因难分王乌茶
父曰佛手王。
和尚生有圣姿。
早兼德艺。
故历试焉。
十岁统戎。
十三嗣位。
睹诸兄举兵搆乱。
不得已而后征之。
接刃中体。
捍轮伤顶。
军以顺胜。
兄以爱全。
白母后
告偫臣曰。
向者亲征。
义断恩也。
今以国让
行其志也。
因置位于兄。
固求入道。
太后哀许。
赐以传国宝珠。
南至海滨。
得殊胜招提。
入法华三昧。
聚沙建塔。
誓一万区。
黑蛇伤指。
而不退息。
身寄商舶。
中印度
密修禅诵。
口放白光。
无风三日。
而舟行万里。
与商人同遇偫盗。
阽于并命。
和尚慰帖徒侣。
默诵真言。
七俱视尊。
全现身相。
盗果为他寇所歼。
寇乃露罪归诚
指踪夷险。
越穷荒。
踰毒水。
至中天竺境上。
乃遇其王。
王之夫人。
和尚妹也。
和尚服同凡品。
而徒侣以君礼奉之。
王问获其由。
嗟称不足。
菩提眷属。
是日同归。
慈云布荫。
一境丕变。
于是发三乘之藏。
究诸部之宗。
品偈章句。
诵无遗者。
说龙宫之义理。
得师子之频伸。
名振五天。
尊为称首。
那烂陀寺像法之泉源。
众圣之都会。
乃舍宝珠。
莹大像额端。
昼如月魄。
夜则光耀。
僧有达摩鞠多。
定门秘钥
佩如来之密印。
颜如四十许。
实八百年也。
和尚投体两足。
奉为本师。
钵中非国食。
示一禅僧
华人也。
见油饵尚温。
粟饭馀煖。
愕而叹曰。
中国去此十万八千里。
是彼朝熟。
而午时至此。
何神速也。
会中尽骇。
和尚默然。
本师谓和尚曰。
中国白马寺重阁新成。
吾适受供而反。
汝能不言。
真可学也。
乃授以揔持密教。
神龙围绕。
森在目前。
无量印契。
一时受顿。
即日灌顶。
天人师
称曰三藏。
三藏有六义。
内为戒定慧。
外为经律论。
以陀罗尼而统摄之。
惟陀罗尼菩提速疾之轮。
下脱吉祥之海。
三世诸佛。
生于此门。
夫慧照所传。
一灯而已。
慧照殊异。
灯亦无边。
由是有百亿释迦
微尘三昧菩萨。
金刚揔摄于诸定。
向月悬同于法身。
顿升阶位。
邻于大觉。
此其旨也。
和尚遍礼圣迹。
周行大荒。
不悔艰难。
每所三至。
为迦叶剃发。
受观音摩顶。
尝结夏于灵鹫山
有猛兽前路。
深入山穴。
穴明如昼。
有牟尼立像。
右侍者
色相如生。
中印度大旱。
和尚请雨。
观音大圣在日轮中。
手执净瓶
注水于地中。
感咽于双树之下。
问往昔于佛世之人。
为者不言。
十问其一。
锻金为贝叶。
写大般若
镕银起窣堵坡等佛身相。
母后和尚已化。
泪竭丧明。
及寄疏问安。
朗然如故。
大雄灭后。
外道如林。
九十六宗。
各专其见。
和尚皆随所执。
乘喻破疑。
解邪缚于心门。
舍迷津于觉路。
法雨大小而均泽。
定水方圆而满器。
仆异学之旗鼓。
建心王之胜幢。
使其以心制狂。
即身观佛。
本师喜曰。
善男子。
中国有缘。
可以行矣。
乃顶辞奉下。
至迦湿弥逻国。
中夜次河。
河无津梁。
浮空以济。
受请于长者。
有罗汉降曰。
我小乘之圣。
大德是登地菩萨。
乃让席推尊和尚
授以名衣
乃升空而去。
鸟旸国有白鼠驯绕。
日献金钱。
讲毗卢于突厥之庭。
而可敦请法。
和尚乃安禅树下。
法为金字。
列在空中。
突厥之妻。
有以手按其乳。
乳为三道。
飞注和尚口者。
乃合掌端容曰。
此我前生母也。
或误举刃三斫。
支体无所伤。
斫者唯闻铜声而已。
至雪山天池。
和尚不愈。
本师自空而至曰。
菩萨身同世间。
不舍生死。
汝久离诸相。
宁有病耶。
言毕而冲天。
则洗然而愈矣。
路出吐蕃
与商旅同次。
夷人贪货。
率众合围。
乃密为心印。
而蕃豪请罪。
至中国西境。
夜有神见曰。
此东非弟子界也。
文殊师利实护中州
礼足而灭。
以驼负经。
西川
龙沙
陷驼足。
没于泉下。
和尚入泉三日。
止龙宫而化之。
牵驼出岸。
经无沾湿。
睿宗道尊德盛。
立契无为。
僧若那及将军史献出玉门塞表。
以俟来仪。
开元绍兴
重光大化。
圣皇梦与真僧见。
其姿状非常。
躬御丹青。
图之殿壁。
和尚至止。
与梦合符。
天子光灵而敬悦之。
饰内道场。
尊为教主。
自宁嶭二王而下。
皆跪席捧器。
为师宾大士于天台
接梵筵于帝座。
国师广成之道。
致人主于如来之乘。
巍巍法门。
于此为盛。
有术者握鬼神之契。
参变化之功。
承诏御前。
效其神异。
和尚恬然不动。
而术者手足无施矣。
其馀秘要。
代莫闻也。
累请居外。
敕诸寺递迎。
随驾至洛京
诏于圣善寺安置。
自出内之后。
奔走华夷。
和尚临之。
贵贱如一。
奉仪形者。
莲华开于眼界。
禀言说者。
甘露降于心源。
超然自悟曰。
有其人矣。
法侣高标。
惟尊奉长老宝思。
其馀皆接以门人之礼。
禅师一行者。
定慧之馀。
术穷天地。
有所未达。
咨而后行。
和尚质粹神迈。
气和言简。
不舍律仪。
而身心自在。
不离坐席。
而愿力俱圆。
有来毕应。
触应无碍。
故众妙悬解。
艺能兼于百工。
大悲普薰。
草木同于一子。
不知其极也。
于本院铸金铜灵塔。
以此功德。
应缘护世。
手为模范。
妙极人天。
寺众以销冶至广。
庭除深隘。
虑风至火盛。
灾延宝坊。
笑而言曰。
无可为忧。
自当有验。
及鼓铸之日。
大雪蔽空。
灵塔既成。
瑞花飘席。
前后奉诏。
禳旱致雨。
灭火返风。
昭昭遍诸耳目矣。
从容上请。
大庇缁林。
正法之兴。
系于龙象。
信也。
表求还国。
优诏不许。
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
右胁累足。
涅槃于禅室。
享龄九十九。
腊八十。
法界凄凉。
天心震悼。
鸿胪卿李岘仪宾律师护丧事。
以某月日葬于龙门西山
涕慕倾都。
山川变色。
弟子宝思禅师荣阳郑氏。
畏禅师琅琊王氏。
皆高族上才。
超然自觉。
息言为乐说之辨。
妙用即禅那之宗。
和尚之室。
惟兹二人。
而乾元之岁。
再造天维。
大君證无缘之悲。
躬行不匮之孝。
由是释梵扈跸。
天龙济师。
凶秽扫除。
人祗清净。
位光付嘱。
教大兴
禅师爰以偈颂。
刻诸金石。
法离文字。
道不可名。
以慰门人感慕之心。
有同颜子喟然之叹。
其文曰。
释宫尊种
龙扶出池。
舍位成道。
天人师
度微尘众。
甘露慈。
仁消大怖。
辨洗偫疑。
法本不灭。
今子得之。
随方演教。
聿来中国。
帝后承迎。
天花满祴。
欢喜园花。
惟闻薝卜。
百千万亿。
调伏其心。
灌顶在昔。
声闻现今。
山王高妙。
海月圆深。
因于示灭
空悲鹤林。
水西山
冥冥元室。
金棺此闭。
式瞻无日。
双宝昭兴。
教尊言密。
归我者因。
因明悟实。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第二首第一句缺一字) 其二 805年1月 中唐 · 武元衡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圣历囗勤政,瑶图庆运长
寿宫开此地,仙驾缈何乡。
风断清笳调,云愁绿旆扬。
上升知不恨,弘济任城(一作成)
乾元初严黄门京兆少尹贬牧巴郡以长才英气固多暇日每游郡之东山山侧精舍有盘石细泉疏为浮杯之胜苔深树老苍然遗躅士谔谬因出守得继兹赏乃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 中唐 · 羊士谔
五言排律 押侵韵
引用典故:天池翼 东山妓 然诺重黄金 侧弁 王谢侣
石座双峰古,云泉九曲深。
寂寥疏凿意,芜没岁时侵。
绕席流还壅,浮杯咽复沉。
追怀,更似会稽(始诣流杯之地,蔓草已没石,泉渠不绝如线,躬自疏导,终日潺潺,盖数十年复游者)
谁谓天池翼,相期宅畔吟。
光辉轻尺璧然诺重黄金
几醉东山妓,长悬北阙心。
蕙兰留杂佩,桃李想(一作相)华簪(时郤詹事昂自拾遗清化黄门年三十馀,且为府主,与郤意气友善,赋诗高会,文字犹存)
闭阁余何事,鸣驺亦屡寻。
轩裳遵往辙,风景憩中林。
横吹多凄调,安歌送好音。
初筵方侧弁,故老忽沾襟(时老僧常觉在,自言目睹黄门游集之日,历历可听,及闻丝竹发声,泫然流涕)
盛世当弘济,平生谅所钦。
无能愧陈力,惆怅拂瑶琴。
使吐蕃经见纪略 唐 · 刘元鼎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六
元鼎踰成纪武川
抵河广武梁。
故时城郭未隳。
兰州地皆粳稻。
桃李岑蔚。
户皆唐人。
使者麾盖夹观。
龙支城
耋老千人拜且泣。
问天子安否。
言顷从军没于此。
今子孙未忍忘唐服。
朝廷尚念之乎。
兵何日来。
言已皆呜咽。
密问之。
丰州人也。
石堡城
崖壁峭坚。
道回屈。
夷曰铁刀城。
右行数十里。
土石皆赤。
夷曰赤岭。
信安王祎张守圭所定封石皆仆。
独夷所立石犹存。
赤岭距长安三千里而赢。
盖陇右故他也。
曰闷恒卢川
直逻娑川之南百里。
臧河所流也。
河之西南地如砥。
原野秀沃。
夹河多柽柳
山多坡。
皆邱墓。
旁作屋。
赭涂之。
绘白虎。
皆夷贵人有战功者。
生衣其皮。
死以旌勇。
殉死者瘗其旁。
度悉结罗岭。
凿石通车。
金城公主道也。
至麋谷就馆。
臧河之北川
赞普夏牙也。
周以枪累。
率十步植百长槊。
中剚大帜为三门
相距皆百步。
甲士持门。
巫祝鸟冠虎带击鼓。
凡入者搜索乃进。
中有高台。
环以宝楯。
赞普坐帐中。
以黄金饰蛟螭虎豹。
身被素褐。
结朝霞冒首。
佩金镂剑。
钵掣逋立于右。
宰相列台下。
唐使者始至。
给事中论悉答热来议盟。
大享于右。
饭举酒行。
与华制略等。
乐奏秦王破阵曲。
又奏凉州胡渭录要杂曲。
百伎皆中国人。
盟坛广十步。
高二尺。
使者与夷大臣十馀对位。
酋长百馀坐坛下。
上设巨榻。
钵掣逋外。
告盟一人自旁译授于下。
已歃血。
钵掣逋不歃。
盟毕。
以浮屠重为誓。
引郁金水以饮。
使者交庆乃降。
元鼎还夷元帅尚塔藏馆。
大夏川。
集东方节度诸将百馀。
置盟策台上。
遍晓之。
且戒各保境。
毋相暴犯。
策署彝泰七年
尚塔藏语元鼎曰。
回鹘小国。
我尝讨之。
距城三日危破。
会国有丧乃还。
非我敌也。
唐何所畏。
乃厚之。
元鼎曰。
回鹘有功。
且如约。
未尝妄以兵取尺寸地。
是以厚之。
塔藏默然。
元鼎踰湟水
龙泉谷。
西北望杀俺川哥舒翰故壁多在。
湟水至濛谷抵龙泉
与河合。
河之上流繇洪济梁。
西南行二千里。
水益狭。
可涉。
秋夏乃胜舟。
其南三百里。
三山中高而四下
紫山
大羊同国
古所谓昆崙者也。
夷曰闷摩黎山。
东距长安五千里。
河源其间。
流澄缓。
下稍合众流。
色赤。
行益远。
它水并注则浊。
故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
河源东北直莫贺延碛尾殆五百里。
碛广五十里。
北至沙州
西南入吐谷浑
寖狭。
号碛尾
隐测其地。
剑南之西。
元鼎所经见大略如此。
东京左街永兴华严禅院嘉祐四年十二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武溪集》卷九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上都华严禅院者,故崇仪使文州刺史岑君所创也。
岑君讳守忠,早侍两宫,屡使于外,欣慕禅学,遂发洪愿。
天圣五年,布金易地,于国城之东,始建精舍,以待什方缁旅。
明年,上赐钱俾之构堂,以安清众,而后架具焉。
章献皇太后崇其闬闳,而钟梵全焉(后以资福院烧香钟赐之。)
章惠皇太后益其庋阁,而厨库备焉。
明年,赐额为永兴华严禅院,隶于左街,岁度僧二人,仍令长老住持。
年逾一纪,三易其人,而瓶盂弗驻,栋宇弗完。
康定元年,乃请今明悟禅师主其禅席,师名道隆潮州海阳人俗姓黄氏
得心印于汝州琏禅师,众推通悟,乃膺佥请,辇毂之下,领袖攸瞩。
道眼既具,众心悦从,来者如归,户外之屦满矣。
购募檀信,日加营缉,演法有堂,安像有殿,绀宇宏壮,寺制恢焉。
接物利人,开益既广,蔼然德誉,升闻帝聪。
庆历二年,上始赐《重阳颂》,师即笺注进呈,上览之大悦,特赐紫方袍以宠之。
繇是御书偈颂,提纲语句,动盈卷轴,师悉笺而酬之,圣眷益厚。
后三年,复赐《大乘颂》,师亦笺释和进,上愈嘉之,赐号圆明大师
初,岑君于钱塘雕造卢舍那佛、文殊、普贤等像,布而漆之,工未半而不禄,匠氏沦废者六年。
师乃亲诣馀杭,用钱三百万,命工毕其装绘,舟挽而归。
师既还阙,上抚问锡赉,颇复优厚,累赐御颂、御书、金帛、香药等,频诏入化城殿升座说法,咫尺天颜,激扬宗要,并赐笔砚,令进禅颂,仍赐御膳、衣物、飞帛书等,就大相国寺西庑赐廨院一区,以为朝宿之地。
寻以圣藻宸翰,溢于居室,因构阁以藏焉,示不敢亵近也,因赐琉璃瓦覆之,并赐御飞白书,额曰龙奎之阁。
岁别度僧一名,恩礼加异,缁素荣之。
凡募缘成者,由两序而钟台、经阁峙焉。
方丈之室,谨宴申也;
看经之堂,励勤修也。
异其库司,慎拣请也;
俨其温浴,尚涓洁也。
僧坊供具,罔不辑焉。
其外则敞车院、列僦舍,资之给众,咸有规画。
至和元年,内出水陆画像五百馀轴赐之,乃即西北隅创造堂,为供设之所,再蒙御飞白书,赐名洪济之殿。
中使左右街僧道威仪、教坊钧容班乐,辇卒卫兵,奉迎至院。
嘉祐二年,特敕加赐明悟禅师之号,恩无出其右者。
师以为信之所起,必始于庄严,故不惮于有为也;
理之所通,必去其攀缘,当遗照而无著也。
乃具表辞免,不入城阙,于今一纪矣。
丛林之众,至者不下数百,所度弟子百馀人,赐命服总禅众者三十馀人。
于戏!
非岑君之崇尚佛事,无以创其基;
禅师之恢宏宗旨,无以广其制。
自国朝已来,以田衣见上者,趋皇闱、瞻黼扆则有之矣,至若对万乘,升高坐,谈性相之实,指佛祖之心,无如禅师之比者。
其笺解圣作、酬继宸章,间发言机,直趋觉路,宜乎眷赉之频烦也。
而又高谢纷华,超出名相,冥心息迹,归于无事,真佛法之总持、禅门之体用也,可记也哉。
嘉祐四年十二月日记。
原宗集叙康定二年十月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镡津文集》卷一二
象郡勤师聚禅学百家之说,探而取其言之尤至者,次为一家之书。
释迦如来而下至于云门,抠衣弟子凡三百三十三人,其语有六百二十则,总一万八千馀言。
书成,命不腆名而叙之。
大旨以不循语言生所解会、平常简密而不失其者为得之矣,故曰《原宗》。
勤师證法于德山远公,印可于三角澄公,澄、远皆云门匡真大师之法孙也。
云门秉雪峰存禅师雪峰德山宣鉴德山龙潭信,龙潭天皇悟,天皇继石头大师,石头绍庐陵思和尚,思和尚受法于第六祖大鉴禅师
广菩提达磨所传之道,故天下学佛者尊其德,如孔子周公而振之道。
圣人举其用,所以谓教也。
大用不可卒究,即文字以为诣。
洎乎种智差别,法门万殊,复惧后世多闻者过,困学者不及,故释迦如来直以正法授大迦叶,虽示有言说,而不迹文字。
菩提达磨去如来二十九代,受之东来,人始莫晓,时皆摈弃。
及其传至大,世且大信,趋学者犹水之沛然就下。
噫!
像法之季,去圣人益,学者穿凿,迷失道真。
师长为之太息,故楷其宗极,庶几有所正也。
是岁康定辛巳孟冬望日也。
司业 其一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二、《云溪居士集》卷二二
某闻观水者滥觞于岷山,濯于澧浦,汎九派,汇五湖,沿洄而东,浮游千里之外,虽缆舟扶桑,弄影日窟,不自谓其达于沧溟也。
第见汪洋浩瀚,天光四垂,淼然无涯,与曩昔历览之地殊壤异态耳,得海若而问之,然后知其为东海
仰而视之,则两曜如跳丸,东西升沉,近在左右;
三山如浮萍,合散万里,不异咫尺。
于是驾长风,蹑巨浪,徜徉自得,始觉所见之大。
观山者登降于徂徕,周列于蒙羽,历梁父,越(原阙。)裹足赢粮,跻攀万仞之上,虽叠迹云封,曳裾日观,不自谓其陟于岱宗也。
第见众山迤逦,环视无对,杳然特出,计他日登临之胜,未有盛于此耳,见天孙而问之,然后知其为泰山
远而望之,则天下幅𢄙,表里可视,如在指掌;
近而察之,则洪河之流,曲直千里,无异萦带。
于是聆天鸡,览日驭,徘徊纵观,始觉所至之高。
讲道之士,阅习礼乐,敦明诗书,澄源清流,润色华藻,虽质的孔、姬,睎迹,敢自谓其无叛于道乎?
敢自谓其果造于深乎?
必得宗师之言,指而告之,然后可以无惑而自信也。
伏惟司业先生在尊儒隆道之世,以德行术业受明天子之休命,越诸公而执成均之政,此士类之海若,儒林之天孙也。
慕圣人之门墙,趋道术而驰骛者,所宜宿舂晨驾,求先至于前列,而审闻绪言之逸响焉。
某不敏,愿从事于儒林者有年矣,切慕先生之高义,思预前列而求绪言之益。
用是不自知其愚且贱,而势在所距也,辄自饰以幸获进于门下。
谨录所业杂文二卷,近体诗一卷,尘次左右。
非敢以为文也,以备蕲见之贽也。
伏惟秉规矩之大器,无弃曲木;
体医门之洪济,不屑病者,某之幸也。
黩冒台严,伏增恐惧。
李成季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六、《潏水集》卷四
《河源图》昨据降酋所说画之,亦恐未然。
唐贞观年命李靖等攻吐谷浑侯君集江夏王道宗趣南路,登汉哭山过乌海,北望积石山,观河源之所出。
长庆二年刘全鼎往西蕃会盟,往来渡黄河上流,在洪济西南二千馀里,其水极浅狭,可涉。
其南三百馀里有三山,形如鏊,河源在其间,水甚清泠,经历水会多,成大河,色遂赤。
旧史所载如此。
今降酋只青唐河南人,恐未是的。
某又启。
解州解县静林山兴化寺新修卢舍那佛大殿元祐三年十二月一日 北宋 · 王基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五、《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五、乾隆《解州全志》卷一三
中条之山自蒲距陕,东西相接踰二百里。
其巉然而秀、耸然而异者,曰方山,曰五老峰,曰天柱峰
其佛宫之盛者曰栖岩,曰万固,曰灵峰,曰延祚,曰柏梯。
俱占中条之胜,而属蒲阪之界。
自隋唐已来,世有高僧继处于其间,故远近信向,经营塔庙,崇基隆构,壮丽奇伟,雄冠于一方。
静林谷者亦条山之界,而蒲之旧地也,中有古寺,载于图经。
唐乾宁中,锡以「妙觉」之号。
汉乾祐初,始属于解。
至本朝太平兴国二年,易以今名。
历岁浸久,颓垣坏屋,莫之能兴。
庆历中,有僧号普真者云游至此,徘徊周览,爱其山川之秀,可以为住锡之地。
乃营庵于其侧,乡人知其笃行,相与出力,崇起殿阁,创修砖塔。
继而得绛僧文玉者,与普真同其志,愿誓栖隐于斯地。
其徒从之者众,乃度地之势,以广一寺之基,日修月葺,讲论有堂,燕息有室。
于是二人复相谓曰:「夫浮屠氏之道,以宽容泛爱为心,而不可以有偏系之拘。
其于吾之侪类也,当来则受之而不可拒也」。
乃请于官,乞敷奏以「十方」为名,朝廷从之。
至是岁时设斋大会,环千里之内外,衣冠士女,云集辐凑,其盛遂与栖岩、万固之类相埒,而为解地之盛游。
历三十年,而正殿独阙,有沙门洪济者继为主僧,慨然欲以建立为意,乃告于有力者。
郡人试将作监主簿娄应,夙植善根,素崇像教,与济相善,因告之以无他求,应当独力以办,遂聚材鸠工,以筑以构。
暨始成,乃刻卢舍那像以中居之,而两边之庑、护崖之舍,与夫四壁丹青之事,及栋宇藻绘之功,俱未之毕,而洪济化去,娄君继卒。
其子绶念先人之志,遵释氏之教,欲广修功德以荐,乃告于主僧元杲,乞继而成之。
增广廊庑至七十馀间,凡用工前后踰十年,其费几二万缗,一出于娄氏。
至是,一殿之饰,左右上下粲然,罔不完矣。
观其四隅角立,巨栋下临,窗牖相鲜,门栏竞爽,虽参差不齐,而高低交映,尽绳墨之巧,穷丹漆之工,使游览之者如入于兜率之中、清都之上。
焕其炳兮,溢群目也;
雕且峻兮,骇众心也。
信哉,非佛之有大威德,孰能使人必信若是哉!
噫,佛法入于中国,千有馀年,盛于晋魏梁陈之间,而民之所以奔趋归仰之不暇者,以其徒能笃行其教于民,以谓顺之则或生天界,逆之则或堕地狱,故斯民悦服而信深,以至罄室之财以舍之而不吝,杀己之身以奉之而弗辞。
则凡吾之所谓天之祸福,神之吉凶,一皆出于其徒而已,则佛之徒唱其教,亦大矣。
若夫梵宇之兴废,亦系其所主之人如何尔。
则是寺也,非普真、文玉经始于其前,而洪济元杲善承于其后,俱有大信行,足以感动于人,则孰能使人竭诚尽力以增修善完若是其盛哉!
予嘉前后主僧得其人,其所以用心如此,又叹娄氏父子相承之若彼,因述此寺肇兴之迹,而论佛法入于中国之盛而详言之。
若夫卢舍那佛之事,则载于释典,而其徒皆能道之,此予所以不纪也。
然《春秋》之法,所作必书者,所以志是非也,而后之为文者凡举事必皆有记,则记亦从来尚矣。
乃因其请,而为之志其岁月,以告后人云尔。
元祐三年十二月初一日癸酉朔记。
陕州阌乡县主簿南熙立石。
朝散郎通判解州军州兼管内劝农及提举两池盐场公事、护军、赐绯鱼袋盖瑜。
朝请郎、知解州军州兼管内劝农及提举两池盐场公事,上轻车都尉、借紫陈安寿
焦元吉刻。
示裕书记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八
踏著实地,到安稳处,时中无虚弃底工夫,绵绵不漏丝毫,湛寂凝然,佛祖莫能知,魔外无捉摸。
是自住无所住大解脱,虽历无穷劫,亦只如如地,况复诸缘邪?
安住是中,方可建立,与人抽钉拔楔,亦只令渠无住著去,此谓之大事因缘。
如来有密语:「迦叶不覆藏」。
「迦叶不覆藏」,乃如来真密语也。
当不覆藏即密,当密即不覆藏,此岂可与系情量、立得失、存窠窟、作解会者举耶?
透脱到实證之地,向出格超宗顶𩕳上领始得。
既已领略,应当将护。
遇上根大器,方可印受也。
秉拂据位称宗师,若无本分作家手段,未免赚误方来,引他入草窠里打骨董去也。
若具金刚正眼,须洒洒落落,唯以本分事接之,直饶见与佛齐,犹有佛地障在。
是故从上来行棒行喝,一机一境,一言一句,意在钩头,只贵独脱,勿使依草附木。
所谓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
若不如是,尽是弄泥团汉。
方来衲子有夙根作工夫、蓦地得入者,不遇真正宗师返引他作露布,堕在机境中,无绳自缚,半前落后,似是不是,最难整理。
要须识其病脉,辩其落著,徵其所偏坠而发起之,俾舍执著住滞。
然后示以本分正宗,使无疑惑,了然得大解脱,居大宝宅,自然趁亦不去,可以洪济大法,传续祖灯,堪报不报之恩也。
黄龙老南禅师昔未见石霜,会一肚皮禅,翠岩悯之,劝谒慈明。
只穷究玄沙语灵云未彻处,应时瓦解冰消,遂受印可。
三十年只以此印拈诸方,解路瘥病,不假驴驼药。
紧要处岂有如许多佛法也。
大宗师为人,虽不立窠臼露布,久之学徒妄认,亦成窠臼露布也。
盖以无窠臼为窠臼,无露布作露布,应须及之令尽,无令守株待兔,认指为月。
鉴在机先,风尘草动亦照其端倪,况应酬扰扰哉。
非胸次虚静,无一法当情,安能圆应无差,先机照物耶?
此皆那伽在定之效也。
临济金刚王宝剑,德山末后句,药峤一句子,秘魔杈,俱胝指,雪峰辊毬,禾山打鼓,赵州吃茶,杨岐栗棘蓬金刚圈,皆一致尔。
契證得直下省力,一切祖师言教无不通达,唯在当人善自护持尔。
佛智裕公久参遍历,一言相契,从前證解并脱去。
卓然超绝,遂分座训徒,传持流通此大法印,因书法语以赠。
按:《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五,大正藏本。又见《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始。
青原台诗(为钱大任宣教作) 宋 · 饶节
五马胸中丘壑,驻车决遣有馀乐。
似言新广青原台,不减滕王旧江阁。
滕王阁下当年路,静中怀抱时来去。
闻说青原比像间,表里江山便知处。
使车时此携佳宾,与人同乐不同群。
倚栏自得新诗句,矫首长怀古道人。
青原亲见曹溪祖,渠有儿孙住山斧。
问公何处见青原,杳杳飞鸿掠云去(自注:来书云此台大略似滕王阁,台在庐陵,望青原诸山。青原,即思禅师道场。)
张相公贺克捷书 宋 · 汪伯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三
某咨目,顿首再拜上某官:伏审致果得隽,全师奏旅凯之旋;
舍爵策勋,上赏宠文阶之冠。
国势增重于九鼎,庙谟果属于一夔
朝野欢娱,君臣和乐。
恭惟某官授书黄石而孝友兼备,得誉青钱而气节益敦。
登建炎石补之天,取绍兴龙夹之日。
方中原境土未复,请身督战秦陇之间;
会仇敌轮马不还,败绩哭尸于燕云之外。
四川二陕,草木皆知其威名;
九夷八蛮,君长必问其年纪。
或者昧远而见近,士有妨功而害能,纷流四国之言,啧满中山之箧。
周公不失其圣,虽既破于斧斨;
仲尼无得而踰,又何伤于日月!
于用舍去就之际,应消息盈虚之时。
虽邪说淫辞,塞大道之行;
而主圣臣贤,为敷天之福。
千载之遇,一德如初。
回禹迹于狂澜之馀,挥郢斤于汗颜之后。
营形胜要害之地,沈心精术微之几。
入而谟明弼谐,则稽古之皋陶
出而陈师鞠旅,则显允之方叔
尽护诸将,洪济多艰,辅替弥缝使不知,行李往来共其乏。
顾逆齐父子,稔以一十年之祸,敢睥睨乎江都
而暴金上下,济之二十万之兵,辄跳梁于淮浦
我武前定,王师有严,奇正运乎帷幄之中,擒纵玩于股掌之上。
实墉实壑,实亩实籍,举而措者皆自治之宜;
如江如汉,如飞如翰,奏其勇者有莫禦之势。
商、虢、汝、颍,鼓险而群丑禠魄;
濠、泗、庐、寿,出奇而二雏竦魂。
一战而取遏刘之威,屡拣而大攘狄之烈。
番异锡圭之宠,独高指兽之能。
济巨川,作楫慎中流之夫;
譬如平地,为山勉一篑之加。
以至尽大公之心,开众正之路,以天下而笼天下,以寰中而应寰中。
察是非毁誉之乱真,明赏罚政刑之允当。
俾大国之必畏,移上帝之居欹。
于以迎归二帝而尽晨昏之欢,于以还定遗黎而出涂炭之苦。
有献元结中兴之颂,永怀吉父清风之诗。
然后视富贵如浮云,脱功名如弊屣。
王母以高举,羲皇而远游。
载云旗而驾八龙,饮沆瀣而餐六气。
享千二百岁广成之寿,居上元六合真人之宫。
人何慕焉,古无右者。
其罪戾一斥,流落九年。
驯鸥浩荡之波,困毁室漂摇之雨。
如坠沟壑,若逃虚空。
回不堪忧,朔饿欲死。
圣君念济河而有同心之旧,尚或记怜;
相公欲持绠而施举手之劳,初曰畴昔。
兹其时矣,谁曰不然。
耿耿精忠,恋恋君父。
老矣无能为也,安敢侥倖以他求;
哀之其亦命欤,止觊保全于晚节。
傥生还于乡国,图报于壤泉,所得如斯,受赐多矣。
因对扬于穆穆,幸略陈其区区,顾忍须臾,以希万一。
熙春研媚,浩气冲和,更请摄调,以副瞻咏。
路远书启难通,谨具咨目,少申贺诚,兼布恳悃,伏觊钧察。
不宣。
某咨目,顿首再拜上。
参知政事孟庾曾祖珏赠太子少保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七、《北山小集》卷二五
敕:朕宵衣旰食思洪济于艰难;
任贤使能,冀内修于政事。
爰得忠良之佐,以图康乂之功。
追贲厥先,具存故事。
具官某故曾祖遁世无闷,躬行不言。
忠信孚于乡闾,仁义修于奥窔。
责报百年之后,非此其身;
固穷一世之间,克昌厥后。
惟我近弼,乃其曾孙。
用加纶綍之褒,以示宠绥之厚。
司封之彝典,有望苑孤卿
锡命是宜,疏恩兹始。
尚其歆服,有此显休。
可。
拟试武臣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已下六道拟试)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八、《北山小集》卷二八
朕嗣有令绪,惟怀永图,思洪济于艰难,用克绥于宠禄,爰得鹰扬之佐,以摧鸱义之锋。
肆有褒升,式敷涣号。
具官神资勇略,世笃忠勤。
静以有谋,挺山西之劲气;
仁而有勇,振汉北之奇勋。
自授钺于斋坛,屡建牙于将阃。
只轮不返,殽函之旅尽歼;
四方既平,江汉之功益懋。
逮兹成绩,益显壮猷。
敌忾戡戎,既大孚于众望;
畴庸进律,宜并示于明恩。
是用徙镇巨藩,视仪三事,益以爰田之入,与夫真户之封。
于戏!
汉祚中兴,亦仗云台之将;
唐基再造,实系西平之功。
惟肩乃心,何愧前烈。
可。
皇弟俣特授依前守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兖州卫王充镇海泰宁等军节度使食邑食实封勋如故制崇宁二年三月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二、《宋大诏令集》卷三一
门下:朕获承至尊,克绍先烈。
维时太母,尝洪济于艰难;
肆予冲人,用永怀于追慕。
乃眷天伦之戚,其惊祥事之除。
宜推孚号之恩,以重慈闱之托。
皇弟、护国、山南西道等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桥道等使、守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河中尹、兼兴元尹、上柱国卫王食邑一万三千五百户、食实封四千户俣,器资纯茂,识度邃夷。
性自率于温恭,行日章于孝谨。
防邪僻而返中正,志为君子之儒;
阅礼乐而敦诗书,力学先王之道。
俱沐钦仪之鞠育,并深哲庙之提携。
岁籥荐更,遗言未远。
礼不忘于报本,泽敢后于同生!
申锡爰田,易封巨屏。
以增荣于秩序,以夹辅于邦家。
于戏!
友则因心,亲莫隆于立爱;
乐乎为善,事维务于慎终。
往孚于休,以懋尔祉。
可。
朱胜非罢相制建炎三年四月 宋 · 李邴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
入则秉钧衡之寄,明主所以图任于贤才;
出则宣屏翰之劳,大臣所以冀卫于王室。
备终始之顾遇,极内外之宠荣。
眷言硕辅之英,独干鼎司之重。
骤辞机务,莫夺恳诚。
敷告大廷,明听朕命。
具官朱胜非,襟度凝远,才资伟闳。
量涵广博,而持之以逊谦;
识照机微,而晦之以静密。
比朕纂承之始,尤嘉翼戴之功。
纶阁玉堂,荣膺首选;
礼官经幄,遍践华途。
遂跻右辖之荣,旋贰西台之峻。
谋谟具益,望实益孚。
比移跸于钱塘,请殿邦于吴会
隐若敌国,贤于长城。
朕嘉其存心之忠,倚以为相者久,亟驰召节,超畀国钧
无何信宿之间,乃尔震惊之遽。
深惟菲德,退避别宫。
甫再弥旬,即复大位。
虽援兵之交至,亦秘策之允臧。
诚笃爱君,义深保国。
靡矜讨伐,专务靖安
洪济于多艰,忽力祈于丕责。
章屡却而仍上,使既召而复归。
深亮乃诚,重违其请。
解文昌之重托,加秘殿之隆名。
镇江表之上游,帅南昌之乐国。
并颁异数,式宠尔行。
于戏!
得贤则能立邦基,朕尚增修于明德;
乃心无不在王室,尔其益励于远猷。
宜体至怀,奚俟多训。
清慧师偈序 宋 · 洪皓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六、《鄱阳集》卷四
目击道存者,已离文字;
门开方便者,必应机缘。
非述偈言,莫明心要。
自衣法传暨五祖,致顿渐分为二宗。
四句寘符,三乘迥出。
不拘声律,香严成二百篇;
遂著源诠,圭峰集一百卷。
偈之不可已也如此。
清慧师者,神姿秀彻,德宇宽宏。
妙龄心出家,亟受戒具;
壮岁身出世,尤善总持。
镇府洪济者十年,嗣金台之延圣者七稔。
夙具道眼,久振真风。
行解相应,遐迩归向。
由佛祖之觉路,向上流通;
救道俗之迷情,个中误入。
异寻文之狂慧,非守默之痴禅
聊示五言七言,不劳一掴三掴。
体兼骚雅,辞备颂诗。
凡四百章,仅二万字。
儗闲老则加倍,视密公则浑成。
得自胸中,求非纸上。
宜燕人之镂板,欲传无穷;
属楚客之抽毫,将托不朽。
然磨砖作镜,莫辨妍媸;
若握土成金,岂容踊跃!
冠于篇首,愧以谬愆。
谢中书舍人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竹溪先生文集》卷六
臣某言:伏奉告命,授臣试中书舍人,仍改赐章服者。
言东省,已愧冒居;
掌制西垣,岂虞躐授!
特出圣神之断,靡容偻伛而趋,得宠若惊,以荣为惧。
臣某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伏念臣学而未达,器则易盈,曾非适用之才,徒有在君之志。
山林半世,既荒翰墨之畦;
蒲柳馀生,久脱衣冠之械。
敢谓一麾出守,寖叨三字之剧迁。
职在出纶,工无破的。
况三年不言之际,而欲孚于黔黎;
四郊多垒之时,必将感于悍武。
窥聱牙灏噩之作,见坦明深厚之风。
非贤孰能,岂臣足办?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神功不宰,善贷且诚,天监无私,容光必照。
将大明于黜陟,用洪济于艰难。
察臣孤忠,屡陈却顾之策;
怜臣疏直,尚宽逆耳之诛。
逮兹成命之中颁,曾乏先容之借助。
衔恩若此,图报云何?
臣敢不载绎旧闻,益坚素履。
去鞶帨之饰,远规于圣模;
进药石之言,上酬于帝力。
庶收晚节,以毕颓龄。
臣无任感天圣激切屏营之至。